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吹绿满庭槐,门巷翛然绝点埃。红玉生烟尘世隔,锦帏遮日洞天开。
南风吹绿满庭槐,门巷翛然绝点埃。红玉生烟尘世隔,锦帏遮日洞天开。
莺知好客飞无语,蝶为新花去复来。好著生前无限酒,浩歌长醉乱霞堆。
莺知好客飞无语,蝶为新花去复来。好著生前无限酒,浩歌长醉乱霞堆。

jìngxiāngtíngèrshǒu--hǎojīng

nánfēngchuī绿mǎntínghuáiménxiàngxiāoránjuédiǎnāihóngshēngyānchénshìjǐnwéizhēdòngtiānkāi

yīngzhīhǎofēidiéwèixīnhuāláihǎozheshēngqiánxiànjiǔhàozhǎngzuìluànxiáduī

郝经

郝经

(1223—1275)元泽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1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
狐鼠¹(shàn)一窟(kū)²,虎蛇行九逵(kuí)³
译文:城墙上的狐狸和土地庙里的老鼠满满一窝,恶虎毒蛇横行于都城大道。
注释:¹狐鼠:是“城狐舍鼠”的简称,语出《韩非子》。城狐:城墙上的狐狸。舍鼠:土地庙里的老鼠。这句的“狐鼠”与下句的“虎蛇”都比喻仗势作恶的官吏。²擅一窟:满满一窝,指恶吏众多。³九逵:指都城大道,又称九衢。“行九逵”也指恶吏众多,又有横行霸道的意思。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不论天有眼,但¹管地无皮²
译文:不管上天有眼明鉴,只知贪污将地皮都刮走。
注释:¹但:只。²地无皮:指官吏把地皮刮走了。
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
吏鹜(wù)¹论如瓠(hù)²,民鱼³烂欲糜(mí)
译文:官吏个个似论如瓠瓜的野鸭,百姓似鱼肉被踏作烂泥。
注释:¹鹜:鸭子。²瓠:瓠瓜。³民鱼:这句的意思官吏鱼肉百姓。⁴糜:煮得稀烂的粥。
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诗。
交征¹谁敢问,空想素丝诗²
译文:用各种名义征收的苛捐杂税谁敢质问,空盼能有清官来伸张正义。
注释:¹交征:交相征收,指用各种名义征收的苛捐杂税。²素丝诗:指清官。

  这首诗的首联用“狐鼠”“虎蛇”比喻恶吏,揭露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独霸朝政、肆意横行。颔联写贪官污吏不知王法,会遭到天谴。颈联刻画贪官污吏狠恶的形象,官无忌惮,民无活路。尾联揭露百姓敢怒不敢言,只盼有一个清官伸张正义。这首诗对贪官污史的揭露入木三分,全诗流利自然,取譬设喻,各尽其妙;明讽暗刺,酣畅淋漓,艺术表现力极强。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摹了官吏横征暴敛的真实图景。“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描绘虎狼遍地游窜之态,酷吏劣绅无处不在。李白《蜀道难》中有“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之句,将祸国叛乱、残害百姓的军阀喻为虎蛇。作者此处以“狐鼠”和“虎蛇”对举,工整之余更显用意之深。透过诗人笔锋,这些蛇鼠官吏在城中肆意游走、横行乡里的丑态毕现,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斥着他们的丑恶嘴脸。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状官吏肆意剥削之举,将民脂民膏搜刮殆尽。前句化用东汉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的诗意,反衬酷吏之胆大妄为;后句套用俗语“刮地皮”,喻贪官暴敛无厌的含义,突出了官吏的无耻行径。这二句生动地刻画了这帮城狐社鼠的凶恶面目。他们哪管天公有眼,只顾搜刮民财,恨不得掘地三尺,榨尽百姓最后一滴油水。“天有眼”、”地无皮”虽是前人陈语,但经诗人用于同一联中,加强了情感效果。

  后四句反映了受难百姓的悲惨境遇。“吏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以“肥吏”衬“烂民”。诗人明写鸭肥如瓠,实为比喻贪官污吏像肥鸭一样摇摆自得的丑态。在官吏阔绰生活的对比下,百姓的惨境更加明显。他们就像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在官吏的搜刮、欺压下,人们身心憔悴,生活渐趋崩溃的边缘。

  “交征准敢问”,一语迸发出百姓愤怒之音。尽管愤怒,人们却无力改变现状,只好寄希望于幻想,“空想素丝诗”记载了百姓由产生希望到希望破灭的过程。百姓想诵“素丝”诗,是在企盼吏治清明,饱含希望之语。而着一“空”字,则使他们瞬间跌人失望之中,人们不得不从幻想中醒来,面对这残酷的现实。

