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岩曲芦江岸,每见君诗句益奇。
双溪岩曲芦江岸,每见君诗句益奇。
渐喜青云今得路,岂妨白云尚摛词。
渐喜青云今得路,岂妨白云尚摛词。
断蛟入海功何壮,披腹排云世共知。
断蛟入海功何壮,披腹排云世共知。
斫却月肿丹桂手,朝阳应占凤凰枝。
斫却月肿丹桂手,朝阳应占凤凰枝。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百战疲劳壮士¹哀,中原一败²势难回。
译文:频繁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注释:¹壮士:指项羽。²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江东¹子弟今虽在,肯²与君王卷土来³
译文: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呢?
注释:¹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²肯:岂肯,怎愿。³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本诗开篇“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在“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句中王安石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也不会再替他卖命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参考资料:
1、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 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9-20

diéjiāngtí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bǎizhànláozhuàngshìāi zhōngyuánbàishìnánhuí 
jiāngdōngjīnsuīzài kěnjūnwángjuǎnlái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君到姑苏¹见,人家尽枕(zhěn)²
译文: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注释:¹姑苏:苏州的别称。²枕河:临河。枕:临近。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古宫¹闲地少²,水港³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译文: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注释:¹古宫:即古都,此处指代姑苏。²闲地少:指人烟稠密,屋宇相连。³水港:河汊子,指流经城市的小河。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夜市卖菱(líng)(ǒu),春船载绮(qǐ)¹
译文: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
注释:¹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一说此处是贵妇、美女的代称。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遥知未眠(mián)¹,乡思在渔歌。
译文: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注释:¹未眠月:月下未眠。

  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政治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水港小桥多”则是诗人用写实般的白描手法营造出来的水乡美景。对于国家政治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一座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水乡的人们营造出一个梦般的图画:弯弯的河道,较之于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近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易理解的。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生活是流动的。生活中所有的美丽都是从流动中彰显出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杜荀鹤很喜欢“夜市”和“春船”的组合,在另一首《送友游吴越》里,“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便和这句异曲同工。像这样繁荣、热闹的诗句,读来是非常喜人的。在中国古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则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征。仔细吟诵诗句,仿佛真的可以看见操着苏州话的人们正趁着夜市的灯火谈论生计。那些远方微明的灯火,一晃一晃,仿佛黑夜中闪烁温暖的星星。水乡所有的生活,就像没有受到任何打搅的世外桃源,在微醺的醉意里,融化了。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此联是诗人所设想的别全诗于后情景。此处才道出了送别之意,足见诗人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显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此诗以想象出之,格调清新活泼,篇末喟然一叹,可谓动人情思,引人遐想。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在其精心描绘下更是活脱而出,令人读来如临其境,恍如人在画中游。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31页

sòngrényóu

xún tángdài 

jūndàojiàn rénjiājìnzhěn 
gōngxiànshǎo shuǐgǎngxiǎoqiáoduō  (shuǐgǎngzuò shuǐxiàng )
shìmàilíngǒu chūnchuánzàiluó 
yáozhīwèimiányuè xiāngzài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秋夜香闺思寂寥¹,漏迢(tiáo)²。鸳帷(wéi)³罗幌(huǎng)(shè)销,烛光摇。
译文:秋夜,深闺弥漫着无聊和空寂,她的思绪犹如远处的更漏声声,嘀嗒地响着,时断时续。夜风吹动筛帐的罗纹如水,帐上的绣鸳鸯似在窃窃私语,烛光轻摇着它孤独的影子,熏炉的香烟正悄悄地散去。
注释:¹寂寥:寂寞空虚。²漏迢迢:更漏之声悠长。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³鸳帷:绣着鸳鸯的帷帐。⁴罗幌:丝罗床帐。⁵麝烟:焚麝香发出的烟。烟,一作“香”。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正忆帷郎¹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xiāo)²,滴芭蕉。
译文: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忆,他正漫游天涯浪荡无迹,无处得知他的音信,无处去把他寻觅。只听得帘外雨潇潇,如不尽的相思泪,落在芭蕉叶上滴滴。
注释:¹帷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²潇潇:风雨声,一作“萧萧”。

