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章贤太守,江南只数苏州。而今太守更风流。熏香开画阁,迎月上西楼。
见说宫妆高髻拥,司空却是遨头。五湖莫便具扁舟。玉堂红蕊在,还胜百花洲。
自古文章贤太守,江南只数苏州。而今太守更风流。熏香开画阁,迎月上西楼。
见说宫妆高髻拥,司空却是遨头。五湖莫便具扁舟。玉堂红蕊在,还胜百花洲。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qínghòuzhìwàngtíngxiàchíshàngsuìqiánmíngqiándōnggāngshàngguīèrshǒu ·

shì sòngdài 

guòpíng shēngmǎnlín 
hǎitángzhēnmèng méichángxīn 
zhǔzhàngxiántiāocài qiūqiānjiànrén 
yīnqínsháoyào diàn殿chūn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译文:渐渐的寒冷的江水越来越宽阔,居住在两岸的人家被江水隔开。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译文:潭水清澈,一眼能看见潭底的石头,山的绿色倒影与映在水中的云的影子相互映衬。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渔得沙头汛,炊香¹(duò)尾闻。
译文:趁着河水涨上沙滩来捕鱼,做鱼的饭香在船尾都能闻到。
注释:¹炊香:饭香。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译文:刚享受了鱼的美味,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涌上心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¹,不流束楚²。终鲜(xiǎn)³兄弟,维予与女(rǔ)。无信人之言,人实诳(kuáng)女。
译文:弯弯的小河水静静地流啊,成捆的荆条漂载不起来啊!我娘家兄弟实在是太少啊,眼下就我和你咱夫妻俩啊!你千万别信他人传闲话啊,他们那是在挑拨诳骗你啊!
注释:¹扬之水:平缓流动的水。扬,悠扬,缓慢无力的样子。一说激扬之水,喻夫。²楚:荆条。³鲜:缺少。⁴女:通”汝“,你。⁵言:流言。⁶诳:欺骗。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扬之水,不流束薪(xīn)。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¹人之言,人实不信。
译文:弯弯的小河水哗哗地淌啊,成捆的干柴漂载不起来啊!我娘家兄弟实在是太少啊,眼下就我和你咱夫妻俩啊!你千万别信他人传闲话啊,他们那些人实在不可信啊!
注释:¹信:诚信、可靠。

  此诗从予之水起兴。悠悠的流水啊,漂不起成捆的薪柴。诗经中多次出现予之水,也多次出现“束楚”“束薪”之类。《诗经》中的兴词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凡“束楚”“束薪”,都暗示夫妻关系。如《王风·予之水》三章分别以“予之水,不流束薪”“不流束楚”“不流束蒲”来起兴,表现在外服役者对妻子的怀念;《唐风·绸缪》写新婚,三章分别以“绸缪束薪”“绸缪束刍”“绸缪束楚”起兴;《周南·汉广》写女子出嫁二章分别以“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翘翘错薪,言刈其蒌”起兴。看来,“束楚”“束薪”所蕴含的意义是说,男女结为夫妻,等于将二人的命运捆在了一起。所以说,《郑风·予之水》只能是写夫妻关系的。

  此诗主题同《陈风·防有鹊巢》相近。彼云:“谁侜(zhōu)予美,心焉忉忉”(谁诓骗我的美人,令我十分忧伤)。只是《陈风·防有鹊巢》所反映是家庭已受到破坏,而此诗所反映只是男子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妻子劝慰他,说明并无其事。如果将这两首诗看作是一对夫妇中的丈夫和妻子分别所作,则是很有意思的。

  此诗抒情女主人公是忠贞、善良的,同丈夫有着很深的感情。她因为娘家缺少兄弟,丈夫便是她一生唯一的倚靠,她把丈夫看作自己的兄弟。在父系宗法制社会中作为一个妇女,已经是一个弱者,娘家又力量单薄,则更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中有的女子虽然因为美貌会引起很多人的爱慕,但她自己知道:这都不一定是可靠的终身伴侣。她是珍惜她的幸福的家庭生活的。但有些人却出于嫉妒或包藏什么祸心,而造出一些流言蜚语,使他们平静的生活出现了波澜。然而正是在这个波澜中,更真切地照出了她的纯洁的内心和真诚的情感。

