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释山头云满溪,东庵飞雨西庵泥。碧潭照眼石鲸动,翠微当面林莺啼。
帝释山头云满溪,东庵飞雨西庵泥。碧潭照眼石鲸动,翠微当面林莺啼。
濛濛香雾花层湿,漠漠生烟树点齐。傍险银鞍应未怯,玉壶清酒为君携。
濛濛香雾花层湿,漠漠生烟树点齐。傍险银鞍应未怯,玉壶清酒为君携。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之子。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他的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 11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雨余¹溪水掠²(dī)平,闲看村童谢晚晴³
译文: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
注释:¹雨余:雨后。²掠:拂过,漫过。³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竹马¹(liàng)(qiāng)²冲淖去,纸鸢(yuān)³(bá)(hù)挟风鸣。
译文: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
注释:¹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²踉蹡: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³纸鸢:风筝,俗称鹞子。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三冬¹暂就儒生²学,千耦(ǒu)³还从父老耕。
译文: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
注释:¹三冬:冬季的三个月。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²儒生:这里指塾师。³千耦:指农忙景象。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识字粗堪¹²(fù)³,不须辛苦慕公卿。
译文: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辛苦读书不需要羡慕王公贵族。
注释:¹粗堪:勉强能够。²供:应付。³赋役:租税劳役。不须:不必要。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

  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编著. 陆游文集 上[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1.03.第7-8页

guāncūntóngshàng

yóu sòngdài 

shuǐlüèpíng xiánkàncūntóngxièwǎnqíng 
zhúliàngqiāngchōngnào zhǐyuānxiéfēngmíng 
sāndōngzànjiùshēngxué qiānǒuhuáncónglǎogēng 
shíkāngōng xīngōngqīng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chāng)(hé)¹千门万户开,三郎²沉醉打球回。
译文:皇宫中的千门万户大大敞开,原来是迎接唐明皇打球归来。
注释:明王:即唐玄宗李隆基,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亦称唐明皇。球:又称“鞠”,是古时的一种玩具。用皮革做成,中间用毛填实,蹴踢以为戏,如今之足球。¹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²三郎:唐明皇李隆基在球场上的绰号,一说为小名(因其为唐睿宗第三子)。
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九龄¹已老韩休²死,无复³明朝(zhāo)(jiàn)(shū)来。
译文:韩休已经离世,九龄也已老迈,早朝再也没有敢直言进谏的贤臣来劝说皇上了。
注释:¹九龄:张九龄,唐玄宗时贤相,也是唐朝唯一一位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因遭李林甫诬陷而罢相。有人将张九龄遭馋罢相作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迹象之一。²韩休:也是唐玄宗时贤相。他与张九龄对唐玄宗的耽于游乐敢于直谏,张九龄罢退后,他不久也病逝。³无复:再不会有。⁴明朝:第二天。⁵谏疏:向皇帝进谏的奏章。谏:直言规劝,一般用于下对上。疏:上给皇帝的奏议。

  此诗通过题咏画中的史实来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前两句写唐代宫门千重万层大大敞开的升平气象和唐玄宗打完球后带醉而归的得意神情;后两句是诗人在发泄幽愤,既是对唐玄宗的讽刺,也是对忠谏之臣的赞美和惋惜。全诗文笔流畅,言浅意深,篇幅虽短小,立意却不凡。

  诗中第一句“阊阖千门万户开”极写唐玄宗气焰熏天,不可一世,唐代宫门千重万层大大敞开的升平气象。阊阖,本是传说中的天门,但诗人为表现唐玄宗的威严和气势,特意把它放在句首,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此外,按实际情况来看,即便是皇家宫殿,即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也不会有“千门万户”同时打开的浩大声威,但诗人在这里巧用夸张手法,着意描写皇宫的富丽堂皇,着意描写李隆基的威势。

  “三郎沉醉打球回”,突显出唐玄宗打完球后带醉而归的得意神情。诗人虽是宋朝人,却直呼“真龙天子”的小名“三郎”,未免也有不敬之嫌;又与前句的“阊阖”相对,无形中又增加了几分戏谑的色彩。“沉醉打球回”,一方面是说唐玄宗打了球、喝了酒,醉熏熏地归来;另一方面着重用“沉醉”二字刻画唐玄宗醉生梦死、淫乐无度的内在气质。前句“千门万户开”,把唐玄宗的威势写到了极点,后句“沉醉打球回”,把唐玄宗的淫乐也写到了极点;在这一“始”一“放”之间,诗人的态度立然可见。

  诗的后两句着重揭示唐玄宗之所以能够这样淫乐无度的原因:“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张九龄和韩休,原是玄宗朝中的直臣,“尝谏明皇宴乐,常改容谢之”,对开元、天宝盛世的形成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后来,张九龄以老乞休,韩休不久病逝。表面上看来,诗人似乎在直陈史事,对这位“沉醉打球回”的风流天子未贬一语。但实际上,句中“潜台词”是很多的。

