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xún)¹。不肯开晴,误却寻花陌上人。
注释:¹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
今朝报道天晴也,花已成尘。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¹
注释:¹“做春”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作者本来要写这年寻花被误,可是一开始用的是一个含量更大的句子,这样子不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题旨得到更广泛的扩充。“不肯开晴”语意和“风雨成旬”略同。不过这不是多余的重复,因为如果只是“风雨成旬”,那么那些痴情的惜花者也许会想:总该有一刻的天晴吧,只要乘这个机会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看那“误却寻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他明知“风雨成旬”,为什么还要寻花陌上呢?而正是因为有了“不肯开晴”,“误却”二字才更见份量。

  但是,词篇也不是顺着一个方向发展下去的。过片的“今朝报道天晴也”就忽如绝路逢生,然而紧接着又一个转折:“花已成尘”!上片说“误却”,总还是误了当日仍有下一日的希望。而此时一个“尘”字已经把花事说到了头,因此对寻花人来说,剩下的便只有懊丧与绝望。“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怼语,也是痴想。这种痴,正说明了他的情深;而这种至情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喟,词中埋怨花开不得其时,也蕴含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cǎisāngzi··niánniáncáidàohuāshíhòu--míng

niánniáncáidàohuāshíhòufēngchéngxúnkěnkāiqíngquèxúnhuāshàngrén

jīncháobàodàotiānqínghuāchéngchénhuāshénshìdāngchūzuòchūn

注释

注释

成旬:一作“经旬”,即连续下雨十来天。

“做春”句:是说当初还不如不要做春。

赏析

  “年年才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作者本来要写这年寻花被误,可是一开始用的是一个含量更大的句子,这样子不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题旨得到更广泛的扩充。“不肯开晴”语意和“风雨成旬”略同。不过这不是多余的重复,因为如果只是“风雨成旬”,那么那些痴情的惜花者也许会想:总该有一刻的天晴吧,只要乘这个机会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看那“误却寻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他明知“风雨成旬”,为什么还要寻花陌上呢?而正是因为有了“不肯开晴”,“误却”二字才更见份量。

