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壁蓝光远,秦关紫气深。
汉壁蓝光远,秦关紫气深。
宝莲开华岳,仙树出咸林。
宝莲开华岳,仙树出咸林。
夕拜连封事,宸游费雅箴。
夕拜连封事,宸游费雅箴。
国家方有道,天地得无心。
国家方有道,天地得无心。
震位迟佳气,西师急好音。
震位迟佳气,西师急好音。
数灾山少木,厥贡土惟金。
数灾山少木,厥贡土惟金。
渐觉风谣苦,长看日气祲。
渐觉风谣苦,长看日气祲。
茧丝抽欲老,仗马噤难任。
茧丝抽欲老,仗马噤难任。
地大谁为政,天高汝作霖。
地大谁为政,天高汝作霖。
英奇才世出,虚薄病年侵。
英奇才世出,虚薄病年侵。
愧见同门友,愁闻倚柱吟。
愧见同门友,愁闻倚柱吟。
越中随奏计,朝下惬攀寻。
越中随奏计,朝下惬攀寻。
绣辔凌朝践,清尊薄夜斟。
绣辔凌朝践,清尊薄夜斟。
赏新喧散帙,怀旧默沾襟。
赏新喧散帙,怀旧默沾襟。
自合王乔履,谁分子贱琴。
自合王乔履,谁分子贱琴。
羁孤魂莽苍,朝集意萧森。
羁孤魂莽苍,朝集意萧森。
路尽求牵复,春多肯幸临。
路尽求牵复,春多肯幸临。
子牟留魏阙,陶令去江浔。
子牟留魏阙,陶令去江浔。
报玖将遗佩,弹冠拟合簪。
报玖将遗佩,弹冠拟合簪。
桑榆如薄照,兰菊待分阴。
桑榆如薄照,兰菊待分阴。

fèngcāngménjiànbìngchéngshěngyuànzhūgōngèrshíyùn--tāngxiǎn

hànlánguāngyuǎnqínguānshēn

bǎoliánkāihuáyuèxiānshùchūxiánlín

bàiliánfēngshìchényóufèizhēn

guójiāfāngyǒudàotiānxīn

zhènwèichíjiā西shīhǎoyīn

shùzāishānshǎojuégòngwéijīn

jiànjuéfēngyáozhǎngkànjìn

jiǎnchōulǎozhàngjìnnánrèn

shuíwèizhèngtiāngāozuòlín

yīngcáishìchūbáobìngniánqīn

kuìjiàntóngményǒuchóuwénzhùyín

yuèzhōngsuízòucháoxiàqièpānxún

xiùpèilíngcháojiànqīngzūnbáozhēn

shǎngxīnxuānsànzhì怀huáijiùzhānjīn

wángqiáoshuífēnzijiànqín

húnmǎngcāngcháoxiāosēn

jǐnqiúqiānchūnduōkěnxìnglín

zimóuliúwèiquētáolìngjiāngxún

bàojiǔjiāngpèidànguānzān

sāngbáozhàolándàifēnyīn

汤显祖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1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驱车上东门¹,遥望郭北²墓。
译文:车到洛阳城东门,遥望邙山累累坟。
注释:¹上东门:洛阳城东面三门最北头的门。²郭北:城北。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上,古多陵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白杨¹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译文:墓道萧萧白杨声,松柏夹路气阴森。
注释:¹白杨:古代多在墓上种植白杨、松、柏等树木,作为标志,便于子孙祭扫。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下有陈死何¹,杳(yǎo)²³长暮
译文:墓里纵横久死何,如堕暗夜永不明。
注释:¹陈死何:久死的何。陈,久。²杳杳:幽暗貌。³即:就,犹言“身临”。⁴长暮:长夜。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潜寐(mèi)¹黄泉下,千载永不寤(wù)²
译文:默默长卧黄泉下,千年万年永不醒。
注释:¹潜寐:深眠。²寤:醒。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浩浩¹阴阳²移,年命³如朝(zhāo)露。
译文: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
注释:¹浩浩:流貌。²阴阳:古何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句是说岁月的推移,就像江河一样浩浩东流,无穷无尽。³年命:犹言“寿命”。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何生忽¹如寄²,寿无金石固。
译文:何生匆促如寄宿,寿命怎有金石坚?
注释:¹忽:匆遽貌。²寄:旅居。
万岁更相迭,贤圣莫能度。(迭 一作:送)
万岁¹²相迭,贤圣莫能度³。(迭 一作:送)
译文:自古生死相更替,圣贤难过生死关。
注释:¹万岁:犹言“自古”。这句是说自古至今,生死更迭,一代送走一代。²更:更迭。³度:过也,犹言“超越”。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译文:服食丹药想成仙,常被丹药来欺骗。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不如饮美酒,被(pī)¹服纨(wán)与素。
译文:不如寻欢饮美酒,穿绸着锦乐眼前。
注释:¹被:同“披”,穿戴。

