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行,前后街前寂静。
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行,前后街前寂静。
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魔养性。
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魔养性。
吴承恩

吴承恩

(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 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并州有纥干者,好戏剧。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欲斫之。纥干亟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戏剧耳,何意专杀我?”
并州有纥(hé)干者,好¹戏剧。邑²传言有狐魅(mèi)³,人心惶(huáng)。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zhuì)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fǔ)欲斫(zhuó)之。纥干亟(jí)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纥干叩头谢¹⁰:“我纥干也,第¹¹戏剧¹²耳,何意专杀我?”
译文: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有个叫纥干的人,喜欢开玩笑。当地传言有狐狸闹鬼,大家人心惶惶。一天,纥干得到一条狐狸尾巴,就缝在了衣服后面。他来到妻子身旁,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 ,于是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急忙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他。他磕头道歉说:“我是纥干,这只是一个玩笑,你们为什么一心要杀死我呢?”
注释:¹好:爱好,喜好。²邑:当地;县里。³狐魅:狐狸装鬼。魅:鬼。⁴惶:恐慌。为是。⁵缀:用针线缝。⁶之:代词,指代狐尾。⁷斫:砍。⁸亟:马上,立即。⁹走:奔跑。¹⁰谢:认错,道歉。¹¹第:只,仅仅。¹²戏剧:开玩笑。¹³耳:罢了。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小雨纤纤¹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²付与东流水。
译文:绵绵的细雨微微的风,千家万户掩映在杨柳密荫青烟绿雾中。淋湿的花瓣贴在树枝上不再飞。心中愁无穷,连同春色都付与江水流向东。
注释:¹纤纤: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²和春:连带着春天。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九十¹光阴能有几?金龟²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³(gū)市,拚(pàn)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译文:九十天的光阴能够留多久?解尽金龟换酒也无法将春光挽留。告诉那东阳城里卖酒人,而今只求拼个一醉方休,不管今日乐事成为他年热泪流。
注释:¹九十:指春光三个月共九十天。²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此处“金龟解尽”意即彻底解职。³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宋属婺(wù)州东阳郡。⁴沽酒:卖酒。⁵拚:豁出去,甘冒。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题为“春词”。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拚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26 .

