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墨翁者,吴槐市¹里中人也。尝游荆楚²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yù)此,足以资读书,奚汲(jí)³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chǔ)(jiù),虽龟手黧(lí)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rú),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zhé)弗与。故他肆之屦(jù)恒满,而其门落然。
译文: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到了荆楚这个地方,一次,他遇见有人传授古代造墨的方法,于是说:荆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 ,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作的墨,有一定的价钱。价钱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很多,而他的店铺的人却很稀少。
注释:¹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以其地多槐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这里为杜撰的地名。²荆楚:指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区。³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⁴躬:亲自。⁵黧:色黑而黄。⁶危:高。⁷异:感到……奇怪。⁸墨沈:墨汁。⁹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客有诮(qiào)¹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gǔ)²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³,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pú)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qiè)中,则黝(yǒu)然者固在,何遽戚(qī)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chái)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péng)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jiǎo)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译文:有一乡客讥讽他说:荆 你的墨汁虽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荆 唉!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卖出它太容易了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售,这就像‘炫璞而市鼠腊’一样有名无实,这么做可以吗?既然我不能这样做,也就不奇怪粗制滥造的那样人太多了。再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我的箱中,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于是(他)闭门谢客迎送道:荆守着我的黑玉般的墨以度终身,看见那些卖假墨的人,我(为之羞愧)头上冒汗。那乡客听这些话后说:荆真是一位隐士啊!我们这类人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说完,叹息着离开了。
注释:¹诮:讥讽。²贾:钱。³玄圭:黑色的玉。⁴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璞。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⁵泚然:冒汗的样子。⁶侪:同辈。⁷弸:充满。⁸徼:求。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译文:齐人高启听闻墨翁的话,认为足够自我警醒,就写下来为他作小传。老翁名叫沈继孙。但世人很少了解他,只是称呼他叫墨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到了荆楚这个地方,一次,他遇见有人传授古代造墨的方法,于是说:荆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 ,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作的墨,有一定的价钱。价钱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很多,而他的店铺的人却很稀少。

有一乡客讥讽他说:荆 你的墨汁虽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荆 唉!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卖出它太容易了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售,这就像‘炫璞而市鼠腊’一样有名无实,这么做可以吗?既然我不能这样做,也就不奇怪粗制滥造的那样人太多了。再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我的箱中,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于是(他)闭门谢客迎送道:荆守着我的黑玉般的墨以度终身,看见那些卖假墨的人,我(为之羞愧)头上冒汗。那乡客听这些话后说:荆真是一位隐士啊!我们这类人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说完,叹息着离开了。

齐人高启听闻墨翁的话,认为足够自我警醒,就写下来为他作小传。老翁名叫沈继孙。但世人很少了解他,只是称呼他叫墨翁。

注释

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以其地多槐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这里为杜撰的地名。

荆楚:指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区。

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躬:亲自。

黧:色黑而黄。

危:高。

异:感到……奇怪。

墨沈:墨汁。

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诮:讥讽。

贾:钱。

玄圭:黑色的玉。

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璞。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泚然:冒汗的样子。

侪:同辈。

弸:充满。

徼:求。

高启

高启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7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¹来吃饭倦²来眠³,只此修行玄更玄。
译文:饥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只是这样修行是玄之又玄。
注释:¹饥:饥饿。²倦:困倦。³眠:睡觉。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说与世人浑¹不信,却从身外觅(mì)神仙。
译文:这样告诉世人无人相信,反而从自身以外的地方寻求神仙。
注释:¹浑:全;完全。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凡卉与时谢¹,妍(yán)²丽兹晨。
译文:平常的花草都随时令的变迁而凋谢,唯有这美丽的芍药仍在今晨开放。
注释:¹与时谢:指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凋落。²妍华:美丽的花。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qī)¹醉浓露,窈(yǎo)(tiǎo)²留馀春。
译文:溢满露珠的鲜红的花朵,像喝醉了甘醇微微倾斜,美好的姿态留给了将逝的暮春。
注释:¹欹红:倾斜的意思,欹红,倾斜的红花。²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形容芍药花姿态的美好。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孤赏白日暮,暄(xuān)¹动摇频。
译文:独自欣赏一直到西阳下沉,温暖的春风把枝叶摇动频频。
注释:¹暄风:暄,(太阳)温暖,暄风即暖风。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译文:浓郁芳香自窗外透入,好似与静卧的人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愿致溱(zhēn)(wěi)¹,悠悠南国²人。
译文: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药花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注释:¹溱洧赠:溱洧,郑国的两条水名,在今河南境内。古之芍药为香草名,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²南国:江南。

