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西园,一春几何,君今再游。记流觞亭北,偷拈酒戏,凌云台上,暗度诗阄。略略花痕,差差柳意,十日不来红绿稠。须重醉,便功名了后,白发争休。
定谁骑鹤扬州。任书放床头盏瓮头。况殷勤莺燕,能歌更舞,轻狂蜂蝶,欲去还留。岁月易忘,姓名须载,笔势翩翩回万牛。归来晚,有烛明金剪,香暖珠篝。
问讯西园,一春几何,君今再游。记流觞亭北,偷拈酒戏,凌云台上,暗度诗阄。略略花痕,差差柳意,十日不来红绿稠。须重醉,便功名了后,白发争休。
定谁骑鹤扬州。任书放床头盏瓮头。况殷勤莺燕,能歌更舞,轻狂蜂蝶,欲去还留。岁月易忘,姓名须载,笔势翩翩回万牛。归来晚,有烛明金剪,香暖珠篝。
黄机

黄机

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尝仕州郡,游踪多在吴楚间。工词。与岳珂唱酬尤多。也是著名诗人。著有《竹斋诗余》、《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等。 ▶ 1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¹轻黄,渐拂水藏鸦²,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³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
注释:¹窣:突然出现。²拂水藏鸦:形容柳的枝叶渐长。³三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如人形,一日三眠三起。
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依依灞桥¹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²,屡停兰楫³。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注释:¹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这里泛指送别之处。²花骢:骏马。³兰楫:这里泛指舟船。
这首词咏柳怀人,轻柔细腻。上片着意写柳。露条烟叶,翠阴相接。风流纤软,絮飞如雪。下片因柳怀人。灞桥依依,难禁愁绝。曾系花骢,屡停兰楫。春风时节,故人望断。全词委婉含蓄,情思悠长。
虚室有秦筝,筝新月复清。
虚室¹有秦筝²,筝³月复清
译文:我简陋的屋中有秦筝,秦筝崭新而月光更明亮。
注释:搊(chōu)筝:指用手指尖弹奏的筝。搊,弹拨。¹虚室:指空室、陋室或净室。²秦筝:古代弦乐器的一种。³筝:这里指秦筝。⁴新:崭新。⁵清:形容清澈明亮的样子。
弦多弄委曲,柱促语分明。
弦多弄¹委曲²,柱促³语分明
译文:弦柱弹奏曲调跌宕曲折,节奏急促,旋律分明。
注释:¹弄:弹奏。²委曲:弯曲,曲折。³促:形容弹秦筝时节奏急促的样子。⁴分明:指清楚、明显。
晓怨凝繁手,春娇入曼声。
晓怨¹多繁手²,春娇³曼声
译文:责怪埋怨要运用变化复杂的手法,而娇艳的女子与拉长的声音更相衬。
注释:¹怨:不满。²繁手:指弹奏乐器的一种变化复杂的手法。³娇:娇艳,形容娇嫩而艳丽的样子。⁴入:与……相适应。⁵曼声:指拉长声音或拖长声音。
近来唯此乐,传得美人情。
近来¹²此乐,传³得美人情
译文:最近只有这项乐趣,去传递高尚的人的感情。
注释:¹近来:指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²唯:单单,只是。³传:传达。⁴情:情绪,感情。

