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我来归日,是君倾盖时。通玄信长者,北海好男儿。
方我来归日,是君倾盖时。通玄信长者,北海好男儿。

chāngjùnzhēndìngliújìnchuānxiānshēng--zhì

fāngláiguīshìjūnqīnggàishítōngxuánxìnzhǎngzhěběihǎihǎonánér

李贽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 1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田事今云休,官输亦已足。
田事今云休,官输亦已足。
译文:田家农活现在已经结束了,向官府缴纳的东西也已经够了。
刈禾既盈囷,采薪又盈屋。
(yì)禾既盈¹(qūn)²,采薪(xīn)³又盈屋。
译文:割的麦子已经将谷仓填满,砍伐的木柴又把房屋填满了。
注释:¹盈:充满。²囷: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³采薪:砍柴。
牛羊各蕃衍,御冬多旨蓄。
牛羊禾蕃衍(yǎn)¹,御冬多旨蓄²
译文:牛羊都在篱落中繁衍,为了抵御寒冬准备贮藏了很多美好食品。
注释:¹蕃衍:滋生繁殖。²旨蓄:贮藏的美好食品。
何以介眉寿,瓮中酒新熟。
何以介眉寿,瓮(wèng)中酒新熟。
译文:为什么要祈求人的高寿呢?瓮中的酒刚刚热好。

tiánjiāshí--guōxiángzhèng

tiánshìjīnyúnxiūguānshūyíngqūncǎixīnyòuyíng

niúyángfānyǎndōngduōzhǐjièméi寿shòuwèngzhōngjiǔxīnshú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西亭石竹¹新作芽,游丝²已罥(juàn)³樱桃花。
注释:¹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似小竹,开红白或杂色小花,供观赏。²游丝:春天在空中飘动的由蜘蛛等所吐的细丝。俗称“天丝。”³罥:挂。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鸣鸠(jiū)乳燕¹春欲晚,杖藜(lí)时桃话田家。
注释:¹乳燕:雏燕。一说正在哺育雏燕的母燕。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春田龟坼(chè)¹苗不滋²,犹赖立春三日雪。”
注释:¹龟坼:田地干裂。²滋:长。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暮闻穷巷¹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注释:¹穷巷:陋巷。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去年旸(yáng)¹雨幸无愆(qiān)²,稍稍三农³获晏食
注释:¹旸:日出,晴。²愆:差错。³三农:指平地、山地、泽地的农民。一说指春、夏、秋三个农时。⁴晏食:安食。无旱无涝,故安。
春来谷贱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春来谷贱桃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即今土亢¹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注释:¹土亢:土地干燥坚硬。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舂莩(fú)¹作饭藜²作羹,吁嗟荆益³方用兵。
注释:¹莩:麻的种子。²藜:一种草,嫩叶可食。³荆、益:荆州和益州。在今西湖、四川一带。方用兵:正在打仗。

  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

  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情的严重,田家父老的忧虑凸现无遗。下面四联写诗人内心的触动及深深叹息。诗人既为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岁岁劳作的悲苦命运而感叹,更为官府的剥削压榨,使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和损害的现象愤懑不已,揭示出农民辛勤劳动反而日益贫困的真正原因并非只是天灾所致,而在于统治者的残酷盘剥,笔锋直指封建统治者及不合理的制度。尾两联又回到眼前现状的描写:土地干旱无法耕种,人们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饥,而清兵又要从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向云南发兵进攻,人们在遭受灾荒的侵害、官府剥削压榨的同时,还要蒙受战乱的痛苦。

