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津头知野戍。万里归舟,认得云中树。日落长沙春已暮。
打鼓津头知野戍。万里归舟,认得云中树。日落长沙春已暮。
寒烟猎火中原路。
寒烟猎火中原路。
何处停桡深夜语。江黑云昏,莫向天涯去。旧是杜陵飘泊处。
何处停桡深夜语。江黑云昏,莫向天涯去。旧是杜陵飘泊处。
登山临水伤心句。
登山临水伤心句。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12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译文:固然聪明有才能,也有高远的志向,却生于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不济。
注释:探春: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清明涕(tì)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译文:清明节家人在江边涕泪送我出嫁,以后只能梦随千里东风回到遥远的家乡。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侯侯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¹于诸侯,有能赎(shú)之者,取金于府²
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
注释:侯侯¹为臣妾:做奴隶。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²府:指国库。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侯侯子贡¹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²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译文: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从今以后,鲁国富贵的人少,但贫穷的人多,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注释:侯侯¹子贡:名赐,孔子的学生。²赐:子贡的名。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侯侯子路¹拯溺(nì)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译文: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
注释:侯侯¹子路:孔子的学生。
花开花落一年中。惜残红,怨东风。恼煞纷纷如雪扑帘栊。坐对飞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
花开花落一年中。惜残红¹,怨东风²。恼煞(shà)³纷纷如雪扑帘栊。坐对风花花事了,春又去,太匆匆。
译文:一年中花开花落,我珍惜落花,怨恨春风。恼死人的是,落花纷纷如雪,扑打竹帘不停。坐看落花飞舞,赏花之事一了,春天离去匆匆。
注释:¹残红:落花。²东风:春风。³恼煞:恼死人。⁴帘栊:竹帘。⁵花事:游春看花等事。
惜花有恨与谁同。晓妆慵。忒愁侬。燕子来时红雨已濛濛。尽有春愁衔不去,无端底,是游蜂。
惜花有恨与谁同。晓妆慵(yōng)¹。忒(tè)愁侬²。燕子来时红雨³已濛(méng)濛。尽有春愁衔不去,无端底,是游蜂。
译文:怜惜落花生怨恨,谁心与我相同!清晨懒得梳妆,只因我愁太浓。燕子姗姗迟来时,落花雨画楼东。尽管春愁无限,燕也无法衔去。最令人讨厌的,只有无才思的游蜂,在身边嘤嘤嗡嗡。
注释:¹慵:懒。²忒愁侬:太愁我,太使我愁。忒,太。侬,我。³红雨:落花如雨。

jiāngchéngziluòhuā--tàiqīng

huākāihuāluòniánzhōngcánhóngyuàndōngfēngnǎoshāfēnfēnxuěliánlóng

zuòduìfēihuāhuāshìlechūnyòutàicōngcōng

huāyǒuhènshuítóngxiǎozhuāngyōngchóunóngyànziláishíhóngméngméng

jǐnyǒuchūnchóuxiánduānshìyóufēng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闲愁¹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译文:闲来的忧愁像飞雪一样,落入酒杯中就自然消融。
注释:¹闲愁:闲暇的忧愁。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好花如故人¹,一笑杯自空。
译文:美丽的花朵像故人一样,一阵欢笑酒杯就自然而空。
注释:¹故人:老朋友。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流莺(yīng)¹花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译文:畹啭的黄莺似乎花情地眷恋我,从早到晚鸣叫在柳树边的春风中。
注释:¹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长安¹不到十四载,酒徒²往往³成衰翁(wēng)
译文:居住长安还不到十四年,嗜酒者常常变成了老翁。
注释:¹长安:代指南宋都城临安。²酒徒:嗜酒者。³往往:常常。⁴衰翁:衰弱的老者。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九环宝带¹光照地²,不如留君双颊(jiá)³
译文:纵然花权贵的宝带光芒照大地,还不如惋留您痛饮个双颊绯红。
注释:¹九环宝带:古时帝王和官僚穿常服时用的腰带,这里指佩带此种“宝带”的权贵。²光照地:兼用唐敬宗时臣下进贡夜明犀,制为宝带,“光照百步”的典故。³双颊红:饮酒至醉,双脸发红。

  诗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饮酒的作用和兴致,是“对酒”的经验和感受。这一层以善于运用比喻取胜。“酒能消愁”是诗人们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话了,陆游却借助于“飞雪”进入热酒即被消融作为比喻,便显得新奇。以愁比雪,文不多见;飞雪入酒,事亦少有;通过“雪”把“愁”与“酒”的关系连结起来,便有神思飞来之感。对着“好花”可助饮兴,说来还觉平常,把花比为“故人”,便马上平添助饮之力,因为对着好友容易敞怀畅饮的事,是人们所熟悉的。通过“故人”,又把“好花”与“空杯”的关系连结起来,便更增助饮。这两个比喻的运用,新鲜、贴切而又曲折,表现了诗人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有极高的艺术创造才能,使诗篇一开始就有了新奇、突兀而又真切动人的气概。

