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则记孝养,檀弓著哀思。寥寥三代音,于此犹见之。
内则记孝养,檀弓著哀思。寥寥三代音,于此犹见之。
我欲绘作图,岂乏丹青师。丹青状形体,性情那可为。
我欲绘作图,岂乏丹青师。丹青状形体,性情那可为。
冬夏适温凊,芳鲜在盘匜。二亲未饮食,如子渴与饥。
冬夏适温凊,芳鲜在盘匜。二亲未饮食,如子渴与饥。
奈何报木心,限以百岁期。飞鸟失其巢,尚且鸣声悲。
奈何报木心,限以百岁期。飞鸟失其巢,尚且鸣声悲。
创钜痛亦深,衰麻交涕洟。圣王为制礼,进退随天时。
创钜痛亦深,衰麻交涕洟。圣王为制礼,进退随天时。
千人万人心,一人心可知。
千人万人心,一人心可知。

miǎnxuéshī--fāngxiào

nèixiàoyǎngtángōngzheāiliáoliáosāndàiyīnyóujiànzhī

huìzuòdānqīngshīdānqīngzhuàngxíngxìngqíngwèi

dōngxiàshìwēnqìngfāngxiānzàipánèrqīnwèiyǐnshízi

nàibàoxīnxiànbǎisuìfēiniǎoshīcháoshàngqiěmíngshēngbēi

chuàngtòngshēnshuāijiāoshèngwángwèizhìjìn退tuìsuítiānshí

qiānrénwànrénxīnrénxīnzhī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3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倚柴门、晚天无际,昏鸦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淅。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倚柴门¹、晚天无际,昏鸦²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³画,点上米家颠(diān)。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淅(xī)。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译文:我背靠柴门,对着无边无际的暮天,远看归鸦飞影纷纷如织。这分明就是一幅由倪瓒绘出的山水画,再敷上米家山水的点墨笔法。实在是禁不起不看,归鸦带着一片斜阳而去,勾起了我伤心感喟的万古幽情,更何况是在秋天的傍晚,一派西风萧瑟、秋雨淅沥的暮寒景象。好像秋风都是由它席卷而来,还带着一阵阵秋雨掠过,把秋天的阴森和黑暗催送到小红楼。
注释:¹柴门:旧时用以比喻贫苦人家。²昏鸦:黄昏时的归鸦。³倪迂:元代著名画家倪瓒。⁴米家颠墨:指宋代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他发明以墨点构图的方法,所绘山水称为“米点云山”。⁵萧淅:指秋风的萧瑟和秋雨的淅沥。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¹。上林²谁更栖息。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hé)³。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míng)烟堆里,多少未归客。
译文:这归鸦似曾相识,到底是谁曾经栖息在富贵人家?又是谁曾经驻足过汉家的上林宫苑?在几簇枯木林中,在秋霜漫地的季节里,也会栖息着像我一样倦飞的鸟儿。飞累了,暂时地停下来,刚好栖落在江边的小舟上,这模样就像是小坐在秋帆上的“倦客”。想必是它正在想念曾经栖息的旧巢,对着画角的悲鸣,沉沉的暮霭,它无言而笑:自古到今真不知道有多少这样未归的倦客!
注释:¹朱门贵宅:红色的大门,高贵的宅第,旧时借指富贵人家。²上林:即上林苑,在今陕西长安西,为汉代帝王游猎之所。³倦翮:倦飞的鸟儿。翮,鸟的翅膀。⁴却好:恰好,刚刚好。⁵画角:古代乐器,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乾隆46年(1781)初冬,黄仲则在西安访陕西巡抚毕沅后回到京都,与好友余少云,同寓法源寺。他和余少云诗云:“同是江南客,天涯结比邻。”(《六叠韵和余少云作》)他的另一好友杨蓉裳,也在京都。三人经常同游共止,写诗填词。杨蓉裳赴甘肃任职时,黄仲则作《金缕曲》送别:“羡尔抽鞭早。”到乾隆48年(1783)春天,黄仲则再赴西安,与余少云也分手了。这首词是三人同在京师时作。

