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岐路一桥分,南北人家两岸村。卖酒青帘悬屋角,采菱小艇系篱根。
东西岐路一桥分,南北人家两岸村。卖酒青帘悬屋角,采菱小艇系篱根。
不将姓字通朝市,只许诗书遗子孙。我亦江湖倦游客,卜邻他日愿从君。
不将姓字通朝市,只许诗书遗子孙。我亦江湖倦游客,卜邻他日愿从君。

yúnjǐn--gòngxìngzhī

dōng西qiáofēnnánběirénjiāliǎngàncūnmàijiǔqīngliánxuánjiǎocǎilíngxiǎotǐnggēn

jiāngxìngtōngcháoshìzhǐshīshūzisūnjiāngjuànyóubolínyuàncóngjūn

贡性之

贡性之

元明间宣城人,字友初,一作有初。师泰侄。以胄子除簿尉,有刚直名。后补闽省理官。明洪武初,征录师泰后,大臣有以性之荐,乃避居山阴,更名悦。其从弟仕于朝者,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给,以终其身。门人私谥真晦先生。有《南湖集》。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云锁嫩黄¹烟柳²细,风吹红蒂(dì)³雪梅残
译文: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
注释:¹嫩黄:指柳色。²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³蒂:根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⁴残:凋零。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光景不胜闺阁恨¹,行行坐坐²黛眉³(cuán)
译文:风光明秀,引起了女子无限的闺阁怨情,她空虚无聊,行坐不安,秀丽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注释:¹“光景”句:意思是风光明秀,而引起了无限的闺阁怨情。光景,风光景色。闺阁:代指女子。²行行坐坐:空虚无聊,行坐不安。³黛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⁴攒:聚集,这里指皱眉。

pāimán··yúnsuǒnènhuángyānliǔ--yánxuǎn

yúnsuǒnènhuángyānliǔfēngchuīhóngxuěméicán

guāngjǐngshèngguīhènxíngxíngzuòzuòdàiméizǎn

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
青苔生满路,人迹至应稀。
译文:长满了青苔的小路,人迹慢慢变得稀少。
小寺鸣钟晚,深林透日微。
小寺鸣钟晚,深林透日微。
译文:寺院里傍晚的钟声响起,树林深处漏洒几缕日光,寂静非常。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jiàn)中飞。
译文:寺天过后,野花迸发勃勃生机,鸟儿也在山涧中飞来飞去。
或有相逢者,多因采药归。
或有¹相逢者,多因采药归。
译文:这种时候或许有相逢者,多是因为采药归来。
注释:¹或有:或许有,可能有。

dào--zhàoshīxiù

qīngtáishēngmǎnrénzhìyīng

xiǎomíngzhōngwǎnshēnlíntòuwēi

huāchūnhòushānniǎojiànzhōngfēi

huòyǒuxiāngféngzhěduōyīncǎiyàoguī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万壑(hè)¹树参天,千山响杜鹃²
译文: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注释:¹壑:山谷。²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山中一夜雨¹,树杪(miǎo)²百重泉。
译文: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
注释:¹一夜雨:一作“一半雨”。²树杪:树梢。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汉女¹输橦(tóng)²,巴³人讼芋田
译文: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常常诉讼争田。
注释:¹汉女:汉水的妇女。²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³巴:古国名,故都在今重庆。⁴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文翁¹²教授,不敢倚先贤³
译文: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¹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²翻:翻然改变,通“反”。³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首联是说,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期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颔联是说,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透彻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或像泻着百道清泉。

  首联从大处落笔,气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清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的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末两句是说,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文翁”是汉景帝时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

  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淳朴,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整首诗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这首赠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泛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

  在艺术上这首赠别诗写的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下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2-153

sòngzhōushǐ使jūn

wángwéi tángdài 

wànshùcāntiān qiānshānxiǎngjuān 
shānzhōng shùmiǎobǎichóngquán 
hànshūtóng rénsòngtián 
wénwēngfānjiāoshòu gǎnxiānxián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lǒng)¹流水,流离山下。
译文: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
注释:¹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念吾一身,飘然旷(kuàng)野。
译文: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朝发¹欣城,暮宿陇头²
译文: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
注释:¹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²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hóu)¹
译文: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
注释:¹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陇头流水,鸣声呜(wū)(yè)¹
译文: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
注释:¹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遥望秦川¹,心肝断绝。
译文: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注释:¹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汉唐四朝,前后十朝,长安之名真正是名声赫赫,以至在唐以后长安成了国都的代称,李白《金陵》诗说:“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称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金陵为长安,实即今江苏南京。长安位居关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胜于天下独居第一。

  关中周围群山环抱,东有华山、崤山,西有陇山,南有终南山、秦岭,北有洛水东西的黄龙山、尧山和泾水两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陇山又称陇坂、陇坻,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为六盘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约一百公里,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边境,山势陡峭,山路曲折难行,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水岭。古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山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种感受真是无可名状的凄凉和悲壮。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陇坂,往往徘徊瞻顾,悲思涌起。历代流传歌咏秦陇的诗篇不下数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乐府民歌的三首《陇头歌辞》最为有名。

  第一、三两首均以“陇头流水”起兴,与下文内容的联系是在陇头之水“流离”而下——无定所、不由自主方面。

lǒngtóusānshǒu

míng nánběicháo 

lǒngtóuliúshuǐ liú xià 
niànshēn piāoránkuàng 

zhāoxīnchéng 宿lǒngtóu 
hánnéng shéjuǎnhóu 

lǒngtóuliúshuǐ míngshēng  
yáowàngqínchuān xīngānduànjué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昔我初生岁¹,中原失太平。
译文:我出生后不久,就遇到了靖康之耻。
注释:¹岁:年。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宁知¹墓木拱,不见塞(sài)²清。
译文:哪里知道我都已经老去,还是没有听到收复中原的好消息。
注释:¹宁知:岂知,怎么会知道。²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译文:汴京和西京洛阳已经失陷多年,可是江淮一带的军队没有北伐中原的动作。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译文:请问什么时候我才能听到宋军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