  这首诗,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的,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的悲凉心态。

  东汉京城洛阳,共有十二个城门。东面三门,靠北的叫“上东门”。郭,外城。汉代沿袭旧俗,死人多葬于郭北。洛阳城北的邶山,但是丛葬之地;诗中的“郭北墓”,正指邙山墓群。主人公驱车出了上东门,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的树木,不禁悲从中来,便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两句写所见、抒所感。“萧萧”是树叶声。主人公停车于上东门外,距北邙墓地还有一段路程,当不能听见墓上白杨的萧萧声。杨叶之所以萧萧作响,乃是长风摇荡的结果;而风撼杨枝、万叶翻动的情状,却是可以远远望见的。望其形,想其声,形成通感,便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合二而一了。还有一层:这位主人公,本来是住在洛阳城里的,并没有事,却偏偏要出城,又偏偏出上东门,一出城门便“遥望郭北墓”,见得他早就从消极方面思考生命的归宿问题,心绪很悲凉。因而当他望见白杨与松柏,首先是移情入景,接着又触景生情。“萧萧”前用“何”(多么)作状语,其感情色彩非常强烈。写“松柏”的一句似较平淡,然而只有富贵人墓前才有广阔的墓道,如今“夹广路”者只有松柏,其萧琴景象也依稀可想。于是由墓上的树木想到墓下的死人,用整整十句诗诉说:

  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岁去年来,更相替代,千所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长生不老。

  在道家经典中,“人生如寄”是个比喻,比喻生是暂时的,就像旅途返归家乡;而道是永恒的,就像自己家。道家认为天地万物不过是一气之转变,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故《尸子》引《老莱子》说:“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同归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列子》说:“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庄子》说:“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有的学者认为这些是佛教的轮回思想。实际上,这种说法旨在论证道家的生死齐一,属于“齐物”思想,与《庄子·知北游篇》所说的“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相似,道家生化说属于纯粹的万物生化论,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

  这里,诗人很细致地论说了人生免不了一死的自然规律,而且无论是谁,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样,为进一步说明那些“服食求神仙”想长生而不可得奠定了基础。

  人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在当时,很盛行炼丹问药而求不死的风气。对此,诗人却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四句是说,服丹药,求神仙,也没法长生不死的。既然如此,还不如饮美酒,穿绸缎,图个眼前快活,快快乐乐走过短暂的一生。这里,表面看来,诗人对生命的短促产生了怅惘之情。其实,诗人对人生如寄的悲叹,除了表现当时知识分子颓废的思想,以及悲凉心态外,也隐含着对生命的热爱。诗人之所以这样说,不但是一种激愤,也是一种无奈。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3-154
2、 霍松林.霍松林选集(第三卷).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27