  “流莺”两句为第二层,补足上文,表自然景物使人“对酒”想饮之意,并下层作过渡。“流莺有情”,在“柳边”的“春风”中啼叫,承接上文的“好花”,显示花红柳绿、风暖莺歌的大好春光。春光愈好,即愈动人酒兴,写景是围绕“对酒”这一主题。这一层写景细腻、秀丽,笔调又有变化。

  结尾四句为第三层,从人事方面抒写“对酒”想饮之故。第一句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慨叹年华飞逝。第二句不怀念首都的权贵,而只怀念失意纵饮的“酒徒”,则诗人眼中人物的轻重可知,这些“酒徒”,当然也包括了一些“故人”。身离首都,“酒徒”、“故人”转眼成为“衰翁”,自然诗人身体的变化也会大体相似,则“衰翁”之叹,又不免包括自己在内。“酒徒”中不无壮志难酬、辜负好身手的人,他们的成为“衰翁”,不止有个人的身体变化之叹,而且包含有朝廷不会用人、浪费人才之叹。这句话外示不关紧要,内涵深刻的悲剧意义。这两句在闲淡中出以深沉的感慨,下面两句就在感慨的基础上发出激昂的抗议之声了。“九环宝带光照地”,写权贵的光辉显耀;接下来一句,就用“不如”饮酒来否定它。用“留君双颊红”写饮酒,色彩绚丽,足以夺“九环宝带”之光,又与“衰翁”照应,法密而辞妍,既富力量,又饶神韵。

  全诗抒情明快优雅,节奏自由流畅。起句以愁比雪,构思新颖巧妙,飞雪如酒,好花赏怀,极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这种名士风流式的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陆游以此入诗,包含着对于“美在生活”这一命题的初步认识,使之更增添无尽的历史文化意蕴。一切闲愁,一切不平与愤懑,都如同轻盈的雪花,飘飞进金樽清酒后,转瞬便化作潺潺甘泉,诗人扬眉舒目,将其一饮而尽,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室内酒酣气热,室外春风流莺,这种生活态度是多么的旷达,而又富有诗情画意。陆游的醉酒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解脱,解脱之后的清醒,清醒之后的超俗。他雄视千古、傲岸王侯的精神气质,不计前嫌、渴望进取的生命意志都在饮酒中得到充分张扬。

  陆游写饮酒的诗篇很多,有侧重写因感慨世事而痛饮的,如《饮酒》、《神山歌》、《池上醉歌》等;有侧重因愤激于报国壮志难酬而痛饮的,如《长歌行》、《夏夜大醉醒后有感》、《楼上醉书》等;有想借酒挽回壮志的,如《岁晚书怀》写“梦移乡国近,酒挽壮心回”;而此诗则侧重蔑视权贵而痛饮。开头奇突豪放,中间细致优美,结尾以壮气表沉痛,笔调虽灵活多变,跌宕起伏,但感情基调仍不失豪壮洒脱。

参考资料:
1、 张海鸥编著.《宋名家诗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05月第1版:第256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第61-62页
粤峤犹存拜汉台,东南半壁望中开。
粤峤(qiáo)¹犹存拜汉台²,东南半壁望中开。
注释:¹粤峤:峤,尖而高的山。粤峤,同“穗”岭,即广州的山,指越秀山。²拜汉台:指越王台。因赵佗终于归顺汉朝,故说拜汉。
命归亭长占王业,人起炎方见霸才。
命归亭长占王业¹,人²起炎方³见霸(bà)才。
注释:¹“命归”句:命,命运;亭长,指刘邦,因刘邦参加农民起义前曾任泗水亭长。²人:指赵佗。³炎方,南方。
日月行空从地转,蛟龙入海卷潮回。
日月¹行空从地转,蛟(jiāo)龙入海卷潮回。
注释:¹日月:暗合“明”字。隐括含意是:抗清斗争还在继续,复明仍有希望。
山川自古雄图在,槛外时闻绕电雷!
山川自古雄图在¹,槛(jiàn)²外时闻绕电雷!
注释:¹“山川”句:山川,此代指中国。²槛:栏杆。

  廖燕在1647年初至广州,为时一年。这一年十二月,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发动叛乱,三藩之乱起。数月之间,连陷辰州、沅州等地,据岭南六省。此时,斗争性质未明,廖燕寄予复明厚望。于是,在广州写了这首诗,时间当在1647年末,或1648年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