  全诗多处用典,可谓“无一字无来历”,体现了洪氏诗风受江西诗派影响之大。江西诗派主张“化腐朽为神奇”、“以故为新”,该诗深明其意,取前人陈爵却能点铁成金。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第700页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船离洪泽¹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译文:船离开洪泽湖岸边,到了淮河后心情就变得很不好。
注释:¹洪泽:洪泽湖。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何必桑乾(qián)¹方是远,中流²以北即天涯!
译文:何必说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算塞北边境呢,淮河中意线以北就已经天尽头了!
注释:¹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当时已沦入金人之手。²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刘岳张韩¹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译文: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众将抗金宣示了国威,赵鼎和张俊二贤相奠定了国家基业。
注释:¹刘岳张韩: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赵张:赵鼎和张俊。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长淮咫(zhǐ)¹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译文:淮河两岸咫尺之间南北分裂,秋风中洒泪应该怨恨谁?
注释:¹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近。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wéi)¹
译文: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驰,连激起的波痕接触一下也难以做到。
注释:¹为:做。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译文:只能看到天上的鸥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间飞翔。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¹诉不堪。
译文:中原的父老们没说一句客套话,遇到我这个皇帝使者便诉说不能忍受金朝压迫之苦。
注释:¹王人:帝王的使者。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译文:反而是不会说话的鸿雁,还能够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首两句总起、入题。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为这一组诗奠定了基调。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后两句写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唐代诗人雍陶《渡桑乾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桑乾河才是中国的“塞北”的意思。刘皂《渡桑乾》也有“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之句。在北宋,苏辙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桑乾》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话白沟一惆怅。”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天涯”原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这两句是说:何必要到遥远的桑乾河才是塞北边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尽头了么!诗人说桑乾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这种渲染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心理上弃北逃南、政策上妥协投降,视国土沦陷于不顾,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满。

  第二首是对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谴责。南宋初年的名将刘錡、岳飞、张浚、韩世忠,力主抗金,屡建功勋。赵、张指赵鼎和张俊,都在南宋前期两度任相,重用岳、韩,奠定南宋基业。诗人在这里采取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第三句来了一个陡转到反面,而今竟然出现了“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奇耻大辱的结果。前面的因和这里的果似乎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再加上结尾的“欲怨谁”一语,更是发人深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由谁来负责?当时以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贬、杀抗金将领,这怎能不使人在肃杀的“秋风”中涕泪满襟呢!诗人的满懑之情,以婉语微讽,曲折道出,显得更为深沉。

  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飞翔。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第四首写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统治之苦以及他们对南宋朝廷的向往,感慨更为深沉。前两句说中原父老见到“王人”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莫空谈”中一个“莫”字,即排除了一切泛泛的应酬客套话。他们向使者谈的话题都集中在“诉不堪”这一点上。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并非实事。因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南宋使者到了北方后不可能直接跟遗民通话,中原父老更不会面对面地向南使“诉不堪”。但是中原遗民向往南宋朝廷之心却用各种方式来表白。此诗所表达的中原父老的故国情思,虽非实事,但确是实情。这里的弦外之音是对南宋小朝廷的强烈谴责,以率直的方式表现了曲折的心思,读来宛转有致。后两句借羡慕能南飞的鸿雁来表达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却是”为反是、倒是之意:羡慕的是鸿雁一年一度的南归;遗憾的是鸿雁不解人意,不能代为传达这故国之情。真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初入淮河四绝句》以“意不佳”为贯穿全组诗的感情主线:有“长淮咫尺分南北”“中流以北即天涯”的沉痛感喟;也有“北去南来自在飞”“一年一度到江南”的向往和痛苦。前两首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后两首则为淮河两岸人民、特别是中原遗民代言,主题鲜明。全诗寓悲愤于和婉,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时用口语。这些都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chūhuáijué

yángwàn sòngdài 

chuánhóngàntóushā réndàohuáijiā 
sāngqiánfāngshìyuǎn zhōngliúběitiān 

liúyuèzhānghánxuānguówēi zhàozhāngèrxiàngzhùhuáng 
chánghuáizhǐchǐfēnnánběi lèishī湿qiūfēngyuànshuí 

liǎngànzhōuchuánbèichí làngjiāoshènánwéi 
zhǐōuguǎn běinánláizàifēi 

zhōngyuánlǎokōngtán féngzhuówángrénkān 
quèshìguīhóng鸿néng niándàojiāngnán 

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
长河起秋云,汉¹(zhǔ)风凉发。
译文:秋天的季节,夜凉如水。一条银河横在天空,团团秋云让银河若隐若现。天上和人间一样,秋天的银河也变凉了,时有凉风吹过。
注释:¹汉:云汉,指银河。
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含欣出霄(xiāo)¹,可笑向明月。
译文:织女从云雾中走出,她心情舒畅,微笑着一直走到明月的方向。
注释:¹霄路:指云路。
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
行路迢(tiáo)¹入谷斜,系驴来憩(qì)²野人家。
译文:漫不经心的边走边逛不知不觉来到一山谷,把驴拴好到一户山野人家歇歇脚。
注释:¹迢迢:遥远的样子。²憩:休息。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lí)采碧花。
译文:一个小孩儿挑着刚摘下来的山楂在叫卖,村里的几个几个女孩儿正沿着竹篱采花。
篝火就炊朝甑饭,汲泉自煮午瓯茶。
(gōu)¹就炊朝甑(zèng)²饭,汲³泉自煮午瓯(ōu)茶。
译文:与老乡就着篝火吃过早饭,中午又取来泉水煮一壶香茶。
注释:¹篝火:古指用竹笼罩的火。²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³汲:从下往上打水。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逅何妨一笑哗。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xiè)(hòu)何妨一笑哗(huá)
译文:闲来出游本就没有什么计划,偶然遇到大家不妨一起谈笑风生。