  这是又一阕抒写独处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绪的小令。

  上片从时间的延续上来写孤独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写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闺,只觉夜长迢迢,愁苦绵绵。后两句是暗喻的写法。“鸳帷”应是成双作对共枕同寐之处,可是现今单身只影坐守空房,徒让“麝烟销”。这麝香之烟练绕,本应熏欢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销尽散去在时间的流逝里;红烛之光原当在情侣携手共入鸳帐时熄灭了的,可是目前挑灯夜候,烛泪低垂,孤影摇晃。处处都暗写孤独,暗写长夜难度。下片从空间上写“无寻处”,那个“玉郎”不知到哪儿去寻花问柳了。空间的阻隔愈大,孤独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时间的延续度也愈长,何况现今是“无寻处”,茫茫不知所去。词的结句非常含蓄有致。“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从听觉角度来体现孤独的思念苦,来表现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头,声声见苦情。同时,满耳雨打芭蕉声,正见出一种寂寥感。此时别无他声是令人更觉寂寥,而雨打芭蕉之声更比无声使人哀苦了。愈静愈孤寂,愈觉思念苦,雨点声声愈增静寂感,心境愈显豁地写出。此词意在言外,以物以景传情,显得委婉缠绵。比起《诉衷情》质朴中略见辛辣味的表现,这个女性似较前一个柔软温顺,尽管她们的痴情是一般的深。

  此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表现的颇具匠心。这首词突破了花间词醉心描摹外形身态的陋习,着意渲染主人公耳闻目见的景物,来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这里,作者不在是一个轻薄无聊的旁观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在为主人公抒发哀怨,读来也便使人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无疑,这就很自然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除此而外,这首词在结构安排上也颇有引人注目之处。全词按上下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着力刻画,成功地为闺怨主题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烛光,都刻画了时间的漫长难捱;而下片所写的“玉郎”出外游荡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于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组合,往往会有很浅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7-238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06

yángliǔzhī··qiūxiāngguīliáo--xiòng

qiūxiāngguīliáolòutiáotiáoyuānwéiluóhuǎngshèyānxiāozhúguāngyáo

zhènglángyóudàngxúnchùgèngwénliánwàixiāoxiāojiāo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夜合花¹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译文:深宵酒醒,小雨轻轻的下着,庭院里百合花的清香阵阵袭来。
注释:宿:留宿过夜。话旧:叙谈过去的事。¹夜合花:落叶乔木的花朵。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远书¹珍重²何曾达³,旧事凄凉不可听。
译文:和兄弟说起在纷乱的年代写一份叮咛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寄不到,家中的事情,件件桩桩都够凄初的。
注释:¹远书:远方来的书信。²珍重:珍贵。³达:到达。⁴旧事:往事。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去日¹儿童皆²长大,昔年³亲友半凋零
译文:离开的日子里那些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过去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已经亡故。
注释:¹去日:离开的日子。²皆:都。³昔年:过去的年代。⁴凋零:死去的委婉语。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明朝¹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màn)²青。
译文:明天一早又要孤零零的乘船远离,想起河桥下青色的酒幔,心中不由得一阵忧愁,因为又要在那里与亲人分别饯行。
注释:¹明朝:明天一早。²酒幔:从前酒店门前招客的幌子。

  此诗主题为怀旧与惜别,诗中描述诗人与表兄夜晚一起畅聊往事,回忆旧时场景,抒发诗人的亲故久别,老大重逢的感慨之情。全诗技巧浑熟,风格平易近人,语言亲切有味,感情真实动人,堪称“情文兼至”的佳作。

  诗人首先由深夜酒醒落笔。“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久别重逢,又是中表至亲,自不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等到深宵酒醒的时候,微雨萧疏,花气袭人,显得格外宁静。白天初见时由于诸多烦扰,未及细述衷曲,现在夜深人静,正好翦烛西窗,畅聊往事。

