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东南胜,游遨岁月迁。登高频折屐,载月屡移船。
山水东南胜,游遨岁月迁。登高频折屐,载月屡移船。
镜水荷花里,秦云岭树边。猿偷霜果下,鹿借石床眠。
镜水荷花里,秦云岭树边。猿偷霜果下,鹿借石床眠。
野趣閒谁适,诗怀静自便。洞深通窈窕,涧曲写之玄。
野趣閒谁适,诗怀静自便。洞深通窈窕,涧曲写之玄。
采药时逢虎,看棋或遇仙。僧留题竹字,鹤避煮茶烟。
采药时逢虎,看棋或遇仙。僧留题竹字,鹤避煮茶烟。
捷径惟增愧,移文只浪传。种桃春万树,别有武陵天。
捷径惟增愧,移文只浪传。种桃春万树,别有武陵天。
贡性之

贡性之

元明间宣城人,字友初,一作有初。师泰侄。以胄子除簿尉,有刚直名。后补闽省理官。明洪武初,征录师泰后,大臣有以性之荐,乃避居山阴,更名悦。其从弟仕于朝者,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给,以终其身。门人私谥真晦先生。有《南湖集》。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滹滹干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zhé)(mǐ),水始得遂其剽(piāo)(hàn)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è)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¹(biāo)滹干干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jǐ),转之为虎兕(sì),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zhì),怒狞健鸷(zhì),随其洗磨;簸(bǒ)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è)³。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dǐ)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译文:长江从三峡向下奔流而来,所遇到的无非是岩石,水势常受束缚不舒展。到西陵以下,北岸势为沙泥,挡住江水的地方就会被冲垮,水才能表现它的剽悍的本性,像这样的江岸共几百里,都不敢与江水相争,而到这里忽然与岩石相遇。水汹涌直下,冲击屈曲的岩石,岩石危崖耸立,用力抵挡浪头,而水和石像相持着战斗:水与石搏斗,则广阔浩大,汹涌澎湃,把石劈为林,侵蚀为孔洞,冲刷为剑戟的形状,削磨为虎和犀牛的种种形态,石好像也不能没有稍微退让的意思;而石与水搏斗,岩石像墙壁一样雄伟耸立,愤怒凶猛而强健,任凭浪涛洗磨。浪涛激荡而来,却浪返涛回,原来是波涛触到岩石就慢慢退回,像打败了往回逃一样。千万年来,江水用尽它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只能损坏岩石的一点皮毛,而终究不能啃动骨头冲毁巨石。于是,石常常取胜,而水常常不能取胜,这就是它能成为一城的柱石,而万代依靠它的原因。
注释:绣林山:湖北山名,临长江而立。¹汗汗田田:汗汗,水广大无际的样子;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²滹滹干干:江水汹涌澎湃状。³龈腭:原指齿根肉和口腔上腭,这里指巨石外缘。
予与长石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森,黄山如展筛,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
予与长石¹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hào)森,黄山如展筛(shāi),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²。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zhuàn)(zhòu)³。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
译文:我与长石等人登上山颠,望江上水光浩渺,黄山如舒展的旗帜,心里对这很高兴。接着见山下乱石堆积,就到水边大石上上,各自占据一块石头坐下。静听水石相搏的声音,大的像晴天的雷声,小的像哀伤缠绵的曲子。仔细一看,有的形状像钟鼎,有的颜色像云霞,有的纹理像大篆。石得到水的帮助,产生它的美丽增加它的妩媚,水对于石,不但不能危害它,反而为它提供了帮助。我感叹说:处于坎坷不平的时候,而奋发写文章,以垂名后世的读书人,与这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¹长石:作者友人曾可前。²哀玉:哀伤缠绵的曲子。³篆籀:即大篆,笔画重叠曲折。
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季清,曾太史长石,文学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dì)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¹季清,曾太史²长石,文学³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译文:绣林山因为刘玄德在这里迎娶孙夫人,石上覆盖红锦,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它下游就是刘郎浦。这天同游的人,有任中秘的王季清、任太史的曾长石,任文学的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
注释:¹中秘:管理宫中藏书的官。²太史:翰林学士的同称。³文学:太学或县学教官。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¹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²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³,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¹⁰,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¹¹,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译文:(楚国大夫)王孙圉在晋国访问,(晋国国王)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大夫)赵简子(佩带着能发出)鸣响的玉来和他相见,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在。”简子说:“它是宝啊,价值多少啊?”(王孙圉)说:“没(将它)当成宝。楚国所当成宝的,叫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训导和外交辞令,来和各诸侯国打交道,使我国国君不会有什么话柄。还有左史倚相,能够说出(先王)的训导和典章,陈述各种事物,朝夕将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国君,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基业;还能上下取悦鬼神,顺应了解它们的好恶,使神不会对楚国有怨怼。还有叫做云连徒洲的多草之湖,金属、木材、箭竹、箭杆所生产的地方啊,龟甲、珍珠、兽角、象牙、兽皮、犀牛皮、羽毛、牦牛尾,用于军备,来防备未料的患难;也用来供应钱财布匹,以馈赠给各诸侯们享用。如果各诸侯对礼品感到满意,再加之贤相们的训导和外交辞令;有患难的防备,皇天神灵相辅佑,我国君王能够免于各诸侯国之罪责,国民也得到了保障。这才是楚国的宝贝。如果说到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啊?”   王孙圉:楚国大夫。
注释:¹赵简子:晋国执政。²白珩:楚国著名的佩玉。³观射父:楚国大夫。⁴训辞:指外交辞令。⁵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⁶上下:指天地。⁷说:同“悦”,古人观念,史官能和鬼神交往。⁸薮:多草的湖泽。⁹云:云梦泽,在今湖北。¹⁰徒洲:洲名。币帛:玉、马、皮、圭、璧、帛等物,古时都可以称为币。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¹能制议²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³,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译文:“我(圉)听说所谓国家的宝,仅有六方面:圣贤能够掌握和评判万事万物,以辅佐国家的,就将他当做宝;足以庇护赐福使五谷丰登的宝玉,使(国家)没有水旱的灾难,就将它当做宝。足以(准确)布告福祸的龟壳,就将它当做宝;足以用来抵御火灾的珍珠,就将它当做宝;足以防御兵乱的金属,就将它当做宝;足以供给财政用度的山林湿地沼泽,就将它当做宝。喧哗吵闹的美玉吗,楚国虽然是野蛮偏远(的国家),不可能将它当做宝的。”
注释:¹圣:指通达事理者。²制议:谓安排妥当,使各得其宜。³臧否:吉凶。
王孙圉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对于宝物的见解至今还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个国家应该看重什么呢?是人才,是土地山水。因为古代认为某些玉石,乌龟,珠宝具有灵气,所以也被作为宝物,但是,纯粹是装饰品的白珩却不在宝物之列。所宝唯贤,是本文之主论。这就与赵简子形成鲜明的对照,简子看重的是佩玉,在外国使臣面前有意弄得叮当作响,想炫耀一番。文章前后照应,开头写赵简子“鸣玉以相”,最后以王孙圉认为这是“哗器之美”照应。文章结尾虽然没有写赵简子的反应,但我们读了王孙圉的一席话,完全可以想见其尴尬之状,是令人深思的。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弃微名¹去来²心快哉,一笑白云³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ài)?醉袍袖舞嫌(xián)天地窄。
译文:抛弃那微不足道的名位,归隐后多么畅快,笑声传到白云外。三五个知心朋友相聚,无所顾忌地开怀痛饮又有什么妨碍?酒足饭饱后挥袖起舞,只嫌天地太窄。
注释: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¹微名:微不足道的名声。这里指作者视功名权力如浮尘。²去来:源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指归隐。³白云:比喻归隐。⁴知音三五人:典出《论语》。三五,本是约数,表示人数不多。

