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赵人患鼠,乞¹猫于²中山³。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予而鸡亦予。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hé)去诸?”其父曰:“是非若¹⁰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¹¹吾垣墉¹²,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¹³,不病¹⁴于无鸡乎?无鸡者,弗¹⁵食鸡则已耳¹⁶,去¹⁷饥寒犹远¹⁸,若之何¹⁹而去夫猫也!”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¹乞:向人讨,请求。²于:在。³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⁴予:给。⁵善:善于,擅长。⁶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⁷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⁸诸:“之乎”的合音。⁹是:这。¹⁰若:你。¹¹穿:穿透,穿过。¹²垣墉:墙壁。 垣:墙耳:语气词。¹³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¹⁴病:害处。¹⁵弗:不。¹⁶已耳:罢了。¹⁷去:距离。¹⁸远:表示距离。¹⁹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

乞:向人讨,请求。

于:在。

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

予:给。

善:善于,擅长。

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

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

诸:“之乎”的合音。

是:这。

若:你。

穿:穿透,穿过。

垣墉:墙壁。

垣:墙耳:语气词。

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

没有意义的。

病:害处。

弗:不。

已耳:罢了。

去:距离。

远:表示距离。

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13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wèi)¹东流去,何时到雍(yōng)²
译文: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注释:¹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²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¹添两行泪,寄向故园²流。
译文: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¹凭:请求。²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诗人急切地询问“何时到雍州”的原因在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诗人要让河水带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全诗写西行途中因“见”而“思”的一个片断,看来很偶然,但出于诗人内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触发它;而每经触发,它都会十分强烈地奔泻出来,因而又是必然的。诗中就是通过这一刹那所思表现了对故因的一片深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修饰,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显得极为真挚深沉。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西guòwèizhōujiànwèishuǐqínchuān

cénshēn tángdài 

wèishuǐdōngliú shídàoyōngzhōu 
píngtiānliǎnghánglèi xiàngyuánliú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携风其凉¹,雨(yù)²其雱(pāng)³。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jí)只且(jū)¹⁰
译文: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注释:¹其凉:即“凉凉”,形容风寒冷。²雨雪:下雪。雨,作动词。³其雱:即“雱雱”,雪盛貌。⁴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⁵好我:同我友好。⁶其:同“岂”,语气词。⁷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一本作“徐”。⁸既:已经。⁹亟:急。¹⁰只且:作语助。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携风其喈(jiē)¹,雨雪其霏(fēi)²。惠而好我,携手同归³。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译文: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
注释:¹喈:疾貌。一说寒凉。²霏:雨雪纷飞。³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¹,莫黑匪乌²。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译文: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释:¹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²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此诗开篇即大肆渲染背景:吹的是凉飕飕的北风,飘的是纷纷扬扬的雪。这既是实时描述,也是国家危乱之象。众人为了逃难,呼朋引伴,携手同行。诗中展现了一幅急惶惶四处奔逃的惨景。

  全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0-82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2-84

běifēng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běifēngliáng xuěpāng huìérhào xiéshǒutóngxíng shū zhǐ 
běifēngjiē xuěfēi huìérhào xiéshǒutóngguī shū zhǐ 
chìfěi hēifěi huìérhào xiéshǒutóngchē shū zhǐ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终日怀归翻¹送客,春风祖席²南城陌(mò)。便莫惜离觞(shāng)³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译文:无时无刻不想早日回家,今天反而要为挚友送别。春风和暖,在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你饯行。席间默默无言,只有频频举杯,纵情豪饮。此时,席间奏起了凄婉的管乐,似乎在催促行人上路。
注释:琴调相思引:双调,七十三字,上片七句七仄韵,下片十句十仄韵,皆为入声韵,重韵形式同上。此调《词律》、《词谱》均未载。范殿监:名字经历均不详。从词中可以看出,他是词人的好友,大概要到黄冈去做官,所以临行前方回作此词以赠之。¹翻:因离别引起的种种复杂心情。²祖席:本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这里便指饯行的酒宴。³觞:酒杯。⁴卷白:卷白波,所谓卷白波者,盖卷白上之酒波耳,言其饮酒之快也。这句是在劝酒。⁵管色:指离别时奏起的音乐。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译文: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将在何处解鞍投宿?野水边的驿馆,抑或是空山上的驿馆。纵然我们相距千里之隔,只能把相思寄托给明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梦中相聚,也可以勤写书信,传递彼此的情谊。
注释:书尺:书信。