  上片写黄昏时分归鸦情状。薄暮,乌鸦纷纷归巢,“归影如织”,极言其多。犹如一幅古木归鸦图,“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元代著名画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好洁成癖,我行我素,人称倪迂。他长于山水景物。米颠,指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字元章,号鹿门隐士,行为违世异俗,人称米颠。他的山水画别出新意,自成一家。这两句实为“景色如画”四字,但又不落俗套地称为倪云林和米元章两人合作的画,真是看似平常却奇倔。“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夕阳西下,万古伤心,大概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宋玉《九辩》云:“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施。”这是夕阳西下,时光流失,年岁徒增而功业无成的悲叹。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皆。”则重在表示美好事物即将消逝而倍增感伤。“万古伤心色”,蕴含多方面意义,耐人寻味。“暮寒萧淅”,实写秋末初冬的萧瑟景象。“似卷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巧妙地刻划了飞来的阵阵昏鸦。飒飒飞来的归鸦卷起的风,如点点雨滴落在树梢。乌鸦的黑色更增添了浓重的暮色,天色愈来愈黑了。诗人把鸦群的描摹与时光的推移结合起来,极富想象力。上片开端四句,纯是写景,自“看不得”到结末,在景色描绘中表达了凄凉寂寞的感情色彩。

  下片重在抒情。“曾相识,谁傍米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似曾相识的归鸦,有哪些曾经栖息于豪门贵族之家?甚至是在帝王的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汉代著名的皇家苑囿,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应有尽有。这里用来泛指君王苑囿。用这样的对比描述,显示得意者与失意者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懑。“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这是诗人自喻。倦飞归来的归鸦,再也经不起柘弹的袭击了;历经坎坷的人,怎能再受打击和挫折?黄仲则江宁乡试屡次落第,曾奔走四方。到了京城,任卑微的武英殿书签官,郁郁不得志。这时,正等待按照惯例由书签官转为主簿或县丞的机遇。“郎君柘弹休抛洒”,表达了他此时惴惴不安的心情。“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黄仲则在京师贫病交迫,无法养活一家八口。乾隆45年(1780),他出于无奈,托好友洪亮吉筹措盘缠,把老母和妻儿送回常州老家。此时,他多么希望趁江船,就此归去。“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归来的乌鸦,庆幸有枝可依,可以“笑”哪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诗人自己借此表示深切同情那些听着声声号角戍守边境的战士和在沉沉暮色中匆匆赶路的游子。由自己的归思之情升华为对普天下的未归客的同情,既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也深化了词的内在含蕴。

  写这首词之前九年,黄仲则在安徽颍州,写了同样题材的《寒鸦》诗。诗与词在摹写刻划方面异曲同工,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词胜于诗。诗限于个人无衣无褐、飘泊流离的悲叹,词则由一己的得失而想到天涯海角的游子。这种不同是与诗人阅历的增长,对现实社会感知的深度密切相关的。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士卒何¹草草²,筑城潼关道。
译文: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城关要道筑城。
注释:¹何:多么。²草草:疲劳不堪之貌。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¹
译文: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注释:¹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¹
译文:请问城关吏:你们重新修筑城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注释:¹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¹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yú)
译文:城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注释:¹要:同“邀”,邀请。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连云列战格¹,飞鸟不能逾(yú)
译文:“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注释:¹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¹
译文: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注释:¹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丈人¹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译文: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注释:¹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艰难¹²长戟(jǐ),万古用一夫。
译文: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注释:¹艰难:战事紧急之时。²奋:挥动。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哀哉桃林¹战,百万化为鱼。
译文:“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注释:¹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¹
译文: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注释:¹哥舒:即哥舒翰。

  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接下来,应该是潼关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却“要(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从结构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叙述,笔姿无呆滞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这两句暗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忧心忡忡,而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可能以为这个问题不必靠解释,口说不足为信,还是请下马来细细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先指看高耸的山峦说:“瞧,那层层战栅,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何须再担心长安的安危呢!”语调轻松而自豪,可以想象,关吏说话时因富有信心而表现出的神采。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察看最险要处:老丈,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浦起龙《读杜心解》),不只是关吏简单的介绍,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而这虽然是通过官吏之口讲出来的,却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86-487 .

