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随流水行,却向青山住。因见落花空,方悟春归去。
意随流水行,却向青山住。因见落花空,方悟春归去。
花飞岂解愁,愁之损年华。请观未蕊时,何处得飞花。
花飞岂解愁,愁之损年华。请观未蕊时,何处得飞花。
山花招客笑,山鸟唤人鸣。相逢本偶尔,花鸟亦何情。
山花招客笑,山鸟唤人鸣。相逢本偶尔,花鸟亦何情。

shǒutíngshàngsānshǒusān--sònglián

suíliúshuǐxíngquèxiàngqīngshānzhùyīnjiànluòhuākōngfāngchūnguī

huāfēijiěchóuchóuzhīsǔnniánhuáqǐngguānwèiruǐshíchùfēihuā

shānhuāzhāoxiàoshānniǎohuànrénmíngxiāngféngběnǒuěrhuāniǎoqíng

宋濂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1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乞巧楼,月如钩,聚散几回银汉秋。遣人愁,何日休,织女牵牛,万古情依旧。
乞巧楼¹,月如钩,聚散几回银汉²秋。遣(qiǎn)人愁,何日休,织女牵牛³,万古情依旧。
译文:登上乞巧彩楼,只见弯月如钩。年年初秋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银河的鹊桥上相会又分离。这种令人感伤的场面,什么时候才会结束?织女、牛郎永不变心,隔不断的相思之情万古依旧。
注释:中吕:宫调名。中吕宫为元曲常用宫调之一。迎仙客:曲牌名,又名“迎宾客”,入中吕宫。全曲二十八字,七句六韵,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三、三、四、五。¹乞巧楼: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相迎,穿七孔针以乞巧。²银汉:天河。³织女牵牛:指织女星和牛郎星。牛郎星也叫牵牛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它隔着银河与天琴座中的织女星遥遥相对,夏季晴朗的夜晚清晰可见。民间神话传说中,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为天帝织云锦。天帝划了一道天河将二人隔开,只允许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过鹊桥相会。
华堂帘幕飘香雾。一搦楚腰轻束素。翩跹舞态燕还鹭,绰约妆容花尽妒。樽前谩咏高唐赋,巫峡云深留不住。重来花畔倚阑干,愁满阑干无倚处。
华堂帘幕飘香雾。一搦(nuò)¹楚腰²轻束素。翩(piān)(xiān)³舞态燕还鹭(lù),绰约妆容花尽妒。樽(zūn)前谩咏高唐赋,巫峡云深留不住。重来花畔倚阑干,愁满阑干无倚处。
译文:在一次华堂宴会上,帘幕开处,随着袅袅香雾,走出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但见她腰肢细软,身着流素,翩翩起舞,那飘逸柔美的舞姿让善舞的飞燕也为之嫉妒。大意是:我因相思而借酒浇愁,一边随意吟咏《高唐赋》。楚王得以如愿以偿,而自己心目中的佳人却像巫山之云一样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始终无法得到,只能望而兴叹。失望之中我又一次 来到昔日的华堂庭院前,独自倚栏,望着满园的花儿呆呆出神。愁云惨雾遍布庭中,积满栏杆,竟使人不堪其压迫,痛苦不已。
注释:¹一搦:一把。搦,捉,握持。²楚腰:代指美人之细腰。³翩跹:飘逸的样子。⁴绰约:婉约美好之貌。

  “玉楼春”是词调名,据《词谱》载:“因顾穂词中有‘月照玉楼春漏促’,又有‘柳映玉楼春日晚’;五代欧阳炯词中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又有‘春早玉楼烟雨夜’句,遂取为调名。”又名《木兰花》、《玉楼春令》、《西湖曲》、《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

  “华堂帘幕飘香雾,一搦楚腰轻束素。翩跹舞态燕还惊,绰约妆容花尽妒。”《韩非子》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上片重点刻画伊人的美妙绝伦,采用赋的铺陈手法,把她形容得简直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了。这里的“燕”,既指燕子,又暗指汉代的赵飞燕。汉宫美人赵飞燕纤腰一把,舞姿绝妙,传说她身轻如燕,能立于掌中。

  “绰约妆容花尽妒”化用《长恨歌》中对杨玉环的描写:“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在词人的眼里,这位佳人仿佛就是赵飞燕,又依稀好像杨玉环,兼具二人之美,于是情不自禁而生爱慕之意。