  但是,词篇也不是顺着一个方向发展下去的。过片的“今朝报道天晴也”就忽如绝路逢生,然而紧接着又一个转折:“花已成尘”!上片说“误却”,总还是误了当日仍有下一日的希望。而此时一个“尘”字已经把花事说到了头,因此对寻花人来说,剩下的便只有懊丧与绝望。“寄语花神,何似当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怼语,也是痴想。这种痴,正说明了他的情深;而这种至情寄托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喟,词中埋怨花开不得其时,也蕴含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幽人¹枕宝剑²,殷(yīn)³夜有声。
译文:幽居的人把宝剑放在枕下入眠,到深夜它发出殷殷的啸鸣。
注释:吟:诗歌名称之一。¹幽人:幽居的人,作者自指。²枕宝剑:把宝剑放在枕下。³殷殷:象声词,多形容雷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人言剑化龙¹,直恐兴风霆(tíng)²
译文:人们说宝剑能够化作飞龙,只怕它还会兴起风暴雷霆!
注释:¹剑化龙:相传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一名龙泉,一名太阿。雷送一剑给张,自佩一剑。后来两剑化为两条蛟龙在水里,波浪惊沸,光彩照人。²风霆:风雷。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不然愤狂虏¹,慨然思遐(xiá)²
译文:再不然就是恨猖狂的敌寇,气昂昂想要去杀敌远征。
注释:¹狂虏:疯狂的敌人。²遐征:远征。遐:远。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取酒起酹(lèi)¹,至宝当潜形²
译文:取一杯酒洒在地上来祭我的宝剑,是珍宝便该把踪迹隐藏起来。
注释:¹酹剑:把酒洒在地上,对宝剑祝告。酹:以酒浇地而祭。²潜形:把踪迹隐藏起来。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岂无知君¹者,时来自施行²
译文:这世间难道真的没有你的知音了吗?时机一到自会让你施展本领。
注释:¹君:你,此处指宝剑。²施行:施展所长。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一匣(xiá)¹有余地,胡为²鸣不平。
译文:剑匣中已有你活动的余地,为什么还会发出不平的鸣声?
注释:¹匣:剑匣。²胡为:为什么。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说陆游入蜀后“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这些倡言恢复的诗篇主要抒写收复失地的愿望,壮志难酬的悲言、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苟安投降的不满。在英雄壮举的幻想中表达始终不渝的爱国深情。《宝剑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首,也是颇有特色的一首。它以别致的构思、平实的语言,把爱国深情表达得深婉蕴藉、悱恻动人。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幽人”是诗人理性的化身,“宝剑”是诗人理想的寄托。诗人的形象是这二者的统一。“枕”字连接“幽人”与“宝剑”,表明诗人时刻不忘统一国土,随时准备参战杀敌。第二句从幽人的感觉写宝剑的声音,至于宝剑为何发声,暂搁不提。“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紧承剑有声,借神话传说进一步想象:剑会变龙,龙能兴起风雷。而那些随遇而安的人们总怕打破平静,于是,不思发奋的人们由于害怕风雷顿起而千方百计禁锢蛟龙,使其不得伸展。“不然言狂虏,慨然思遐征。”诗人进而赋予龙以思想情感,说它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因憎恨狂虏的侵犯而言然远征。实际上这是喻指诗人犹如一条被锁着的龙,渴望施展呼风唤雨之功、发挥雷霆万钧之力,报效国家,了却宿愿。这是第一层,以叱咤风雷的巨龙自喻,表现诗人对实现壮志的热切愿望。同时暗示出诗人不能如愿以偿的原因,为下一层写劝慰和不平作铺垫。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写幽人劝慰宝剑藏匿形迹。紧接着回答为何要“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是以反语来发泄诗人的郁言不平之气。幽人劝慰宝剑的:“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这两点理由都含有诗人言疾怨恨的情绪,后者甚于前者。“胡为鸣不平”,极其有力,在结构和意义上都有重要作用,宝剑发声是在鸣不平,回答了开头的问题,使首尾对应,结构完整。 此是诗中引人遐思的强音,是诗人情感升华、照亮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是诗的第二层,幽人从现实出发安慰宝剑,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从结构和意境上看,这首诗的构思颇为别致。借物抒情,情含物中。剑本是一种武器,但在爱国者的心中它成了诗人杀敌报国、引动文思的触发物。诗人饱满的爱国热情又使剑具有了生命和性格,成了萌发创作激情、引起想象、表达理想的凭借。

  触及与杀敌有关之物,即生报国之思,非独《宝剑吟》。在被人推为陆游压卷之作的《长歌行》中有“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在《老马行》中有:“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而在《宝剑吟》中,诗人见剑生情,情又幻化成意象。把剑拟想成龙,再借龙自喻,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遏止的不平之情。联系诗人的经历,这不平之情是多方面的:有“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的壮志不遂的不平之情;有“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的对国家前景忧虑的不平之情;有“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言恨投降派的不平之情;更有“丈夫有志苦难成,修名未立华发生”的蹉跎光阴的不平之情。种种复杂强烈的不平之情若率直抒写,易生抽象叫喊之感,有锋芒毕露之嫌,无跌宕起伏之美。同时,激烈率直地写不平之情,还可能触犯统治者而遭祸。于是,这首诗就移情于物,多所想象。让想象在构思中充分发挥作用。不过这首诗的想象与陆游其他爱国诗歌的想象又有所不同。不是通常的结合诗人生活经历和抗战愿望来想象,而是像屈原、李白那样借神话传说构造想象世界。

  这首诗从独特的构思之中,把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更显得含蓄蕴藉,曲尽其情。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宝剑有声比喻壮心不已,在想象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迷惑、感情与理智搏击的痛苦。宝剑是明喻,是对“心未平”的烘托和强调,不是贯穿全诗的完整清晰的艺术形象。作者运用借喻兼拟人的手法,使宝剑作为一个鲜明的抒情形象贯穿全诗,与幽人的形象一起构成一个有丰富复杂性格的形象,即诗人的自我形象。这首诗的意象是按空间顺序,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连接两个充实而生动的画面,诗人的形象隐蔽在幽人与宝剑的背后。诗人的爱国激情就熔铸在这独特的构思之中。