tóngguān

 tángdài 

shìcǎocǎo zhùchéngtóngguāndào 
chéngtiě xiǎochéngwànzhàng 
jièwèntóngguān xiūguānháibèi 
yàoxiàxíng wéizhǐshān 
liányúnlièzhàn fēiniǎonéng 
láidànshǒu yōu西 
zhàngrénshìyàochù zhǎixiáróngdānchē 
jiānnánfèncháng wànyòng 
āizāitáolínzhàn bǎiwànhuàwéi 
qǐngzhǔfángguānjiàng shènxuéshū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lán)¹心绪,醉倚(yǐ)绿琴²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³花香月满楼。
译文: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香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注释:¹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²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³残夜:夜将尽。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繁笙(shēng)¹枕管²,吹得锦屏³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译文:隔壁不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注释:¹繁笙:谓笙声繁密。²枕管:清枕的笛声。³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⁴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从阑珊的春意写起,为读者描绘了—幅春夜愁思图。开头两句写作者感到春意阑珊,心绪惆伥。在酒醉后漫倚绿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绿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已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春花开始凋落,面对阑珊的春意,作者内心不禁涌起万般惆怅。项鸿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说的“生幼有愁癣”。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寥宁静的春夜,作者万般的愁绪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为伴,暂且用琴声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这里的“相伴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以琴排忧,却又心绪皆无的情景。“一枕新愁”二句,写作者夜深难眠,满腹愁绪。“残夜’’正是人们熟睡之际,而作者却嗅着庭院花香,看见满楼月色。这“残夜花香月满楼”句,暗示了作者难以成眠,使读者好像看到作者睁眼不寐沉思忧郁的形象。“一枕”句也生动地勾出作者愁绪绵绵,辗转反侧之状。“新愁”到底是什么,这里没有说,作者在下片才以含蓄的笔法暗示出来。

  下片作者用含蓄的笔墨道出了这种“新愁"的由来。“繁重绝管,吹得锦屏春梦远”,终于道出了是隔墙邻居家繁杂的管弦乐声,把自己难成的春梦吹向了遥远的地方。从句子表面来看,似乎是比邻的弦管乐声搅得自己难以入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的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作者对隔墙佳人的思恋,才使得他卧不安席。这一点在结尾一句中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打秋千的女子,这才是作者为之辗转反侧而产生“一枕新愁”的根源。夜深人静,作者因相思而产生的种种愁绪却无法传递绐对方。因此,只好把这种哀怨发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杨上,仿佛那静静的垂杨也不解人意,偏偏挡住了作者的视线,从而使他连荡秋千的女子的影子也看不到。表达了作者对佳人深深的爱恋,却又无法向对方表达的惆怅与哀怨。

  总之,这首词以其清新幽怨的风格,缠绵委婉的笔调,以情写景,景中寄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读来令人感到真挚自然。

参考资料:
1、 田军,王洪.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第1309页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第201页
3、 徐育民 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出版社,1982:第304页

