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同春尽,轻帆并鹜飞。柳深黄鸟乐,莎暖白鱼肥。
疏雨同春尽,轻帆并鹜飞。柳深黄鸟乐,莎暖白鱼肥。
物候惊新转,尘踪恨昨非。江涛渺无际,端坐对晴晖。
物候惊新转,尘踪恨昨非。江涛渺无际,端坐对晴晖。

chūnzhōuzhōng--guāng

shūtóngchūnjǐnqīngfānbìngfēiliǔshēnhuángniǎoshānuǎnbáiféi

hòujīngxīnzhuǎnchénzōnghènzuófēijiāngtāomiǎoduānzuòduìqínghuī

戚继光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人,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万历十三年(1585年),受到弹劾的戚继光,被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 ▶ 2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甲申¹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zhāi)仙客²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³,予赋瀑布谣。
译文:甲申年秋八月十六日夜晚,我梦见与仙客贯云石游览庐山,分别赋诗一首,贯云石写了《彭郎词》,我写了《瀑布谣》。
注释:庐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一名匡庐。¹甲申:即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²酸斋仙客:元代散曲家贯云石之号。³彭郎词:即《梦中贯酸斋彭郎词》:“番之湖兮云水杳,万顷晴波净如扫。相逢渔子问二姑,大姑不如小姑好。小姑昨夜妆束巧,新月半痕玉梳小。彭郎欲娶无良媒,飞向庐山寻五老。五老颓然不肯起,彭郎怒踢香炉倒。彭郎彭郎归去来,陶令门前烟树晓。”(陈衍辑《元诗纪事》卷四四)。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银河忽如瓠(hù)¹决,泻诸五老之峰²前。
译文:银河忽然像黄河决堤一样,在五老峰前倾泻而下。
注释:¹瓠子:黄河堤坝名,在今河南濮阳,汉武帝时曾决堤。²五老峰:在庐山东南,像五位老人并肩耸立,因此得名。
我疑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我疑天孙¹织素练,素练脱轴(zhóu)垂青天。
译文:我怀疑是天上织女在织白绢,白绢离开织女衣袖从青天垂落下来。
注释:¹天孙:即织女,相传是玉帝的孙女。一作“天仙”。素:白色。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便欲手把并(bīng)州剪¹,剪取一幅玻璃烟。
译文:就想着手拿一把并州剪,剪下一幅玻璃烟雨。
注释:¹并州剪:锋利的剪刀。古时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生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亦可简称并刀、并剪等。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相逢云石子¹,有似捉月仙²
译文:恰好遇到了贯云石,他好像仙人李白一样。
注释:¹云石子:即贯云石。²捉月仙:这里指李白。洪迈《容斋随笔》载,李白酒醉泛舟,俯身去抓水中之月,溺水而死,后世称为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¹吸海枯桑田。
译文:他夜里无酒解渴,便骑着鲸背,把海水吸干,使大海变成桑田。
注释:¹骑鲸:骑鲸背遨游海上,李白曾自署为“海上骑鲸客”。相传李白骑着鲸鱼升天成仙。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¹倒挂清泠渊²
译文:海水居然化作十万丈瀑布像美玉彩虹般,倒挂在清澈的水潭上。
注释:¹玉虹:形容瀑布像美玉彩虹般。²清泠渊:清澈的水潭。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¹云不度。山胡²新啭(zhuàn)³,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译文:来时的路如一条细线从云烟中蜿蜒而出,极目远送大雁归去。云儿也过不了这第四重阳关。忽然听到山中禽鸟重新唱响,杜鹃鸟悲啼,这时正是我满腹愁怨的时候啊。
注释:¹第四阳关:指《阳关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句。这里“阳关”乃借用,“第四阳关”形容此地比“阳关”还要遥远好多倍。²山胡:鸟名。³啭:鸟婉转地叫。⁴子规:杜鹃。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¹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²南浦(pǔ),同卷西山雨。
译文:忧伤损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忆起我当年喝醉时候写下的诗句。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只希望)暮年时候能在南浦小屋中,卷帘赏那西山之雨。
注释:¹渡水穿云:指归鸿。²轩:有窗的长廊。