guānchōuzhēngzuòyǒngshī--wángwān

shìyǒuqínzhēngzhēngxīnyuèqīngxiánduōnòngwěizhùfēnmíng

xiǎoyuànníngfánshǒuchūnjiāomànshēngjìnláiwéichuánměirénqíng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zhé)居履(lǚ)在陈¹,从者有温见²
译文: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
注释:¹在陈:语出《论语》“在陈绝粮”,后人以“在陈”作为绝粮的代称。²温见:温,不满、愤怒的样子。见,同现。意思是表现出不满。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山荒聊可田,钱(jiǎ)(bó)¹还易办。
译文: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
注释:¹钱镈:古时的农具。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夷俗多火聊,仿习亦颇便。
译文: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译文: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译文: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¹
译文: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
注释:¹发余羡:发,散发。余羡,多余的,富足的。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出耒(lěi)在明晨,山寒易霜霰(xiàn)¹
译文: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注释:¹霰:雪珠。如白居易《秦中呤》“夜深烟火灭,霰雪落纷纷”。
民以食为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都得解决吃饭问题。阳明先生来到龙场,就陷入缺粮少吃的困境,该诗描述的就是缺粮时向农人学习耕田的情景。但从该诗来看,并没有直接描写“学农”,而是通过学农,反映作者对农业的认识,对于“贫寡”的关注。这首诗充满了诗人不鄙夷农事的思想感情,是阳明居龙场诗中有较大现实主义成分的篇什。
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还,上《河东赋》以劝,其辞曰:
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fén)¹。既祭,行游介山²,回³安邑(yì),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zhì)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虚,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wǎng),还,上《河东赋》以劝,其辞曰:
译文:汉成帝元延二年农历三月,皇上准备祭地神,于是率领群臣渡过黄河,奔赴汾阴县。祭祀完毕后,一路上游历了臣山,绕过安邑县,瞻望龙门山,游览了盐池,登上了历山。当登上了历山,就可以看到八方荒远之地,寻觅到殷、周的遗址,自然就追思昔时唐尧、虞舜的风尚。而扬雄以为与其仰慕古时的善美风俗,不如自己去建立一种好的风尚,于是回来后就向皇上进献《河东赋》以为讽劝,这篇赋的文辞是:
注释:¹汾阴: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²介山:在汾阴东北,即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的孤山。³回:绕过。⁴安邑:在山西省今夏县西北。⁵龙门:山名。在陕西省韩城市与山西省河津市间的黄河上。⁶盐池:在山西省今夏县南。⁷历观:历山,在今山西省运城市。
伊年暮春,将瘗后土,礼灵祇,谒汾阴于东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祉,饮若神明者,盛哉铄乎,越不可载已!
伊年暮春,将瘗(yì)¹后土,礼灵祇(qí),谒汾阴于东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tuí)祉,饮若神明者,盛哉铄(shuò)²乎,越不可载已!
译文:这一年的农历三月,将要祭地神,祈求神赐福苍生,就赴京师长安之东的汾阴县去朝拜,借此机会留下一件大的功业和不朽的名声,创造祥和的环境,让神降下福泽,而这项活动中敬顺神明之事十分盛美,无法全部记载下来。
注释:¹瘗:埋物祭地。²铄:美也。
于是命群臣,齐法服,整灵舆,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掉奔星之流旃,彏天狼之威弧。张燿日之玄旄,扬左纛,被云旓。奋电鞭,骖雷辎,鸣洪钟,建五旗。羲和司日,颜伦奉舆,风发飙拂,神腾鬼趡;千乘霆乱,万骑屈桥,嘻嘻旭旭,天地稠㟼。簸丘跳峦,涌渭跃泾。秦神下詟,跖魂负沴;河灵矍踢,爪华蹈襄。遂臻阴宫,穆穆肃肃,蹲蹲如也。灵祇既乡,五位时叙,絪缊玄黄,将绍厥后。
于是命群臣,齐法服,整灵舆(yú),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¹,掉奔星之流旃(zhān)²,彏(jué)天狼之威弧³。张燿日之玄旄(máo),扬左纛(dào),被云旓(shāo)。奋电鞭,骖(cān)雷辎(zī),鸣洪钟,建五旗。羲和司日,颜伦奉舆,风发飙(biāo)拂,神腾鬼趡(cuǐ)¹⁰;千乘霆乱,万骑屈(jué)¹¹,嘻嘻旭旭¹²,天地稠(chóu)(áo)。簸(bǒ)丘跳峦,涌渭跃泾。秦神¹³下詟(zhé),跖(zhí)魂负沴(lì)¹⁴;河灵¹⁵(jué)¹⁶,爪¹⁷华¹⁸蹈襄¹⁹。遂臻(zhēn)阴宫,穆穆肃肃,蹲蹲如也。灵祇既乡,五位²⁰时叙,絪(yīn)(yūn)玄黄,将绍厥后。
