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催芳菲山欲翥,新箨挥鞭老、莺衔絮。淡烟尽卷溪头翠。问明日、可带春回去。
雨催芳菲山欲翥,新箨挥鞭老、莺衔絮。淡烟尽卷溪头翠。问明日、可带春回去。
我已家无处,谁赋归来句、待斟取。薄酒不解归醲。已吩咐、朝云送行步。
我已家无处,谁赋归来句、待斟取。薄酒不解归醲。已吩咐、朝云送行步。
明代·刘淑

明代·刘淑

刘淑(1620年—约1657年以后),字木屏,号个山人(因幽居期间常居个山,故名),江西安福县三舍村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王蔼之妻,刘铎之女。刘淑禀承家教,自幼攻读经史,饱读诗书。她以笔抒志,共写下800多首各种旧体诗、40首词、14篇杂文,并写下我国第一部弹词长篇《天雨花》,整理其父刘铎遗集《来复斋稿》付梓。 ▶ 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西宫¹夜静百花²香,欲卷珠帘³春恨长。
译文:西宫夜晚寂静,百花飘香,想要卷起珠帘外出赏花,又怕春恨绵绵徒增烦恼。
注释:¹西宫: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的妃嫔住的地方。²百花:各种花的总称。百为约数。³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⁴恨:怨恨。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斜抱云和¹深见月,朦(méng)(lóng)²树色隐昭(zhāo)³
译文:斜抱着云和在月下独自凝望夜空,只看见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不见昭阳宫。
注释:¹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²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³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这里指皇帝的居处。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

  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123页

西gōngchūnyuàn--wángchānglíng

西gōngjìngbǎihuāxiāngjuǎnzhūliánchūnhènzhǎng

xiébàoyúnshēnjiànyuèménglóngshùyǐnzhāoyáng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译文: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风蓬¹飘尽悲歌气,泥絮(xù)²沾来薄幸³名。
译文: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注释:¹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²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³薄幸:对女子负心。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译文: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莫因诗卷愁成谶(chèn)¹,春鸟秋虫自作声。
译文: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注释:¹谶:将来会应验的话。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平薄幸名。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薄幸,对女子负心。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颈联更是狂放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好似当年阮籍的做派;“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道出了后平书生的酸涩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

  尾联说不要因为诗多说愁,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一样要作声。不是只能作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一样是一种自然。此句传承以上愤慨之气,再次将作者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除了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也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七言律诗《杂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gǎn

huángjǐngrén qīngdài 

xiānmángmángliǎngwèichéng zhǐzhīpíngmíng 
fēngpéngpiāojìnbēi zhānláixìngmíng 
shíyǒujiǔrénkānbáiyǎn bǎiyòngshìshūshēng 
yīnshījuànchóuchéngchèn chūnniǎoqiūchóngzuòshēng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佳节清明桃李笑¹,野田荒冢(zhǒng)只生愁。
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注释:¹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雷惊天地龙蛇蛰(zhé)¹,雨足郊原草木柔。
译文: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注释:¹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人乞祭(jì)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译文: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hāo)¹共一丘。
译文: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¹蓬蒿:杂草。丘:指坟墓。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突兀的情感,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缘何不“笑”呢?只是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怎会不“生愁”呢?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 由此看来,首联起笔写景,淡定散阔,别有境界;感情平抑内敛,为下文的议论人生蓄势张本。

  颔联描写清明时节生物的活跃情景。“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眠中被惊醒,雷声告知它们春天已经到来,于是它们便纷纷走出蛰居之处,活跃于春的气氛之中。 “雨足郊原草木柔”,写的是植物的生长。春雨贵如油,是说春雨能像乳汁一样,让草木迅速生长。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发柔嫩了。