  上阕描绘作者复杂的心情,“烟中一线来时路”便是他这种复杂心绪的形象概括:词人风尘仆仆地长途跋涉,来到这远离京城的异地,他首先回顾的是来时的道路,而这路已为茫茫的烟尘所笼罩,只留下若有若无的一线痕迹,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归去,然而归期亦如归路一样渺茫难寻的复杂情怀尽现无遗。“极目送,归鸿去”,是他思归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举目望见天际的归鸿翩飞北去,他望到它们飞向天边,飞得不见了踪影,还在引颈翘首目送那已经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为鸿雁能归而己不能归,他多么想变成一只鸿雁离开这举目无亲的异乡呵!“第四阳关云不度”,极言此地之荒僻遥远。“阳关”本在陇西。王维《渭城曲》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阳关”乃借用,“第四阳关”形容此地比“阳关”还要遥远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云都不再飞渡,而人还得渡越此关……“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形容季节的特征,尤其增加乡思的愁怀,山雀的鸣啭与子规的哀啼益发令人增加千种别意,万种愁怀。

  下阕愁情惨怀的抒发,而极力自我排遣:“忧能损性休朝暮”是一句诉诸理性的语言,词人说忧愁能损伤性情,休要朝朝暮暮为它所困扰纠缠。他想起醉中曾经写过的诗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词人愿自己常常处于酣醉状态,这样就可以从忧中解脱,而让满川风月去替他人忧愁。“渡水穿云心已许”是一句认命之词,词人千里迢迢渡水穿云飘泊异地已不止这一次,对于坎坷的命运心中已早该默认了。他自知已到暮年时光,那么便让它与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轩一同去领受西山来的风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极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与具象的“小轩南浦”合二为一,便使抽象意念具体化,而且给以豁达的态度迎接人世风雨的深层意识也赋予了形象性的特征。“卷西山雨”显然是从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而来,但较之前人的名句,它增添了哲理性意蕴,因而更显得深沉蕴藉。

参考资料:
1、 中华诗词年鉴编辑部编.中华诗词年鉴 首卷 1988: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首卷第387页

qīngàn··zhìzhōuyùnshàngchóuxiōng--huángtíngjiān

yānzhōng线xiànláishísòngguī鸿hóngyángguānyúnshānxīnzhuànziguīyánzhèngzàirénchóuchù

yōunéngsǔnxìngxiūcháodāngniánzuìshīshuǐ穿chuānyúnxīnniánguāngjǐngxiǎoxuānnántóngjuǎn西shān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¹²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³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译文: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幸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注释:¹惟:只。²幸:希望。³大凡:大体上。⁴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¹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²,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³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译文: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注释:¹党引:勾结。²贼害:残害。³守:信奉。⁴名节:名誉气节。⁵之:指代上文的“道义”、“忠信”、“名节”。⁶修身:按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修养。⁷济:取得成功。⁸退:排除,排斥。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尧之时,小人共(gòng)(gōng)、驩(huán)(dōu)等四人¹为一朋,君子八元²、八恺³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gāo)、夔(kuí)、稷(jì)、契(xiè)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gēng)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¹⁰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¹¹,目¹²为党人。及黄巾贼¹³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¹⁴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¹⁵。及昭宗¹⁶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¹⁷,可投浊流¹⁸。”而唐遂亡矣。
译文: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幸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幸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幸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注释:¹共工驩兜等四人:指共工、兜、鲧(gǔn)、三苗,即后文被舜放逐的“四凶”。²八元:传说中上古高辛氏的八个才子。³八恺:传说中上古高阳氏的八个才子。⁴皋、夔、稷、契:传说他们都是舜时的贤臣,皋掌管刑法,掌管音乐,稷掌管农业,契掌管教育。⁵更相:互相。⁶书:《尚书》,也称《书经》。⁷惟:语气词,这里表判断语气。⁸周:指周武王,周朝开国君主。⁹用:因此。¹⁰后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逮捕,囚禁“党人”应是桓帝、灵帝时的宦官所为。¹¹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一些名士如李膺等二百多人反对宦官被加上“诽讪朝廷”的罪名,逮捕囚禁。到灵帝时,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杀,六、七百人受到株连,历史上称为“党锢之祸”。¹²目:作动词用,看作。¹³黄巾贼:此指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贼”是对农民起义的诬称。¹⁴解:解除,赦免。¹⁵朋党之论:唐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年),统治集团内形成的牛僧孺为首的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朋党之间互相争斗,历时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¹⁶昭宗:唐朝将要灭亡时的一个皇帝。杀名士投之黄河本发生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哀帝是唐代最后一个皇帝。¹⁷清流:指品行高洁的人。¹⁸浊流:指品格卑污的人。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qiào)¹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²也。
译文: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幸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幸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注释:¹诮:责备。²厌:通“餍”,满足。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文: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为君主的可以做为借鉴了。迹:事迹。鉴:动词,照,引申为借鉴。

