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chán)(yuán)¹,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²
注释:¹潺湲:形容河水慢慢流的样子。²停凝欲挽东流驾:喻香塘将湘江水留驻于此。东流驾:指湘江之水。
百尺危崖谁羽化。一捻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
百尺危崖谁羽化¹。一捻(niǎn)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xiè)²
注释:¹羽化:旧时迷信的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叫做羽化。²灺:蜡烛的余烬。

  此词选自《王夫之文集》。王夫之的《潇湘十景词》集潇湘胜景,抒赞颂真情,令人大开眼界,乃明壁之际词作中的精品。《十景词》均以《蝶恋花》谱之,整齐划一却不失灵动,情随景移而独具匠心。前四景分别绘永州四处颇有代表性的绝胜——宁远舜岭云峰、东安香塘渌水、零陵朝阳旭影、祁阳浯溪苍壁,有山有水,亦虚亦实。描摹则生动形象,给人亲临其境之惑:抒情则真切细腻,传递着诗人的别样情怀。在他的笔下,或险怪、或壁冷、或瑰奇、或迷蒙,均以情贯之,恰到好处,故脍炙人口。

  这首词涉及这些问题:香塘为何香气不绝?渌水何以澄碧冰壁?是桂子飘香,顺漓水而下,注入湘江,汇聚到此而使然;是众溪潺湲,不舍昼夜,在此吐故纳新而风情万种?是造物主恩赐捻香引河?答案是什么,无须深究,有一条却是千真万确的:千百年来,香塘以其甘甜壁纯、绿水碧波招引和接纳着历朝历代到此观赏的名士淑女、迁客骚人、庶民百姓。面对那曲折有致的溪流,那纤尘不染的方塘,那凝香溢彩的涟漪,那优美动人的传奇,惟有净化,惟有陶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官场中的升降黜罚,顿时会被香塘的壁流冲洗得一干二净。

  词人忽而沉思默想,似走火入魔:塘边百尺危崖是何人移置于此?那一柱沉水香的石壁又是何人将它植入莓苔隙缝之中?能找到这位力大无穷、为人间带来福祉的神仙吗?这时,只觉得寒气逼人。忽而想到屈原《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因而悲喜交集。

  与《蝶恋花·舜岭云峰》相比,此词格调颇有些低沉。描述之中略显伤感,赞叹之外已蕴悲情,诗人在遣词造句时有所考虑,如“哀泻”、“残香”、“悲余灺”等便是。

diéliànhuā··xiāngshuǐfēnshuǐxià--wángzhī

xiāngshuǐjīngdōngānxiàndōngyǒuchénxiāngtángshíchāzhūyúnshìchénshuǐxiāngchéngtánqīnglěng绿luódàoyǐng

xiāngshuǐfēnshuǐxiàchányuánqiānfēiāixièbīngbànwānchéntíngníngwǎndōngliújià

bǎichǐwēishuíhuàniǎncánxiāngniānchāméitáixúnxiāngrénhányuányángshāobēixiè

注释

注释

潺湲:形容河水慢慢流的样子。

停凝欲挽东流驾:喻香塘将湘江水留驻于此。东流驾:指湘江之水。

羽化:旧时迷信的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叫做羽化。

灺:蜡烛的余烬。

简析

  此词选自《王夫之文集》。王夫之的《潇湘十景词》集潇湘胜景,抒赞颂真情,令人大开眼界,乃明清之际词作中的精品。《十景词》均以《蝶恋花》谱之,整齐划一却不失灵动,情随景移而独具匠心。前四景分别绘永州四处颇有代表性的绝胜——宁远舜岭云峰、东安香塘渌水、零陵朝阳旭影、祁阳浯溪苍壁,有山有水,亦虚亦实。描摹则生动形象,给人亲临其境之惑:抒情则真切细腻,传递着诗人的别样情怀。在他的笔下,或险怪、或清冷、或瑰奇、或迷蒙,均以情贯之,恰到好处,故脍炙人口。

  这首词涉及这些问题:香塘为何香气不绝?渌水何以澄碧冰清?是桂子飘香,顺漓水而下,注入湘江,汇聚到此而使然;是众溪潺湲,不舍昼夜,在此吐故纳新而风情万种?是造物主恩赐捻香引河?答案是什么,无须深究,有一条却是千真万确的:千百年来,香塘以其甘甜清纯、绿水碧波招引和接纳着历朝历代到此观赏的名士淑女、迁客骚人、庶民百姓。面对那曲折有致的溪流,那纤尘不染的方塘,那凝香溢彩的涟漪,那优美动人的传奇,惟有净化,惟有陶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官场中的升降黜罚,顿时会被香塘的清流冲洗得一干二净。

