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有阴不能创造生命,只有阳也不能养育万物,所以天地万物是由阴阳相配合的;男子娶了女子才能组合成家庭,女子嫁给了男子才有了家,所以由男女相配结成夫妇。
阴阳二气调和而后才会降下雨露,夫妇和睦协调家道方能兴盛。
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又称“拙荆”,妻子称丈夫为“藁砧”,又称“良人”。
祝贺别人娶妻就说“荣偕伉俪”;留下东西给妻子就叫做“归遗细君”。
受室是说自己娶妻,纳宠是说人家买妾。正妻称为“嫡”,其他的妾称为“庶”。
称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称别人的妾叫“如夫人”。
“结发”是指初次结婚,“续弦”是指妻子去世后再娶称。
妇人再嫁称作“再醮”,男子没有老婆称为“鳏居”。
“如鼓瑟琴”是比喻夫妇感情和谐;“琴瑟不调”是说夫妇反目不和。
“牝鸡司晨”是说妇人掌权干预外事;“河东狮吼”是嘲讽丈夫畏惧妻子。
杀了妻子以求将位,吴起如何狠得下心肠;蒸梨不熟便离弃妻子,曾子善于顾全孝道。
张敞为妻子画眉,儿女的情态真是可笑;董氏当着丈夫的面,把头发封住,其贞节实在值得夸耀。
冀邑郤缺夫妇在田间耕作,仍能相敬如宾;陈仲子夫妇替别人灌园谋生,自食其力不仰赖其兄。
同吃糟糠的妻子不能抛弃,这是宋弘回答光武帝的话;每次送食举起的案总和眉齐高,这是说梁鸿配得上孟光的贤惠。
乐昌公主分破镜,苏蕙织锦回文,这些都是说夫妇生离的惨状;张瞻梦见在臼中做饭,庄子鼓盆而歌,这说的是夫妇的死别。
鲍宣的妻子出身富家,仍亲自提瓮汲水,很懂得顺从丈夫的道理;齐国丞相晏子的车夫的妻子激励他虚心向学,可称得上是贤内助。
令人奇怪的是,朱买臣的妻子在丈夫贫困时离去,富贵后又要回来,却不想想泼出去的水是很难再收回来的;司马相如的妻子真丢人,听见琴声挑逗,竟在半夜里私奔而去,因为听到的琴音很是有意。
要知道提高自身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庭;丈夫对待妻子有礼仪情谊,妻子自然会顺从谦恭。
注释
雨泽:时雨的润泽。
家道:成家之道。指家庭赖以成立与维持的规则和道理。
尊夫人:本是对别人母亲的敬称,后也称别人的妻子。尊,尊贵。
如夫人:妾的别称,多用于称他人的妾。如,如同一样。
再醮:指女子再嫁,或地子再娶。元明清之后,专指女子夫死再嫁。醮,古代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
鳏居:地子无妻独居。鳏,原指一种鱼,据说喜欢独行。
如鼓瑟琴:像演奏琴和瑟。因此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瑟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时声音和谐悦耳。鼓,演奏。
反目:多指夫妻不和睦,后泛指关系破裂。
牝(pìn)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牝,鸟兽中的雌性。司,掌管。
河东狮吼: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河东,古代郡名。狮子吼,佛家比喻威严。
杀妻求将:为人追求名利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国君想要任用吴起为将军。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国君有些怀疑吴起的忠心。吴起就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表示自己和齐国没有关系。
吴起:战国初期着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
蒸藜出妻:相传曾子对后母十分孝敬,因为妻子将没有蒸熟的梨给后母吃,他认为妻子不孝,便将她休了。出妻,休妻。
曾子: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着名。
苏蕙织回文:前秦苻坚时,秦川刺史窦滔被放逐到流沙,妻子苏惠思念他,便用五色彩丝织成回文诗图寄去。回文诗图,又名璇玑图,长宽各八寸,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都能诵读,文词凄婉。