  姚范《授鹑堂笔记》卷四十四说:“花卉九首(自注:指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和苏东坡、党怀英等人的八首描写花卉的诗)…….元裕之尝请赵闲闲秉文共作一轴,自题其后云:‘柳州(柳宗元)怨之愈深,其辞愈缓,得古诗之正,其清新婉丽,六朝辞人少有及者……”元裕之认为“怨之愈深,其辞愈缓”是《戏题阶前芍药》高出其他几首花卉诗之处,而“清新婉丽”是六朝辞人所缺乏的。这样的评价毫不夸饰,恰如其分。柳宗元在这首诗中用戏谑的语气,轻松的笔调,清新的词句刻画芍药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极委婉曲折地抒发了诗人的“复起为人”的愿望。

  诗一开头就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以突出芍药不同于普通花卉。“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窃窕留余春。”众花大多随着春天的到来开放,也随着春天的逝去凋零,而芍药却把花儿开放在暮春时节。那鲜艳的花朵,露珠滚动,把枝条压得有些倾斜了,极像多饮了一杯佳酿而有点微醺的佳人,那美丽的姿态,把春天匆匆的脚步也换留住了。作者的刻画表现了芍药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品性。花如其人,芍药的形象实则诗人自我品性的物化。

  接着,作者继续状写芍药自我欣赏的倩影和醉人的芳香。“孤赏红日暮,暄风动摇频。”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摇曳着芍药的枝叶,那婀娜的身影是那样的柔美。在没有百花争姘斗艳的春未,它并不感到孤独,它在欣赏自我,看重并保持自己的高洁。“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夜晚,芍药沁人的芳香飘进窗内,好似来与静卧的人亲近。这四句诗用拟人的手法,把芍药人格化,极富情趣。写花的“孤赏”也是写人的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柳宗元虽然在政治上惨遭失败,但他仍然执着理想,坚持既定的人生目标,“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何焯《义门读书记》说:“愿致溱洧赠”二句,陈思玉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结句虽戏,亦《楚辞》以美人为君子之旨也。”芍药美丽芬芳,高贵典雅,象征人的美好品德,也是作者自喻。好花赠美人,美人有喻君子之意。柳宗元少有大志,才华横溢,用世之心极切,可是流贬永州,一弃十年,虽然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实际上是“拘囚”身份,是一个“闲员”,抱负不能实现,才华得不到施展,就象一朵被抛弃在荒野的芍药。为此他痛苦,愤懑,然而又始终没有放弃,孜孜以求,希图进用。诗的结句极其巧妙而委婉地表达了急于用世,希求援引的愿望,因此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戏题阶前芍药》在艺术手法上主要是一个“戏”字,全诗用戏谑的口吻,加上拟人手法的运用,文辞清新,意味蕴藉,难怪近人藤元粹称这首诗“可为后人咏物轨范也”。

jiēqiánsháoyào--liǔzōngyuán

fánhuìshíxièyánhuáchén

hóngzuìnóngyǎotiǎoliúchūn

shǎngbáixuānfēngdòngyáopín

chuāngǎifāngyōuzhīxiāngqīn

yuànzhìqínwěizèngyōuyōunánguórén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归鸿¹声断残云碧²。背窗³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chāi)明。钗头人炉轻。
译文:大雁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那么轻巧。
注释:¹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²碧:青绿色。³背窗:身后的窗子。⁴凤钗: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⁵人炉:皆古人于人日所戴饰物,始于晋唐。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jiǎo)¹声催晓漏(lòu)²。曙(shǔ)色回牛斗³。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译文: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注释:¹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此处含有敌兵南逼之意。²晓漏:拂晓时的滴漏。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³牛斗:与斗、牛同。两个星宿名。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起首二句寓有飘零异地之感。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几乎成了唐宋词的一条共同规律。然而随着词人处境、心情的不同,也能写出不同的特色。“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那嘹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此刻的情绪自然是怅然若失。稍顷,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雪花与香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炉州”下着一“立”字,形象更为鲜明,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纹丝不动。