  词人忽而沉思默想,似走火入魔:塘边百尺危崖是何人移置于此?那一柱沉水香的石壁又是何人将它植入莓苔隙缝之中?能找到这位力大无穷、为人间带来福祉的神仙吗?这时,只觉得寒气逼人。忽而想到屈原《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因而悲喜交集。

  与《蝶恋花·舜岭云峰》相比,此词格调颇有些低沉。描述之中略显伤感,赞叹之外已蕴悲情,诗人在遣词造句时有所考虑,如“哀泻”、“残香”、“悲余灺”等便是。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12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沙碛(qì)¹秋高苑马²肥,哀笳(jiā)一曲塞云飞。
译文:茫茫沙漠,秋高气爽,马匹肥壮,悲哀宛转的笛声吹奏着。
注释:¹沙碛:沙漠。²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译文:南方的将士们应该想家了吧,如同远飞的大雁还未回家。

sàishàngwènshuǐ

cáoyuányòng yuándài 

shāqiūgāoyuànféi āijiāsàiyúnfēi 
nánérbèiyīngxiāngniàn guòjìnzhēnghóng鸿yóuwèiguī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兹山亘(gèn)¹百里,合沓²与云齐。
译文:敬亭山绵亘延伸百余里,凌霄摩空与天上云等齐。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¹亘:绵长。绵延。²合沓:重叠,攒聚。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隐沦¹既已托,灵异²俱然³栖。
译文:隐逸之人身心于此寄托,神仙灵怪都安居与幽栖。
注释:¹隐沦:泛指神仙。²灵异:神人。³俱然:犹安然。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
上干¹蔽白日,下属²带逥(huí)³
译文:腾云冠峰翼岭遮蔽白日,山势陡峻连带弯弯水溪。
注释:¹干:直冲。²属:连带。³逥溪:回曲的溪流。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交藤荒且蔓,樛(jiū)¹枝耸复低。
译文:交藤荒芜缘木缠绕衍蔓,树枝糁垂蜷曲耸而复低。
注释:¹樛:树木向下弯曲。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独鹤方朝唳(lì)¹,饥鼯(wú)²此夜啼。
译文:失群孤鹤无伴清早哀鸣,饥饿鼯鼠夜出求食悲啼。
注释:¹唳:鸣叫。²鼯: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xiè)¹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译文:飘散不定乌云卷舒漫漫,山间气候多变霖雨凄凄。
注释:¹渫云:飘散的云。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我行虽纡(yū)¹,兼得寻幽蹊²
译文:此行虽仕宦在身佩印绶,连带寻访奇山异景幽蹊。
注释:¹纡组:系佩官印,谓身居高位。²幽蹊:山径。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yǎo)¹如迷。
译文:探求仙境源头未达终极,归路渺茫东西南北迷离。
注释:¹窅:深远貌。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¹
译文:要想追求更奇妙的境界,从此攀援而上登上天梯。
注释:¹梯:山径。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kuí)¹
译文:皇恩已尽对我不复存在,追游仙界于情于理无亏。
注释:¹睽:乖离,违背。

  这首诗的前十二句描绘了敬亭山的原始风貌,后八句抒发了诗人游山跻境之情。此诗景情分咏,是康乐(谢灵运)笔法。写景部分,移步换形;写情部分,突出主体。

  开始二句远眺敬亭山,总览其貌。这两句,一句极写山势远大,纵横天下,连绵无际;二句极状山势高峻,崔嵬嵯峨,耸入云天。一个大笔勾勒,敬亭山的雄伟姿势一下子扑入了眼帘。这是实写,写眼中实景。接二句则采用虚笔,写心中之想。诗人驰骋想象,思绪乘着高山云海而飘飖腾飞,直到九霄云外。他想到,一定是神人“隐沦”托居于此,所以形形色色的“灵异”,也一并幽栖此山。难怪,敬亭山有如此高大,如此雄伟,原来是神人们在这里显现灵光。如此写来,一实景一虚境,笔触多变,摇曳生姿。