译文:当时皇上命令众臣统一穿戴礼法规定的服饰,准备好天子的车辆,就乘着以翠羽装饰的凤形车,那是用六匹马拉着的非常迅疾的车,挥动着绘有流星的曲柄旗,还有绘有天狼星、弧星的旗帜。张开泛着阳光的黑旗,皇车左边作装饰的彝牛尾或雉尾随风荡起,旌旗下边绣着云纹的飘带也飞舞起来。扬起闪电一般的鞭子,以三匹马拉着有帷盖的大车。敲响大钟,扛起五色旗。让羲和为天子驾车,让颜伦侍奉于车右。车像旋风一般驰过,如神鬼一般来去无踪。成千辆车子如雷鸣般轰隆隆奔驶,上万匹马昂首前进,尽管骑手们都怡然自得,然而已被震得天摇地动,简直要使丘山动荡,泾渭之水沸扬。使传说中的秦神恐惧起来,魂跳出水中,躲在水边的高地旁,河神受到惊动,一掌搭着华山,一足踩着襄山,就这样到达汾阴的行宫。当时四周静谧,众人恭恭敬敬,行步稳重。当神灵享受了祭献,五方之神都在相应的位置,这时显现出一股阴阳协和的天地之气。
注释:¹先景之乘:跑在影子前的车。²旃: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³彏天狼之威弧:天狼,星名。弧,即弧矢星官名,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其中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故有此名。⁴云旓:绣着云纹的飘带。旓,旌旗上的飘带。⁵奋电鞭:扬起闪电一般的鞭子。⁶骖雷辎:以三匹马拉着有帷盖的大车。辎,有帷盖、可载重的车。⁷五旗:五色之旗。⁸羲和:羲氏、和氏,传说是唐虞时掌管天地四时之官。⁹颜伦:古代善御者。¹⁰趡:奔跑。¹¹屈桥:形容壮捷,昂首前进。¹²嘻嘻旭旭:形容自得。¹³秦神:传说秦文公时有个怪物化入丰水,被称为神。¹⁴跖魂负沴:魂跳出水中,躲在水边的高地旁。跖,跳跃。沴,原指水流不畅,引申为阻挡水的高地。¹⁵河灵:河神。¹⁶矍踢:形容受到惊动。¹⁷爪:古“掌”字。¹⁸华:华山。¹⁹襄:襄山,《汉书》作“衰”,但“蹈襄”与“矍踢”协韵,所以“衰”字不确。²⁰五位:五方之神。
于是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乎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洒沈灾于豁渎兮,播九河于东濒。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宁。汩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垓下与彭城。濊南巢之坎坷兮,易豳岐之夷平。乘翠龙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峣崝。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漓而下降,郁萧条其幽蔼兮,滃泛沛以丰隆。叱风伯于南北兮,呵雨师于西东,参天地而独立兮,廓汤汤其亡双。
于是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乎介山。嗟文公¹而愍(mǐn)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洒沈灾²于豁渎(dú)³兮,播九河于东濒。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瞰(kàn)帝唐之嵩高兮,眽(mò)隆周之大宁。汩(gǔ)低回而不能去兮,行睨(nì)(gāi)与彭城。濊(huì)南巢之坎坷兮,易豳(bīn)(qí)¹⁰之夷平。乘翠龙而超河兮,陟西岳之峣(yáo)(zhēng )。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漓而下降,郁萧条其幽蔼兮,滃(wěng)泛沛以丰隆。叱(chì)风伯于南北兮,呵雨师于西东,参天地而独立兮,廓汤汤其亡双。
译文:这时天子缓缓步行,四处游览,悠然自得,观看臣山。于是就嗟叹晋文公奖赏功臣而怜悯臣子推,又觉得大禹治水时凿通龙门山十分辛勤,他疏通河道,分流洪水,把分散的黄河九道的水都引到东海之滨。接着登上历山向远处嘹望,姑且漫游往来。很高兴地看到古代留下的好风尚,在这虞舜耕作过的地方游玩。再远望唐尧的高大形象,并注视昌盛的周王朝所出现的太平岁月。真是越向前越留恋而舍不得离去,又斜视项羽兵败的垓下与他曾建都的彭城。看到了夏桀的流放地南巢荒芜而坎坷不平,也高兴地看到周王朝的发祥地豳地与岐山十分平坦。乘着翠龙马而过了黄河,登上了高峻的华山。云朵涌起而来相迎,雨露淅淅沥沥地向下降,云层聚集,四周寂寞清泠,幽暗不明,云神布起了浓厚的乌云。在此呵叱风神向南向北,还吆喝雨神向东向西,皇上与天地三者相等而独立于世,在这空阔旷大中是独一无二的。
注释:¹文公: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²沈灾:洪水。³渎:江、河、淮、济四渎。⁴九河:古人将黄河自孟津以下分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九道。⁵眽:视。⁶垓下:项羽失败处,在今安徽省灵璧市东南。⁷彭城:项羽之都,今江苏省徐州市。⁸南巢:汤放逐桀之处。⁹豳:邑名,在今陕西省彬县东北。¹⁰岐: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遵逝乎归来,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建乾坤之贞兆兮,将悉总之以群龙。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逾于穆之缉熙兮,过《清庙》之雝雝;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既发轫于平盈兮,谁谓路远而不能从?
遵逝乎归来,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建乾坤¹之贞兆兮,将悉总之以群龙。丽钩芒与骖蓐(rù)收兮,服玄冥及祝融。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逾于穆之缉熙²兮,过《清庙》之雝(yōng)雝;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既发轫(rèn)于平盈兮,谁谓路远而不能从?
译文: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归来,再包容整个中华民族史中的汉王朝,那么前人又哪里够得上与汉王朝比功业。从“乾”、“坤”二卦得吉兆,亦获得“乾”的六爻全部吉兆。让东方之神与西方之神并驾拉车,让玄冥与祝融也陪着拉车。勉励众神领先开路,发扬六经的精义,用以颂扬帝业的伟大。汉王朝的功德已超过了昌盛的周王朝,超越了五帝在远古年代的业绩,追随着上古三皇的崇高功绩。既然我们已经在这平坦的道路上启动车子,有谁说路远而不能跟上?
注释:¹乾坤:《周易》中的两卦名。²缉熙:光明。

