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夏口,西武昌,赤璧峭绝当中央。奸雄将军气盖世,败卒零落惭周郎。
东夏口,西武昌,赤璧峭绝当中央。奸雄将军气盖世,败卒零落惭周郎。
得鲈鱼,沽美酒。孰若黄州苏子瞻,谪向江湖动星斗。
得鲈鱼,沽美酒。孰若黄州苏子瞻,谪向江湖动星斗。
噫吁戏,曹公气势,苏子文章。人物销铄,尘迹荒凉。
噫吁戏,曹公气势,苏子文章。人物销铄,尘迹荒凉。
惟有江水,千古万古空流长。
惟有江水,千古万古空流长。

chì--fāngxiào

dōngxiàkǒu西chāngchìqiàojuédāngzhōngyāngjiānxióngjiāngjūngàishìbàilíngluòcánzhōuláng

měijiǔshúruòhuángzhōuzizhānzhéxiàngjiāngdòngxīngdòu

cáogōngshìziwénzhāngrénxiāoshuòchénhuāngliáng

wéiyǒujiāngshuǐqiānwànkōngliúzhǎng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3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霜冷离鸿¹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²尺素³寄愁边,愁多书屡怜,双泪落灯前。
译文:秋霜遍地,离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个人与它同病相怜。想要将一怀愁绪用短信寄出去,却发现愁绪太多变换不定,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泪。
注释:¹离鸿:失群的大雁。²凭:根据,凭借,以。³尺素: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lì)¹一声传,西风吹只(zhī)(yǐng)²,刚是早秋天。
译文:不要对着明月遥想当年的往事,那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忽然云中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身影缥缈在初秋的寒风之中。
注释:¹嘹唳:声音响亮而凄清。这里指孤雁叫声。²只影:谓孤独无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怀之作,明写离群孤雁,实写与其同病相怜的自己。

  大雁不善于单独生活,离群往往是迫不得已,所以那些落单的大雁容易让人心生怜悯之情。纳兰此时就像一只“霜冷离鸿惊失伴”的孤雁,当他在满地秋霜中抬头看见那只拼命南飞、声声哀啼的大雁时,忍不住喃喃自语:“你可知这地上有个人与你同病相怜啊!”他想要把满怀愁绪用书信寄出,但“愁多书屡易”,他发现愁绪太多且变幻不定,屡屡修改增删,这封信便迟迟写不下来,于是只能对着烛光暗自垂汨,即“双泪落灯前”。越是纷乱,就越想拆解清楚。所以陷入情绪困扰中的人容易追思往事,纳兰提醒自己“莫对月明思往事”,那只会让人衣带渐宽,形影憔悴。可是这样的提醒往往是苍白的。一个人最难明白、也最难管住的莫过于自己的心。

  “无端嘹唳一声传。”云中忽然传来一声孤雁哀鸣,抬头望去,那孤单的影子在初秋的寒风之中缥缈远去。末尾“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和上阕里“同病相怜”二句已将天上孤雁与地上旅人合二为一,所以,这孤单的“只影”既是雁,也是人,一语双关,给人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

  全词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雁之孤影与人之孤独,交织浑融的意境;抒发了孤寂幽独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1:第262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116页

línjiāngxiān··yàn--lánxìng

shuānglěng鸿hóngjīngshībànyǒuréntóngbìngxiāngliánpíngchǐchóubiānchóuduōshūshuānglèiluòdēngqián

duìyuèmíngwǎngshìzhīxiāojiǎnniánniánduānliáoshēngchuán西fēngchuīzhǐyǐnggāngshìzǎoqiūtiān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赋(fù)凌云¹偶倦飞²,偶然闲慕遂初衣³
译文:曾经春风得意的我现在已经如倦飞的鸟一样,辞官回家过自在的生活。
注释:¹凌云:《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这里指作者参与殿试,取中进士。²倦飞: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语意。³遂初衣:辞官回家,穿回原来衣服。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偶逢锦瑟(sè)佳人¹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译文:回家途中偶然遇到陌生的奏瑟的佳人询问,就说是为了你这样的佳人归来。
注释:¹锦瑟佳人:用杜甫《曲江对雨》中“暂醉佳人锦瑟旁”语意。