  中间二联即话旧。离别久远,年头长,经历多,千头万绪。那纷乱的年代,写一封告嘱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往往寄不到,彼此消息不通,该说的事情太多了。但是真要说起来,那一件件一桩桩都够凄凉的,教人听不下去,可说的事却又太少了。就说熟人吧。当年离别时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聊可欣慰。但是从前的亲戚朋友却大半去世,健在者不多,令人情伤。这四句,乍一读似乎是话旧只开了头;稍咀嚼,确乎道尽种种往事。亲故重逢的欣喜,人生遭遇的甘苦,都在其中,也在不言中。它提到的,都是常人熟悉的;它不说的,也都是容易想到的。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中年以上者,人人意中所有也。”(《诗境浅说》)正因为写得真切,所以读来亲切,容易同感共鸣,也就无庸赘辞。

  末联归结到话别,其实也是话旧。聚散匆匆,人生无定,今夕相聚,明朝又将分手。“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两句,是想象明朝分别的情景。“又是孤舟别”,一个“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今日相晤,亲情无极,明朝一别,孤舟飘零,想到此,真令人惆怅万分。想起那黄河边,桥头下,亲友搭起饯饮的青色幔亭,又要见到当年离别的一幕,真叫人犯愁。最令人难受的怕是明朝河桥边的送别宴了。“那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相逢重别的新愁,其实是勾起往事的旧愁;明朝饯别的苦酒,怎比今晚欢聚的快酒;所以送别不如不送,是谓“愁见”,这两字将诗人惜别之意尽情托出。这两句结束了话旧,也等于在告别,有不尽惜别之情,有人生坎坷的感慨。

  诗从“酒初醒”起,到“酒幔青”结,在重逢和再别之间,在欢饮和苦酒之间,这一夜的话旧,也是清醒地回顾他们的人生经历。

  这首诗的特点是亲切自然。诗中语言朴素,真如对床夜语,闲话家常,朴素中自有一番真趣。司空图《诗品》论“自然”一格时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又说:“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其意大抵谓一依自然,无须离饰。如出自纯情自然,固有不夺之美,若感情单薄而欲假修饰以成章,纵使雕绘满目,终如剪彩为花,而生气皆绝。诗中“夜合花开香满庭”句,浅而不浮,艳而不俗,无待修饰而韵味天成。夜合花开,紧扣诗题“夏夜”,结构浑然。花香满庭,透入帘幕。人未出户,已知香气的浓郁程度。“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两句,信手拈来,自然妙对,绝不露斧凿痕迹。前人说,“自然则当然而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叔向此诗,大约可以当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6-667

xià宿biǎoxiōnghuàjiù--dòushūxiàng

huākāixiāngmǎntíngshēnwēizuìchūxǐng

yuǎnshūzhēnzhòngcéngjiùshìliángtīng

értóngjiēzhǎngniánqīnyǒubàndiāolíng

míngcháoyòushìzhōubiéchóujiànqiáojiǔmànqīng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¹风和雨点²(tái)纹,漠(mò)³残香静里闻。
注释:¹和:犹言随,伴。²点:点缀。本为花落,被动,说是点缀,主动。诗之新颖精巧亦在此处。³漠漠:无声。犹言默默。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林下积来全似雪¹,岭头飞去半为云²
注释:¹林下句:谓默林花落,花办积垒如雪。²岭头句:谓梅花随风而飘,与岭头之云一齐飞扬。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不须横管¹吹江郭²,最惜空枝冷夕曛(xūn)³
注释:¹横管:笛。此处暗指笛曲“梅花三弄”。²江郭:江畔城边,泛指各处。³夕曛:夕阳。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回首孤山¹山下路,霜禽(qín)粉蝶任纷纷²
注释:¹孤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端一小山名,以多梅著称。宋人林逋种梅养鹤,隐居于此。²霜禽句:谓梅花落尽了,而山下的禽鸟蝴蝶依然纷纷飞舞歌鸣。霜禽指白色羽毛的鸟类,如鸥、鹤等。粉蝶指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的蝴蝶。
梅以其贞干高节,先春而放,常得诗人青睐。写早梅报春者有之,写盛梅如海者亦有之,写月影梅枝者有之,写踏雪寻梅者亦有之,而写落梅者却不多见。然公此诗,绘尽落梅之态,写尽落梅之况:和风和雨,漠漠残香,积来林下,飞里岭头,不须横笛,最惜空枝,句句都是梅落光景,句句未离落梅情状。铺张渲染,极尽能事,描摹绘写,动静得宜。翰林学士兼诗人柏谦评然公诗“穆如清风,静如止水”。此之谓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