chēshàngdōngmén

míng liǎnghàn 

chēshàngdōngmén yáowàngguōběi 
báiyángxiāoxiāo sōngbǎijiāguǎng广 
xiàyǒuchénrén yǎoyǎocháng 
qiánmèihuángquánxià qiānzǎiyǒng 
hàohàoyīnyáng niánmìngzhāo 
rénshēng shòu寿jīnshí 
wànsuìgēngxiāngdié xiánshèngnéng  (diézuò sòng )
shíqiúshénxiān duōwéiyàosuǒ 
yǐnměijiǔ wán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京兆¹杜牧²为李长吉集序,状³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译文: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注释: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²杜牧:唐代诗人。³状:描写。⁴甚尽:很完备。⁵语:谈。⁶尤备:更加完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细瘦,通眉¹,长指爪,能苦吟²疾书³。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qú)、崔植辈为密,每旦日¹⁰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¹¹,以及程限为意¹²。恒¹³从小奚奴¹⁴,骑距驉(xū)¹⁵,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náng)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¹⁶,见所书多。辄(zhé)¹⁷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¹⁸,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¹⁹如此,过亦不复省(xǐng)²⁰。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²¹,随弃之,故沈子明²²家所余四卷而已。
译文: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注释:¹通眉:两眉相连。²苦吟:写诗反复推敲。³疾书:写得很快。⁴韩愈:唐代文学家,很欣赏李贺的才华。⁵王参元:唐代进士,柳宗元的好朋友。⁶杨敬之:字茂孝,其文章受韩愈称赞。⁷权璩:字大圭,做过中书舍人等官。⁸崔植:字公修,做过宰相。⁹为密:算是最亲密。¹⁰旦日:白天。¹¹思量牵合:想些句子去凑合题意。¹²程限为意:把体裁、韵脚等限制放在心上。¹³恒:常常。¹⁴小奚奴:小书童。¹⁵距驉:骡子。¹⁶受囊出之:接过锦囊,把诗稿取出。¹⁷辄:就。¹⁸足成之:把它写成完整的作品。¹⁹率:大致都是。²⁰复省:再察看。²¹著:写作。²²沈子明:李贺的朋友。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㜷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fēi)¹衣人,驾赤虬(qiú)²,持一板,书若太古篆(zhuàn)³或霹雳石文⁴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xū)下榻叩头,言:“阿㜷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huì)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¹⁰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译文: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注释:¹绯:红色。²虬: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角的小龙。³太古篆:远古的篆字。⁴霹雳石文:雷击后石上留下的纹痕。⁵欻:忽然。⁶阿㜷:同“阿奶”,这里指母亲。⁷差乐:还算快乐。⁸少之:过了一会。⁹嘒管:吹奏乐器。¹⁰造作:捏造。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yòu)¹、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²,则天之高邈(miǎo)³,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juàn)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bìn)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胜帝耶?
译文: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注释:¹苑囿:养禽兽、种树木的园子。²苟信然:如果当真是这样。³邈:远。⁴愈:超过。⁵眷眷:注意。⁶排摈:排挤。⁷人见:世人的见解。⁸会:恰巧。

  这篇文章可分四段: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第二段先描写李贺的外在风貌,再写李贺的交游情况,后叙述李贺诗歌的创作过程和特点;第三段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异;末段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文章通过写李贺的一些轶事,从侧面烘托出传主的身份性格。全文构思巧妙,篇幅短小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小传虽小,但小中有大、以小见大。其“小”在于:作者并没有全面勾勒诗人李贺的一生,对他的生平经历也记叙不多,而是选取了他生活中的若干小片段进行插叙,以小片段撑起传记的主干。此外,在篇幅上,全文寥寥数百字,语言极为精练。而其“大”又体现在:极小极短的篇幅却具有很大的容量,集叙事、议论和曲折的抒情于一体,内容浑厚,意味深长。

  文章在构思布局上也是较为特别的,全篇以一“奇”字贯之。首段以杜牧为李贺作序之事提挈全篇,言杜牧之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以杜牧言李贺“奇”引起下文自己所言李贺之“奇”。随后又提到李贺姊“语长吉之事尤备”,以杜牧序和李贺姊之言点出文中李贺事的由来。

  第二段是全文的关键部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对李贺外在风貌的描写:“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中最典型的几点特征,只用了区区十余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尔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最为昌黎韩愈所知”,与他密切往来的文人也不少。在文人交游中,作诗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但李贺每与诸人出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自然引出下文对李贺诗歌创作过程和特点的叙述。在李商隐笔下,李贺的诗歌创作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为情造文”,不以程限为意,而那种“得题然后为诗”的情况显然是“为文造情”,这是李贺不赞成的;