jiāào ·xiǎoxiānxiānfēng

zhū sòngdài 

xiǎoxiānxiānfēng wànjiāyángliǔqīngyān liànshùshī湿huāfēi chóu chūndōngliúshuǐ 
jiǔshíguāngyīnnēngyǒu jīnguījiějìnliú dōngyángjiǔshì pīnzuì érjīnshìniánlèi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邓弼(bì),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léng)¹,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²,邻牛方斗不可擘(bāi)³,拳其脊,折仆(pū);市门石鼓,十人舁(yú),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zhé)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译文:邓弼,字伯翊,秦地人。身高七尺,双眼藏锋芒,很有威势,眼睛睁开便闪闪如电。臂力过人,凭力量称雄于人。邻居两只牛在打架,谁也分不开,邓弼只需一拳,就砸断牛脊,斗牛应声倒地。集市门口,有面石鼓,十个大汉都无法抬动,邓弼两手一用劲,抱起就走。不过,他老是借醉酒发脾气,怒目视人,人们看见就躲,都说:“这是一个狂人,不可靠近,否则就是自取其辱。”
注释:¹紫棱:比喻锋芒。²以力雄人:凭力量称雄于人。³擘:同“掰”,分开。⁴拳其脊:用拳头打牛的脊背。⁵折仆地:牛脊折断,跌倒在地。仆,向前跌倒。⁶舁:抬。⁷使酒:醉酒发脾气。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¹,必杀君!亡命²走山泽³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yán),指左右,揖(yī)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jī)(jù),拔刀置案上,铿(kēng)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¹⁰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¹¹从君问,即¹²不能答,当血是刃¹³。”两生曰:“有是哉?”遽(jù)¹⁴摘七经¹⁵数十义扣¹⁶之,弼历举传(zhuàn)¹⁷,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lí)纚如贯珠¹⁸。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¹⁹,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²⁰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²¹儒衣,反奄奄欲绝²²,徒欲驰骋文墨²³,儿抚²⁴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²⁵也。
译文:有一天,邓弼独自在酒楼上喝酒,忽然看见萧、冯两个书生从下面经过,不由分说,就强拉着他们一起喝酒。两个书生平日就瞧不起他的为人,极力推拒。邓弼不由大怒,威胁道:“二位如果不依从我,就将你们杀死!哪怕杀了人亡命草泽,我也不能受你们的窝囊气!”两个书生迫于无奈,只能任由他摆布。邓弼自坐中间,拱手示意书生陪坐左右,随即大声要酒,吟啸高歌,尽情作乐。喝得兴起的时候,便叉开双腿,大敞衣襟,拔出佩刀拍在桌上,咣当一声。两个书生素来听说他常借酒寻衅,见此光景,就想起身溜走。邓弼厉声制止说:“不要跑,我邓某人也是粗知书理之辈,先生何至于把我看得像眼泪唾液一样呢?今日原本不是真心请你们喝酒,只不过是借机稍吐心中的不平之气罢了。凡是经、史、子、集,任凭二位发问,如不能回答,便双此刀自刎!”两人听了惊奇不已,说:“竟有这样的事?”当下,便从诸经中,挑出几十个难题,连续发问。邓弼从容不迫,引据经典注疏,倒背如流,一无遗漏。于是,又问各朝史事,上下三千年,邓弼洋洋洒洒如数家珍。至此,邓弼笑问:“这下,二位服不服气?”两个书生,四目相视,大惊失色,不敢再问。邓弼要来酒碗,开怀痛饮,披头散发,跳跃呼叫:“老子今天,镇服老儒啦!古时学者,重在培养浩然之气,今日书生,一穿长衫,反而气息奄奄,光想凭着舞文弄墨的雕虫之技,小看天下豪杰。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你们这种人,还是趁早算了罢!”这两个书生一向双多才多艺自负,听了邓弼此言,无地自容,下楼梯时,连脚都不知该怎么迈步了。回去双后,向和邓弼有来往的人悄悄打听,却都说,从未见他捧过书本,吟过诗文。
注释:¹不我从:“不从我”的倒置,不依从我,不答应我的邀请。²亡命:逃亡,逃命。³山泽:山林与川泽。旧时绿林、响马多啸聚于这些地方。⁴不能忍君苦:不能受你们的气。忍,容忍,忍受。苦,指受气而产生的苦恼。⁵中筵:正中的座位。⁶箕踞:像簸箕那祥伸两足而坐着。这是一种踞傲不恭的姿态。《庄子·至乐》:“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⁷雅:平时。⁸酒狂:借酒发狂。⁹相视如涕唾:看做和鼻涕、唾液一样的东西,极言轻视。¹⁰速:邀请。¹¹四库书:指经、史、子、集四类书。¹²即:如果。¹³血是刃:让血沾染这把刀,意思是用刀自刎。血,作动词用。刃,刀。¹⁴遽:迅速,立即。¹⁵七经,指《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论语》等儒家七种经典著作。具体所指七书,历代有异。¹⁶叩:问。¹⁷传疏:解释经文的文字称传,为传作解释的称疏。¹⁸纚纚如贯珠:意思是回答得流畅。纚纚,绳索长而下垂的样子。贯珠,成串的珠子,意即连缕不断。¹⁹惨沮:丧气。²⁰被发:披散头发。被,同“披”。²¹服:穿。²²奄奄欲绝:气息微弱得将要死去,极言文弱不支的样子。²³驰骋文墨:卖弄学问。²⁴儿抚:像摆弄小孩子一样摆弄。²⁵挟册呻吟:捧着书诵读。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云。