  此诗运用了有较确定蕴含的兴词,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第一句作三言,第五句作五言,与整体上的四言相搭配,节奏感强,又带有口语的韵味,显得十分诚挚,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1998:179-180

yángzhīshuǐ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yángzhīshuǐ liúshùchǔ zhōngxiǎnxiōng wéi xìnrénzhīyán rénshíkuáng 
yángzhīshuǐ liúshùxīn zhōngxiǎnxiōng wéièrrén xìnrénzhīyán rénshíxìn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¹,为乡里所患²。又义兴水里有蛟(jiāo)³,山里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hèng),而处尤剧
译文:周处年轻的时候,特别凶暴强悍,最爱和人搏斗,地方上的人把他当作祸害。同时在义兴地方的水中有蛟,山上有白额虎,它们全都侵害老百姓,所以义兴的人把周处、蛟、白额虎称作“三害”。在三害里面,周处又最厉害。
注释:¹凶强侠气:凶强,凶暴强悍。侠气,原意是侠客气概,这里有不顾一切,爱用武力同人争斗的意思。²为乡里所患:被地方上的人认为祸害。为,被。患,忧虑,这里指认为祸害。³蛟:传说是一种能发洪水的动物。⁴白额虎:老虎。相传最凶的老虎额上生着白毛,所以称为“白额虎”。⁵暴犯:侵害。⁶三横:三害。横,横暴的家伙,祸害。⁷而处尤剧:(比起蛟和虎来,)周处更厉害。剧,厉害。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或说(shuì)¹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²。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mò)³,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gēng)相庆
译文: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注释:¹或说处:有人劝说周处。或,有的人。²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冀,希望。唯,只。其一,其里之一。³或浮或没:有时浮起来,有时沉下去。⁴与之俱:同蛟一起(浮沉)。俱,一起。⁵更相庆:互相庆贺。更相,互相。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¹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²所患,有自改意。
译文: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注释:¹竟:竟然。²人情:众人的感情。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乃入吴寻二陆¹。平原²不在,正见清河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cuō)(tuó),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zhāo)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zhāng)(yé)?”处遂改励,终为忠臣¹⁰
译文:于是他就去吴郡寻找陆机和陆云。没见到陆机,恰好见到陆云,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并说明自己想要改过自新,但是年龄已经太大,恐怕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来的人是最重视‘早晨知道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值得’这一条的,何况您的前途还满有希望呢!再说,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如果有了坚定的志向,还忧愁什么美好的名声不能显扬出来呢?”于是,周处努力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个忠臣。
注释:¹二陆:陆机、陆云兄弟,吴郡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²平原:指陆机。他曾经作过平原内史(官名),人们称他为陆平原。³清河:指陆云。他曾经作过清河内史,人们称他为陆清河。⁴具以情告:完全把(自己的)实情告诉了(陆云)。具,完全。⁵年已蹉跎:时光已经错过了。蹉跎,原意是失足跌倒,借指虚度光阴,把时间白白耽误了。⁶朝闻夕死:《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说,早晨知道了真理,当晚死去都值得。⁷尚可:还很有希望。尚,还。⁸何忧令名不彰邪:何必担心好名声不能显扬呢?令名:美名。彰,显著。邪,通“耶”,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⁹改励:改过自勉。¹⁰终为忠臣:后来周处在晋朝任御史里丞,朝廷派他到边境作战,英勇战死。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自新》。《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佚事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录了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遗闻佚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放诞生活和清谈风气。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字子隐,晋代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在任御史中丞时,曾上书弹劾王亲国戚,不避权势。后来奉命征讨氐人齐万年,以少敌众,犹斩首万计,临危不惧,力战而死。这篇文章是写周处少年时代改恶从善的故事,表明一个人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定会成为有用之人。

  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周处少年时代的为人。作品先点出他的性格,“凶强侠气”,成为乡里的祸害。《晋书·周处传》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载:“处少孤,……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意思是说,周处少年时代,父母双亡因而无人管束,喜好游猎,不注意自己的品行,肆意横暴,乡里百姓都厌恶他,畏惧他。这篇作品却没有具体地写周处对乡里的危害,而只是把他与蛟、虎合称“三横”。这里是虚写,虽然十分简略,却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蛟、虎危害百姓,百姓畏惧它们,憎恨它们,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可是义兴百姓却把周处与它们相提并论,而且认为周处“尤剧”可见周处对乡里的危害之大,乡人对周处憎恨的感情又是何等强烈。同时也为下文写乡人对周处为民除害一事的反应作了铺垫。

