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事赏心同,千里湘皋曲未终。
一年春事赏心同,千里湘皋曲未终。
别恨乍随帆影去,柳条眉晕半丝风。
别恨乍随帆影去,柳条眉晕半丝风。
汤显祖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1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自是¹寻春去校(jiào)²迟,不须惆(chóu)(chàng)怨芳时。
译文:只遗憾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不必满怀惆怅埋怨花开得太早。
注释:¹自是:都怪自己。²校:即“较”,比较。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狂风¹落尽深红色²,绿叶成阴子满枝³
译文:狂风已吹尽了鲜红的花朵,现在绿叶成荫果实缀满枝。
注释:¹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²深红色:借指鲜花。³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此诗通篇采用“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含蓄自然,耐人寻味。

  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97-1098页

tànhuā--

shìxúnchūnxiàochíchóuchàngyuànfāngshí

kuángfēngluòjǐnshēnhóng绿chéngyīnzimǎnzhī

久厌尘坌乐静元,俸微犹乏买山钱。
久厌尘坌(bèn)¹乐静元,俸(fèng)²犹乏买山钱。
译文:我在很久之前就厌恶凡尘了,现在更喜欢安静的环境,薪俸微薄都不够买山钱。
注释:¹尘坌:尘俗。²微:少。
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译文:我在真正的仙境前来回徘徊,不能进入,那就让我在这云房之中睡一觉吧。

fēngdōuguān··宿shānfáng--zhōudūn

jiǔyànchénbènjìngyuánfèngwēiyóumǎishānqián

páihuáizhēnjìngnéngqiěyúnfángmián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梵fàn)¹、晚钟。落日蝉(chán)声送。半规²凉月半帘风,骚(sāo)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³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译文: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注释:梵¹宫:即佛寺。²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³二毛:鬓发斑白。⁴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cháotiānzi··qiūyín--zhìyuǎn

fàngōngwǎnzhōngluòchánshēngsòngbànguīliángyuèbànliánfēngsāoqíngyóuzhòngchùlóutáishēngbēidòngèrmáobānqiūyǒngchǔfēngzhòngzhēduànxiāngmèng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旅心¹已多恨²,春至尚离群³
译文:羁旅者的心中已充满愁绪,更何况春光正好却离群索居。
注释:¹旅心:指羁旅在外的愁思。²恨:遗憾,不满意。³离群:远离朋友。
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
翠枝结¹斜影,绿水散圆文²
译文:青翠的枝条交错倩影摇曳,碧绿的湖水荡开圆圆的涟漪。
注释:¹结:交叠。²圆文:文,同“纹"。水中涟漪。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戏鱼两相顾¹,游鸟半藏(cáng)²
译文:嬉戏的鱼儿成双结伴相结恋,遨游的鸟儿云里霞端把友觅。
注释:¹两相顾;指游鱼在水中互相嬉戏眷恋。²半藏云:指鸟儿在高空中若隐若现的姿态。
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
何时不悯(mǐn)¹,是日²最思君。
译文:何时不在苦苦相思忧愁无语,值此春日更将乡友怀思惦记。
注释:¹悯默:悯,哀伤。因伤而沉默。²是日:此日。

  一至二句直抒客居他乡,至春不归,远离朋友的思念之情。叙述自己羁旅在外,本已多恨,现在又逢春天来到,自己仍是独处异地,无法回去与知己乡友欢聚,因而更是恨恨难平。一个“恨”字感情色彩浓重,表达了对去家为官的厌倦和思友之深切。“春”字点题,并引出下面的景物描写。

  三至六句描写诗人所看到的翠枝绿水、鸟飞鱼戏的春景,这是一幅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壮丽画面。刻意描绘“春日”景象,是全诗的精彩所在。“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写春的静默,并映照出诗人的孤寂。“结”字用得很精妙,将视线由实引向虚,又由虚来反映实,虚实相连相衬,层次分明。“散”则用得很舒展,以层层涟漪来反映水之宁谧、轻微、柔和而又有节奏。诗人一定对大自然的沉思和无声的叹息有所共鸣。这二句造语自然,对仗工巧,很能体现诗人锻词炼句的功夫。“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诗人写鱼和鸟,多么亲昵、快活而又自在。“戏”和“游”互文见义,突出了鱼和鸟的欢快。“半藏云”,“半”字用得也很精妙。是指鸟儿飞得很高,在云中忽隐忽现。这二句的视点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同时也在把眼前的春的活泼引向一种虚幻的境界。这里呈现着的,是一幅青山绿水、鸟飞鱼跃,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图。本应令人心旷神怡,尽情游赏,而诗人想的是连鱼鸟也结伴同游,相互欢乐,何况我们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自然就触景生情,想到故乡朋友,如同他们一道流连于春景之中:或登山远眺,神州大地,万紫千红,尽收眼底,或临江垂钓,桃花鱼汛,鱼肥蹦跳,定能满载而归;或游园观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饮酒赋诗,必有佳作。只有这样与朋友一同欢乐,才是春日里真正的欢乐。由此,这四句景物描绘实际也完成了诗人心境的写照。

  七至八句对朋友直述,现在是想念您的时候。既点明了景物描写的意义,又呼应了诗的开头。“何时不悯默”,实际是开头“旅心已多恨”的某种重复,只是换作了反诘语气。“多恨”是一种直叙心意的说法,“悯默”还见出某种神态的刻画。“是日最思君”,语气凝重,情深意长,令人慨叹。这两句说,我旅居在外,与故乡朋友分离,无时无刻不在默默不语地为此而忧愁,况今日面对大好春光,不能与之共赏,多么可惜,对您更加无比地想念。这是本诗的主题,也是诗人寄诗乡友的主要目的。

  诗人恨为春至而添,思因景触而深,首尾合作一意。中间点染春日物色,翠枝、绿水,纯然景语;戏鱼、游鸟,寄思于物。语不在裕,却能写出景物撩思万般,使首尾珍重语自然有着落。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亦仿佛与这首诗末联有所通会。

参考资料:
1、 邬国平.汉魏六朝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98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友情诗鉴赏 海内存知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5
3、 吕晴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758

chūnxiāngyǒu

wángsēng nánběicháo 

xīnduōhèn chūnzhìshàngqún 
cuìzhījiéxiéyǐng 绿shuǐsànyuánwén 
liǎngxiāng yóuniǎobàncángyún 
shímǐn shìzuìjūn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zhù)¹
译文: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注释:¹纻衣: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江亭¹夜语,喜见京华²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³今朝始是归。
译文: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¹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²京华:京城开封。³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上片,写王纻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纻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纻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纻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纻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正因如此,“迁客今纻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迁客今纻始是归”恰好与词的开头“何年归得去”问语相呼应,王纻云的欲归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满足。事实上,苏轼离黄赴汝并不很久,第二年又奉宋神宗之命复纻奉郎赴登州,接着任尚书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

  全词,以苏轼与王纻云之间的对答为中心线,疏解了苏轼积郁四年多的愁情。尤其 “江亭夜语”,更使苏轼风流蕴藉,心旷神怡。从与王纻云的“夜语”到他们“始是归”的现实,既是苏轼宣布贬居生涯的终结,更是苏轼写作离别诗词艺术境界的升华。以点代面,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9-870

jiǎnlánhuā··jiāngnányóu--shì

jiāngnányóuwènniánguīfēngwēiliǎngshuāngwǎnzhù

jiāngtíngjiànjīnghuáxīnyàngliánqīngfēiqiānjīncháoshǐshì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