泰定¹末,德王²执法³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hūn)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bó)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zuó)¹⁰,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¹¹尚未臣顺¹²,间者¹³驾海舰,互市¹⁴于鄞(yín)¹⁵,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zhuó)¹⁶柱,杀伤我中国民。诸将军控弦引矢¹⁷,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西南诸蛮¹⁸,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¹⁹、左纛(dào)²⁰,称制²¹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²²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²³善槊(shuò)²⁴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暨(jì)²⁵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bì)²⁶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duò)地,血涔(cén)²⁷滴。王抚髀(bì)²⁸欢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²⁹云。
译文:泰定末年,德王掌管西御史台,邓弼袖中揣着千言书,前去求见。门口侍卫不肯通报,他便大声嚷叫:“你们难道不知道,关中有个邓伯翊吗?”话音未落,一连撞倒几名士兵。嘈杂声惊动德王,他命令手下将邓弼拽进府来,打算鞭打他一顿。邓弼毫无惧色,朗声申诉:“大王为何不双礼节对待壮士?”满府上下听了这话,一个个吓得缩着脖子,舌头伸得老长,半天缩不回去。德王见此情景,便问他:“你既然自称壮士,能够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吗?”邓弼回答:“能!”“于百万大军之中,能够直取敌人上将首级吗?”“能!”“在兵败突围时,能够保护主帅安然脱险吗?”回答还是一个字:“能!”德王回头对身边的人说:“不妨让他试试。”又问邓弼需要什么,邓弼说:“铠甲一副,快马一匹,雌雄剑一对。”德王吩咐左右一一照办。又暗中挑选了五十名武艺高强的精壮骑兵,先行奔赴城东门之外,然后,才让邓弼出发。德王亲临现场观战,全府的人也都跟去,要看个究竟。等邓弼赶到,众兵便刀枪并举,向前扑来。邓弼虎啸而奔,士兵们连人带马,连连倒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一会儿尘土漫天,在云雾中只看见双剑飞舞,接二连三地把马头砍落,鲜血四溅。德王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赞叹:“真是壮士,真是壮士呀!”并命令舀酒犒劳。邓弼接过酒来,并不拜谢,站在那里,一饮而尽。从此,邓弼名震一时。甚至有人把他与五代名将“王铁枪”相提并论。
注释:¹泰定: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年号。²德王:指安德王不答失里。³执法:考核、纠察官吏的政绩。⁴西御史台:指元代在陕西所设的行御史台。⁵造书:写信。⁶袖:用如动词,藏在袖里。⁷阍卒:守门的士兵。⁸踣:跌倒。⁹隶人:差役。¹⁰捽入:抓进来。¹¹东海岛夷:指日本。¹²臣顺:归顺称臣。¹³间者:有时候。¹⁴互市:中外通商。¹⁵鄞:今浙江省鄞县。¹⁶斫:砍。¹⁷控弦引矢:拉开弓搭上箭。¹⁸西南诸蛮:指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¹⁹黄屋:古代皇帝所乘的一种以黄缯做车盖里子的车。²⁰左纛:古代皇帝所乘一种车,左边有纛。纛,毛羽所制的大旗。²¹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²²十万横磨剑:后晋出帝时致书契丹,称孙不称臣。契丹指责后晋,景延广对契丹使臣说:“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此处指精良的军队。²³阴戒:暗中嘱咐。²⁴槊:长予。²⁵暨:等到。²⁶辟易:惊吓得后退。《史记·项羽本纪》:“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²⁷涔涔:血流不止的样子。²⁸抚髀:拍着大腿。²⁹王铁枪:五代名将王彦章,随朱温转战各地,使用两支铁枪,各重百余斤,骁勇无比,人称“王铁枪”。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¹,格²其事不下³。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gǎo)死三尺蒿(hāo),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译文:德王亲上表章,向皇帝举荐邓弼。不巧,当朝宰相与德王不和,从中作梗,便把此事搁置下来。邓弼听说双后,打量着自己的身躯,不禁仰天长叹:“天生一副钢筋铁骨,不能立功万里边疆,只能老死于三尺蒿草之下。命该如此,生不逢时,还有什么可说。”于是,上了王屋山当道士去了。十年之后,默默死去。
注释:¹有隙:不和。²格:阻止。³不下:不批准。⁴立勋万里外:在边疆建立功勋。⁵槁死三尺蒿下:枯死在高高的野草下。⁶时:机遇。⁷王屋山:位于今山西省阳城县。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¹。玄鸟²来降失家³,竞栖(qī)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译文:史官按:邓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大地,方圆千里,百姓流亡,人迹罕见。就连回归的燕子,都找不到可双筑巢的人家,只能栖息在树木之间。假使邓弼不死,定能能有大的作为。可惜啊!他的鬼魂不灵则已,倘若有灵,我知道他一定会因此而怒发冲冠的!
注释:¹殆绝:将近灭绝。²玄鸟:燕子。³来降失家:指房屋倒毁,燕子无处筑巢,失去家园。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秦士邓弼的事迹和遭遇。文章通过几个富有特征的情节,描绘出邓弼这样一个身怀绝技、勇猛无敌而又博学多才、豪爽狂放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邓弼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老死林泉的悲剧一生。它含蓄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客观现实,寄寓作者为国惜才、为有志之士不得重用抱不平的内心愤慨。全文笔墨酣畅淋漓,人物形象虎虎有生气。