  《己亥杂诗》写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其中部分不依近体格律的古绝),堪称中国诗史上最大规模的组诗。可以说,在这一组诗中,定庵向时人、也向后人集中展示了自己复杂而又饶具魅力的内心世界。研究龚自珍其人、其文学成就,《己亥杂诗》应是重中之重。

  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一百三十五首,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龚自珍的一篇诗体自传。由高中甲科到倦飞知还,再到解嘲式地敷衍“如玉美人”,诗人“嵚崎楚客,窈窕吴侬”、“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能令公少年行》)的理想终于在一种无奈的状况下实现了。可这又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归宿。诗中连用三个“偶”字,加之“佳人”、“寻春”的锦绣字面,仿佛在昭示这一切只是“妙手偶得之”。而在字里行间还是掩抑着诗人的苦笑和酸楚。所谓“以乐写哀,其哀倍之”,定庵是深谙个中奥窍的。但就是这点一般读者都能够察觉的苦衷,身为文学批评大师的王国维居然硬是感受不到,在他那部被不少人顶礼膜拜的名著《人间词话》里就据此诗指责“其人之儇薄无行,跃然纸墨间”。可见偏见的力量有时是很可怕的。

  此外尚应指出,《己亥杂诗》之一百零七首“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今日不挥闲涕泪,渡江只怨别蛾眉”与此篇意旨全同,手法则各尽其妙,可以对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xī)、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¹
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注释:¹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¹,毋吾以也²。居则曰³:‘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注释:¹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²毋吾以也:这句话是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是“毋以吾也”。“以”同“已”,意为“止”。毋:不要。³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就。⁴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⁵则:连词,那么,就。⁶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率尔¹而对曰:“千乘之国²,摄乎大国之间³,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bǐ,旧时读bì)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注释:¹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²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³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于,在。⁴加之以师旅: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用,凭借。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⁵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⁶比及:等到。⁷且:连词,并且。⁸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夫子哂之。
夫子哂(shěn)¹之。
译文: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注释:¹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求!尔何如?”
“求!尔何如?”
译文:“冉有,你怎么样?”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对曰:“方¹六七十,如²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³民。如礼乐,以(sì)君子。”
译文: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注释:¹方:见方,纵横。²如:连词,表选择,或者。³足:使……富足。⁴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⁵其:那。⁶以:把。后边省宾语“之”。⁷俟:等待。
“赤!尔何如?”
“赤!尔何如?”
译文:“公西华,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对曰:“非曰能¹之,愿学焉²。宗庙之事,如³,端章甫,愿为小相¹⁰。”
译文: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注释:¹能:动词,能做到。²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³如:连词,或者。⁴会:诸侯之间的盟会。⁵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⁶端:古代的一种礼服。⁷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⁸愿:愿意。⁹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¹⁰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点!尔何如?”
“点!尔何如?”
译文:“曾皙,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¹²³,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译文:(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注释:¹鼓:弹。²瑟:古乐器。³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⁴舍:放下。⁵作:立起来,站起身。⁶撰:才具,才能。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子曰:“何伤¹²?亦各言其志也!”
译文: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注释:¹伤:妨害。²乎:语气词,呢。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莫 通:暮)
曰:“莫(mù)春者¹,春服既成,冠²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³,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莫 同:暮)
译文: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注释:¹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既:副词,已经。²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³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夫子喟然¹叹曰:“吾与²点也!”
译文: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注释:¹喟然:叹息的样子。²与:赞成。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三子者出,曾皙后¹。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译文: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注释:¹后:动词,后出。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夫子何哂由也¹?”
译文: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注释:¹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¹,是故哂之。”
译文:(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
注释:¹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求则非邦也与¹?”
译文:“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注释:¹唯求则非邦也与:唯,用于句首,表示语气。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译文:“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
“唯赤则非邦也与?”
“唯赤则非邦也与?”
译文:“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zēng rǎnyǒu gōng西huáshìzuò