  其一,张九龄已老乞休,最主要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已经不想励精图治,只信任“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只愿意听阿谀奉承的顺耳话,不听直言敢谏的臣子的逆耳话。

  其二,“无复明朝谏疏来”,似乎是“九龄已老韩休死”的直接结果,实际上又是在暗示唐玄宗的心理活动:那些讨厌的老臣都不在了,朕只管花天酒地地玩。

  其三,即便是张九龄、韩休都已经不在了,朝中应该不会连一个直臣都不剩,暗示出关键在于唐玄宗再也不任用直臣。因此,诗的后两句虽然看起来是客观陈述,实际上处处是在指责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流露出诗人对封建统治者乐极生悲的告诫。

  全诗篇幅虽短,立意可谓不凡。文笔流畅,言浅意深。诗人忧国忧民,一片忠心可掬。诗人通过题咏画中的史实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又曲折而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腐败政治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10
2、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9-21

qiú

cháoyuèzhī sòngdài 

chāngqiānménwànkāi sānlángchénzuìqiúhuī 
jiǔlínglǎohánxiū míngzhāojiànshūlái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前年脍(kuài)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¹
译文:前些年在东海遨游,切细鲸鱼肉做羹汤,眼前是如山白浪,激起我豪情万丈。
注释:¹“前年”二句:前年,指前些年。陆游在绍兴三十年(1160)官宁德主簿,曾在福州泛海。有《航海》《海中醉题》等诗。脍鲸,把鲸鱼肉切碎。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diāo)(qiú)¹
译文:去年在终南山下射虎,半夜里回营,漫天大雪积满了我的貂裘。
注释:¹“去年”二句:乾道八年(1172),陆游佐王炎军幕,驻陕西南郑,积极筹划北伐。他在军中常参加打猎,曾刺虎,有多首诗谈到打虎事。南山,终南山。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今年摧颓(tuí)¹最堪笑²,华发³苍颜羞自照。
译文:今年摧丧颓废真令人发笑,花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使人羞于取镜一照。
注释:¹摧颓:摧丧颓废,精神不振。²堪笑:可笑。³华发:花白头发。⁴苍颜:苍老的容颜。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¹
译文:谁能料到喝醉了酒还能作出狂态,脱帽露顶,向着人大喊大叫。
注释:¹“脱帽”句:写酒后狂态。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逆胡¹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kēng)²有声。
译文:金虏还没消灭我的怒气不会平静,那把挂在床头上的宝剑也发出铿然的响声。
注释:¹逆胡:旧称侵扰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²铿:金属撞击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破驿(yì)¹梦回²灯欲死³,打窗风雨正三更
译文:破败的驿站里一觉醒来灯火黯淡欲灭,风雨吹打着窗户,天气约摸是半夜三更。
注释:¹破驿:破败的驿站。²梦回:从梦中醒来。³灯欲死:灯光微弱,即将熄灭。⁴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诗前六句怀念过去,回视今日。诗说前些年在白浪如山的东海中遨游,把鲸鱼肉切细了做鱼羹;去年在南山射虎,晚上归来,雪满貂裘。这回忆过去的四句,脍鲸事是虚写,打虎事是实写,句子十分豪壮,气魄很雄伟。写白浪、急雪,都寄托了自己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样的胸襟气魄,与他志灭金虏、向往收复失土紧密相连,读后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辛弃疾所赋的“壮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那样雄壮的场面。陆游与辛弃疾表达的都是实施报国杀敌行动的热忱,也都流露时光流逝,一事无成的感慨。正因为前年、去年的生活都过得很有意义,尤其是去年在南郑,地处前沿,更符合他杀敌立功的抱负,此较下来,更加显得今年的不堪。他想到自己已年近五十,容颜苍老,颓唐失意,感到非常愁闷。“最堪笑”、“羞自照”是自我解嘲,中间埋藏着无限的不平与感伤。祖国的前途如何?自己的前途又如何?他痛苦地求索着。

  于是,诗人借酒消愁,醉后,满腔的疾愤都喷发了出来。表面上,他惊诧自己居然酒后能狂,脱略形骸,然而透视他的内心,这不是醉醺醺的狂态。其实诗人是在凭藉醉酒,抒发心中强烈的不平,痛恨国家恢复无策,坐失良机,正如下面所说的,是“逆胡未灭心未平”,自己也同“孤剑床头铿有声”。这两句正面的叙述,正是诗人慷慨的誓词,与他在《长歌行》中所说的“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相同,都表现了赴沙场杀敌的渴望及蹉跎岁月的苦闷。