  接下来五句至十二句,仰承前四句,具体描绘敬亭山的山光水色。山之高峻,上可直冲青云,蔽日亏月;下则属带逥溪,曲折回旋。这里,用一“上”一“下”,先拉开空间距离,再分别紧追一“干”(犯,冲)一“属”(带)字,把这上下的空间距离撑张到极至;“上”冲白云,罢池陂陁;“下”带逥溪,潺湲逶迤。在诗人对敬亭山从“上”到“下”瞬息间的巡视之际,敬亭山顶天立地的雄姿,豁然展现。这是用最短的时间俯仰扫视,描状嵯峨峻拔的敬亭山,展示出最大的空间形象——以时、空的强烈反差,在心理上造成新奇突兀之感,摄入其境,势不可挡。如此写来,诗笔显得纵横捭阖,富有气势。这两句仍是大笔勾勒,加强前二联的状写山势。接下来六句则开始了细致的工笔描绘。蔓藤交错,樛枝纠纷;独鹤朝露而唳,饥鼯夜出以啼;晴空淡云飘忽,舒卷自如,时有秋雨适至,霖霖凄清。这里,纷纭迭现出一些山间特有的物象:藤蔓、樛枝、独鹤、饥鼯、渫云、秋雨,由此烘托出敬亭山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隐约写出诗人“游”山的时间和方式,紧切题目中的“游”:从独鹤朝唳到饥鼯夜啼——游山已整整一天;从身历荒藤野树,披荆斩棘,到耳听鹤鸣鼯啼,再到眼观轻云飘忽,秋雨霖霖——触觉、听觉、视觉,皆有所感。从静听坐观到攀山越岭,身体力行,其乐无穷。诗人仕途蹭蹬,加上刚受排挤打击,更加厌倦尘世荣禄,一心追求山水自然的享受,借以排遣郁闷。所以,越是荒野境界,他越是欣赏,越是觉着清新舒畅,趣味无穷。

  荒山野趣,超然物外,正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崇高境界。最后八句,便是因沿着这一独特的心理感受和人生追求,抒发他的由衷感慨。东晋以来,文人在思想上已从仕宦与归隐的矛盾对立中解脱出来,认为做官与归隐(简单说就是寄情山水)并没有根本冲突,可以既做官,也归隐,是谓“朝隐”。谢脁在思想上也常有做官与归隐的矛盾。汲汲荣禄吧,仕途崎岖艰险,难保久持;逍遥山水吧,功名事业又不忍遂弃。尤其是在他此时遭受挫折之际,这种矛盾愈加突出。于是,他也采取了类似“朝隐”的态度来折冲:我虽为做官之人,但也不妨寄情山水逍遥田园。诗人终于把内心矛盾“圆满解决”了,心安理得了。一个“兼”字,把他的这一心态巧妙勾画出来。接下四句,又回到写景上来:搜寻水源,尚未到达极尽,而回头瞻望,已是归路渺远、恍惚迷离了。若要追求奇情异趣,那么,就此再往山上登攀吧。宋人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对自然山水的这种体验和认识,可谓与谢脁基本一致。“奇趣”就在“险远”崇山峻岭之中,必尽力登攀方可获得。实际上,诗人这是把人生体验融进了山水景物的描写当中,是以景写情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途尚未辨清,回归之路却早已扑朔迷离了。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了,“即此陵丹梯”吧。因而,山水景色隐隐约约折射出了诗人的心曲,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缘源未极”与“归径”迷离时的徘徊、忧思以至终于下定决心“即此陵丹梯”的心理历程。这种以实有之景反衬虚渺之情的写法,堪称高妙。唐人裴迪《木兰柴》诗云:“苍山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对山水、人生的感受堪称与谢脁灵犀相通。其中“缘溪路转深”一句是“缘源殊未极”的化用与再版,而“幽兴何时已”则可看成是“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的檃括和深化。谢脁这四句诗虽然杂糅着渺渺迷茫之感,但字里行间闪烁出来的,正是“幽兴何时已”的风致和兴味。末二句是自我安慰:浩荡皇恩既已逝去,那么我就此沉湎山水,陶冶性灵,该不会有什么过错。这纯然是诗人自我排解,自我开脱,也透露出他终于不能忘怀于荣禄的心理。“既”、“庶”二字极妙,声吻毕肖,把诗人的那种自我解脱的婉曲心思,维妙维肖写照出来。

  此诗从写景到抒情,笔调婉转多变,虚实相间。景中寓情,情因景兴,情景相生,颇得怡情山水刻画景色之风致,饶富意味。曾有人将此诗一部分删为四言诗,变为“此山百里,合沓云齐”,“行虽纡组,得践幽栖”诸语(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齐诗”卷三),去掉“亘”、“兼”诸字。而“亘”状山势,“兼”写心情,皆传神写照之笔,舍之顿觉兴味索然。由此见出谢脁此诗注重炼字炼句之一斑。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山水诗鉴赏:江山留胜迹: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8-19

