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楚¹情何极,亡秦²气未平。
译文:复清的愿望多么急切难禁,消灭敌人的志气在心头热烈奔腾。
注释:¹复楚:暗指复明。²亡秦:暗指亡清。
雄风¹清角劲²,落日³大旗明。
译文:大风送来清脆而雄劲的角声,夕阳的余辉照在大旗上,红艳鲜明。
注释:¹雄风:指义军的军威。²清角劲:清越的号角声悲壮有力。³落日:指夕阳斜晖。⁴大旗:指义军的军旗。
(gǎo)¹酬家清²,戈船³决死生!
译文:我全身缟素,立誓要报清仇家恨,指挥兵船跟敌人拼个你死我生。
注释:¹缟素:指白色的孝服。²酬家清:报家清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清。清仇,指明朝灭亡。³戈船:战船,指义军的水师。
胡笳(jiā)¹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译文:听到胡笳声,激起我满腔无限的悲愤;抬头见明月已上城头,一片光明。
注释:¹胡笳:古代管乐器。这句指清军势大。
战苦难酬(chóu)清,仇深敢¹忆家?
译文:战斗万分艰苦,报清真是谈何容易。清仇如此深重,岂敢再顾念妻子儿女?
注释:¹敢:这里是岂敢、不敢之意。
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
一身存汉腊¹,满目尽胡沙²
译文:我终身只承认大明中清的正朔和传统,但满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敌人蹂躏的土地。
注释:¹汉腊:这里用以表示要毕身忠于明王朝。以汉代明。腊,从周代开始的一种岁中祭祀活动。²胡沙:胡人占领下满目荒凉的土地。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¹
译文:月亮照着大旗的影子不断翻飞,宝剑射出霜雪一样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气。
注释:¹剑花:剑上的霜花。
六军¹(hún)²散尽,半夜起悲笳。
译文:可叹我们的队伍已全被打散在四处,半夜里,听到悲凉的笳声从四面响起。
注释:¹六军:天子有六军,见《周礼》,这里泛指军队。²浑:全。
一旅¹同仇谊,三秋故主怀²
译文:旅内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三年里,我一直怀念先帝。
注释:¹一旅:《左传·哀公元年》:“有众一旅”注:“五百人为旅”。²“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缢,1646年作者入吴易义军,前后三年整,故称三秋。故主怀,“怀故主”的倒装句。故主,指明思宗。
将星沉左辅¹,卿(qīng)月隐中台²
译文:清兵攻克扬州,一颗将星就此陨落。奸臣当政,贤良之士尽皆隐蔽。
注释:¹“将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死难。将星,古代认为帝王将相都上应天星。左辅,这里指扬州。²“卿月”一句:这里卿月比喻贤臣。中台,星名,三台之一。古代以三台喻三公之位。中台谓司徒,这里指朝廷。此句是指马士英、阮大铖等奸佞当权,朝政败坏,贤良之士尽皆隐蔽。
东阁¹²宾幕³,西征愧赋才。
译文:自己能力差,不能胜任义军的参谋,惭愧自己没有像潘岳一般的才能。
注释:¹东阁:语出《汉书·公孙弘传》:“于是起宾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²尘:玷污。³宾幕:即幕宾。⁴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赋》。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译文:此夜明月高挂,响起军号之声,这是为谁而哀鸣?

  第一首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风中,传来军中的号角声;红日里,飘动着战旗。用“角”与“旗”两个意象,用“劲”与“明”两个醒目的词,突出体现义军庄严、雄壮的军威。“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是写誓死报效国家,是开篇“复楚”“亡秦”的补充。“酬家国”是目的,“决死生”是决心,鲜明的突出了为雪耻复国而生死决战的惨烈情怀。最后,以悲凉的胡笳与凄冷的月色来渲染义军战斗的艰苦和作者的悲凉心情。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第二首着重写斗争的艰苦。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选取了一些具有边塞特色的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苍凉画面:在胡地黄沙滚滚的大漠中,夜色里回响着悲凉的胡笳之音······但这仅仅是比喻、象征而已,实际上诗人写的是起义军艰苦的抗清复明的战斗生活。首联把战斗和思乡结合起来,以“战苦”提携全篇,因为是寡难敌众才“难酬国”,因为仇深才不“敢忆家”,苦而且难,仍能坚持战斗,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仇深”二字是关键。颔联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腊”代指作者为之奋战不息的明朝,表达了忠于国家的决心,但明王朝大势已去,清军入侵,山河沦丧、满目荒凉,诗人痛惜而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颈联是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写照,“翻旗影”“冷剑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剑影的惨烈战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诗人思念故国的拳拳情怀。尾联把诗人无比痛惜、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义军全军覆没,悲凉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回荡。全诗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第三首写同仇敌忾的精神。开篇即直言对明思宗的怀念。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到作者写此诗时已经三年。接着写史可法蒙难,扬州城破,是各镇不听调动,福王政权腐败无权威的结果,叙述中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的感慨。接着又转向对自身的描述,惭愧自己身为幕宾而没有潘岳那样的才能,这是作者的自谦,最后以设问作结,引人深思。

