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剑江¹春水绿沄(yún)²,五丈原³头日又曛(xūn)
译文:剑江的春水啊,汹涌而明净;五丈原的太阳,也只剩余影。
注释:武侯:即诸葛亮,三国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任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建兴十二年(234),病死于五丈原。¹剑江:水名,在四川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²沄沄:江水涌动的样子。³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⁴曛:昏暗。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旧业未能归后主¹,大星先已落前军。
译文:原有基业还未能由刘禅控制,巨星陨落,你已经病死军营。
注释:¹后主:即刘禅。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南阳祠(cí)¹空秋草,西蜀(shǔ)关山隔暮云。
译文:南阳祠堂,只剩下枯黄的秋草;西蜀关山,也笼罩在暮云之中。
注释:¹南阳祠宇:据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这里也有武侯庙等古迹。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正统¹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译文:汉室正统未续,名声流传万古,不要以成和败,论列三国英雄。
注释:¹正统:南宋后,三国中奉蜀汉为正统。

  这既是一首凭吊诗,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集中向诸葛亮表达了崇敬仰慕之情,也指出蜀汉事业的败亡在于刘禅。

  首联从诸葛亮在世时活动的重要地点入笔,展开题武侯庙全诗。剑江是诸葛亮率军北伐必经之处,五丈原则是他损命之地。这两个极富典型意义的地点,浓缩了诸葛亮由生至死的过程。作者拜谒武侯庙时,跟前出现了“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这绝非实景,而是作者的想像,为的是渲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又”的精神和抒写作者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哀惋心情。

  颔联直接揭示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哀伤。诗句直来直去,有助于悲情的表达。颈联又掉转笔锋,再用首联的路数。表现对诸葛亮由衷的悼念之情。作者眼前是武侯庙里的萧疏秋草,却不见傍晚暮霭阻遮的西蜀关山,凄凉迷茫的景色,烘托了作者的哀伤和痛惜。

  前三联的基调是低沉、抑郁的,而尾联却蓦然挣脱出来,客观而又公允地为诸葛亮的一生作出了评价:诸葛亮精神传万古,莫以成败论英雄。

参考资料:
1、 王成纲.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九州出版社,2005:347

hóumiào

míng míngdài 

jiànjiāngchūnshuǐ绿yúnyún zhàngyuántóu yòuxūn 
jiùwèinéngguīhòuzhǔ xīngxiǎnluòqiánjūn 
nányángkōngqiūcǎo 西shǔguānshānyún 
zhèngtǒngcánchuánwàn jiāngchéngbàilùnsānfē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剑江的春水啊,汹涌而明净;五丈原的太阳,也只剩余影。

原有基业还未能由刘禅控制,巨星陨落,你已经病死军营。

南阳祠堂,只剩下枯黄的秋草;西蜀关山,也笼罩在暮云之中。

汉室正统未续,名声流传万古,不要以成和败,论列三国英雄。

注释

武侯:即诸葛亮,三国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任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建兴十二年(234),病死于五丈原。

剑江:水名,在四川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北。

沄沄:江水涌动的样子。

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

曛:昏暗。

后主:即刘禅。

南阳祠宇:据传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卧龙岗),这里也有武侯庙等古迹。

正统:南宋后,三国中奉蜀汉为正统。

赏析

  这既是一首凭吊诗,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集中向诸葛亮表达了崇敬仰慕之情,也指出蜀汉事业的败亡在于刘禅。

  首联从诸葛亮在世时活动的重要地点入笔,展开题武侯庙全诗。剑江是诸葛亮率军北伐必经之处,五丈原则是他损命之地。这两个极富典型意义的地点,浓缩了诸葛亮由生至死的过程。作者拜谒武侯庙时,跟前出现了“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这绝非实景,而是作者的想像,为的是渲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抒写作者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哀惋心情。

  颔联直接揭示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哀伤。诗句直来直去,有助于悲情的表达。颈联又掉转笔锋,再用首联的路数。表现对诸葛亮由衷的悼念之情。作者眼前是武侯庙里的萧疏秋草,却不见傍晚暮霭阻遮的西蜀关山,凄凉迷茫的景色,烘托了作者的哀伤和痛惜。

  前三联的基调是低沉、抑郁的,而尾联却蓦然挣脱出来,客观而又公允地为诸葛亮的一生作出了评价:诸葛亮精神传万古,莫以成败论英雄。

参考资料:
1、 王成纲.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九州出版社,2005:347
创作背景