乐昌分破镜:指南朝陈国的乐昌公主与丈夫破镜重圆的故事。
张瞻炊臼梦:唐代有一位王生,说自己会解梦。商人张瞻快要回家的时候,梦见在石臼中做饭,就去问王生。王生说:“您回家见不到妻子了。石臼中做饭,喻示无釜(妇)也。”张瞻回家,妻子果然已死几个月了。
庄子鼓盆歌: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唁,看到庄子蹲在地上,正敲着盆子唱歌。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
提瓮出汲:东汉鲍宣求学时,老师见他很有才华,就把女儿桓少君嫁给他,而且陪嫁丰厚。少君虽然出生富贵人家却穿着粗布短衣,与丈夫一起推车回家,拜见婆婆后,就提着瓦瓮出门打水。瓮,瓦罐,一种装水的器具。
雅:很,甚。
窥御激夫:春秋时,晏子担任齐国的相国。有一天晏子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在门缝里看见丈夫赶马时得意洋洋。车夫回家后,妻子请求离去,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却身为齐国的相国,名闻诸侯而表情谦逊。你身高八尺,只是个车夫,却自以为了不起,有什么出息!”从此以后,车夫变得谦逊起来。晏子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内助:妻子帮助丈夫处理家庭事务,因此称妻子为“内助”。
全诗遣词造句通俗清新,写景抒情错落有致、起伏迭宕,于平淡中见雄奇,于温婉中见豪放。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使人联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这是只有用水墨画才能画出的陕北黄土高原秋天的晚上。走在黄土高原上,犹如一履平地,只有当眼前突然横亘一道沟壑时,才意识到自己是置身在海拔上千米的地球隆起处。一年一度秋风劲。这样的秋日晨昏,在这黄土地上不知已重复了多少万年了;在这秦塞古渠之畔,也不知上演过多少场城头换旗的悲喜剧了。而人民解放战争在这里拉开了大幕。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两句写中秋夜的月色。上句说佳令即中秋的到来,嵌入“随人”二字,耐人寻味。中秋佳节是同什么人一起来到的呢?“随人”的人何指呢?联系诗题,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从前方归来的人,即带来喜讯的人。佳节获佳音,自是喜上加喜。“秋月扬明辉”,特别是中秋节,民间主要的节俗是赏月。天气很重要。天气不好,中秋夜不见月的情形也是有的。而这个中秋,天公作美——天气晴明,虽然有一点云彩,月色却好。“明月傍云生”,又加一重喜悦。这两句严格说来虽属呼应对,但对得很流畅,颇有流水对的意味。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两句写中秋夜的两地相思,辞若有憾。上句中的“故里”,与其说是作者的故乡湖南,不如说是革命摇篮延安。这时的延安,还在敌军手中。那里有很多父老乡亲,虽然音信不通,但他们一定在苦盼着红军的归来。下句中的“妻儿”,不必指作者自己的“妻儿”,因为在转战陕北期间,她们实际上是跟随在作者身边的。当然,也不排除作者和她们会有暂时分离的情况发生。但总的说来,“妻儿信未通”更多的是代同志立言,代下级立言。换言之,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不局限于作者个人。这一联在对仗上,出句的“鸿音”与对句的“信”意思犯复,不考究,这是一时兴到,不计工拙,不必苛求。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两句写捷报传来,使人们感到团圆为期不远。上句由中秋节祈盼团圆的节俗,为所有思念亲人的同志们写心,“满宇”云云,也可以说将普天下人包举在内。这一句写得很好,使人联想到唐宋诗词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等等。下句即末句紧扣诗题,写“喜闻捷报”,是曲终奏雅,联系上句,其言外之意是:同志们与家人的团圆,人民军队与老乡们的团圆,应该为期不远!