  最后,诗人酒醒了,身在破败的驿站里,梦觉后,眼前是黯淡的灯光,窗外是风声雨声。这两句写得低沉郁闷,是写景,也是抒情。那昏昏灯火,那凄厉的风雨声,更使诗人心中扰乱不堪,更何况,这半夜的风雨,在诗人刚才的梦中,正像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所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陆游胸中所存的一段不可磨灭的杀敌锐气,以及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伤悲,因此诗写得跌宕奇崛,似狂似悲。忽而豪气奋发,如江水流入三峡,气势雄伟;忽而忧愁苦闷,如寡妇夜哭,哀哀欲绝。诗在用韵上也与内容密切配合,十二句诗换了四个韵,节奏感很强。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936-937页

sānyuèshízuìzhōngzuò

yóu sòngdài 

qiánniánkuàijīngdōnghǎishàng báilàngshānháozhuàng 
niánshènánshānqiū guīxuěmǎndiāoqiú 
jīnniáncuītuízuìkānxiào huácāngyánxiūzhào 
shuízhījiǔshàngnéngkuáng tuōmàoxiàngrénshíjiào 
wèimièxīnwèipíng jiànchuángtóukēngyǒushēng 
驿mènghuídēng chuāngfēngzhèngsāngēng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岸雨 一作:片雨)
岸雨¹过城头,黄鹂上戍(shù)²
译文:片云吹过城头,黄莺飞上了戍楼。
注释:¹岸雨:一作“片雨”。²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¹花飘客泪²,边柳挂乡愁。
译文: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边柳牵挂行人的乡愁。
注释:¹塞:边塞。²客泪:离乡游子的眼泪。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bì)(qiú)¹
译文:长了白发对着明镜悲叹,可惜青春只换来了破裘。
注释:¹敝裘:破旧的皮衣。敝:破损;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¹
译文:此次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
注释:¹瓜州:即晋昌(今甘肃敦煌)。

  这是岑参一首很特别的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蕴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李诗只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而岑参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武威是诗人自己的所在地,晋昌是诗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达之地。“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则指出是听说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联“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岸雨飘过城头之后带来的漫天大雨,从这雨就告诉读者这边塞环境之苦之恶劣,而一只美丽的黄鹂鸟飞上了戍楼躲雨。这只黄鹂成了这环境恶劣的边塞城楼的一抹亮色,似乎也传达的诗人内心的某种温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在首联,诗人的情感含而未发,并未明言,似有一丝苍凉,更有一缕温情蕴含其中,彰显含蓄之美。

  颔联“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尤其巧妙,融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水相互融。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而“挂”则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诗人很巧妙杨柳意象中留别的内涵。“柳”和“留”同音,因而在古诗词中柳就有留恋之意。“边柳挂乡愁”把游子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了,好像这乡愁变成了实体物质,挂满了边塞的杨柳树。这沉甸甸的乡愁,这思乡的痛苦,就很生动地表达出来了,就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把无形的情感——愁绪,形象化具体化,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颈联“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直抒胸臆,抒发的是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白发悲明镜”与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情感是一致的,抒发的都是年华已去的感伤。而“青春换敝裘”则补充说明了为什么要悲白发。生老病死本是人生难免,而诗人对年华的失去如此悲伤,是因为大好青春年华居然没有建功立业,居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裘”是名贵的皮大衣,是达官贵人才穿得起的,在这里暗指功业。因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盛唐时代的诗人更加是以天下为己任,几乎个个都觉得自己有宰相之才,能够辅助皇帝成就一个盛世。岑参毫无疑问也会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一个“敝裘”就明白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得志。

  尾联“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抒发了两种情感,一是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又为自己仍然滞留在边塞(武威)而归期无着落而感到伤感与无奈。高兴又伤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来。诗歌的结尾含蓄而有意味深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无情未必真豪杰”,边塞诗人不仅仅书写那些雄心壮志,那些塞外奇景,那些男儿豪情,还书写心中的那一缕柔情。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0-181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xùn)¹军功。
译文:乐羊做了魏国的将军,吞食用儿子煮成的肉羹以追求军功。
注释:¹殉:通“徇”,求取。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骨肉且¹相薄²,他人安得忠。
译文:对待自己亲骨肉都如此刻薄,对待他人又怎么会尽忠?
注释:¹且:一作“尚”。²薄:刻薄。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ní)¹
译文:我听说中山国君的侍卫秦西巴不忍伤害小鹿,最后将其放走。
注释:¹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战国时秦西巴出于不忍,放掉鲁大夫孟孙猎获的小鹿。孟孙识秦西巴心善,将他聘为儿子的教师。后世用作选用仁人的典故。麑:幼鹿。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孤兽¹²不忍,况³以奉君终。
译文:孤苦的小兽不忍加害,更何况侍奉君主后代。
注释:¹孤兽:指小鹿。²犹:一作“且”。³况:一作“矧”。⁴奉:侍奉。

gǎnshīsānshíshǒu ·

chénáng tángdài 

yuèyángwéiwèijiàng shíxùnjūngōng 
ròuqiěxiāng rénānzhōng 
wénzhōngshānxiāng nǎishǔfàngwēng 
shòuyóurěn kuàngfèngjūn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