  此诗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和生活处境寄予了深深的关切同情,对腐败统治阶级及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极富战斗性和认识价值。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¹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²,不可,遂行。
译文:宋仁宗至和元年的秋天,有谣言从四川一带传过来,说是敌人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都惶恐不堪,老百姓基本上逃跑了。谣言四起,震动了京城。皇上正准备选派、任命御敌的将帅,天子说:“别造成大的祸乱,也不要促成事变。虽然现在谣言很猖狂,但我已经打定主意了,外患是不会造成大灾难的,事变是在内部引起来的。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也不可以付诸武力解决。只需要派一两个大臣前去就能处理好的。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去带领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恰好是合适的人选。”天子赞同道:“好!”张公却借口要奉养父母拒绝前去,但是皇上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于是他就出发前去了。
注释:¹传言:相互谣传。²以亲辞:用养老的理由推辞官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译文:十一月才到达蜀地。就在他上任的当天,就下命令让驻军回去,并解散守备人员,他还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由我来对付,你们就不必劳心了。”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还和以前一样庆贺新春,一直都没有什么敌寇前来入侵。很快到了第三年的正月里,百姓私下里商量在净众寺里摆放张公的像,张公没有阻止住百姓的这一行动。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²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³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译文:眉阳人苏洵告诉百姓说道:“没有发生祸乱,还是很容易控制的;祸乱已经发生了,也还是容易治理;可是已经出现了祸乱的苗子,但是还没表现出祸乱,这种情况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马上要发生但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最难治理的。因为我们不可以出现了祸乱的苗子就急着去做,又不能因为祸乱还没出现就放松警惕了。现在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正好像是器物现在已经倾斜,可是还没有倒地的情形。只有你们的张公,还能稳稳地坐定,面色不改,慢慢地站起来扶正器皿。扶正之后,他又慢慢地坐下,没有一点骄傲的神色。为天子管理百姓,他能做到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因为张公的智慧得到了生存,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还有,张公曾对我说:‘老百姓的性情是可以改变的,只是要看官吏怎么对待他们。众人传言说,蜀地人小乱不断。上司于是就用对待盗贼的办法来对待这里的老百姓,对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来约束他们。那些百姓本来就已经很害怕了,现在还用残酷的刑法对待,这样百姓才狠下心来抛弃父母妻儿,不顾性命,变成了盗贼,所以大乱常常发生。要是对他们施以礼仪教化的话,按照法律来差使他们,这里的人就变成最容易管理的了。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导致变乱发生,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叛乱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来对待他们,那么蜀人也会认为自己是齐鲁有教化的人了。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来办事,一味靠武力来威胁平民,我是不会干的。’啊!爱惜蜀人是多么真诚啊,对待蜀人是多么厚道啊,在张公之前,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大家听了,一齐重新行礼说:“是。”
注释:¹欹(qī):倾斜。²油然:谦和谨慎的样子。繄:是的意思,为助词。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译文: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一定要记在心里;即使你们死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孙记在心里。他的丰功伟绩,已经在史官的史册上有记录了,不需要再画像了。况且张公不想这样做,那又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公不会理会这些事的。就是这样,我们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的。就是在平时听说有人做件好事,还要问那人的姓名和他的住处,还有那人的身形、年龄大小、面容等基本情况呢;还有一些人,还要问到他的生平爱好,是为了更好地推测他的人品。这些人也是史官写入他的传记里的,主要是想让天下人不仅记在心里,还要时刻出现在眼前。音容在人们的眼睛中时常闪现,所以才会记得更加久远啊。因此,画像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苏洵听了,无言以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¹。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jì)²,公来于于³。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pián)。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pénɡ)¹⁰,仓庾¹¹崇崇¹²。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wǔ)¹³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译文:张公出生于南京,为人很高洁,有高尚的节操,很有雅量,声明传播于天下。国家有重大事情,都可以托付给他的。在文章的末尾我作一首诗,内容如下:大宋天子坐龙廷,甲午之年日月新。忽然蜀人谣言起,边关敌寇将兴兵。朝廷良将纷如雨,文臣谋士多如云。天子赞叹说声嘻,命我张公远出征。张公方平来东方,西风猎猎大旗扬。蜀人围观睹风采,人山人海满街巷。齐道张公真坚毅,神色镇静又安详。张公开口谕蜀人:“各自还家且安顿,谣言莫传自安宁。谣言不祥且勿听,回去照常作营生。春日动手修桑枝,秋天谷场要扫清。”蜀人磕头拜张公,称他就像父与兄。公在蜀国园林居,草木繁茂郁葱葱。宴请文官与武将,击鼓作乐咚咚响。蜀人庆贺来观望,共祝公寿万年长。姑娘佳丽美婵娟,幽娴贞静闺房间。幼儿哇哇向人啼,牙牙学语已能言。当初张公不来蜀,你辈早已填沟壑。如今庄稼多茂盛,粮仓高耸堆满谷。可感我们妇与子,欢欢喜喜庆丰足。张公本是朝中臣,天子左右得力人。天子下诏命返驾,张公岂敢不允承。修起殿堂好庄严,又有廊房又有庭。公像挂在正当中,朝服冠带宛如真。蜀人纷纷来禀告,不敢放荡做懒人。张公放心回京城,像挂殿堂传美名。
注释:¹属:有所托付。²暨暨:果敢的样子。³于于:自足的样子。⁴条:修理。⁵骈骈:茂盛的样子。⁶渊渊:象声词,敲鼓的声音。⁷娟娟:美好。⁸闲闲:悠闲的样子。⁹哇哇:孩子的哭声。¹⁰芃芃:美貌盛。¹¹仓庾:放谷的地方。¹²崇崇:高峻的样子。¹³庑:堂下的周屋。
苏洵的抒情散文数量不多,但有很多优秀的篇章,《张益州画像记》就是其中一篇。本文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表现了他宽政爱民的思想。苏洵的散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语言犀利,话语纵横,有很强的思辩力。欧阳修称其为“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夸赞他“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至”(《苏明允哀词》),这些评价都是很合理的。