  词的首句既揭示了词人现在所处的生存状态,又点出了他此时此刻具体在做的事情,即送别友人。“终日怀归”,意为每天都在思念家乡,希望踏上归途,可见词人本人也正处于羁旅行役的漂泊之中。词人本就是行役之人,又得为即将与自己踏上相同命途的友人饯行,乡愁、离愁叠加。“终日怀归翻送客”一句与王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涵义相近,但是却将王维诗句中的豁达潇洒变为一种沉郁的感慨。

  “春风祖席南城陌”是说二人饯别的情景。“春风”点明时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日子,本该是踏青郊游、对饮赋诗的好时候。然而,已经身处行役、饱受其苦的人,却要在城南的陌上长亭设宴,为另一个即将踏上羁旅,从此也可能饱尝孤寂痛苦的人送行。在此情此境下,二人除了相对无言,各饮杯中酒外,也难以再有多余的表示了

  “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写得就是席间劝酒。主宾二人对坐共饮,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由此更是衬出了二人友情的笃厚以及羁旅行役的艰难。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动管色,催行色”采用叠句形式,如同袅袅不尽的管弦,催促着行人的启程。无论如何不舍,最终仍要无奈地离去。回环往复的韵律,如同离别之人的悲苦哀愁,凄婉而绝决。

  词的下片,抒写分别后的情思。词人设想友人行走在路上的境况:“何处投鞍风雨夕”——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投宿歇脚之地还是个未知,随后自问自答:“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穿越万水千山,在简单的驿馆里度过一个个无人陪伴的夜晚,这样的苦痛孤独,词人感同身受。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一句,是词人心迹的剖白和对友情的铭誓,即使离别之后千里相隔,只能共望一片月色,也不会彼此牵念。“勤书尺”是作者对友人的嘱托:“在梦中,我与你近在咫尺,但梦醒后,不要忘记勤写书信,让我稍稍宽慰对你的记挂。”

  该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叠句的运用,重复的叠句生动再现了作者临别之际依依不舍、反复嘱托的神态,也透露出临别时二人心中百转千回的复杂滋味,表现出作者与友人之间动人的友谊。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09月:第257-258页

qíndiàoxiāngyǐn··sòngfàn殿diànjiānhuánggǎng--zhù

zhōng怀huáiguīfānsòngchūnfēngnánchéng便biànshāngpínjuǎnbáidòngguǎncuīxíngdòngguǎncuīxíng

chùtóuānfēnglínshuǐ驿kōngshān驿línshuǐ驿kōngshān驿zòngmíngyuèxiāngqiānmèngzhǐchǐqínshūchǐmèngzhǐchǐqínshūchǐ

骤雨新霁。荡原野、清如洗。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露荷烟芰满池塘,见次第、几番红翠。当是时、河朔飞觞,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骤雨新霁(jì)。荡¹原野、清如洗。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露荷烟芰(jì)²满池塘,见次第³、几番外翠。当是时、河朔(shuò)飞觞(shāng),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译文:急雨之后天刚放晴。被雨水荡涤过的原野,清明得好像被冲洗过一样。天上的余霞放出霞光,夕阳余晖映照在原野上,天空中几朵云朵宛如山峰一样相互挨在一起。带着露水的荷花和被烟气笼罩的菱角,散满整个池塘,依次展现它们的光彩。正是时候欢快地享受美酒,避开那夏日的酷热,那样就可以继续河朔飞觞那样风流的遗风。
晚来高树清风起。动帘幕、生秋气。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渐任罗绮。讼闲时泰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省教成、几阕清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
晚来高树清风起。动帘幕、生秋气。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shū)¹,渐任罗绮(qǐ)。讼闲时泰²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省教成³、几阕(què)清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
译文:在夜幕降临之际,巍峨的大树高高地耸立,被清风吹动。帘幕轻轻飘动,有了秋天的凉气。白天画楼安静,晚上兰堂悄无声息,在艳丽的舞蹈和美妙的歌声中,渐渐纵情于美色中。公案很少社会祥和,满是风情,可怎奈传统雅歌都废弃了。所幸曾经学过几首清歌,都是新声,这或许可以在宴席之前重新唱响。

shānzhěnxiāndiào--liǔyǒng

zhòuxīndàngyuánqīngduànxiásàncǎicányángdàoyǐngtiānwàiyúnfēngshùduǒxiāngyānmǎnchítángjiànfānhóngcuìdāngshìshíshuòfēishāngyánzhēngxiǎngfēngliúkānwǎnláigāoshùqīngfēngdòngliánshēngqiūhuàlóuzhòulántángjìngyànshūjiànrènluósòngxiánshítàifēngqíng便biànzhēngnàidōufèishěngjiàochéngquèqīngjǐnxīnshēnghǎozūnqiánzhòng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