  第二层写周处杀虎斩蛟为民除害的经过重点突出了乡人对此事的反应。这里是实写,有详有略。由于周处好勇斗狠,争强好胜,所以乡里有人鼓动他杀虎斩蛟。实际上乡人是想利用他除掉二害,使三害“惟余其一”。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周处的憎恨之情了。可是作者觉得渲染得还不够充分,因此接着写他为民除害后乡人的反应。先写周处杀虎,一笔带过,再写他“入水斩蛟”。作者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这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处与蛟激烈搏斗的情景。与凶恶的蛟搏斗,是十分危险的,可是周处毫不畏惧,在水中上下翻腾,一直漂流了数十里,仍然紧追不舍,这就有力地突出了周处的过人之勇。然后写乡人对此事的反应。过了三天三夜,乡人还不见周处回来,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以为三害皆除,于是更相庆”,作者把人们对周处深恶痛绝的感情强化到了几乎不近情理的地步。这样写,就为下文写周处的思想转变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三层写周处决心改过自新,这是全文的重点。先写周处的思想转变。周处斩蛟归来,听说乡人以为他已死而互相庆贺,这才知道自己被人们所憎恨,于是有了改过的念头。可以想见,乡人的态度给他心灵上的震动是多么强烈。象周处这样一个“凶强”成性的人,光是好言相劝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他当头棒喝,才能使他猛然醒悟。当然周处的醒悟还必须有内在的因素为基础。他不仅有“凶强”的一面,也还有“侠义”的一面,即争强好胜。这说明他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他自以为是个抑强扶弱,见义勇为的好汉,理应受到乡人的尊敬。岂知人们对他竟如此深恶痛绝,这不能不引起他内心的强烈震动,于是“有自改意”。作者这样写,合情合理,深入地揭示了周处改过目新的内在动力。接着作者写他改过前的思想矛盾。周处想改过自新,但又心存疑虑:担心自己年岁已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了。他带着这样的想法,去请教当时有名的“二陆”(陆机、陆云)。他详细地向陆云谈了自己的情况和思想上的顾虑。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因此陆云就以“朝闻夕死”相勉,并针对他思想上的顾虑,从正面鼓励他:一个人应该忧虑的是自己的志向有没有树立,又何必去担心自己的美名能不能远扬呢?于是周处翻然改过,终成忠臣。作者写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详细具体,而写他改过的经过却极为简略,真是惜墨如金。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周处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者是按照封建的道德标准表彰周处的,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但赞扬周处勇于改过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周处的形象,既写了他与虎、蛟并列,为害乡里的可恶可怕的一面,也写了他为民除害、勇于改过的可敬可爱的一面。这个形象使我们认识到,青年人容易犯错误,但这并不可怕,难得的是立志改正,尤为可贵的是不易初志,抱守终生。

  这篇短文在结构上颇具特色,作者精于剪裁,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突出了周处改过自新的内在的思想基础。作者虚写周处横暴乡里的事实,而实写他为民除害的过程,是为了揭示他改过自新的内在动力。详细具体地写了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而对他改过自新的过程却一笔带过,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他痛改前非的思想基础。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使读者感到周处改过自新的行为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而且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另外,作品的语言也极为简练生动。全文只用了一百九十一个字,却把周处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其简约与生动令人拍案称绝,无怪乎鲁迅先生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zhōuchù

liúqìng nánběicháo 

    zhōuchùniánshàoshí xiōngqiángxiá wèixiāngsuǒhuàn yòuxīngshuǐzhōngyǒujiāo shānzhōngyǒubáié bìngjiēbàofànbǎixìng xīngrénwèiwèisānhéng érchùyóu 

    huòshuìchùshāzhǎnjiāo shísānhéngwéi chùshā yòushuǐjiāo jiāohuòhuò xíngshùshí chùzhī jīngsānsān xiāngjiēwèi gēngxiāngqìng 

    jìngshājiāoérchū wénrénxiāngqìng shǐzhīwèirénqíngsuǒhuàn yǒugǎi 

    nǎixúnèr píngyuánzài zhèngjiànqīng qínggào bìngyúnxiūgǎiérniáncuōtuó zhōngsuǒchéng qīngyuē  rénguìcháowén kuàngjūnqiánshàng qiěrénhuànzhìzhī yōulíngmíngzhāng  chùsuìgǎi zhōngwèizhōngchén 