  这首诗构思别致,而语言却很平实,通篇没有豪壮华丽之语,也无生硬晦涩或故作姿态之感。语言平实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修辞、音韵方面。作者善于生动灵活地运用普通词语如“枕”“化”,等在诗中既起连接作用,又有神韵,使幽人、剑、龙成为活的形象,引起联想。把“言慨”一个词,拆开来用在两句中,使诗句气势贯通、情意激切,从中可看出诗人的用字之功。不造奇拗语句、注重意思的简洁明快;句子内部词序不颠倒,句式通俗自然如口语;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结构上细针密缕,而意象疏朗雄阔,留下想象的余地又不使人徘徊停驻。诗人还善于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用比喻比拟,加强意境的奇幻含蓄之美;用反诘、反语,犀利有力,极尽言懑揶揄之情态;注重音韵、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语言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诗的通俗易懂。

参考资料:
1、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59-63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译文:哪来夜花香气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注释:龙潭:这里指的是滁州的龙池、又称“柏子潭”、“柏子龙潭”。遗址在滁州的龙池街。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幽人¹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译文:隐者月出每独行,空山偶一传鸟鸣。
注释:¹幽人:幽隐之人。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草露不辞芒屦(jù)¹湿,松风偏与葛(gé)²轻。
译文:草鞋不怕露珠湿,松风偏爱葛衣轻。
注释:¹芒屦:草鞋。²葛衣:泛指秋冬间所穿的衣服。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临流欲写猗(yī)¹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译文:水边琢磨《猗兰操》,江南江北都是情。
注释:¹猗兰:即《猗兰操》,也称《幽兰操》,琴曲名。

  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遭谪边多年。刘瑾败后,官至兵部尚书。但其安邦定国大志终不得伸展,心中自然苦闷,故有夜不入眠,寻幽解闷之举。《龙潭夜坐》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首联写“花香”、“溪声”引动诗人游兴。此处开篇点题,扣住“夜坐”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夜深人静,“花香”、“溪声”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让人感知得到,而捉摸不着,充满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此联写诗人月夜独游。诗人这里自称幽人。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这一联写诗人徜徉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快慰的心境,颇似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情调。诗人踏着“草露”,迎着“松风”,不怕草鞋打湿,任凭风吹衣飘,虽有露冷风凉之感,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一派隐逸风情跃然纸上。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尾联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对大江南北壮丽风光的热爱。孔子在《古琴操》中有《猗兰操》,哀伤生不逢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作此诗时,正是他伤不逢时的时候,所以借《猗兰操》琴曲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但正当他面对大江,想要发泄不满时,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足见诗人的胸怀是坦荡豁达的。

  全诗写龙潭夜景,一片清幽,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俗官场,眷然归与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古代山水诗名篇赏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289-290

lóngtánzuò

wángshǒurén míngdài 

chùhuāxiāngqīng shílínmáoshēng 
yōurényuèchūměiwǎng niǎoshānkōngshímíng 
cǎomángshī湿 sōngfēngpiānqīng 
línliúxiělán jiāngběijiāngnánxiànqíng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¹两处销魂²。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译文: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为谁而来?
注释:¹争教:怎教。²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jiāng)向蓝桥¹易乞(qǐ),药成碧海难奔²。若容相访饮牛津(jīn)³,相对忘贫。
译文: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团聚,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甘心。
注释:¹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²药成句: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³饮牛津: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上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明明天造地设一双人,偏要分离两处,各自销魂神伤、相思相望。他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年,他们在常人的十分钟里年华老去。纵使冀北莺飞、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人生。万千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所向,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这,就是容若。“魂向蓝桥易乞”,这是裴航的一段故事:裴航在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赠诗以致情意,樊夫人却答以一首离奇的小诗:“一饮琼魂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航见了此诗,不知何意,后来行到蓝桥驿,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云英的女子,一见倾心。此时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诗,恍惚之间若有所悟,便以重金向云英的母亲求聘云英。云英的母亲给裴航出了一个难题:“想娶我的女儿也可以,但你得给我找来一件叫做玉杵臼的宝贝。我这里有一些神仙灵药,非要玉杵臼才能捣得。”裴航得言而去,终于找来了玉杵臼,又以玉杵臼捣药百日,这才得到云英母亲的应允。——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在裴航娶得云英之后还有一个情节:裴航与云英双双仙去,非复人间平凡夫妻。