  这首词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转移的过程,但这一切都是通过景物的变换和情绪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宝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过片二句中的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反映了词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云:“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牵金井。”细节虽不同,手法正相似。它们都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色彩、声响和动态,表现主人翁通宵不寐的神态。所不同的是用词乃写男女临别之夜的辗转不安,李词则写客居外地的惆怅情怀。周词风格较为妍艳,李词风格较为沉郁。

  此词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淡永。宋人张端义谓易安词“皆以寻常语度人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人调者难”〔《贵耳集》卷上〕。构成淡永的因素大约有三:一是格词轻灵而感情深挚;二是语言浅谈而意味隽永;三是细节丰富而不痴肥。仔细玩索,当能得其崖略。(《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杜1988年4月出版)。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5-1186

mán ·guīhóng鸿shēngduàncányún

qīngzhào sòngdài 

guīhóng鸿shēngduàncányún bèichuāngxuěluòyānzhí zhúfèngchāimíng chāitóurénshèngqīng 
jiǎoshēngcuīxiǎolòu shǔhuíniúdǒu chūnkànhuānán 西fēngliújiùhán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瘦竹¹藤斜挂,丛²花草乱生。
译文:瘦长的竹节上挂满了藤蔓,花草密集地生长在一起。
注释:¹瘦竹:形容竹节瘦长坚硬的样子。²丛:花草密集的样子。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林高风有态¹,苔滑水无声。
译文:由于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溪水从长满青苔的涧底流过,悄然无声。
注释:¹态:形状。这里指风吹林动的样子。

  这是写景之诗,而诗人很能捕住一系列富於特色的自然景物,把明丽而具动感的自然图景呈示读者眼前。

  首句写竹与藤,以“斜挂”两字把二者连在一起,竹为藤所绕,藤依竹而生,相依为命。次句写花草,一丛丛野花在幽僻的地方静静地开着,杂草亦随处乱生,花装点草,草映衬花。这二句,一个“瘦”字一个“幽”字,点出所在地的荒僻与恬静。一个“斜”字一个“乱”字则突显了山野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姿态。

  首二句是近景,三四句是远景。第三句写林与风,由於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末句写苔与水,由於青苔很滑,水从上面流过,了无声响,份外清幽。要是细察一下,这末二句写的景象都是以因果关系呈现的,而全诗四句是两两相对仗,十分工整!再说,诗人把八种自然景象通过有机的连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生动地写出山居的清幽环境,真是妙手。所以,不选金代绝句则已,若选,则此诗总会获选。

shānshī ·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shòuzhúténgxiéguà cónghuācǎoluànshēng 
língāofēngyǒutài táihuáshuǐshēng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丁巳重阳前三日¹,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gěng)(yè),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xián)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译文:丁巳重阳的前三个晚上,梦见亡妇妆着素淡身穿素服,执手哽咽。亡妇所说的话太多,无法复述下来,但是临别的时候她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亡妇从来没有学过写诗,不知道怎么做出这样的话。醒来后有感做出长调。
注释:¹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huái)怎忘。记绣榻(tà)闲时,并吹红雨¹;雕(diāo)(lán)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biāo)²一转,未许端详。
译文:浮生匆匆而过,瞬息即逝。回思过往,怎么能够遗忘?记得当年,绣塌闲时,相与赌书泼茶,吹花嚼蕊,并于雕栏曲处,同倚斜阳。而今,梦好难留,先时的吟咏,没有办法继续,只能更深之时,痛哭一场。梦醒之后,一阵朔风,音容俱逝,已不允许仔细端详。
注释:¹红雨:喻落花。²灵飙:灵峰。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重寻碧落¹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chóu)(móu)²,翻惊摇落³,减尽荀(xún)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译文:碧落、黄泉、山下追寻,两处茫茫皆不见踪影。经过一夜辗转,明朝起身,料定我稀疏的头发第二天早上必定添了白发。即便是天上人间,阴阳阻隔,但尘缘未了,未亡人的思议也还是不能中断。在每一个曾经共同渡过的美好时刻,春花与秋叶,都将触动我的愁思。只可惜,情意殷切,形容憔悴,荀令于今已无复往日的风采。这时候,悠扬的笛声从临院传来,凄厉幽怨,一声声荡气回肠,让人难以忍受。
注释:¹碧落:天空,青天。²绸缪:缠绵的情缘。³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⁴荀衣,指荀令衣香。此处用以自喻,谓其形容憔悴,丰神不再。⁵邻笛:悲邻笛之意。⁶回肠: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如肠之来回蠕动。此用以表示怀旧伤逝、闻笛而悲之意。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