  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直抒胸臆与典型意象、景物烘托相结合。都是用对起手法,四联中有三联是对句,形成整饬的格律、庄严的风韵。都是用衬托手法表现义军不畏强敌,不畏艰苦的崇高精神,有时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作者强烈爱国情感抒发出来。诗风激越而蕴藉、沉雄。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 文化林 余镇邦.古代爱国诗词鉴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3、 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13-21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复清的愿望多么急切难禁,消灭敌人的志气在心头热烈奔腾。

大风送来清脆而雄劲的角声,夕阳的余辉照在大旗上,红艳鲜明。

我全身缟素,立誓要报清仇家恨,指挥兵船跟敌人拼个你死我生。

听到胡笳声,激起我满腔无限的悲愤;抬头见明月已上城头,一片光明。

战斗万分艰苦,报清真是谈何容易。清仇如此深重,岂敢再顾念妻子儿女?

我终身只承认大明中清的正朔和传统,但满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敌人蹂躏的土地。

月亮照着大旗的影子不断翻飞,宝剑射出霜雪一样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气。

可叹我们的队伍已全被打散在四处,半夜里,听到悲凉的笳声从四面响起。

旅内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三年里,我一直怀念先帝。

清兵攻克扬州,一颗将星就此陨落。奸臣当政,贤良之士尽皆隐蔽。

自己能力差,不能胜任义军的参谋,惭愧自己没有像潘岳一般的才能。

此夜明月高挂,响起军号之声,这是为谁而哀鸣?

注释

复楚:暗指复明。

亡秦:暗指亡清。

雄风:指义军的军威。

清角劲:清越的号角声悲壮有力。

落日:指夕阳斜晖。

大旗:指义军的军旗。

缟素:指白色的孝服。

酬家清:报家清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清。清仇,指明朝灭亡。

戈船:战船,指义军的水师。

胡笳:古代管乐器。这句指清军势大。

敢:这里是岂敢、不敢之意。

汉腊:这里用以表示要毕身忠于明王朝。以汉代明。腊,从周代开始的一种岁中祭祀活动。

胡沙:胡人占领下满目荒凉的土地。

剑花:剑上的霜花。

六军:天子有六军,见《周礼》,这里泛指军队。

浑:全。

一旅:《左传·哀公元年》:“有众一旅”注:“五百人为旅”。

“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缢,1646年作者入吴易义军,前后三年整,故称三秋。故主怀,“怀故主”的倒装句。故主,指明思宗。

“将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死难。将星,古代认为帝王将相都上应天星。左辅,这里指扬州。

“卿月”一句:这里卿月比喻贤臣。中台,星名,三台之一。古代以三台喻三公之位。中台谓司徒,这里指朝廷。此句是指马士英、阮大铖等奸佞当权,朝政败坏,贤良之士尽皆隐蔽。

东阁:语出《汉书·公孙弘传》:“于是起宾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尘:玷污。

宾幕:即幕宾。

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赋》。

创作背景

  《即事三首》是作者夏完淳于清顺治二年(1646年)参加吴易抗清义军所作。当时南京已陷入敌手,作者之父夏允彝和其师陈子龙已先后兵败殉国。作者身在义军,面对著旌旗号角,怀着无限愤慨之情,写下了这组诗。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 文化林 余镇邦.古代爱国诗词鉴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赏析