  这篇文章起笔不凡,开篇提出:君子有党,而小人无党的观点。对于小人用来陷人以罪、君子为之谈虎色变的“朋党之说”,作者不回避,不辩解,而是明确地承认朋党之有,这样,便夺取了政敌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开头一句,作者就是这样理直气壮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作者首先从道理上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继而引用了六件史实,以事实证明了朋党的“自古有之”;最后通过对前引史实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文章写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吾子、小人而已。”“朋党”,指同类人因某种目的而在一起。“自古有之”的“之”是代指“朋党之说”的。“幸”是希望的意思,“惟幸”,说只希望。“其”,代“朋党”,为第三人称“他们”。听说有关朋党的议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只是希望国君能辨别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

  第二段:“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以同道为朋”,就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朋党,“以”是因为的意思,“以同利为朋”,就是因利害关系相同而结为朋党。接下去,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这里用“然”字转折,问道:“我以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那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这是说小人所喜好的是禄利,“禄”是俸禄,小人所贪的是财物。“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党引”是结为朋党,互相援引。这句说,当他们利害相同时,暂且互相勾结援引而成朋党,那是假的。“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及”是到了,“其”代这些小人,“贼害”即伤害。这几句说,到了他们见到好处而争先恐后,或者好处已经抢光了,交往也少了,则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能相保。所以,作者重复说:“故臣谓小人无朋,伪也。”再说君子,他们的行为完全两样:“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不然”,即不是这样。“守”,是坚守、遵循的意思。“忠信”,是忠诚、守信,“名节”是名誉、气节。君子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以之”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之”,代上面所说的“道义”、“忠信”和“名节”。这几句说,凭借道义、忠信和名节来修炼自身,那么君子就有了共同的道德规范,相助而得益,凭借这些为国效力,那么君子就同心协力,始终如一。接着,作者用“此君子之朋也”一句,强调这些作为与小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得出结论说:“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退”是斥退,罢黜,“用”是进用。这几句说:所以做国君的,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党,用君子的真朋党,那天下就安定太平了。

  第二段运用了对比。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区别时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结,同利则暂时为朋,见利则相互争竞,力尽则自然疏远或互相残害,从实质上看,小人无朋;与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结,以道义、忠信、名节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从这一意义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二者对比鲜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带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第三段广泛列举史实,从各方面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与上文开头的“朋党之说,自古有之”遥相呼应,对上文结尾的“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补充和论证。文中正反引用尧、纣时对朋党的利用,加强对比,阐明小人无朋,君子有朋,有关国家兴亡。再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引用反面例证,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第三段:作者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来说明:“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共工,驩兜等四人”,都是古史传说中凶狠邪恶之徒,“君子八元,八恺”之“元”,是指善良的人,“恺”是指忠诚的人。传说高辛氏有八个有才德的后裔,叫做“八恺”。舜辅佐尧黜退四凶小人的朋党,而进用元、恺君子之朋党,因而尧的天下得到大治。

  至于舜之时,文章写道:“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说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贤臣一起在朝中做官。“更相称美,更相推让”的“更相”,是相互的意思,“更”,读第一声。“称美”,是称颂人家的美德和好处,“推让”是谦虚礼让。这样,他们团结一心,舜对他们都加以任用,天下也获得大治。等等。