  “樽前漫咏《高唐赋》,巫峡云深留不住”这两句化用“巫山云雨”的典故,委婉地表达其未能拥有美人的惆怅。

  “重来花畔倚栏杆,愁满栏杆无倚处。”此二句进一步刻画主人公的相思愁苦。

北风临大海,坚冰临河面。
北风¹临大海,坚冰临河面。
注释:¹北风: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
下有大波澜,对之无由见。
下有大波澜(lán)¹,对之无由见。
注释:¹波澜:波浪翻腾。
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
求友有在良,得良终相善¹
注释:¹相善:彼此交好。
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
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¹变。
注释:¹中道:半途;中途。
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
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liàn)¹
注释:¹炼:用心琢磨使精练。

qiúyǒu--mèngjiāo

běifēnglínhǎijiānbīnglínmiàn

xiàyǒulánduìzhīyóujiàn

qiúyǒuzàiliángliángzhōngxiāngshàn

qiúyǒuruòfēiliángfēiliángzhōngdàobiàn

zhīqiúyǒuxīnxiānhuángjīnliàn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é)¹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bì)(shā)²娇。
译文:浓绿的苔藓封锁着通往长门宫的道路,只因为有着美丽的容颜而受到人们的嫉妒。从来知道,毁谤太多能使人骨也销蚀,何况是我洁白的肌体上那一点鲜红的守宫砂呢!
注释:¹蛾眉:女子的眉细长弯曲,如蛾的触须。因以代指美人。《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²臂砂:守宫砂点于臂上,亦称臂砂。古人以为贞洁自持的象征。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zān)花坐赏镜中人。
译文:我只要使自己清清白白地活着,怎会悔恨生就这美好的容颜?从此以后,承恩之事连梦也不复做了,还是自个儿簪花打扮,对着镜子好好地欣赏自己吧!

  静安先生这阙词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人间词·甲稿·序》 ,表现了词人最真切的内心世界。起句化用《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表达了词人身处诽谤之泥潭,处处受人诋毁。“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来娇”可谓静安先生创造语,甚是新奇,这是傲然的自在之美,不可凑泊。古来狷介之士与绝世之女在人格精神上都是相同的,他们都在向世人宣示一种不可玷污的独立人性,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大存在。狷介执着的静安先生对此会有更深的感受。

  陈寅恪先生在《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说:“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时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然则先生之志事多为世人所不解,因而有是非之论者,又何足怪耶?”如果用尼采的话来说,静安先生所拥有的正是一种“超人精神”,不为世人所理解才是自然,让那些诋毁、诽谤来得更猛烈些吧,先生依然如故,做一个“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家住金陵¹县前,嫁得长安少年²
译文:家住在江南水乡金陵边,嫁给了长安少年。
注释:¹金陵:古邑名,今南京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²长安少年:西汉武帝时,多选良家少年宿卫建章宫,这些人便有“羽林少年”、“长安少年”等称呼。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¹
译文:回首故乡双泪落,群山遮眼不知在哪边。
注释:¹何处天边:指远在天边的故乡。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胡尘¹几日应尽²?汉月何时更圆?
译文:战争何时能完结,明月何时能再圆?
注释:¹胡尘:泛指中原与北方及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战事。²尽:指战事平息。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为君能歌此曲¹,不觉心随断弦(xián)²
译文:吟成这首怨曲向君弹唱,不觉心凄弦也断。
注释:¹此曲:指这首《怨歌行》曲。²断弦:弦断。“心随断弦”指心随断弦而碎,表示悲痛到了极点。

  开头两句,以本住南朝京城金陵(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而不意远嫁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女子,比拟自己本为南朝忠贞之臣,却于政局突变中误陷异域,羁留于北朝京城。一“住”一“嫁”,衔接紧凑,出语天然;但,是喜是悲,尚未分明。于是逗起悬念,引人观瞻。

  紧接着三四两句,用“泪落”这一饱含激动情态的特有形象,回答并肯定了是悲而非喜的前面悬念;又以“何处天边”的疑问,拓开了绵远而深沉的想象与思念。由“金陵”而至“长安”,地域虽远,但都属于京都大邑,相比于荒漠苦野,犹未见其太大的不幸。申之以“不知何处天边”,就把女子(诗人自己的喻体)身在长安却终日向故乡引颈远望,望眼欲穿,终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态,鲜明地突现于画面。魏晋时期人们有“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见《世说新语·夙惠》)的说法,以“日下”喻京都。这里诗人却反拨为身居京都长安而远望天边故乡,仿佛那遥远而又分明的“天边”,才是真正的“日下”,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引发力。

  五六两句,以“胡尘”与“汉月”并举,对仗工整,精警显豁。用一贬意分明的“尘”埃,笼括北方“胡”地;又用一美感鲜朗的“圆” “月”,象征南方的祖国。并进而一呼“应尽”,一盼“更圆”,于委婉中流溢着激越之情,在期望中潜孕着愤慨之意,产生含蓄而又深切的美学效应。

  最后两句,以“君”这一为自己热恋苦思之人,象征南方祖国,并表明自己正为祖国而动情歌唱;由于异乎寻常的心情激动,在洒泪悲歌的同时,竟不知不觉地将伴奏的琴弦拨断了。以“断弦”收结,不仅使人目睹其形,亦能令人耳闻其声,还能触发人们的绵缈思绪:弦虽断而弦上之音仍余韵袅袅,回荡空间,萦绕心头,……可谓涵不尽之幽思如在眼前。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1479-1480页

yuànxíng--xìn

jiāzhùjīnlíngxiànqiánjiàzhǎngānshǎonián

huítóuwàngxiānglèiluòzhīchùtiānbiān

chényīngjǐnhànyuèshígèngyuán

wèijūnnéngjuéxīnsuíduàn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