lún xiānqín 

 zēng rǎnyǒu gōng西huáshìzuò 

yuē  zhǎngěr  yuē  zhī  huòzhīěr zāi  

shuàiěrérduìyuē  qiānshèngzhīguó shèguózhījiān jiāzhīshī yīnzhījǐn yóuwéizhī sānnián shǐ使yǒuyǒng qiězhīfāng  

shěnzhī 

 qiú ěr  

duìyuē  fāngliùshí liùshí qiúwéizhī sānnián shǐ使mín yuè jūn  

 chì ěr  

duìyuē  fēiyuēnéngzhī yuànxuéyān zōngmiàozhīshì huìtóng duānzhāng yuànwéixiǎoxiàngyān  

 diǎn ěr  

 kēngěr shěérzuò duìyuē  sānzhězhīzhuàn  

yuē  shāng yánzhì  

yuē  chūnzhě chūnchéng guànzhěliùrén tóngliùrén  fēng yǒngérguī   (tōng  )

kuìrántànyuē  diǎn  

sānzhěchū zēnghòu zēngyuē  sānzhězhīyán  

yuē  yánzhì  

yuē  shěnyóu  

yuē  wéiguó yánràng shìshěnzhī  

 wéiqiúfēibāng  

 ānjiànfāngliùshíliùshíérfēibāngzhě  

 wéichìfēibāng  

 zōngmiàohuìtóng fēizhūhóuér chìwéizhīxiǎo shúnéngwéizhī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灵峰之山¹,其上曰²金鸡之峰³。其草草竹;其木草枫槠(zhū),草松;其鸟草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zhù)之峰,欧冶子¹⁰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bó)¹¹崖石有阁曰松风阁¹²,奎(kuí)上人¹³居之。
译文:会稽的灵峰山,最高峰叫金鸡峰。山上的草木多半是翠绿的竹子;那里的树多是枫树、槠树,还有许多松树,那里的鸟多是竹鸡。外形像鸡但是比鸡小,身上有彩色的花纹,喜欢啼鸣。灵峰寺就在灵峰山中,四面被山环抱着。寺院对面的山叫“陶山”,曾经是华阳外史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院东南的山叫“日铸峰”,曾是欧冶子铸造宝剑的地方。寺院的后边迫近山崖的地方有一个小阁楼,名叫“松风阁”,奎上人就居住在那里。
注释:活水源: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会稽山上。¹灵峰之山:在绍兴东南会稽山上。山中有灵峰寺,下文“寺居山中”即是。²曰:说。³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⁴槠: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球形。⁵竹鸡:一种形似鹧鸪而小的鸟,草呈橄榄褐色,生活于竹林中。⁶寺:指灵峰寺。⁷陶山:一名陶晏岭,在绍兴东南四十馀里,以南北朝时齐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陶山。⁸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为齐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以佐萧衍夺齐帝位,建立梁朝,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外史,古人常用为别号。⁹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陶山以北,相传为春秋时工匠欧冶子铸剑之所。¹⁰欧冶子:春秋时期的工匠,曾应越王聘,为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钓五剑,后又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¹¹薄:迫近,靠近。¹²松风阁:今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¹³奎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 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xià)¹,涓(juān)涓然²冬温而夏寒。浸³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lù),潴(zhū)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qīng)白野公¹⁰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fèn)¹¹,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¹²常来食之。其草草水松¹³、菖(chāng)¹⁴。有鸟大如鸜(qú)(yù)¹⁵,黑色而赤觜(zuǐ),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¹⁶。有二脊(jǐ)¹⁷,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¹⁸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译文:这里有清泉,山石的缝隙流出涓涓细流,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泉水慢慢汇成一条小水渠,一年四季永不枯涸。渠水涨满了就向西南流去,遇到有沙土的地方就在沙土底下暗暗流过,从沙土旁流出来就形成了四个小水池。往东流到山脚下,汇聚成一个大水池,再往东流就注入了若耶溪,再向东北注入镜湖。这条水刚刚汇成小渠的时候,水深不过一尺,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俯视清流,那山崖上的苍松翠竹花草树木无不在水底倒映出来。所以秘书卿白野公常常到这里来游赏,在流水旁边从早坐到晚,还给流水取个名字叫“活水源”。流水中有石蟹,铜钱大小,还有小鲫鱼,纯黑色,居住在石穴中,有水耗子经常来吃小鲫鱼。水中的草多是水松、菖蒲。有一种鸟就像鹦鹤那么大,羽毛是黑色的,嘴是红色的,常常在水边叫个不停,那声音像竹鸡,可比竹鸡叫声还要婉转流利。有两只脊令,常常从翠竹上飞下来,立在山石上,洗完澡,饮足水,就叫着飞走了。我初春来的时候正当特别冷的天气,这些水中的生物都还蛰伏着没有出来。这个时候,全部都出来活动了。还有四五个小虫子,全如小指头那么大,形状如同半个莲子,整天在水面上转着圈浮游,日光照在它们的脊背上,颜色就象是紫色的水晶石,也不知道那是些什么虫子。
注释:¹石罅:石缝。²涓涓然:细水慢流的样子。³浸:渐渐地。⁴伏行:从地下流。⁵山麓:山脚。⁶潴:汇聚。⁷若耶之溪:即若耶溪,在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春秋时期美女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⁸湖:指鉴湖,在绍兴南,又名镜湖。⁹秘书卿:元代秘书监长官,正三品。秘书监,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见《元史·百官志六》。¹⁰白野公:即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伯牙吾台氏,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元英宗至治间进士,历官集贤修撰、秘书监、礼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与方国珍水战,阵亡。《元史》有传。¹¹鲼鱼:即鲫鱼。¹²水鼠:生活于水边的一种鼠。¹³水松:藻类植物,可入药。¹⁴菖蒲:草年生草本植物,长于水边。¹⁵鸜鹆:鸟名,俗称八哥。¹⁶滑:流利。¹⁷脊令:鸟名,即鹤钨。¹⁸诸水族:生活于水中的动物。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 ,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予既爱兹(zī)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²(xián)³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gài)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译文:我既喜爱这条溪水的清澈澄明,又喜欢它源头永不枯竭,能让这么多小生物都来依附它,很有点像君子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奎上人又说: “每逢遇到大旱的年景,泉水所经过的地方,能灌溉数十亩良田。”那么,它的恩泽又能普及到众人了。白野公深深地爱上了这“活水源”是很有道理的呀。
注释:¹兹:这。²群动:各类动物。³咸:皆。⁴属岁旱时:当逢农旱之时。属,适逢。⁵泽:润泽,湿泽。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周围的山川形势,泉水的源流变化,水里的草木虫鱼,以及游人的欣赏迷恋,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近之情。