  二是及时捕捉灵感,李贺诗歌的创作方式和过程无疑是特别的,“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所作皆是自己所见所感,既是“为情造文”的表现,“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其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

  三是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四是为文用心、能苦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正如文中太夫人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这些都为了说明李贺诗歌创作之“奇”,事实上诗风及其创作方法之奇是由其人性情之奇所影响和决定的,李贺性情之奇不仅在其诗歌创作之奇中有所体现,以下几句更是直接写出了李贺性格中与众不同之处。他的诗歌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却“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创作时一丝不苟,处置作品却极为随意,这是李贺性情之奇的一个方面。

  在写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之奇及性情之奇后,作者在第三段又着力描绘李贺临终之奇。李贺临终之时有天帝召升,这种扑朔迷离、荒诞虚妄的描写占据了此段大部分篇幅,作者不仅对此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更在段末声明:“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也许李贺临终确实曾出现幻觉,而李商隐把这种幻觉放到传记中加以描绘,其实只是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以现实和幻觉的鲜明对照引出最后一段的一连串质问。

  末段是李商隐对李贺的议论和观感,并借题发挥,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从中也可窥出李商隐写作这篇小传的未言明的真意。最后一段托出了六个问题,虽然问而不答,但答案自在问中,能探得一二。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无人重视,而为天帝所重,与篇首的“奇”遥相呼应,更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在这种同情和悲愤中,作者有意无意地把自我也摆了进去,因此无论是在对李贺之奇的叙述中,还是在末尾的一连串质问中,作者自己的身影总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能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周建国 编选.李商隐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298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zēng)¹绝壁挂清晖(huī)²
译文:燕子矶山石形状如同燕子一样掠水飞行,悬崖绝壁上的渔罾在阳光照射下似乎挂着清辉。
注释:燕子矶(jī):在南京北郊观音山上,突出江中,形如燕子,故名。¹渔罾:渔网。²清晖:明净的光辉、光泽。喻指月光。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俯江亭¹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²
译文:在俯江亭上坐着的是谁?在看我驾着一叶扁舟仰望苍翠的山峰。
注释:¹俯江亭:燕子矶上的亭子。²翠微:青翠幽深处,常代指山。

  厉鹗为诗学宋,而自成一家,主盟江南坛坫凡数十年,为‘‘浙派’’诗的领袖。《四库提要》说他的诗“吐属闲雅,有修洁白喜之致”,从这首《归舟江行望燕子矾作》可见一斑。

  矶上有俯江亭,若登之远眺,则“白云扫空,晴波漾碧,西眺荆楚,东望海门”。“春夏水涨,浪涛轰鸣于足下”,正是“吴头楚尾”的险要处,景观阔大,历来为骚人墨客乐于壮游或慷慨之吟的金陵名胜之一。正如王士模《登燕子矶绝顶作》所云:“岷涛万里望中收”,此种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厉氏未作老调重弹,而是以一叶扁舟,凌万顷波涛,于眺望之际,搜寻妙趣,着重刻画了燕子矶的生动形象,抒写了另一种闲淡清远的情怀。既独辟新境,又不失诗人的本色。这种在主体真诚的基础上的精思独创,比起那些故作豪语而落入窠臼的“率多巨制”(清吴应和语)的东西来,这一曲小诗,在艺术的品格上要高点。

  诗的头两句是写景,形象十分鲜明,生动,用语极有锤炼功夫。同样将石矶视作飞燕,但诗人已不是重复“形如”的老生常谈,而是“势如”的生动刻画,“掠”字就用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条说:“坐亭上,看水江澈冽,舟下如箭”,可知这里水流的迅疾。从“舟下如箭”的激流中望屹然不动的石矶,一种事物相对原理所造成的主观感觉,英有比用“掠水飞”来形容它更恰当的了。而绝壁上挂满水珠的鱼网,在日光中闪耀着一片清晖,这是一幅何其优美悦目的《江上鱼罾图》。“挂”字用得很贴切,与“掠”字相映成趣,别有一种闲畅的情调。