  以上两联写了桃李、荒冢、龙蛇、草木。颈联的两个典故,两种活法。“人乞祭余骄妾妇”说的是古代那个专靠到坟茔地里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以饱食终日且炫耀于妻妾的人,“士甘焚死不公侯”说的是拒官隐居虽被烧死亦不甘心妥协于社会的正直之士。一样人生,两种境界,不置可否的对比中,暗含着诗人对介之推高蹈品格的肯定与赞扬。

  尾联生发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知谁是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谁又辨贤愚?“知谁是”的反问中,浸透着诗人的满腔愤懑;以景做结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达。这种通达,是贬谪失意的心灰意懒,是不满现实的讽刺反击,是坚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宋)谢枋得,(清)王相选注;胡忆肖等译评.《千家诗》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10:第188页

qīngmíng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jiājiéqīngmíngtáoxiào tiánhuāngzhǒngzhǐshēngchóu 
léijīngtiānlóngshézhé jiāoyuáncǎoróu 
rénjiāoqiè shìgānféngōnghóu 
xiánqiānzǎizhīshuíshì mǎnyǎnpénghāogòngqiū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吴地¹(sāng)叶绿,吴蚕已三眠²
译文: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
注释:¹吴地:即今江苏一带,春秋时此地属吴国。²三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其状如眠;蚕历经三眠,方能吐丝结茧。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我家寄东鲁¹,谁种龟阴田²
译文: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
注释:¹东鲁:即今山东一带,春秋时此地属鲁国。²龟阴田:这里借此指李白在山东的田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春事¹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译文: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
注释:¹春事:春日耕种之事。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南风吹归心,飞堕(duò)酒楼¹前。
译文: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田门前。
注释:¹酒楼:据《太平广记》所载,李白在山东寓所曾修建酒楼。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fú)青烟¹
译文:田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
注释:¹拂青烟:拂动的青烟,形容枝繁叶茂状。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¹
译文: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
注释:¹向三年:快到三年了。向:近。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¹
译文:桃树如今与酒田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
注释:¹旋:还,归。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娇女字平阳¹,折花倚(yǐ)桃边。
译文: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
注释:¹“娇女字平阳”:此句下一作“娇女字平阳,有弟与齐肩。双行桃树下,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译文: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译文: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双行桃树下,抚背¹复谁怜?
译文: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
注释:¹抚背:抚摩肩背;长辈对晚辈的抚爱举动。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念此失次第¹,肝肠日忧煎(jiān)
译文: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
注释:¹失次第:失去了常态,指心绪不定,七上八下。次第,常态,次序。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裂素¹写远意,因之²(wèn)阳川。
译文: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汶水。
注释:¹裂素:指准备书写工具之意。素,绢素,古代作书画的白绢。²之:到。汶阳川:指汶水,因汶阳靠近汶水故称。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今后的归期尚茫然无定。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田,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田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田;酒田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

  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边”,小女娇娆娴雅的神态维妙维肖;“泪下如流泉”,女儿思父伤感的情状活现眼前;“与姊亦齐肩”,竟连小儿子的身长也未忽略;“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泻。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紧接下来,诗人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于是,在艺术画面上读者又重新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全诗由见吴人劳作而思家里当是春耕时节,继而对家中的桃树展开描写,随即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结尾点明题意,表达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书,言辞亲切,充满关爱之情。

  毋庸置疑,诗人情景并茂的奇丽想象,是这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过去有人说:“想象必须是热的”(艾迪生《旁观者》),意思大概是说,艺术想象必须含有炽热的感情。读者重温这一连串生动逼真、情韵盎然的想象,就不难体会到其中充溢着怎样炽热的感情了。如果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黑格尔语),那么,李白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作品,是无愧于真正的艺术创造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28-129 .
2、 贾文昭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90-292 .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¹。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注释:¹翠翘金凤:古代妇女首饰。
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这首惜别词,上片回忆昨夜欢会,着重描绘人物情态;下片写今日送别,着重以景衬情。轻艳柔和,风流蕴藉,表现了谢词的风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