  “渔父”之咏,篇数很多,古往今来,不可胜数。其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推唐人张志和的《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与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声情舒缓平和,如行云流水,表现了作者的如野鹤闲云,与世无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声情孤傲冷峻,表现了作者的愤世嫉俗。然而“出世”也罢,“入世”也罢,他们笔下的“渔父”都是自我形象的外在表现,这一点是共同的。

  起句“海滨蓑笠叟”五字,点出地点和人物。

  “驼背曲,鹤形臞”二句承上,以三字短联具体刻画出“渔父”形象:其背既曲如驼,其躯又瘦似鹤。活脱脱地表现出一干瘪老儿,颇有调侃的意味。接着,词人又郑重其辞地宣布道:“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吞饵,牵翻员峤方壶。”任公子是什么人呢?先秦寓言中之钓于海者也。据说他特制一竿大钓长绳,以五十头牛为饵,踞坐会稽山顶,投竿东海水中,钓得大鱼,切片晒干,令那浙江以东、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以北广大地区的居民吃了个够。

  龙伯氏又是什么人呢?他也是古代神话中之钓于海者也。相传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处有五座神山,曰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浮于海面,随潮水动荡不已。天帝恐其漂往西极,使岛上群仙流离失所,就命令十五头巨轮番负载之。不料龙伯国有巨人一钩连钓六而去,以致岱舆、员峤二山竟沉入海底。常言道:“没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这老儿若非任公子、龙伯氏一流人物,又岂敢到海边来看上了如海岛大的鱼要它上钩?——以此知其“定不是凡人”也。这段词写得似庄似谑,能令人肃然起敬,能令公莞尔一笑,精采之至。

  上阕已揭出“古之贤哲,多隐于渔”的命题,而历史上第一个以渔隐名世的贤哲,非西周那位“直钩钓国”的姜太公莫属,故拈出他来作为典型。“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兹谷,北流入渭水,相传是姜太公当年垂钓之处。肘后,是随身的意思。古人随身携带书籍,每悬于肘后,故云。丹书,即古史传说中之“天书”,字色赤红,故名。这二句说太公垂钓磻溪之时,年虽老迈,须眉皆白,却熟谙上古帝王之道,有王佐之术。“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西伯,即周文王。文王出猎,偶遇太公垂钓于渭北,交谈之下,大为敬服,遂“载与俱归”,立为国师。文王死后,太公辅佐武王,誓师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讨伐纣王,灭商建周,以开国之功封于营丘(在今山东淄博市北)。三句高度概括了太公一生之出处大节:遭遇文王、伐纣、受封。按太公负不世之才,立非常之勋,位极人臣,名垂青史,其事迹代表着旧时代知识分子个人价值最完满的实现;这种实现固有赖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但也离不开文王对他的赏识与重用。“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即此之谓也。因而,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在姜太公的身上,积淀了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士子们主客观双向之梦想与追求。由此,读者不难感受到,词中所幻想出的这个海滨钓叟无非是历代寒士们的化身,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被封建帝王慧眼识英雄,以至飞荡腾达,为王者师,为王者友。但无情的历史事实证明,这样的机会凤毛麟角,因此,作者一声断喝:醒来吧、小心“钓竿拂着珊瑚。”似这等好事,世上已很久不曾有过了,请问您还呆坐在长满苔藓之石矶上等候谁哩?只怕等到瞌睡虫上来,连手中渔竿也拿不稳了,看扫着海里的珊瑚礁罢!写着写着,上阕幽默之风又重现了。

  此篇的命意,由于作者以“渔父词”题篇,词中又从头到尾都是在嘲弄一位妄想做姜太公第二的海滨钓叟,粗读之下,很容易使人得出其讽刺对象即为此渔翁所代表的怀才不遇人物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中错觉。其实,“世间久无是事”即点明,它的矛头,分明是冲着当代乃至前世不知多少代以来一切高高在上、不思求贤的封建统治者们来的。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形式表现一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的内容,滑稽家之辞不同于寻常打油之辞,于此词可知。

lánhuāmàn··--liúzhuāng

hǎibīnsuōsǒutuóbèixíngdìngshìfánrénláixiánzhéduōyǐnrèngōngzilóngshìliàngláidǎoshànggōuyòushuōáotūněrqiānfānyuánjiàofāng

pánlǎozixuěméizhǒuhòuyǒudānshūbèi西zàiguīyíngqiūmáotánchēshìjiānjiǔshìshìwèntáichīzuòdàishuízhǐxiānshēngshuìdiào竿gānzhǐzhe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