  《河东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创作的一篇赋,是作者“四大赋”之一。此赋先写赴祭的壮观,再叙汉成帝的游历,最后才通过夸赞大汉圣皇丰功伟业而勉励汉成帝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向唐尧虞舜学习。全赋虽较短,但与“四大赋”其余三赋一样用意曲折而铺陈委婉。

  此赋篇幅虽短而结构极有层次,正文前的序曲为叙述而用长短自如的散体,委婉地指出了汉成帝到汾阴的目的。正文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天子帅群臣,仪队威盛而庞大,前往汾阴宫,极尽夸张之能事,显出大汉天子之威灵,以描写带出叙述,其句法本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而尤为谐整,读之如见一路逶迤情状。

  第二、三部分为抒情而借用骚体,颇有一唱三叹之致。其中,第二部分写汉天子浮游周览,役使群神,观览古圣帝王的遗迹而发为嗟叹,而“簸丘跳峦,涌渭跃泾。秦神下詟,跖魂负沴;河灵矍踢,爪华蹈襄”数句铸词奇崛,遂成模式,时地人物,无施不可。

  第三部分就汉天子归来,极力赞颂汉德广大,以为前古未有,尧舜禹汤周皆不在话下,直可追蹑三皇,希踪五帝,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了汉代的隆盛和士大夫的自豪与信心。

  全赋变飘缈沉郁为欣然欢快,以喜悦之情怀古,已非汉成帝出行和祭祀前后的壮观场面的直接再现,显示了远古帝王的行为及其治理下层的社会局面,而又无形中虚化了成帝的心境,通过艺术手法表现了汉成帝对唐尧、虞舜风习的向往,勉励汉成帝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向唐尧虞舜学习。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2 汉代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254-263
2、 别山.汉赋五大家.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04-105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牛靿(yào)(zhà)¹,田确确²,旱块敲牛蹄趵(bō)³
译文: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
注释:¹咤咤:农民的叱牛声。²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³趵趵:牛蹄声。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cù)¹,日月食粮车辘(lù)²
译文: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咤咤”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然而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一无所得。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驶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
注释:¹簇簇:丛集的样子,此处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²辘辘:车轮声。象征着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
译文:自从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
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重铸锄犁作斤¹(zhú),姑舂(chōng)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译文: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做斤,重新开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获之后,运到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
注释:¹斤:泛指农具。斤,斧子一类的工具。锄一类的农具。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愿官早胜仇早覆¹,农死有儿牛有犊(dú),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译文: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
注释:¹覆:覆灭,灭亡。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得刘猛、李余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感动万分,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它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涵着农民的血泪控诉,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再加上短句的安排,叠字的选用,急促重浊的入声字的韵脚,不仅加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声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题,强化了感情,渲染了气氛,而且使这首古题乐府的特色更加鲜明。这正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