  全诗构思精致而巧妙,关键在一“望”字。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以“望”作为线索把开阔的视野中,诸如石矶、绝壁、鱼罾、清晖、俯江亭、翠微等景物,“散钱”般贯穿起来,构成了以燕子矶为主景的有机整体,画意盎然;其二是以望中之望的精妙构思,表达了一种主客同一的闲情理趣。“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使人想起李白的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厉诗似乎还别有一种情致和神韵。我看他。他看我。他看我看他,我看他看我,这四层意思用散文的语言来说太哕嗦了,诗则通过“望”字熔铸于“十四字中”。且以疑问的语句出之,似求有答而又不必作答,流露了一种意在有意无意之间的雅趣,余味悠然。

  “望”在这两层意思的表现手法上是一明一暗,一藏一露,前三旬写望中之景而“望”字藏。第四句则“望”字露,读起来使人仿佛获得了一个具体的审美视角,有身临其境之感。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945页

guīzhōujiāngxíngwàngyànzizuò--è

shíshìhúnlüèshuǐfēizēngjuéguàqīnghuī

jiāngtíngshàngrénzuòkànbiǎnzhōuwàngcuìwēi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
民感桑林雨¹,云施李靖龙²
注释:¹桑林雨:桑林是地名。古代传说,汤之时,七年旱,成汤于桑林之地祷告祈雨。²李靖龙:李靖,唐朝开国功臣,军事家。龙:指杰出非凡之人。诗中称赞李将军有李靖之才。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¹重。
注释:¹岭岫:岭,山深貌,岫,山洞,诗中指峰峦、山谷。文选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有“采薇山阿,散发岩岫”之句。
白旗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白旗¹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注释:¹白旗:白,彰显之义,白旗谓正义之师。
此诗表达了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南宋偏安一隅,和议派占居主导地位,主战的正直官员受到排挤和压抑,这时,主张抗金的李将军受到朝廷启用,赵汝愚十分高兴,亲赴一杯亭饯行,写下这首寄托厚望的诗句。

hòusòngjiāngjūnháixiétóngyínyǐnbēitíng--zhào

míngǎnsānglínyúnshījìnglóng

jīngchéngtiāndòngyuànguǐshéncóng

cūnhuāshífēngkànlǐngxiùzhòng

báihuīlièyáoyìngbēinóng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水陆草木之¹花,可爱²³。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¹⁰(yū)¹¹而不染¹²,濯(zhuó)¹³清涟(lián)¹⁴而不妖¹⁵,中通外直¹⁶,不蔓(màn)不枝¹⁷,香远益清¹⁸,亭亭净植¹⁹,可²⁰远观而不可亵(xiè)²¹²²。(甚爱 一作:盛爱)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注释: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¹之:的。²可爱:值得怜爱。³者:花。⁴甚:很,非常。⁵蕃:多。⁶自:自从。⁷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⁸独:只,仅仅。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¹⁰出:长出。¹¹淤泥:污泥。¹²染:沾染(污秽)。¹³濯:洗涤。¹⁴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¹⁵妖:美丽而不端庄。¹⁶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¹⁷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¹⁸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¹⁹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挺直的样子。植:竖立。²⁰可:只能。²¹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²²焉:句末语气词,这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予谓¹菊,花之隐逸者²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³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¹⁰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注释:¹谓:认为。²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³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⁴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⁵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⁶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⁷鲜:少。⁸闻:听说。⁹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¹⁰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宜:当。众:众多。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涟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参考资料:
1、 周敦颐与《爱莲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编辑部邮箱, 1983年Z1期
2、 陈振鹏 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1253-1255 .
3、 吴功正 .古文鉴赏辞典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 :924-927 .

àiliánshuō

zhōudūn sòngdài 

    shuǐcǎozhīhuā àizhěshènfán jìntáoyuānmíngài tánglái shìrénshènàidān àiliánzhīchūérrǎn zhuóqīngliánéryāo zhōngtōngwàizhí mànzhī xiāngyuǎnqīng tíngtíngjìngzhí yuǎnguānérxièwányān  (shènàizuò shèngài )

    wèi huāzhīyǐnzhě dān huāzhīguìzhě lián huāzhījūnzhě  zhīài táohòuxiǎnyǒuwén liánzhīài tóngzhěrén dānzhīài zhò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