  文章开始的时候仅交代邓弼字伯翊,秦人,这一笔也是因为点题所必需,其他更具体的年里籍贯、家世出身,一概略而不书;接着只“录”其所必“录”,即行事、性情、才力等几方面的富于传奇色彩、足以耸人听闻的事迹,浮雕似地凸现其形象和性格,邓弼即呼之欲出。从主要方面看,邓弼以孔武有勇力闻名秦中,他当然是一个“武士”。第一段的概括介绍即从“武”的方面落墨,写他“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随手用两个例子说明“能以力雄人”:一是能徒手分开斗牛,“拳其脊,折仆地”。二是能抬起“十人舁弗能举”的市门石鼓,并“持之行”。邓弼一出场便身手非凡,他的勇武足以使人刮目相看。但他好使酒任气,以至人见辄避,人们对他抱有“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的成见。极简略的文字,从邓弼的外形写到勇力最后交代其使酒任气,突出其性格中的一个“狂”字。

  然而这篇传叙文字最出色之处在于中间的主干部分刻画邓弼的“武戏文唱”,写他的“亦狂亦侠”、“允文允武”。以文事写武力,使邓弼成为中国武士传记中别具色泽又熠熠生光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主干部分一共可以分为两大段。

  第一大段写邓弼独饮娼楼,强迫萧、冯二生登楼共饮,并以其博学多才折服二生的精彩情节。萧、冯二生“素贱”邓弼为人,不愿登楼同饮,邓弼以“杀人”相胁迫,二生不得已而从之。酒酣耳热之余,邓弼竟然提出为了“少吐胸中不平气”,请二生面试文才,“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叩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经义之不足,再以史事辩诘之,邓弼对于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这样的奇事,发生在一向“以力雄人”的邓弼身上,简直匪夷所思。他竟然能以文事上的博学多识折服素来贱视他的萧、冯二生,使“素负多才艺”的二生“相顾惨沮”。

  这一场文唱的武戏开始时,邓弼强牵二生入娼楼,二生“力拒之”,邓弼口出不逊,竟以白刃相要挟,其后旁若无人“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之后,“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都使人感到充满浓烈的火药味,时时有爆发一场全武行的可能。作者笔下营造了剑拔弩张触即发的态势,使人以为其后邓弼必然是使酒任气,挥拳捋袖,而结果必然是鼻青脸肿,盘碎杯飞。谁也料想不到这场武戏的发展竟是文唱,二生当场考较起邓弼的经史之学,而折服他们的居然是邓弼的文事而不是他的武功。这里的行文叙事,以构成鲜明的反差出奇制胜,使人叫绝;用热辣火爆的“武打”气氛烘托经史答问的潇洒优雅,文笔逆折回旋而各极其致。允文允武、文武全才、经史满腹却又不脱武夫本色的邓弼,便鲜蹦活跳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至段末,作者似故弄狡狯地为这场武戏文唱作出不是解释的解释说:“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邓弼的文才竟似不读书而得,生与俱来。这就为邓弼平添了几分神秘感,文章也因之更加摇曳多姿和引人入胜。

  主干部分的第二大段写邓弼以干云的豪气,无双的才调,“造书数千言”,登门求见德王,企图为世所用,在那儿受到文武两个方面的考验。邓弼求见,德王府的“阍卒不为通”,他“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这是典型的邓弼风格。而当与德王见面“弼盛气曰”一段写的是邓弼的识见、吐属和抱负之不凡。仅就其自动请缨的非凡声口与风发意气而言,这类似于金殿对策的一段文字,便足以抒发邓弼的胸襟抱负,而使德王刮目相看。作者着意铺排这段文字,也是想写出邓弼不仅胸罗经史,而且他对于国家政治的重大问题有独具的识见。文事武略,才调抱负,至此而臻于完满,德王不免竦然动容。