  第四段:作者带有总结性地论述:“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夫前世之主”的夫是发语词,没有实义。“莫如纣”的“莫”是代词,为无指代词,代人,当“没有人”讲,代物,当“没有什么”讲。这几句说,前世君主,能使人人不同心不结为朋党,没有人像商纣王那样;能禁止善良的人结成朋党,没有人像汉献帝那样;能杀戮品行高洁、负有时望者的朋党,没有什么时候像唐昭宗统治时那样。这些国君都把他们的国家搞乱了,灭亡了。“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士,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这是说:“互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生疑心,没有人像舜的二十二个臣子,舜也不怀疑他们而都加以任用。然而后世的人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欺蒙,反而称颂舜为聪明的圣人,是因为他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啊。”这几句里,“诮”是责备的意思,“以能辨”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周武之士,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举”是全,“其”是代词他,即周武王,这句说他全国所有的三千人臣民,全部结成一个大朋党。“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多”是人数多,“大”是范围广,这句说,自古以来,结成朋党人数多而且范围大没有哪个朝代象周朝那样的。“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用此以兴”的“用此”,就是因此。“善人虽多而不厌”说好人虽多而不满足,也就是再多也不嫌多。“厌”是满足。

  文章末尾,作者又强调了一下:“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迹”是历史事迹,“鉴”是借鉴。这是说上述的兴亡治乱的史迹,做国君的可以借鉴。很明显地请求宋仁宗纳谏,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文章不讳言朋党,而是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并引证历史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文章避免了消极地替作者作辩解,而从正面指出朋党的客观存在,指出借口反对朋党的人就结为朋党,说明朋党有本质的不同。这就争取了主动,使作者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强大的批判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运用,又增加了文章议论的气势。

péngdǎnglù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chénwénpéngdǎngzhīshuō yǒuzhī wéixìngrénjūnbiànjūnxiǎorénér fánjūnjūntóngdàowéipéng xiǎorénxiǎoréntóngwéipéng ránzhī 

    ránchénwèixiǎorénpéng wéijūnyǒuzhī zāi xiǎorénsuǒhàozhě suǒtānzhěcáihuò dāngtóngzhīshí zànxiāngdǎngyǐnwéipéngzhě wěi jiànérzhēngxiān huòjìnérjiāoshū fǎnxiāngzéihài suīxiōngqīn néngbǎo chénwèixiǎorénpéng zànwéipéngzhě wěi jūnrán suǒshǒuzhědào suǒxíngzhězhōngxìn suǒzhěmíngjié zhīxiūshēn tóngdàoérxiāng zhīshìguó tóngxīnérgòng zhōngshǐ jūnzhīpéng wéirénjūnzhě dàndāngtuì退xiǎorénzhīwěipéng yòngjūnzhīzhēnpéng tiānxiàzhì 

    yáozhīshí xiǎoréngònggōng huāndōuděngrénwéipéng jūnyuán kǎishíliùrénwéipéng shùnzuǒyáo tuì退xiōngxiǎorénzhīpéng érjìnyuán kǎijūnzhīpéng yáozhītiānxiàzhì shùnwéitiān érgāo kuí  xièděngèrshíèrrénbìngliècháo gēngxiāngchēngměi gēngxiāngtuīràng fánèrshíèrrénwéipéng érshùnjiēyòngzhī tiānxiàzhì  shū yuē  zhòuyǒuchén亿wàn wéi亿wànxīn zhōuyǒuchénsānqiān wéixīn  zhòuzhīshí 亿wànrénxīn wèiwéipéng ránzhòuwángguó zhōuwángzhīchén sānqiānrénwéipéng érzhōuyòngxīng hòuhànxiànshí jìntiānxiàmíngshìqiújìnzhī wéidǎngrén huángjīnzéi hànshìluàn hòufānghuǐ jìnjiědǎngrénérshìzhī ránjiù tángzhīwǎnnián jiànpéngdǎngzhīlùn zhāozōngshí jìnshācháozhīmíngshì huòtóuzhīhuáng yuē  bèiqīngliú tóuzhuóliú  értángsuìwáng 