jiǎnlánhuā··chūnwénqiángchuīshēng--xiàng鸿hóngzuò

lánshānxīnzuì绿qínxiāngbànzhùzhěnxīnchóucánhuāxiāngyuèmǎnlóu

fánshēngcuìguǎnchuījǐnpíngchūnmèngyuǎnzhǐyǒuchuíyángfàngqiūqiānyǐngguòqiáng

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晓月¹发云阳²,落日次³朱方
译文:拂晓时分从云阳出发,晚上在朱方临时住宿歇息。
注释:庐陵王:指宋武帝子刘义真。永初元年(年),刘义真被封为庐陵孝献王,简称庐陵王。¹晓月:月亮还没有完全隐没的拂晓时分。²发云阳:从云阳出发。云阳即今江苏省丹阳县。³次:途中临时住宿歇息。⁴朱方:春秋时地名,三国时称丹徒,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刘宋王朝宗室墓地所在。
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
含凄泛广川¹,洒泪眺(tiào)连冈²
译文:含着凄凉在广阔的江面上泛舟而行,流着泪远望安葬庐陵王的连绵山冈。
注释:¹泛广川:在广阔的江面上泛舟而行。²眺连冈:远望安葬庐陵王的连绵山冈。青乌子《相冢书》:“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冈。”连冈指连绵不断的低矮小山丘。
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juàn)¹怀君子²,沉痛结中肠。
译文:思念正派人庐陵王刘义真,如同切伤腹中肠胃一般痛苦。
注释:¹眷言:思念的样子。言,作词尾,无实意。²君子:正派人,指庐陵王刘义真。
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
道消¹结愤²(mèn),运开³申悲凉
译文:君子势力减弱以致为小人所欺,悲愤郁积于胸,文帝之初长期压抑的悲伤情绪得到伸展发泄。
注释:¹道消:君子势力减弱以致为小人所欺。语本《周易·否卦》彖辞“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这里暗指少帝之时。²结愤:悲愤郁积于胸。³运开:国运开张,正派人势力占上风,指文帝之初。其时拨乱反正,刘义真被枉杀事得到昭雪。⁴申悲凉:长期压抑的悲伤情绪得到伸展发泄。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
神期¹恒若存²,德音³初不忘
译文:明灵精气似觉永久存在,品行及音容笑貌一点也没有忘记。
注释:¹神期:明灵精气。²恒若存:似觉永久存在。³德音:品行及音容笑貌。⁴初不忘:一点也没有忘记。
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cú)¹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译文:死去的是永久的事情,墓旁的松柏数已经森然成形。
注释:¹徂谢:去世,死亡。
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延州¹协心许²,楚老惜兰芳³
译文:吴国王子季札完成心中的许诺,楚地彭城一位老人悼念龚胜的事情。
注释:¹延州:即延陵。本为地名,这里代指封于延陵的吴国王子季札。²协心许:完成心中的许诺。³楚老惜兰芳:指楚地彭城一位老人悼念龚胜的故事。据《汉书·龚胜传》,龚胜是楚地人,因不愿为新莽王朝效力而自杀。有一同乡老父前来吊唁,抚坟痛哭,非常伤心。但他又感慨惋惜地说:“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白销,龚先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于是赶快离开了。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译文:季札赠剑究竟有什么用,楚老悼念龚胜只会让自己感到悲伤。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平生¹疑若人²,通蔽互相妨(fáng)³
译文:自己以前怀疑季札和楚老,季札和楚老这些人既有通智的一面,又有愚蔽的一面,互相抵触矛盾。
注释:¹平生:平时,以前,指诗人自己而言。²若人:这些人,指季札和楚老。³通蔽互相妨:指季札和楚老这些人既有通智的一面,又有愚蔽的一面,互相抵触矛盾。
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
理感深情恸(tòng),定非识所将。
译文:以前老怀疑人家怎么会作出解剑、抚坟这样的荒唐事来,而今面对庐陵王的墓地,不禁悲从中来,才明白一个人的感情在受到深深刺激的时候,决不是理智识见所能控制得了的。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脆促¹²可哀,夭(yāo)³特兼常。
译文:庐陵王生前所受的排挤欺压很是悲哀,受冤枉短命而死其悲哀又特别要超过平常。
注释:¹脆促:脆弱窘迫,指庐陵王生前所受的排挤欺压。²良:甚,很。³夭枉:指庐陵玉受冤枉短命而死。特兼常:其悲哀又特别要超过平常。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一随往化灭¹,安用空名扬²
译文: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又何必恢复庐陵王封号,并追赠侍中、大将军等名号。
注释:¹一随往化灭:一切都跟着死亡而消失。²空名扬:指原嘉三年为刘义真平反,恢复庐陵王封号,并追赠侍中、大将军等名号而言。
举声沥已洒,长叹不成章。
举声¹(lì)²已洒,长叹不成章³
译文:放声痛哭眼泪很快就流干了,由于过度悲伤,只能哀叹声声,连诗也写不成篇了。
注释:¹举声:放声痛哭。²沥:液体一滴一滴地往下掉,此指眼泪快流干了。³长叹不成章:由于过度悲伤,只能哀叹声声,连诗也写不成篇了。

  诗从自己的行程写起,天还没有大亮就趁着月光从云阳出发,到太阳落山才到达朱方,按这两地相距甚近,根本用不着花一天时间,所以这里言外显然是要说自己在途中有相当长的时间呆在庐陵王墓下(刘宋皇室的陵墓都在朱方的郊区)。诗人对这位不幸遇害的少年王子表示最沉痛的哀悼。“道消”两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徐羡之等人横行的岁月里,小人猖獗,君子道消,自己十分愤懑,但无从表达,郁积于胸中已久;现在拨乱反正,国运中兴,才得以一抒其哀悼的深情。“开运”二字有歌颂刘义隆之意。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两句说逝者虽死犹生,当年的谈话自己是不会忘记的。自己与墓中人的关系一般来说乃是伤逝一类诗歌最重要的内容,往往会写得比较多;但这里却一笔带过,点到即止,很快就转入“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感慨时光过起来真快那种比较常见的叹息当中去了,似乎不免有些奇怪。

