武陵倒插西湖边,明河吹碎玛瑙圆。桃花千树坠红雨,垂杨十里排苍烟。
武陵倒插西湖边,明河吹碎玛瑙圆。桃花千树坠红雨,垂杨十里排苍烟。
中有紫髯白晢之神仙,手抱明月湖上眠。玉华樵者时送酒,绿萝渔子歌采莲。
中有紫髯白晢之神仙,手抱明月湖上眠。玉华樵者时送酒,绿萝渔子歌采莲。
槛外星辰大如石,床头蛟龙细似蝉。秋风吹出紫霞去,赤手驾鳌沧江前。
槛外星辰大如石,床头蛟龙细似蝉。秋风吹出紫霞去,赤手驾鳌沧江前。
忽向月中拔青桂,千枝万枝泣婵娟。五三仙人骑古云,北斗错落衣翩翩,坐令相楫不敢先。
忽向月中拔青桂,千枝万枝泣婵娟。五三仙人骑古云,北斗错落衣翩翩,坐令相楫不敢先。
捷书一夜飞天门,汉家天子坐甘泉。朱衣侍者人一编,我得闻之心茫然。
捷书一夜飞天门,汉家天子坐甘泉。朱衣侍者人一编,我得闻之心茫然。
武陵之卧二十年,昔者何为与世遗,今者何为与世怜。
武陵之卧二十年,昔者何为与世遗,今者何为与世怜。
十月冰霜塞大川,长安美酒斗十千。黄金骆马白玉鞭,迟君鸣佩共朝天。
十月冰霜塞大川,长安美酒斗十千。黄金骆马白玉鞭,迟君鸣佩共朝天。
只恐武陵春色怨其主,落花千尺啼晓鹃。令君欲归归不得,楚江枫冷钓渔船,明月来移北山篇。
只恐武陵春色怨其主,落花千尺啼晓鹃。令君欲归归不得,楚江枫冷钓渔船,明月来移北山篇。

líng--zōngchén

língdàochā西biānmíngchuīsuìnǎoyuántáohuāqiānshùzhuìhóngchuíyángshípáicāngyān

zhōngyǒuránbáizhézhīshénxiānshǒubàomíngyuèshàngmiánhuáqiáozhěshísòngjiǔ绿luózicǎilián

kǎnwàixīngchénshíchuángtóujiāolóngshìchánqiūfēngchuīchūxiáchìshǒujiàáocāngjiāngqián

xiàngyuèzhōngqīngguìqiānzhīwànzhīchánjuānsānxiānrényúnběidòucuòluòpiānpiānzuòlìngxiānggǎnxiān

jiéshūfēitiānménhànjiātiānzizuògānquánzhūshìzhěrénbiānwénzhīxīnmángrán

língzhīèrshíniánzhěwèishìjīnzhěwèishìlián

shíyuèbīngshuāngsāichuānzhǎngānměijiǔdòushíqiānhuángjīnluòbáibiānchíjūnmíngpèigòngcháotiān

zhǐkǒnglíngchūnyuànzhǔluòhuāqiānchǐxiǎojuānlìngjūnguīguīchǔjiāngfēnglěngdiàochuánmíngyuèláiběishānpiān

宗臣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6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¹老树昏鸦²,小桥流水人家³,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¹枯藤:枯萎的枝蔓。²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³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⁴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⁵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⁶瘦马:瘦骨如柴的马。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tiānjìngshā ·qiū

zhìyuǎn yuándài 

ténglǎoshùhūn xiǎoqiáoliúshuǐrénjiā dào西fēngshòu yáng西xià duànchángrénzàitiān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宿雨¹乘轻屐(jī)²,春寒³著弊(bì)
译文: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注释:¹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²屐:木头鞋,泛指鞋。³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⁴弊袍:即敝袍,破旧棉衣。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开畦(qí)¹分白水,间(jiàn)²发红桃。
译文: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注释:¹畦:田园里分成的小区。²间柳:杨柳丛中。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草际成棋局¹,林端举桔(jié)(gāo)²
译文: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
注释:¹棋局: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²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还持鹿皮几¹,日暮²隐蓬蒿³
译文: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
注释:¹鹿皮几: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倦时可以凭倚。鹿皮作成,隐士所用。²日暮:傍晚,天色晚。³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红桃绿柳,桔槔起落,畦开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摆棋对局,凭几蓬蒿,其乐也融融。如画般的景象,似梦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绮丽,赏心悦目。