淡烟微雨锁横塘,且看无风浪。一叶轻舟任飘荡,芰荷香,渔歌虽美休高唱。些儿晚凉,金沙滩上,多有睡鸳鸯。
淡烟微雨锁横塘¹,且看无风浪。一叶轻舟任飘荡,芰(jì)²荷香,渔歌虽美休高唱。些儿³晚凉,金沙滩上,多有睡鸳鸯。
译文:细雨霏霏,像是轻烟笼罩着横塘,漫不经心的一看水面上风平浪静。我驾着一叶轻舟,任它自由飘荡;菱角和荷叶的清香阵阵扑面。水乡的渔歌虽然动听,此刻却担心它会破坏这静谧安闲的时刻。暮色渐渐降临,送来些许轻寒,放眼金沙滩畔,不时有一对对鸳鸯并头宿眠。
注释:¹横塘:江苏吴县西南地名,又南京秦淮河堤南也称横塘。诗词中常取作江南水乡旖旎的典型。²芰:菱。³些儿:少许。

  古代诗文中的某些地名,如“横塘”、“南浦”、“西园”之类,不必强行断定其实处,已自有其特定的意境与风味。提起“横塘”,人们就会想到江南的水乡,波明水净,绿柳红荷,莲舟轻荡,少男少女们互唱着风情万种的吴歌。作者借此地名,不排除利用人们的联想,但他又限定了特别的氛围,即“淡烟微雨”。一个“锁”字,将横塘置于蒙蒙细雨的笼罩之中,同时也排除了“热闹”的加入,使水面成了作者的个人世界。

  “且看”二字用语平常,却颇具玩味,可以说,它与杜甫“且看欲尽花经眼”的“且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看”就是那么随随便便、漫不经意地一看,显示出一种平常心。天空固然雨意不绝,湖面却也水波不兴。诗人用“且看”而不用“且喜”,正因为他荡舟的行意已决,“无风浪”,不过是适遇其便而已。顺理成章,就有了下句的“一叶轻舟任飘荡”。

  在闲适自在中,诗人一步步地揭示了横塘的美。先是“芰荷香”,荷花固不必说,提起芰香,我们就会想起《红楼梦》中香菱论菱香的那一段妙论:“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再是远远传来的一两声渔歌,渐近黄昏送来的轻微的晚凉,在暮色中闪闪发亮的沙滩,还有在滩头并头酣眠的鸳鸯。

  “渔歌一美休高唱”是承上启下之笔,它上承“芰荷香”,为烟雨迷茫、清香散溢的恬静水域增加出一种生活的“美”,又通过“休高唱”的折笔,引出了在沙滩晚凉中享受着自然天趣的对对鸳鸯。“多有睡鸳鸯”五字,进一步渲染了横塘美景的安恬,也表现出诗人觅求与珍护生活美的一片深情。

  这首小令可以说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尤其是在“一叶轻舟任飘荡”之后,更是笔致细腻,调动了嗅觉、听觉、感觉、视觉的一切感受,真称得上是“美不胜收”。在景象的历历铺叙中,利用“渔歌一美休高唱”的曲折,别开一番生面,增加了文意的起伏变化。

  全曲确如平和的天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作者隐微的寄托。诗人的隐意就表现在起首两句中。前面说过,诗人将“横塘”置于烟笼雨罩的特定环境下,是为了创造出“一叶轻舟任飘荡”的自在空间的需要。但细细深想下去,之所以水面上只剩下“一叶轻舟”,则正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同尘俗的审美心理与生活方式。所以“淡烟微雨锁横塘,且看无风浪”两句,同唐人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句意一样,表现了一种超尘脱俗、不以物累的隐者的孤高。

xiǎotáohóng ·dànyānwēisuǒhéngtáng

西cūn yuándài 

dànyānwēisuǒhéngtáng qiěkànfēnglàng qīngzhōurènpiāodàng xiāng suīměixiūgāochàng xiēérwǎnliáng jīnshātānshàng duōyǒushuìyuāny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