  这里有些不得已的原因。在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刘裕的七个儿子中,首先继承皇位的老大刘义符最缺乏政治家素质,他的爱好是乱玩一通,或模仿民间如何做小生意,于是很快就在一场政变中下台并被杀。他的二弟庐陵王刘义真则要出色得多,他很早就参加过刘裕恢复中原的战争,差点牺牲在关中;回到首都以后,注意笼络人才,与文化名人、宗教精英相接纳,对未来有所规划。《宋书》本传说他“美仪貌,神情秀彻”,“与陈郡谢灵运、琅邪颜延之、慧琳道人周旋异常,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刘裕去世前,他被任命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南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镇历阳(今安徽和县),“未之任而高祖崩”,稍后才去历阳赴任,出发前“义真与灵运、延之、慧琳等共视部伍”,一个影子政府公开亮相了。

  谢灵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召回首都任高官的。他对朝廷一举粉碎徐羡之集团、为庐陵王刘义真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当然是衷心拥护的,但是刘义真当年的狂言却绝对不宜去谈,于是他借用《诗经》中现成的“德音”一词,将自己与这位小王爷的深交含含糊糊地一提就告结束——再多说一句就成蛇足。

  这时候只有哀叹刘义真的死于非命是不会犯任何忌讳的,宋文帝刘义隆在口头和书面上多次说起他那十八岁就被人害死的二哥义真乃一“冤魂”。所以谢诗也从这一角度切入,他主要用了两个典故,延州季子挂剑的故事见于《史记·吴太伯世家》,谢诗用这一典故既表明自己不忘故旧,也表明生者的纪念无法让逝者复生,这样做也没有任何用处。这是动了真感情的话,不是一般的门面语。“楚老惜兰芳”典出《汉书·龚胜传》,谢诗用这一典故的含义显然是痛惜刘义真毁灭于高尚,“抚坟徒自伤”则是觉得自己也可能有同样的命运。以脱俗的言辞来吊唁龚胜的楚老当是道家者流,他看清了一个人的高明之处往往给他带来麻烦以至于毁灭。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谢灵运在诗中大发这一类感慨,既以哀悼庐陵王刘义真,也表达了他本人深沉的忧虑。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四句比较曲折,不易索解。曾经有过不同的理解。《文选·庐陵王墓下作》李善注云:“若人,谓延州及楚老也。令德高远,是通也;解剑抚坟,是蔽也……言己往日疑彼二人,迨乎今辰,己亦复尔,斯则理感既深,情便悲痛,定非心识所能行也。”而吕向注则认为:“若,此也,此人谓王也。通,言聪明好古;蔽,谓与群邪不协,自见灭亡也。此两者互相其妨。”黄节先生《谢康乐诗注》大体取后一说并有所修正,指出:“通,谓生为帝子;蔽,犹塞也,谓废为庶人。此互相妨矣。”黄说甚是。追寻作品中词语典故的来源,李善本事很大;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他的悟性似乎不是最佳,有时反不如学问要小得多的五臣。这四句诗略谓像庐陵王刘义真这样的人,他的高贵出身同他的悲惨遭遇实在是太矛盾了,简直不能理解,只好痛哭流涕。这里很有些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意思,但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四句略带玄言色彩,而正能表达其悲痛之深。最后几句说,刘义真死得太早,又死得特别冤枉,现在虽然得到昭雪,也不过是一个空名,我巨大的哀痛无法抑制,只好长歌当哭,根本算不上什么诗篇。

  谢灵运的山水诗往往精细地描绘风景,感情色彩并不很浓,有一点也特别含蓄深沉,不大容易感觉到;他的政治抒情诗则不同,这一首更是很动了感情的。由于形势的微妙复杂,他不可能畅所欲言;但他其实把什么都说出来了,不愧是大诗人的手笔。

参考资料:
1、 顾农著.文选论丛:广陵书社,2007.9:203-205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¹佳日共登临。
译文:梦中与诸位大贤汇聚在赏心亭,仿佛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共共同登临观赏。
注释:赏心亭:亭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宋代的金陵胜迹。¹恍然:仿佛。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译文: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畅谈着历史事件,曲调中仿佛还残留着,玉树后庭花曲的声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江水淮山明历历¹,孙陵晋庙冷沉沉。
译文:风景如此的明丽,但是国家却显得一片冷寂沉沉。
注释:¹历历:清晰的样子。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晓钟¹呼觉俱²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译文:城中响起我忽然惊醒,梦中的景象全都忘记了,只记得在柳色的衬托下,众多宫门显得更加的昏暗。
注释:¹晓钟:报晓的钟声。²俱:全,都。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