  此曲开头便以“弃微名去来心快哉”直陈主题。视功名为微名,体现了其不追名逐利的性格态度。“弃”是主动放弃,贯云石本是将门勋臣的后裔,年纪尚轻便仕途畅达,将来必定大有作为,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毅然辞官而去,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择,自然比平常人的境界要高出一等。

  接着,“一笑白云外”正是对“心快哉”的进一层阐释。此时,作者已摆脱了丑恶官场,身处“白云外”,即回归田园,乐享自然之趣。这对于热爱自由的贯云石而言,的确值得放声“一笑”。这五个字承接上文,语气短促,畅快淋漓。

  “知音三五人”句中隐含了作者辞官后南游路上与志同道合之人相遇相知之事,其中包括他在梁山泊与渔翁吟诗夜话,在普陀山同诗僧鲁山共赋美景,与各路知音诗酒唱和。摆脱世俗桎梏,回归本性,又兼有好友相伴,自然生起“痛饮何妨碍”的豪兴。这几句描写环环相扣,意境浑成,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自在与痛快。而最后一句“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夸张而不张扬,体现了作者率真自然、豪迈奔放的性情。这种酒后流露真性情的描写,更显出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散曲贯穿着不羁奔放之情,笔调率真,性情豪放,生动展现了作者蔑视功名、豪放不羁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27页

qīngjiāngyǐn··wēimíngláixīnkuàizāi--guànyúnshí

wēimíngláixīnkuàizāixiàobáiyúnwàizhīyīnsānréntòngyǐnfángàizuìpáoxiùxiántiānzhǎi

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
(méng)¹洒平陆²,淅(xī)(lì)³至幽居。
译文:大雪纷纷飘落在原野上,淅沥的声音笼罩着我的居所。
注释:¹濛濛:微雪空濛貌。²平陆:平原。³淅沥:雪落之声音。
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
且喜润群物¹,焉(yān)能悲斗储²
译文:我且为它能滋润万物而欢喜,哪里能因为自己无斗米之储而悲哀呢。
注释:¹群物:万物。²斗储:斗米之蓄。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译文:旧友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只见鸟儿雀儿成群地落到我庭中觅食。

xuěshǒu··sān--gāoshì

méngméngpíngzhìyōu

qiěrùnqúnyānnéngbēidòuchǔ

jiāojiǔjiànniǎoquètóu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少不肯事长¹,愚不肯亲贤²,不祥莫大焉!
译文:富有的时候不肯好好读书,显贵的时候不能积下德业,错过了这富贵可为之时实在可惜。年少的时候不肯敬奉长辈,愚昧却又不肯亲近贤达的人,这是最不祥的预兆!
注释:¹事长:敬奉长辈。²亲贤:亲近贤达的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