zhāngzhōuhuàxiàng

xún sòngdài 

    zhìyuánniánqiū shǔrénchuányányǒukòuzhì biānjūn rén yáoyánliúwén jīngshīzhènjīng fāngmìngshuài tiānyuē  yǎngluàn zhùbiàn zhòngyánpéngxīng zhènzhìdìng wàiluànzuò biànqiězhōng wénlìng yòujìng wéizhènèr shúwéinéngchǔwénzhījiān mìngwǎngzhènshī  nǎituīyuē zhānggōngfāngpíngrén tiānyuē  rán  gōngqīn  suìxíng 

    dōngshíyuèzhìshǔ zhìzhī guītúnjūn chèshǒubèi shǐ使wèijùnxiàn  kòuláizài ěrláo  míngniánzhēngyuèshuòdàn shǔrénxiāngqìng suìshì yòumíngniánzhēngyuè xiānggàoliúgōngxiàngjìngzhòng gōngnéngjìn 

    méiyángxúnyánzhòngyuē  wèiluàn zhì luàn zhì yǒuluànzhīméng luànzhīxíng shìwèijiāngluàn jiāngluànnánzhì yǒuluàn luànchí wéishìyuánniánzhīqiū zhī wèizhuì wéiěrzhānggōng ānzuòpáng yánbiàn érzhēngzhī zhēng yóuránértuì退 jīnróng wéitiānxiǎomínjuàn wéiěrzhānggōng ěrshēng wéiěr qiěgōngchángwéiyán mínchángxìng wéishàngsuǒdài rénjiēyuēshǔrénduōbiàn shìdàizhīdàidàozéizhī érshéngzhīshéngdàozéizhī chóngbǐngzhīmín érlìng shìmínshǐrěnzhīsuǒyǎnglàizhīshēn érzhīdàozéi měiměiluàn yuēzhī zhī wéishǔrénwéi zhìzhīérshēngbiàn suī rán  dàishǔrén érshǔrén zhīréndàishēn ruòzhīwài wēijiémín rěnwéi   àishǔrénzhīshēn dàishǔrénzhīhòu gōngérqián wèishǐjiàn  jiēzàibàishǒuyuē  rán  

    xúnyòuyuē  gōngzhīēnzàiěrxīn ěrzàiěrsūn gōngzàishǐguān xiàngwéi qiěgōng   jiēyuē  gōngshì suīrán xīnyǒushìyān jīnpíngwénshàn wènrénzhīxìngmíngxiāngzhīsuǒzài zhìchángduǎnxiǎoměièzhīzhuàng shènzhěhuòjiépíngshēngsuǒshìhào xiǎngjiànwéirén érshǐguānshūzhīchuán shǐ使tiānxiàzhīrén zhīxīn cúnzhī cúnzhī zhīxīn yóuguānzhī xiàngwéizhù  xúnjié suìwéizhī 