  下面德王想亲试邓弼武勇才力的一段问答,便以极快的节奏自然跳跃而出。三项问答,一问“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二问“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三问能否“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这包含了作为勇士或将军能攻能守,宜进宜退,善于进击亦善于自卫等几项基本素质。德王问得出色,邓弼回答只三个“能”字,简截明快,略无顾瞻,显示了他的自恃自傲和胸有成竹。作者刻画邓弼的这一段经过精心取舍的文字和经过精心结构的情节,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虎虎有生气又跃跃欲一试身手的邓弼已经被作者的一枝笔挤逼到非大打出手不可的地步了。

  这篇传记只是在开始时略述邓弼的武勇,其后便是武戏文唱,有时密云不雨,有时旁笔作势,始终将他武勇无双这一主要特点藏锋不露,摇曳作态而又步步逼进,最后终于逼出邓弼一展武勇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来。德王部署善槊者五十人,驻马于东门外,邓弼单骑双剑闯阵。武打场面写得颇为精彩,并无落到实处的格斗文字,只写邓弼的“虎吼而奔”和“双剑飞舞”,绘声绘影,极具光彩。“虎吼而奔”使五十骑“人马辟易五十步”,“双剑飞舞”的光影中,则只见“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作者在真正面临武戏武唱时,仍然能驾驭自己的生花妙笔,采用烘云托月和侧笔旁敲,避开吃力不讨好的正面格斗描写,以寥寥数十字,绘写出了邓弼凛凛若神的武勇,至以五代名将铁枪王彦章相提并论,使千古后人读此,仍不免心魂俱震,宛如亲历。

  最后一段是全篇归结和顿挫。邓弼其人狂且侠,武而文,胸襟磊落,才调不凡,德王上章论荐,只是因为“丞相与王有隙”而“格其事不下”。邓弼失望之余,自叹“命也,亦时也”,遁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郁郁以终,下距元明易代豪杰并起不足二十年。这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作者的一番感慨,如同上文所言。

  《秦士录》一文的格调就像它所描绘的邓弼一样,抑塞磊落而有奇气。传叙人物,截取情节,重在一个“奇”字;描摹人情,刻画个性,重在一个“狂”字;写武士武勇,笔墨却常常旁出“武”字之外,而代之以“武戏文唱”。“史官曰”唱叹有情,从邓弼其人的遭遇中沉淀出一股历史的失衡感和失落感,虽然不一定特别深刻,却也具有批判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普遍性,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这些都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530—1532页
怜君谪宦楚江来,门外湘波日夜回。
怜君谪(zhé)(huàn)¹楚江来,门外湘波日夜回。
译文:我怜惜您被贬谪来到了楚江,家门外面湘水日日日日夜夜流淌。
注释:¹谪宦:贬官另任新职。
废井年深生乱草,古墙春尽长荒苔。
废井年深生乱草,古墙春尽长荒苔。
译文:废弃的深井经过很过年之后生长了许多乱草,古墙上的春景将夜,墙上长满了荒苔。
猿声似诉孤臣恨,马首空劳过客哀。
猿声似诉孤臣恨¹,马首空劳过客哀。
译文:一阵阵猿声好像在倾诉你的遗憾,梁怀王因坠马而死,你深深歉疚哀伤,抑郁而亡。
注释:¹恨:遗憾。
此地无须叹寥落,长安甲第亦成灰。
此地无须叹寥(liáo)¹,长安甲第亦成灰。
译文:这个地方无须感叹寥落,毕竟长安登甲第之名的人最后也成为灰烬。
注释:¹寥落:孤单;寂寞。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二月二日¹江上行,东风²日暖闻吹笙(shēng)³
译文: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注释:¹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²东风:春风。³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¹柳眼²各无赖(lài)³,紫蝶(dié)黄蜂俱有情。
译文: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闻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注释:¹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²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³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万里忆归元亮井¹,三年从事亚夫营²
译文: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注释:¹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²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新滩莫悟游人¹意,更作风檐(yán)夜雨声²
译文: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注释:¹游人:作者自指。²风檐夜雨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闻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闻,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闻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闻,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55-1156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6-78 .
3、 刘学锴 李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41-143 .

èryuèèr--shāngyǐn

èryuèèrjiāngshàngxíngdōngfēngnuǎnwénchuīshēng

huāliǔyǎnlàidiéhuángfēngyǒuqíng

wànguīyuánliàngjǐngsānniáncóngshìyíng

xīntānyóuréngèngzuòfēngyá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