yóujìngtíngshānshī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shāngènbǎi yún 
yǐnlúntuō língrán 
shànggānbái xiàzhǔdàihuí 
jiāoténghuāngqiěmàn jiūzhīsǒng 
fāngzhāo  
xièyúnmànmàn  
hángsuī jiānxúnyōu 
yuányuánshūwèi guījìngyǎo 
yàozhuī língdān 
huángēn shùkuí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重把杯。
忆随书剑此徘(pái)(huái),投老¹双旌重把杯。
译文:想起年轻时常常携着书和剑在此地徘徊,到老重新拿起离别的酒杯在仪仗下出使金国。
注释:¹投老:垂老;临老。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绿鬓¹风前无几在,黄花²雨后不多开。
译文:年轻时迎着风扬起的乌黑鬓发,现在已经所剩无几,菊花在雨后大多不盛开。
注释:¹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²黄花:菊花。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丰年¹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译文:丰收之年江边的田垄青苗与成熟的谷物遍地都是。落日照射下,淮山浮起的紫色烟雾、翠色植被尽收眼底。
注释:¹丰年:农作物丰产的年头。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译文:喝了这杯酒,自己仍然是一个羁旅异地的孤独之客,思乡之心却随着晚潮回到了故里。

zhòngjiǔshǎngxīntíngdēnggāo--fànchéng

suíshūjiànpáihuáitóulǎoshuāngjīngzhòngbēi

绿bìnfēngqiánzàihuánghuāhòuduōkāi

fēngniánjiānglǒngqīnghuángbiànluòhuáishāncuìlái

yǐnshēnyóushìxiāngxīnquèwǎncháohuí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二年¹,京师²旱,蝗(huáng)虫大起。太宗入苑³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宗:“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¹⁰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jù)¹¹(jiàn)¹²宗:“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¹³移灾朕¹⁴¹⁵,何疾之避!”遂¹⁶吞之。
译文: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¹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²京师:京城,国都、长安。³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⁴掇:抓取。⁵食:吃。⁶是:这(是)。⁷过:罪过。⁸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予:唐太宗自称。⁹其:如果。¹⁰蚀:吞下。¹¹遽:马上。¹²谏:委婉地规劝。¹³冀:希望。¹⁴朕:皇帝自称。¹⁵躬:身体。¹⁶遂:立刻。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未、甲申间,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著书于此。先生旧太史,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宋公时时造焉。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载酒来访者不绝,而慧庆玉兰之名,一时大著。
慧庆寺距阊(chāng)¹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未²、甲申³间,秀水朱竹垞(chá)先生赁(lìn)僧房数间,著书于此。先生旧太史,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宋公时时造焉。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载酒来访者不绝,而慧庆玉兰之名,一时大著。
译文: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几间僧人的住房,在这里著书立说。朱先生曾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慧庆寺玉兰的名声,一时间大为著称。
注释:¹阊门:苏州城的西北门。²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³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⁴朱竹垞: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初文学家。著有《曝书亭集》。⁵赁:租。⁶太史:古代史官称太史。朱彝尊曾被授检讨(史官的一种)之职,入史馆修明史。⁷宋公: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⁸重客:贵客。⁹造:登门拜访。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¹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tà)²,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译文: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可能会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注释:¹虎丘:在苏州阊门外,为苏州游览胜地之一。相传吴王阖庐葬此,名胜古迹有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云石等。²杂沓:众多杂乱的样子。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¹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nǎng)²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³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shì),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译文: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注释:¹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²曩:昔,以前。³气机:气运。⁴恃:凭靠。⁵幽潜:指幽居避世。⁶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这篇文言文在写“慧庆寺的兰花”时,特意提到了“虎丘的玉兰花”,目的就是进行对比。第一处是用“虎丘的兰花”因地处繁华之地容易得名和“慧庆寺的兰花”因地处偏僻之地而不为人知来对比;第二处用“虎丘的兰花”“ 意象渐衰”和“慧庆寺的兰花”“ 茂密如曩时”来对比,以此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庸劣者因居“繁华之地”而易得名,俊杰者以“地僻而鲜居人”却几被埋没。文章末尾以虎丘玉兰“意象渐衰”而慧庆寺玉兰盛如曩昔,揭示出“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的道理,既表明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弃置的感慨,更表现他努力发现美好事物的热情。写得耐人寻味,读来发人深思。

  作者从慧庆寺兰花的遭遇,感受到人世的道理,联想到那些庸劣者以地位权势而高举,俊杰者以不得其地势而埋没的现实,指出了“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的道理,借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更表现他努力发现美好事物的健康上进的热情。这不只是写了一个被压抑的狂士才子对于自然山水的感受,更写出“这一个”举世皆弃而又不甘消沉的灵魂。它并不是将读者引向宁静的福地洞天,而是促使人们积极向上,去作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程根荣主编 .桐城派名家文选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5-37
2、 周新国,李尚全作.扬州大学佛学论丛 2: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119
3、 徐文博 石钟扬.,戴名世论稿:黄山书社,1985年09月第1版:第9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