    qiánshìzhīzhǔ néngshǐ使rénrénxīnwéipéng zhòu néngjìnjuéshànrénwéipéng hànxiàn néngzhūqīngliúzhīpéng tángzhāozōngzhīshì ránjiēluànwángguó gēngxiāngchēngměituīràngér shùnzhīèrshíèrchén shùnérjiēyòngzhī ránérhòushìqiàoshùnwéièrshíèrrénpéngdǎngsuǒ érchēngshùnwéicōngmíngzhīshèngzhě néngbiànjūnxiǎorén zhōuzhīshì guózhīchénsānqiānréngòngwéipéng wéipéngzhīduōqiě zhōu ránzhōuyòngxīngzhě shànrénsuīduōéryàn 

    jiē xīngwángzhìluànzhī wéirénjūnzhě jiàn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我非个中闻,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冰盘¹荐琥珀²,何似糖霜³美。
注释:¹冰盘:指青瓷盘。唐陆羽《茶经》对青瓷有“如玉如冰”之评,言青釉温润的程度如玉似冰。²琥珀:言糖之色。《本草纲目》:“紫色及水晶色者为上,深琥珀色次之,浅黄又次之,浅白为下。” ³糖霜:糖色白如霜。甘蔗榨汁熬制后,清者称蔗糖,凝结有砂者称砂糖,砂糖中轻白如霜者称糖霜。糖霜是后世白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的先驱。
苏轼的乡人金山寺宝觉禅师归蜀,作《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送行。

sòngjīnshānxiāngsēngguīshǔkāitáng--shì

zhuàngzhōngshānyíngsānqiānzhǐ

zhòngzhōngwénqìngkàiwèizhīxiāng

fēizhōngrénshízi

zhènguīzhǐyǐngqiānshān

jiāngzhōnglínggòngwèishuǐ

bīngpánjiànshìtángshuāngměi

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
河东郭有道¹,于世若浮云。
译文:你就像汉朝的隐士郭有道,与世隔绝无争,飘若浮云。
注释:¹郭有道:又名郭泰,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译文:你德行高迈,我望尘莫及;你清光独照,我世尘满心。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
译文:你认为与群鸡争食物是可耻的,你只与凤凰般高雅的人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译文:有朝一日,奋羽高飞九千仞,在紫氛氤氲的太空遨游。

  唐朝文学,尤其是繁荣的盛唐文学,亦可称作政治文学。此时期的诗人及其文学作品大多以服务政治为目的,诗人们企图通过诗文一方面为自己造名气、树声誉,另一方面为唐朝的科举考试做准备。总之,一个目的就是一朝出名登第,踏入仕途。毫无疑问,李白是这些诗人中的一员,并且是非常活跃的一员。但李白注定与众不同,由于受到道家思想及不拘于儒学经典束缚的个性影响,他企图通过走终南捷径来实现自己入仕的愿望。李白在二十岁前后还未远离过四川绵州居住之地,他这时广交特异之士,活动都与蜀地道教相关。出川前的准备为李白出川后踏上仕途打好了基础。

  出川后,李白一路东行,吴楚漫游,酒隐安陆,其中遇到了许多文人墨客,和他们饮酒赋诗,结伴而行。这使李白结交了很多朋友,同时诗名远播。但这种看似闲适的生活没有堙没李白求取功名,建功立业之雄心。所以,大约在开元二十年前后,李白经南阳向长安出发,目标直指一登仕途。由于受终南捷径思想影响,李白这时的活动也少不了隐居一事。他隐居于洛阳附近的嵩山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成了人们笑称的“随驾隐士”。他一边做隐士,结交了玉真公主等人,一边写诗投赠给当时的高官显贵,可收效甚少。李白第一次入京活动,约经历两年左右,以无结果而告终,不禁发出了“主人苍生望,假我青云翼。风水如见资,投竿左黄极”的愤世呐喊。李白失势却不失志,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可见他仍然很高的抱负。在四处游览、走亲访友、干谒高官后,李白踏上了第二次入京的征途。天宝元年,李白终于时来运转,迎来了重大喜讯。玉真公主向皇上举荐李白,玄宗乃下诏徵离京归家的李白入京。

zèngguōyīng--bái

dōngguōyǒudàoshìruòyún

shèngwèiqīngguāngyìngjūn

chǐjiāngbìngshízhǎngfèngwèiqún

jiǔqiānrènxiānglíngf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