这首五律在抒情上很节制,喜不形于色,最能体现一个统帅的大度、雅量和信心。全诗起承转合分明,首联秋高气爽,是起;颔联中秋见月,是承;颈联言若有憾,是转;尾联实深喜之,是合。虽然作者自谦对五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但所有的好诗都在告诉他怎样写,因此,才会有这样一首道地的五律。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这首赋开头假设自己(第一人称)受诽谤,引出下文自己不好色,而且用古代圣贤作衬托,重点写赴梁途中的艳遇,再次突出自己不好色,从而表现作者坚守高洁品格的思想。全赋语言清丽华妙,调动多种感官来完成对美女的铺写,在艺术手法上颇有独到之处。
这篇文章的构思明显受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赋一开始便写到作者因美貌而受到邹阳的嫉妒,邹阳以作者的美貌作为攻击目标,诬谤相如“不忠”,有染指后宫的企图。梁孝王问作者道:“子好色乎?”作者则以自己不好色作答。这种开始和《登徒子好色赋》基本一样,只是宋玉变成了司马相如,登徒子变成了邹阳,楚襄王变成了梁孝王,且与《登徒子好色赋》相比,此赋中两人问答的针对性更强,连接更紧凑,序文和正文的过渡也更自然,甚至可以把序文看作是正文的一个段落。为了说明自己的不好色,作者首先针对梁王“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的诘问指出孔子、墨子这些圣人虽有回避女色的事迹,并不能证明他们不好色,而是尽量避免受到女色的影响,这又更能说明圣人也不免有好色之心。好色本属于一种心理状态,只有在面临色诱时才能判断是否好色,相反,不接近美色就无法证明是否好色。作者的论述带有非常浓的思辨色彩,也为说明自己不好色奠定了前提。接着,作者举了自己的两件不好色之事。
饮食男女为人之常情。作者这种近女色而不为女色所动的态度,大致出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是过于道德化、理想化的。从人类的自然天性方面说,不一定可取。但从艺术角度说,确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譬如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作品中只介绍了两个具体事例,都在说明自己的不好色。前者说东邻女子顾盼自己多年,表现出作者抗拒美色的持久性;后者强调上宫女子之多情,突出了作者拒绝诱惑的坚定性。二者同中有别,意思表达全面充分。再如,善于用情境烘托气氛。尽管作者写了自己在西土时的“室宇辽廓”来概括孤独寂寞的心情,但最为精彩的还在于对上宫客馆中的一段描写。写女子,没有停留于静态容貌的描写,而是从语言、歌声、举止、行为表现其精神意态。不仅如此,还注意到了周围环境,写上宫内外,用了“寂寞云虚,门阁昼掩,暧若神居”和“芳香芬烈,黼帐高张”等语衬托其中女子的娴静美好;写黄昏时则用“玄阴晦冥,流风惨冽,素雪飘零”和“金钮熏香。黼帐低垂,捆褥重陈,角枕横施”作对比,反衬出馆中人情的温暖。此外,此赋扬弃了《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丑妇的内容,改变了宋玉一类文学侍臣滑稽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因而显得非常严肃,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于女性的几分尊重。
全赋以散体赋的形式写骚体赋的内容,运用比兴的手法进行全文构思,笔调轻巧灵活,语言晓畅秀丽。
诗的开篇,描写的是百花盛开、阳光明媚的春天景象:树木、小草披绿叶翠,郁郁葱葱;重重地垂挂在枝头的花朵,在微风的轻吻下摇摆不停;小蜜蜂贪婪地采集花蜜;婀娜多姿的鸟儿抖着美丽的衣裙,成双成对地在花丛中尽情飞舞,杜鹃鸟的歌声清凉动听,在树林里盘旋回荡。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春天里,人们领略到了鸟语花香的盎然春意。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是斑斓多姿、美丽动人的春景,但细细品位不难发现这其中还用了两个比喻,一是用林以花暗喻“女人以色媚人”,一是用鸟以意哀来暗喻“男以情动人”。这里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明写花香鸟语,暗写男女之情。
一位游春的少女在野外尽兴地玩耍,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撩开了少女的罗裙。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诗人却赋予春风以生命,仿佛它也有了人的感情。春风尚且多情,有情的男子又在哪里呢?这美丽景色倘有意中人相伴,那该别有一番情趣。诗人在这里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和无限向往,而这一切由明白晓畅的语言娓娓到来,犹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好似一支优美的乐曲,清新悦耳,回味无穷,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便是写活了一个“春”字。前三句都以“春”字开头,又用“春林”、“春鸟”、“春风”将三句紧密钩连在一起,这种手法在古诗中称为“钩句”,从另一个角度看,三句诗反复使用一个相同的字“春”,这种现象叫做“重字”。在唐以前的古诗中,特别是南朝民歌中,“重字”是发挥强调、反复、回环作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使用“春”字,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浓化了诗歌的意境,尽情地讴歌了春天。
这首诗写法含蓄,明写春景,实喻男欢女爱。全诗无一个描写爱情生活的词语,但却蕴寓着浓厚的爱情生活气息。诗人以鸟喻人,同时赋予春鸟、春风以多情恋人的性格特征,写来巧妙、委婉,富有极为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量。四句二十字,把一个少女春情萌动,热烈企盼恋爱的心理表现得精妙绝伦,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