    gōng nánjīngrén wéirénkāngkǎiyǒujié liàngxióngtiānxià tiānxiàyǒushì gōngzhǔ zhīshīyuē tiānzàizuò suìzàijiǎ 西rénchuányán yǒukòuzàiyuán tíngyǒuchén móuyún tiānyuē mìngzhānggōng gōngláidōng dàoshūshū 西rénguān xiàng wèigōng gōnglái gōngwèi西rén āněrshìjiā gǎnhuòé éyánxiáng wǎngěrcháng chūnértiáosāng qiūěrcháng  西rénshǒu gōngxiōng gōngzài西yòu cǎopiánpián gōngyànliáo yuānyuān 西rénláiguān zhùgōngwànnián yǒujuānjuān guīxiánxián yǒutóng néngyán gōngwèilái juān péngpéng cāngchóngchóng jiē suìfēng gōngzàicháotíng tiāngōng tiānyuēguī gōnggǎnchéng zuòtángyányán yǒuyǒutíng gōngxiàngzàizhōng cháoguānyīng 西rénxiānggào gǎnhuāng gōngguījīngshī gōngxiàngzàitáng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
译文:迎着朝阳,登上曲阜城高耸的大庭库,四下了望,周围灾变的气氛浓厚。
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
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
译文:火起的地方已经分辨不出那是陈国那是郑国,烟浓得把邹国和鲁国都混淆不清。
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
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
译文:我来这里寻找梓慎,那位鲁国最杰出的预言家,请教请教如何静默,得与苍天一体,以预测未来的命运。
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
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
译文:但是,只看到北风吹着古老的松树,松针发出的声音好象弹奏着五弦琴。
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译文:皇帝梦终于破灭,山川充满的是后人的叹息声声。

  从此诗所表达的情绪与景物看,此诗应该作于安史之乱以后,贬低遍地烽火一片狼籍,不象是此前所作,没有那样的景遇。但是,安史之乱以后,李白已经到了江南,在江西九江一带。李白的子女却阻隔在曲阜那一带,因为当时李白的田地在那里。

  所以,很难断定此诗的创作时间,难道又是李白梦游?帝图终冥没:难道指安禄山的失败?那李白叹息的是唐玄宗引起的巨乱?没有早听他的预言?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译文: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 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害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铄王师兮征荒裔,
译文:威武王师,征伐四方;
剿凶虐兮截海外。
剿凶虐兮截海外。
译文:剿减凶残,统一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夐其邈兮亘地界,
译文:万里迢迢,天涯海角;
封神丘兮建隆嵑,
封神丘兮建隆嵑,
译文:封祭神山,建造丰碑;
熙帝载兮振万世!
熙帝载兮振万世!
译文: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范晔《后汉书》曰: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窦宪遣客刺杀畅,发觉,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大破单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fēngyānránshānmíng

bān liǎnghàn 

    wéiyǒngyuányuánniánqiūyuè yǒuhànyuánjiùyuēchējiāngjūndòuxiàn yínliàngshèngmíng dēngwángshì  wéiqīng nǎizhíjīngěngbǐng shùzhíxún bīngshuòfāng yīngyángzhīxiào chīzhīshì yuángāiliùshī nánchán dōnghuán 西róngqiāng hóuwángjūnzhǎngzhīqún xiāosānwàn yuánróngqīng zhǎngfēn yún wànyǒusānqiānshèng zhèn wēishén xuánjiǎyào耀 zhūjiàngtiān suìlínggāoquè xià鹿 jīng jué zhǎnwēnxìn xuèshīzhúrǎnè ránhòuxiàohéng xīngliúhuìsǎo xiāotiáowàn kòu shìmièdān fǎnpèiérxuán kǎozhuànyàn qiónglǎnshānchuān suìzhuō涿 kuàānhóu shèngyānrán nièdùnzhīluò fénlǎoshàngzhīlóngtíng shàngshūgāo wénzhī宿fèn guāngzōngzhīxuánlíng xiàānhòu huījìng zhènhànzhītiānshēng suǒwèiláoérjiǔ zànfèiéryǒngníngzhě nǎisuìfēngshānkānshí zhāomíngshèng yuē 

shuòwángshīzhēnghuāng 
jiǎoxiōngnüèjiéhǎiwài 
xiòngmiǎogènjiè 
fēngshénqiūjiànlóngjié 
zàizhènwàns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