  此诗原题刻于成都武侯祠壁间,今已不存。人们一直传为明代杨慎撰,实误。

参考资料:
1、 谭良啸.历代赞诸葛亮诗选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11-112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已落芙蓉¹并叶凋。半枯萧艾(ài)²过墙高。日斜孤馆³易魂消。
译文: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注释:¹芙蓉:荷花的别名。²萧艾:艾蒿,臭草。³孤馆:孤寂的客舍。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坐觉清墙¹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zhāo)²。人间争度³渐长宵
译文: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注释:¹清墙:明净爽朗的墙天。²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³争度:怎么渡过。⁴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首悲秋的词,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日斜孤馆易魂销”是写个人的情绪。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而“芙蓉”和“萧艾”两个词出于《离骚》,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已落芙蓉”两句虽看起来是“写境”,其实也有可能是“造境”。这种景象,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

  但到了下阕,作者就开始把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他的主旋律——对整个人间的悲悯了。“坐觉清秋归荡荡”是说,秋天虽然凄凉,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继之以更为凄凉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是说,白天很快也就要过去了,继之以漫长的黑夜。这两句的口吻,使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争度”,是“怎么度过”。这是一种疑问,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24-527.

huànshā··luòróngbìngdiāo--wángguówéi

luòróngbìngdiāobànxiāoàiguòqiánggāoxiéguǎnhúnxiāo

zuòjuéqīngqiūguīdàngdàngyǎnkànbáizhāozhāorénjiānzhēngjiànzhǎngxiāo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尽日¹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译文:清爽的风吹入了我的书房,此时笼中画眉鸟啼叫了一声顿觉动听,我便放下了挂在高处的笼子。
注释:¹尽日:终日,整天。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公庭¹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hè)中。
译文:朝中事务已处理完毕,来办公事的人们也已离开,现在听着这动听的画眉鸟的啼鸣感觉像身处千岩万壑中,心旷神怡,潇洒自如。
注释:¹公庭:朝廷。

huàméiqín

wéntóng sòngdài 

jìnxiánchuāngshēnghǎofēng shēngchūtīngxiàgāolóng 
gōngtíngshìjiǎnrénjiēsàn zāiqiānyánwànzhōng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九罭(yù)¹之鱼,鳟(zūn)(fáng)²。我觏(gòu)³之子,衮(gǔn)绣裳。
译文: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注释:¹九罭: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²鳟鲂:鱼的两个种类。³觏:碰见。⁴衮衣: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渚¹,公归无所,於女(rǔ)²绣处³
译文: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注释:¹遵渚:沿着沙洲。²女:汝。你。³绣处:再住一夜称绣;处,住宿。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鸿飞遵陆¹,公归不复,於女绣宿²
译文: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注释:¹陆:水边的陆地。²绣宿:同“绣处”,住两夜。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是以¹²衮衣兮,无以³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译文: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愁啊!
注释:¹是以:因此。²有:持有、留下。³无以:不要让。

  全诗三章,运用象征指代的手法,以“九罭”指代周密的安排布置,以“鳟鲂”来指代客人的身份地位。相衬之下,主人地位卑微,客人身份尊贵。后面以“衮衣绣裳”指代客人,地位比“黻衣绣裳”更高。正因为其尊贵无比,所以仅用服饰指代,宛如用“三百赤芾”来比喻新提拔的大夫一般。正是采用了这种层层推进的结构,这首诗才取得了较强的抒情效果。

  第一章是先果后因。“九罭之鱼,鳟鲂。”急急忙忙拿了细网眼的渔网去捕鳟鱼、鲂鱼,是因为“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那位穿着礼服的高级官员来了。用细眼网捕鱼,志在必得,大小鱼不漏网。只点明“鳟鲂”,专取美味,不顾其余。一开始就把主人殷勤、诚恳待客的心情诉说出来了。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上是语义反覆。鸿雁留宿沙洲水边,第二天就飞走了,不会在原地住两夜的。诗人用这个自然现象,比喻那位因公出差到此的高级官员:在此地住一晚,明天就要走了。但是,人不能与鸿雁相同。难得一聚,不必匆匆而别。“於女信处”、“於女信宿”,意思是:请您再住一晚吧!挽留的诚意与巧妙的比喻结合,情见乎辞。