  第一首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风中,传来军中的号角声;红日里,飘动着战旗。用“角”与“旗”两个意象,用“劲”与“明”两个醒目的词,突出体现义军庄严、雄壮的军威。“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是写誓死报效国家,是开篇“复楚”“亡秦”的补充。“酬家国”是目的,“决死生”是决心,鲜明的突出了为雪耻复国而生死决战的惨烈情怀。最后,以悲凉的胡笳与凄冷的月色来渲染义军战斗的艰苦和作者的悲凉心情。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第二首着重写斗争的艰苦。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选取了一些具有边塞特色的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苍凉画面:在胡地黄沙滚滚的大漠中,夜色里回响着悲凉的胡笳之音······但这仅仅是比喻、象征而已,实际上诗人写的是起义军艰苦的抗清复明的战斗生活。首联把战斗和思乡结合起来,以“战苦”提携全篇,因为是寡难敌众才“难酬国”,因为仇深才不“敢忆家”,苦而且难,仍能坚持战斗,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仇深”二字是关键。颔联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腊”代指作者为之奋战不息的明朝,表达了忠于国家的决心,但明王朝大势已去,清军入侵,山河沦丧、满目荒凉,诗人痛惜而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颈联是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写照,“翻旗影”“冷剑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剑影的惨烈战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诗人思念故国的拳拳情怀。尾联把诗人无比痛惜、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义军全军覆没,悲凉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回荡。全诗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第三首写同仇敌忾的精神。开篇即直言对明思宗的怀念。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到作者写此诗时已经三年。接着写史可法蒙难,扬州城破,是各镇不听调动,福王政权腐败无权威的结果,叙述中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的感慨。接着又转向对自身的描述,惭愧自己身为幕宾而没有潘岳那样的才能,这是作者的自谦,最后以设问作结,引人深思。

  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直抒胸臆与典型意象、景物烘托相结合。都是用对起手法,四联中有三联是对句,形成整饬的格律、庄严的风韵。都是用衬托手法表现义军不畏强敌,不畏艰苦的崇高精神,有时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作者强烈爱国情感抒发出来。诗风激越而蕴藉、沉雄。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 文化林 余镇邦.古代爱国诗词鉴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3、 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13-214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 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古之传者¹有言:成王²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³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译文: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注释:¹传者:书传。此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所载周公促成桐叶封弟的故事。²成王:姓姬名诵,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³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开国大臣。⁴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⁵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¹,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²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³,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suì)过也。
译文: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
注释:¹不中之戏:不适当的游戏。²苟:轻率,随便。³妇寺:宫中的妃嫔和太监。⁴举:指君主的行动。⁵病:弊病。⁶遂:成。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¹,从容²优乐³,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chí)(zhòu)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quē)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译文: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注释:¹道:指思想和行为的规范。²从容:此指举止言行。³优乐:嬉戏,娱乐。⁴大中:指适当的道理和方法,不偏于极端。⁵辞:解释,掩饰。⁶驰骤:指被迫奔跑。⁷自克:自我约束。克,克制,约束。⁸直:只是,只不过。⁹缺缺:耍小聪明的样子。缺,原文“垂夬”。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或曰:封唐叔¹,史佚²成之。
译文: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注释:¹唐叔:即叔虞。²史佚: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叶封弟的说法,见《史记·晋世家》。

  本文论述了大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问题。通过桐叶封弟的典故,作者批评了君主随便的一句玩笑话,臣子也要绝对服从的荒唐现象,主张不要盲从统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在封建时代,发表这样的观点需要非同一般的胆识。

  “桐叶封弟”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典故。在“君权神授”的谬论横行的时代,君主具有无上的权威,君主的言行被绝对化了。“天子无戏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绝好的说明。作者在本文中虽然批评的是周公,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其主旨是说明对君主的一言一行要从实际效果上来观察,而不应盲从。这种观点无疑是进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此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扼要地介绍了“桐叶封弟”的史料。然后斩钉截铁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吾意不然。”接着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封”或“不当封”,而不在于这是谁的意图。最后提出了周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辅佐成王。全文丝丝入扣,有破有立,立论明确,读后令人为之叹服。特别是结尾的“或曰”一句,使全文的论证留有余地,更是耐人寻味。

tóngfēngbiàn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zhīzhuànzhěyǒuyán chéngwángtóngxiǎoruò yuē  fēng  zhōugōng wángyuē    zhōugōngyuē  tiān  nǎifēngxiǎoruòtáng 

    rán wángzhīdāngfēng zhōugōngshíyánwáng dàiérchéngzhī dāngfēng zhōugōngnǎichéngzhòngzhī rénxiǎoruòzhěwéizhīzhǔ wéishèng qiězhōugōngwángzhīyángǒuyānér cóngérchéngzhī shèyǒuxìng wángtóngshì jiāngércóngzhī fánwángzhězhī zàixíngzhīruò shèwèidāng suīshízhīwéibìng yàodāng shǐ使 érkuàng ruòérxíngzhī shìzhōugōngjiàowángsuìguò 