  文章清新流畅,读之如临其境。本文一共可分为三段:首段写山,次段写水,末段抒发感想。

  作者下笔就先从灵峰山写起。写灵峰山的景色从两方面写,其一是写山顶金鸡峰上的三大特色:多竹,多枫槠、松树,多有文采而善鸣的竹鸡。仅这三多,便点染出灵峰山竹树繁茂、山鸟啼鸣的动人景象。

  其二是写灵峰寺周围的形势和景物:“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日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日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日松风阁,奎上人居之。”从古今曾在此居住或活动过的名人高士,使读者领受到这灵峰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灵气所钟,景象不凡。

  作者写山是为了写水。“活水源”是题目正文。写水则是分为四层来写。

  第一层,从源头写起:“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泉水从石缝中流出,非常细小,却能冬天给人温暖,夏日给人清凉。起笔就使读者感到这泉水十分亲切。

  第二层,从泉水的冬夏不枯和由小到大,写其涌动活跃的生命力:涓涓细流,逐渐汇合就变成了小渠,水从渠中溢出向西南流去,在沙土中形成潜流,从旁渗出积成四个小池;东流至山脚下又汇聚成一个大池;再向东流注入若耶溪中,向东北又流入鉴湖之中。这水伏行旁出,时隐时现,溢淌流注,奔腾不息,犹如血脉之流贯于人体的全身,它赋予了山川自然以生命。由此,以水的动态变化初步写了“活”字的真义:“活”就是不停息的运动,“活”就是生命之源。