  “魂向蓝桥易乞”,句为倒装,实为“向蓝桥乞魂易”,容若这里分明是说:像裴航那样的际遇于我而言并非什么难事。言下之意,似在暗示自己曾经的一些因缘往事。到底是些什么往事?只有词人冷暖自知。

  那么,蓝桥乞魂既属易事,难事又是什么?是为“药成碧海难奔”。这是嫦娥奔月的典故,颇为易解,而容若借用此典,以纵有不死之灵药也难上青天,暗喻纵有海枯石烂之深情也难与情人相见。这一叹息,油然又让人想起那“相逢不语”的深宫似海、咫尺天涯。

  之后所写的“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也是一个典故。传说大海的尽头就是天河,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险之路。漂流数日后,那人见到了城镇房屋,还有许多男耕女织的人们。他向一个男子打听这是什么地方,男子只是告诉他去蜀郡问问神算严君平便知道了。严君平掐指一算后,居然算出那里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词人用这个典故,是想说自己虽然知道心中爱的人与自己无缘,但还是渴望有一天能够与她相逢,在天河那里相亲相爱。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纳兰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的典故,他是权相明珠之子,家产本不贫穷,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他也满足。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第74页
2、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萋,却绿到天涯,酿成春色。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祗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qī)萋,却绿到天涯,酿(niàng)成春色。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祗鸾(luán)¹密约,凤屧(xiè)²旧尘,梦回凄忆。
注释:任公:梁启超号。梦窗:吴文英号。石帚:南宋词人姜石帚。¹鸾钗:妇女首饰。²凤屧:绣凤的鞋荐。屧,亦可解作屐。
年华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
年华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¹。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²
注释:¹乌盼头白:燕太子丹质干秦,秦王对他无礼。²恁生见得:如何见得。恁生,怎生。
此词咏梁启超和戊戌变法事。宛转缠绵,寄喻殊深。“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托情男女,实指君臣间之关系。“蓬山路阻”三句,喻君臣分手,不得再见。“近夕阳”三句,以暮春黄昏光景,比喻国运。全词含蓄蕴藉,真挚感人。

jiěliánhuán··chóurèngōngyòngmèngchuāngliúbiéshízhǒuyùn--màimènghuá

怀huáiqiānjiéshùzhēng鸿hóngguòjǐnyúnguàiduànchángfāngcǎoquè绿dàotiānniàngchéngchūnjǐnyǒuqīngyīnwèiyīnghènyún西běizhīluánchāiyuēfèngxièjiùchénmènghuí

niánhuáshìjiànzhìtànpéngshānpàntóubáijìnyángchùchùjuāngèngchǎnluànhóngànliánchóuyuànxiāngdài西liúcháochūnzàichóunènshēngjiàn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鄜(fū)¹月,闺中²只独看(kān)
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注释:¹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²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的妻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怜¹小儿女,未解²忆长安。
译文: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注释:¹怜:想。²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¹云鬟(huán)²湿,清辉玉臂寒。
译文:沾湿的云鬟散发着阵阵香雾,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注释:¹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²云鬟: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何时倚虚幌(huǎng)¹,双照²泪痕³干。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¹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²双照:共照两人。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³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联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长安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的往事,已经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深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和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妻子为自己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香雾怜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怜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诗诗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戴燕.历代诗词曲选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21-122

yuè

 tángdài 

jīnzhōuyuè guīzhōngzhǐkàn 
yáoliánxiǎoér wèijiěchángān 
xiāngyúnhuánshī湿 qīnghuīhán 
shíhuǎng shuāngzhàolèihéng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