chūyóu--yóu

xíngtiáotiáoxiéláirénjiā

shāntóngdānmàihóngguǒcūnyuáncǎihuā

gōuhuǒjiùchuīcháozèngfànquánzhǔōuchá

xiányóuběnchéngshùxièhòufángxiàohuā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疾风回雨水明¹霞,沙步²丛祠³欲暮鸦。
译文: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我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围,飞旋著一群群求栖的乌鸦。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秦觏(gòu):作者的欲轻朋友,著名词人秦观的弟弟。¹明:明净。²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³丛祠:草木丛生处的祠庙。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九日清尊¹欺白发²,十欲为客负³黄花。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已到,但自己因欲老体衰已经不胜饮酒了。十欲在外为客真是辜负了故园的菊花。
注释:¹清尊:酒杯。²欺白发:指欲老易醉。³负:辜负。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登高怀远心如在¹,向老逢辰意有加²
译文:但登高怀远的兴味还在,人到老欲,每逢节日良辰时更是加倍的感慨。
注释:¹心如在:一颗心如同在你身边。²意有加:感慨更多。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淮海少欲¹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²
译文:呵,像你秦觏这样的少欲豪俊之士步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
注释:¹淮海少欲:指秦觏。²乌纱:指帽子。“九日落帽”是重阳登高的典故(见赏析部分)。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诗人由苏轼、傅尧俞等人推荐,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诗人的家乡。还乡赴任道中,恰逢重阳佳节,想到那数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心中充满欣慰。但同时又想到那与他“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的好友秦觏仍旅寓京师,心中又感到惆怅。于是他以诗寄友,抒发自己的万千感慨,并勉励朋友奋发有为。

  作者首先从所见的景物下笔。“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两句描绘的是诗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傍晚时分,一阵急风将雨吹散,晚霞映照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从系在水边的船上,可以看到茂盛草木包围着的土地庙中,已有暮鸦来集。见到祠庙,才使诗人想起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人逢佳节,不能少了吟诗喝酒赏菊花,何况诗人此刻心情颇佳,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大有不喝到酒酣耳热、颓然醉倒而不罢休之势。但他“九日清尊欺白发”,尚未尽兴却已不堪酒力。这年诗人才三十五岁,却说“白发”,这是因为“发短愁催白”(《除夜对酒赠少章》),在“十年为客负黄花”的窘迫潦倒生涯之中,诗人为前途渺茫而发愁,为生活无着而发愁,早就愁白了头。眼前欢乐的节日气氛,使他回忆起不久前的流离生活。那时,为了生计而奔走他乡,寄人篱下,重阳佳节没有心思赏花喝酒,白白辜负了黄花。这一联,“九日”句写他眼前所见,“十年”句忆往事。诗人眼前略有兴致,开怀畅饮;而往事却不堪回首。一喜一怨,感情复杂,往复百折,极其沉郁。

  接着,诗人抒发自己对秦觏的怀念之情和慰勉之意。九日登高是当时的风俗,一般写重阳节的诗中都要提到,并非一定是实指。“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两句是写对秦觏的怀念。垂老之年,逢此佳辰,多所感慨,因此更加怀念在远方的朋友,他的心仿佛仍然留在朋友身边。这样一位天下闻名的“淮海少年”,逢此佳节不可能无所创作。方回以为,“无地落乌纱刀”,用典极佳。这一句是用东晋孟嘉事,孟嘉是大将军桓温的参军,重阳节与桓温同游龙山,风吹落帽,桓温命孙盛写文章嘲弄他,孟嘉又写一文回敬,都写得很好。从比,“九日脱帽”就成了重阳登高的典故。作者巧妙地用此典故,说明自己虽已渐向老境,然而逢此佳节,仍兴致勃勃,何况有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他要结伴登高,写出优秀的诗篇来。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慰勉之意、期望之心,全都凝聚在此联之中了。

  这首诗颇有特色。既是“九日”,那么吟诗、饮酒、赏花、登高皆是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巧妙地将它们揉合在诗中,既有实景,又有虚构。既然是寄友,那么他当时的处境、心情和对朋友的问候、祝愿等也有所交代。作者用精炼的笔触,巧妙剪裁安排。全诗风格沉郁含蓄,意蕴深长,令人回味。

jiǔqíngòu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fēnghuíshuǐmíngxiá shācóng 
jiǔqīngzūnbái shíniánwéihuánghuā 
dēnggāohuái怀yuǎnxīnzài xiànglǎoféngchényōujiā 
huáihǎishàoniántiānxiàshì néngluòsh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