  第三层,写渠水的澄澈可爱和“活水源”的得名。这名字自然不只是指水的清澈而说的,还概括了前面已写到的两层意思,尤其是冬夏不枯、由小到大、奔流不息这层意思。

  至此,可以说已是生动而又充分地写出了“活水源”的含义了,但作者意犹未足,又写了第四层,那些依托这活水,栖息繁衍于水旁或水中的各种生物,鸟类,不知名的小虫子的活动,作者为读者展示了一片生意盎然的世界,这世界凭着这水而存在、而充满生机的。读者不仅进一步领聪到“活源”这“活”字的精神,而且不能不为被这“活水源”之水廖滋养而生存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所深深地吸引和感染。

  最后一段抒发感慨,总结全文。作者表示他爱这“活水源”爱它三点:一是爱“兹水之清”,收束上文“澄澈可鉴”的描写;二是“爱其出之不穷”,收束上文“冬夏不枯”、流注不息的描写;三是爱它“能使群动咸依”,收束上文有关鱼、鸟、虫、草的描写。然后通过奎上人的话:“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因“其泽又能及万物”,进而从自己对水的爱,又写到白野公对水的爱,落到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身上而结束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富于思想意趣。这是因为这一段议论跟上文的生动描写前后呼应,前面的写景为后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而后文的议论又将前面的写景提高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

  这篇游记写得质朴清新,生动传神,富有生趣,其记叙颇受《山海经》影响。题为《活水源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出了这个“活”字。不仅山活,水活,而且刘基笔下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朝气,都是活的:山水草木虫鱼是活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想也是活的。作者从对自然景物的体验中,提炼和升华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示了他本人的胸怀气度是那样的开阔、明朗。

参考资料:
1、 周先慎著.古诗文的艺术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393-396页
2、 祝鼎民,于翠玲选.明代散文选注:岳麓书社,1998年08月第1版:第33页
不见故人十年馀,不道故人无素书。
不见故人十年馀,不道故人无素书¹
译文:同老朋友你已经十多年未见了,也很长时间没有通书信了。
注释:岑嘉州:即岑参。因其曾作嘉州刺史,故名。¹素书:书信。
愿逢颜色关塞远,岂意出守江城居。
愿逢颜色¹关塞(sài)远,岂意出守江城²居。
译文:我常想与你见面,但你又远在边关,路途遥远,我哪里料到你会出任嘉州剌史。
注释:¹颜色:容貌。²江城:指嘉州。
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外江¹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译文:外江与三峡相通相连,而我们在一起饮酒吟诗的佳会却难以实现。
注释:¹外江:指长江在蜀地的支流。
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谢脁(tiǎo)¹每篇堪讽诵,冯唐²已老听吹嘘。
译文:你是当代的谢朓,每篇诗都值得朗读背诵,我却像汉代的冯唐人老官卑,任人褒贬。
注释:¹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曾任宣城太守,其诗风格清新秀丽,为唐人所赞赏。此处作者把岑参比作谢朓。²冯唐:西汉人,历文、景、武三帝,因直言不知忌讳,年老仍为郎官,后成为年老官卑的典故。
泊船秋夜经春草,伏枕青枫限玉除。
泊船秋夜经春草¹,伏枕²青枫³玉除
译文:我从去年秋夜泊船上岸到(云安)至今过了春天,卧病于青枫江畔不能到朝廷任职。
注释:¹春草:此指春天。²伏枕:卧床。³青枫:江边地名。⁴限:限制。⁵玉除:宫殿的台阶,代指朝廷。
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双鲤鱼。
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¹双鲤鱼²
译文:眼前有什么值得寄送你呢?赠送你的只有我在云安写给你的这首诗篇。
注释:¹云安:即今之云阳县,当时杜甫居此。²双鲤鱼:代书信,即素书。典出《古乐府》:“客从远方来,送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cénjiāzhōuzhōushǔjiāngwài--

jiànrénshíniándàorénshūyuànféngyánguānsāiyuǎn

chūshǒujiāngchéngwàijiāngsānxiáqiěxiāngjiēdòujiǔxīnshīzhōngshū

xiètiǎoměipiānkānfěngsòngféngtánglǎotīngchuīchuánqiūjīngchūncǎo

zhěnqīngfēngxiànchúyǎnqiánsuǒxuǎnzèngziyúnānsh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