    zhōugōngchéngwáng dào cóngróngyōu yàoguīzhīzhòngér féngshīérwéizhī yòudāngshùzhī chízhòuzhī shǐ使ruòniúrán bài qiějiārénshàngnéng kuànghàowéijūnchénzhě shìzhíxiǎozhàngquēquēzhězhīshì fēizhōugōngsuǒyòng xìn 

    huòyuē fēngtángshū shǐchéngzhī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古庙¹依青嶂(zhàng)²,行宫³(zhěn)碧流。水声山色锁妆(zhuāng)。往事思悠悠。
译文:神女的祠庙依傍着十二峰,楚王的细腰宫依旧枕着碧绿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岚环绕着昔日宫妃的寝楼,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万千。
注释:¹古庙:指巫山脚下供奉神女的祠庙。²青嶂:即十二峰。嶂:形势高险象屏障的山峰。³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此处指楚细腰宫遗址。⁴枕碧流:意为行宫临水而建。⁵妆楼:寝楼,指细腰宫中宫妃所居。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云雨¹朝还暮,烟花²春复秋。啼(tí)(yuán)³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译文:巫山从早到晚雨迷云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声声传向孤舟,远行的旅客自有许多忧愁。
注释:¹云雨:指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之事。²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³啼猿:巫峡多猿,猿声凄厉如啼。

  这是一首咏史词。该词通过描写古庙青嶂,行宫妆楼等景色,流露出词人对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的感慨。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

  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参考资料:
1、 高锋.花间词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139页
2、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95-96页
3、 高光复.唐五代词:天地出版社,1997:210页

shānduànyún··miàoqīngzhàng--xún

miàoqīngzhàngxínggōngzhěnliúshuǐshēngshānsuǒzhuānglóuwǎngshìyōuyōu

yúncháoháiyānhuāchūnqiūyuánjìnzhōuxíngduōchóu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
虚室¹有秦筝²,筝³月复清
译文:我简陋的屋中有秦筝,秦筝崭新而月光更明亮。
注释:搊(chōu)筝:指用手指尖弹奏的筝。搊,弹拨。¹虚室:指空室、陋室或净室。²秦筝:古代弦乐器的一种。³筝:这里指秦筝。⁴新:崭新。⁵清:形容清澈明亮的样子。
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
弦多弄¹委曲²,柱促³语分明
译文:弦柱弹奏曲调跌宕曲折,节奏急促,旋律分明。
注释:¹弄:弹奏。²委曲:弯曲,曲折。³促:形容弹秦筝时节奏急促的样子。⁴分明:指清楚、明显。
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
晓怨¹多繁手²,春娇³曼声
译文:责怪埋怨要运用变化复杂的手法,而娇艳的女子与拉长的声音更相衬。
注释:¹怨:不满。²繁手:指弹奏乐器的一种变化复杂的手法。³娇:娇艳,形容娇嫩而艳丽的样子。⁴入:与……相适应。⁵曼声:指拉长声音或拖长声音。
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近来¹²此乐,传³得美人情
译文:最近只有这项乐趣,去传递高尚的人的感情。
注释:¹近来:指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²唯:单单,只是。³传:传达。⁴情:情绪,感情。

guānchōuzhēngzuòyǒngshī--wángwān

shìyǒuqínzhēngzhēngxīnyuèqīngxiánduōnòngwěizhùfēnmíng

xiǎoyuànníngfánshǒuchūnjiāomànshēngjìnláiwéichuánměirénqíng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¹
译文:风头突变,刚刚向北忽地又向南,风顺船快,转眼便由黄田过谢潭。
注释:¹黄田、谢潭:当是赣江上游的两处地名。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巉岩。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qiān)(wéi)¹急看紫巉(chán)²
译文:依稀之间,船外似见朦胧一山影,掀帘急看,紫色险峰已扑到眼前。
注释:¹褰帏:撩起帘幕。²巉岩:指突兀险峻的山峦。
写在疾驶的舟中所见。诗人这次赴广州,是溯赣江而上,越大庾岭入今广东境,再沿浈水至真阳、广州。开头两句,写风向由向北忽而转成向南,顺风行驶,舟行迅疾,转眼间已经由黄田到了谢潭。两句中“才”、“忽”、“转眼”等词语迭见,表现出客观物象的瞬息变化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生动地显示出船行的迅疾与舟中人意外的喜悦及轻快感。接下来两句,写在疾驶的舟中忽然瞥见山峰的情景——“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境岩。”舟行中忽然仿佛瞥见船外有一座山峰的影子,掀帘急看,那突兀险峻的紫色峰峦已经扑到了眼前。这里突出表现的仍是船行的迅疾。上句还是仿佛若有所见的缥缈峰影,下句却已是埃岩突兀在目,从仿佛瞥见到“褰帏急看”,不过瞬息间而已。这里利用同一物象在短时间内所引起的不同视觉感受,既透露出船行之快,也表现出旅人的突兀新奇感。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159页