  最后一章直抒胸臆。“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两句,用当时下层官员、百姓挽留高级官员的方式: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来,表达诚恳的挽留。这种风习,到后代演变成“留靴”:硬把离任官员的靴子留下,表示实在不愿让他离去。当然,一旦成习俗,真情实意便减弱,甚至只成为一种形式了。最后一句“无使我心悲兮!”正面点出全诗感情核心:因高级官员离去而悲伤。至此,感情的积累到了坦率暴露的结局,这是前面捕鱼、以雁喻人、多住一晚等活动中流贯感情的积聚,到最后总爆发。由于这个感情总爆发,使读者回顾上文的言行,更感挽留客人的心情诚恳真实,并非虚饰之词。结构安排的层层推进,按时序的叙述,使这首诗取得较强烈的抒情效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378-380
2、 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11-313

jiǔ

míng xiānqín 

jiǔzhī zūnfáng gòuzhī gǔnxiùcháng 
hóng鸿fēizūnzhǔ gōngguīsuǒ xìnchǔ 
hóng鸿fēizūn gōngguī xìn宿 
shìyǒugǔn gōngguī shǐ使xīnbēi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¹
注释:¹怀丝:双关语,谐“怀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何惜微躯(qū)¹,缠(chán)²自有时。
注释:¹微躯尽:身死。蚕吐丝后即化为蛹。此借喻为了爱情不惜生命。²缠绵:双关语。以蚕丝的“缠绵”喻爱情的“缠绵”。
本篇是一位女子一往情深的爱情表白。她以春蚕自喻,以蚕丝比喻情丝。她像春蚕吐丝一样,把日夜萦绕在心上的那一缕绵长的情思编织成一个温柔甜美的小天地。她不惜为此情奉献一切,因为她心中怀着执着的愿望:“缠绵自有时。”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即本于此。

zuòcán--míng

chūncányīnglǎozhòucháng怀huái

wēijǐnchánmiányǒushí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闲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腰刀首帕从军,戍(shù)¹独倚闲凝眺(tiào)。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眺。投笔²书怀,枕戈(gē)待旦³,陇西年少。欢光阴掣(chè),易生髀(bì),不如易腔改调。
译文:我很小就腰佩战刀、头裹头巾去应征入伍。闲暇时,便独自登上戍楼眺望那失去的中原故地。但见中原大地一片残破荒凉,到处是野狐、野兔活动的踪影,人烟稀少,在夕阳暮霭中更显得凄凉无比。投笔从戎,在陇西时常常枕着兵器躺着等待天亮。感慨久处安逸,光阴易逝,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有所作为。
注释:¹戍楼:指边防上的岗楼。²投笔:用班超“投笔从戎”之典。³枕戈待旦:语出《晋书刘传》,意即枕着兵器躺着等待天亮,比喻杀敌报国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⁴陇西:泛指陇山以西地区。⁵掣电:即电闪,形容迅速。⁶髀肉:大腿上的肌肉。易生髀肉,感叹久处安逸,光阴易逝,思图 有所作为。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¹、几番惊扰。干戈烂漫²,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³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译文:时事变幻莫测,政权更迭频繁,兵连祸结,战事不断,百姓们受尽了战争的侵扰,无法休养生息,要靠谁去驱逐侵略者,扫平中原呢?望着眼中破碎的山河,想到自己肩负的恢复中原的宏图大业,常常禁不住仰天长啸。我们恢复中原的那一天就要到来了,百姓将很快迎来太平时日,北方地区将继续在宋王朝的统治之下延续下去。
注释:¹群生:指宋朝百姓。²干戈烂漫:此处形容刀光剑影,兵连祸结的样子。³相将:行将,即将。⁴燕赵:均为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二,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开头五句写词人在边防岗楼上远眺中原大地,被荒凉而残破的景象所震撼。“腰刀首帕”采用示现的修辞法,刻画出从军的装束,其中“首帕”源自头裹黄巾起义的黄巾军的装束。“狐居兔穴”,是描写战后残破荒凉景象的典型写法,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及杜甫《无家别》中“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的描写相近,而且还含有鹊巢鸠占、中原沦陷之意。而后六句连用数典,抒豪情,表决心,委婉而深刻。

  “世变沧海成田,标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这五句表达了词人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无限同情,并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一句“凭谁驱扫”的发问,使无数爱国志士意识到了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感,催人奋进。

  “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三句激情澎湃迸发,让人不禁联想起那大呼“还我河山”的岳飞所高唱的“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满江红》)

  “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燕赵”自古便为汉族统治地区,此以“燕赵”代北方,意含驱除外族之意。结拍二句虽然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有点不切合实际,但它确实抒发了词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很能鼓舞人心。

参考资料:
1、 《唐诗宋词 第二十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5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