  此诗颔联“春寒著弊袍,间柳发红桃”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这里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颈联“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写出诗人眼里的农人忙碌着在田间劳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这是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图景。后人对颈联两句评价甚高。这两联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风光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但这种渲染之笔,很像一篇高士传,所写的还是理想中的人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chūnyuánshì

wángwéi tángdài 

宿chéngqīng chūnhánzhuópáo 
kāifēnbáishuǐ jiànliǔhóngtáo 
cǎochéng línduānjiégāo 
huánchí鹿 yǐnpénghāo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山光¹照槛(jiàn)²水绕廊,舞雩(yú)³归咏春风香。
译文: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注释:¹山光:山的景色。²槛:栏杆。³舞雩: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风皆文章。
译文:停在枝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cuō)(tuó)莫遣(qiǎn)韶光¹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译文: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
注释:¹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译文: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shíshū ·

wēngsēn sòngdài 

shānguāngzhàojiànshuǐràoláng guīyǒngchūnfēngxiāng 
hǎoniǎozhītóupéngyǒu luòhuāshuǐmiànjiēwènzhāng 
cuōtuóqiǎnsháoguānglǎo rénshēngwéiyǒushūhǎo 
shūzhī 绿mǎnchuāngqiáncǎochú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雨湿西风¹水面烟。一巾华发²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lǔ)破滩痕³散复圆。
译文:细雨打湿秋风,兰溪水面笼罩着薄雾轻烟。已是一头华发,登上了小船,两岸青山迎着我来,又送远去,橹打波痕散了又圆。
注释:鹧鸪天: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该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兰溪:指兰江。钱塘江自兰溪(县名)至建德县梅城段的别称。¹西风:秋风。²一巾华发:喻年事已高。华发即花发。³滩痕:指溪滩上的水纹。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寻浊酒¹,试吟篇²。避人鸥鹭(lù)³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jué)方知过眼前。
译文:斟满一杯浊酒,试着吟诗作词。鸥鹭避人,³翩翩飞去。五更时还在梦杭州,醒来时,就已经出现在眼前。
注释:¹浊酒:普通家常之酒。²吟篇:吟诗作词。³鸥鹭:水鸟。⁴钱塘:今浙江杭州市。⁵睡觉:睡醒。

  该词写兰溪舟行之感受,是一首清新俊逸的山水纪游词。该词上片写舟行之景,情趣盎然;下片言舟行之情,人在舟中饮酒吟诗,悠然自得,鸥鹭在溪上飞翔,亦自得其乐。全词写得空灵清幽,恬静自然,表现了词人情逸绝俗的怀抱。

  此词题“兰溪舟中”。兰溪,在浙江中部, 今称兰江,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依次称桐江、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这条江流山水清绝,自古名闻遐迩。这是首山水词。朗诵这首词,不知不觉中将人带入了空江烟雨境界。朦胧的江面,朦胧的烟雨,还有朦胧的山色。词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读者之心,又何必不是这样呢?山水在词中,全然不是羁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视野不妨再放开些。词人境界,从传统的深院绣阕,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词不多有。这确确实实是韩淲词的独到之处。

  “雨湿西风水面烟。”开篇便引人入于胜境。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好一幅泼墨空江烟雨图。“一巾华发上溪船。”次句写出自己登舟情景。一巾华发,可知词人此时已届老年。证以戴复古诗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又可知词人此时已过隐居生活,其襟抱洒然尘外,对大自然之体会,自格外亲切。上溪船三字,下得兴致盎然。于是,读者仿佛也随了词人登舟溪行。“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此一联,极写乘舟风行水上饱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

  上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色来——还去,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此句与敦煌词《浣溪沙》“看山恰似走来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句写水容。橹破滩痕散——复圆。滩痕即滩上水文。溪则有滩,滩则有纹,纹呈圆形。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此句写滩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观之,则滩痕为动态。自其复圆以观之,则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与韩淲诗“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同一逸趣。亲切的观察,实在体现出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

  “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此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真有物我两忘之古意。“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结笔写顺流而下舟行之速,风趣得很。梦境与现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该词笔法清新俊逸,为读者展开一幅空江烟雨图,又给人一种船在画中游的感觉。作者就好像是这艘游船上的向导,指引读者顺流而下,观赏沿途风景。上片中“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观察仔细,笔法细腻,动静相称,情真意切,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结尾处更是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想象丰富,趣味十足。船至钱塘,词也戛然而止,可谓干净利落,留给读者的则是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恰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何瑞澄.吟唱·赏析·教学:古典诗词赏析:九州出版社,2013.10:167-168
2、 程艳杰,靳艳萍.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773-734

zhètiān··lánzhōuzhōng--hánbiāo

湿shī西fēngshuǐmiànyānjīnhuáshàngchuánfānyíngshānláiháitānhénsànyuán

xúnzhuójiǔshìyínpiānrénōugèngpiānpiāngèngyóuzuòqiántángmèngshuìjuéfāngzhīguòyǎnqián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qū)马蓟(jì)¹北,北风边马哀。
译文: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注释:蓟北:指蓟门以北。¹蓟门:在今北京西南。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苍茫¹远山口,豁(huò)²胡天开。
译文: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注释:¹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²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五将茫深入¹,前军止半回²
译文: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注释:¹五将茫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²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¹
译文: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注释:¹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

  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

  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12页
2、 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 第三卷 唐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第190页

běiguī--gāoshì

ménběiběifēngbiānāi

cāngmángyuǎnshānkǒuhuōtiānkāi

jiāngshēnqiánjūnzhǐbànhuí

shuíliánzhǎngjiànguī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