zhōuguòxiètánsānshǒu··--yángwàn

fēngtóucáiběichéngnánzhuǎnyǎnhuángtiándàoxiètán

仿fǎngfēngchuánwàiyǐngqiānwéikànchányán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前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驾钝之材也。
(jì)¹不称²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³之。日啖(dàn)豆至数斗,饮泉一斛(hú),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zhòu)而驰,其初¹⁰若不甚疾。比¹¹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迅¹²示骏¹³。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¹⁴(ān)甲而不息¹⁵、不汗¹⁶,若无事然¹⁷。此其¹⁸为马,受大¹⁹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²⁰,致远之材²¹也。值²²复襄阳,平杨幺,不幸²³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²⁴,而秣(mò)²⁵不择粟(sù)²⁶,饮不择泉。揽辔(pèi)²⁷未安,踊跃前驱。甫²⁸百里,力竭汗喘²⁹,殆(dài)³⁰欲毙然³¹。此其为马,寡取易盈³²,好逞易穷³³,驾钝³⁴之材也。
译文:良马值得赞美的不是力量,值得赞美的是素质。我有两匹马,过去曾经感到它们令人惊叹。它们每天要吃几斗豆,喝十斗泉水,但如果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那么宁愿饿死也不吃喝。给它们披上盔甲骑上奔驰,起初好象不太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才抖动马鬃长声嘶叫,加快速度显示出骏马的神速。从正午到傍晚,仍能跑二百里路。御掉马鞍、护甲,它们气不喘、身无汗,像没有跑路一样。这样的马,食量大但不随便接受,体力足但不逞能,是能跑千里的良马。在收复襄阳、讨平杨幺的时候,不幸先后死去。现在我所骑乘的马却不这样。每天吃的不超过儿升,而且不择马料精粗,喝水也不择泉水清浊。我跨上马还未掌牢缰绳,它就蹦跳着快速奔跑。才跑一百里路,就跑不动了,喘着粗气,浑身淌汗,就像要倒下去了一样。这样的马,吃的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但很快就跑不动了,是资质低下的驽马。
注释:本文见《金陀粹编》卷七,有题作《良马对》,前且有这么一段:“(绍兴七年)春正月,入见。上从容与谈用兵之要,因问先臣目:‘卿在军中,有良马否?’先臣日”,系岳珂口气,故删去。亦有题作《论马》。一般认为录自绍兴七年三月应召时与高宗的谈话。邓广铭《岳飞传》独认为考诸其他史料,乃岳珂所作溢美乃祖之作。¹骥:良马。²称:值得赞美。³故常:即故尝,过去曾经。⁴奇:感到惊奇。⁵啖:吃。⁶斛: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⁷精洁:精细洁净。⁸受:饮食。⁹介胄:铠甲头盔。此作动词用,披铠甲戴头盔。¹⁰其初:起初。¹¹比:及。¹²奋迅:加快速度。¹³示骏:显示出骏马的速度。古以十二地支计时,午时为中午11至12时,酉时为下午5至6时。自午至酉,即从正午到傍晚。可,可以跑到。¹⁴褫:解除。¹⁵息:喘息。¹⁶汗:流汗。¹⁷无事然:无事一样。¹⁸其:句中表推测、论断。¹⁹大:多。²⁰逞:逞能。²¹材:材料,此指马的素质。²²值:时值,适逢。²³幸:原文误作“事”,据《宋史》本传改。²⁴升:量名,一斗的十分之一。²⁵秣:饲料。此处用作动词,吃。²⁶粟:此指马的饲料。²⁷揽辔:掌缰绳。²⁸甫:刚、才。²⁹汗喘:出汗喘气。³⁰殆:几乎;近于。³¹欲毙然:要倒下去的样子。毙,倒下。³²盈:满足。³³穷:穷尽、力竭。³⁴驽钝:拙劣、低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