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当日赋《长门》,温老中书预选抡。江上秋霜飞鬓影,怕拈湘管见啼痕。
千金当日赋《长门》,温老中书预选抡。江上秋霜飞鬓影,怕拈湘管见啼痕。

jiùshēngwēnguóbǎo--jiǔ

qiānjīndāngzhǎngménwēnlǎozhōngshūxuǎnlūnjiāngshàngqiūshuāngfēibìnyǐngniānxiāngguǎnjiànhén

柯九思

柯九思

(1290—1343)元台州临海人,字敬仲,号丹丘生。依附怀王图帖睦尔(文宗)。文宗即位,授典瑞院都事,迁奎章阁鉴书博士。文宗死,流寓江南。博学能文,善楷书,工画墨竹,能以书法为之。又善鉴识鼎彝古器。 ▶ 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灵台¹无计逃神矢²,风雨如磐(pán)³暗故园
译文: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
注释:¹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²神矢:爱神之箭。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³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⁵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寄意寒星¹(quán)²不察³,我以我血荐轩(xuān)(yuán)
译文: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注释:¹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²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³不察:不理解。荐:奉献。⁴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申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灵台无计逃神矢”,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作者鲁迅这时虽身居异域,远隔重洋,但万里海天,并没有隔断他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联系。他遥念在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蹂躏和清王朝反动统治下的祖国。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内心的忧愤溢于字面。“暗”字不但写出了黑暗动荡的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写出鲁迅无法遏制的愤慨和深沉的忧虑。

  “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荃”,指人民。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

  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这首诗,还通过典故运用和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更具体。“风雨如磬”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国家处境的险恶。以“荃”这种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热爱赞颂的感情。最后,用“轩辕”代祖国,并以血来奉献,更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讲.南宁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280-285页

xiǎoxiàng--xùn

língtáitáoshénshǐfēngpánànyuán

hánxīngquáncháxuèjiànxuānyuán

山房幽洁处,桃李不能春。
山房幽洁处,桃李不能春。
独与此君子,一如吾故人。
独与此君子,一如吾故人。
林空风有韵,影静月无尘。
林空风有韵,影静月无尘。
肝肺皆冰雪,吟来字字新。
肝肺皆冰雪,吟来字字新。

zèngjiǎnzhú--qiánshùnxuǎn

shānfángyōujiéchùtáonéngchūn

jūnzirén

línkōngfēngyǒuyùnyǐngjìngyuèchén

gānfèijiēbīngxuěyínláixīn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疑是杨妃¹在,怎脱马嵬(wéi)²?曾与明皇捧砚(yàn)³来,美脸风流杀。叵(pǒ)挥毫李白,觑(qù)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sāi)
译文:莫不是杨贵妃还在世,她是怎样逃脱了马嵬坡的灾难呢?曾经为唐明皇捧着砚台走过来,美丽的面庞风流无比。可恨挥毫的李白,眼看着娇态走了神,竟笔头一歪,把墨点在了桃花般艳丽的脸颊上。
注释:仙吕:宫调名。仙吕宫是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醉中天:曲牌名。¹杨妃:即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是古代著名的美人之一。²马嵬灾:指唐朝的马嵬驿兵变。³捧砚:相传李白为唐玄宗挥毫写新词,杨贵妃为之捧砚,高力士为之脱靴。⁴杀: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深。⁵叵奈:即叵料,不料,没来由。犹言可恨。⁶觑:本意指伺视或窥视,这里是看的意思。⁷洒松烟:乃作者构想之辞。⁷松烟:用松木烧成的烟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这支小令的题目在诗词里很少见,此曲也不是名篇,但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节,有悬念,堪称妙绝。寥寥几笔,悬念迭起,笔落才发现原来之前全部皆是由美人脸上的一颗痣的联想。

  此曲体物细微、尖新奇警。作者在表现“黑痣”时,不是直接介绍它是如何如何样的特征,而是寓形象于比喻。使用比喻也非开门见山,而是借用故事,迂回深入。首先用两句惊异语开头,突出这位佳人之美:“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杨贵妃在马嵬坡遭到不幸,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作者设想她脱险了,至今犹“在”,这种想象是非常大胆新奇的。杨贵妃天生丽质,容貌倾国倾城,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作者将曲中的女子比作杨妃,题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证实。这一比喻显示了她的美貌,又是为她脸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寻找开脱,可见作者对此题的咏写,是以爱怜为前提的。

  大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初曾入长安宫廷三年,相传受到隆重的宠遇,写文章时,曾由杨贵妃捧砚,内臣高力士脱靴(后者见于史书,前者则出于传说)。据此,“曾与明皇捧砚来”该作“曾与太白捧砚来”才是,但因李白是奉唐明皇之命写诗的,所以换个说法,其实际意思是曾代唐明皇捧砚,供李白挥毫。这样就使得皇帝和贵妃世俗化、平民化了,并使得杨贵妃向黑痣靠近了一步。“美脸风流杀。”这么一个绝代佳人捧着砚台在旁边伺候着,李白禁不住走了神,饱蘸浓墨,笔头一歪,向她的脸上挥去,“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这才留下了一颗黑痣。容华绝代的美人的粉面上长着一颗才华横溢的诗人点染而成的黑痣,相互映衬,益增娇态。作者并不把李白写作好色之徒,却借着他的举动,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价”,同时也婉曲地表现出脸部黑痣的特征。“叵奈”二字,兼有惋惜与无奈的意味,这再次说明诗人选上这个题目是为了显露新巧的构思,而没有轻薄嘲弄的用意。

  白朴此曲,以一个“疑”字引出,悬念,情节,心理,寥寥几笔,全浮于纸上。其艺术手法主要是采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表现事物,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反映了作者富艳的才情。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4-165

zuìzhōngtiān··jiārénliǎnshànghēizhì--bái

shìyángfēizàizěntuōwéizāicéngmínghuángpěngyànláiměiliǎnfēngliúshānàihuīháobáizhejiāotàisōngyāndiǎntáosāi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译文:追求长生之道,自从神农就开始了。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译文:听别人说:紫阳真人是在仙人名录中挂了号的。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译文:呼吸真妙之气,吟颂〈步虚〉仙词。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译文:所行之道符合仙人规程,心灵与自然融合,人天合一。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译文:居住的高楼仿佛来自蓬莱仙岛,饲养的白鹤即将载你飞到天庭。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译文:清晨,窗外松雪明媚,玉阶下池塘水波潋滟。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译文:喜欢听歌赏琴,管他什么皇帝公卿。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译文:希望赐予我金丹妙药,一起飞往天庭。

suízhōuyángxiānshēng--bái

shénnónghǎozhǎngshēngfēngjiǔchéng

wényángzǎoshǔdāntáimíng

chuǎncānmiàoyínzhēnshēng

dàoxiānxīnjiāngyuánhuàbìng

lóuchūpénghǎishìfēijīng

sōngxuěchuāngwàixiǎochíshuǐjiēxiàmíng

dānshēngshīxuānmiǎnqíng

zhōngyuànhuìjīnxiélíngtàiqīng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怅卧新春白袷(jiá)¹,白门²(liáo)落意多违。
译文: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注释:¹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²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红楼¹隔雨相望冷,珠箔(bó)²飘灯独自归。
译文: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注释:¹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²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远路应悲春晼晚¹,残宵(xiāo)犹得梦依稀²
译文: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注释:¹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²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玉珰(dāng)¹(jiān)(zhá)²何由达,万里云罗³一雁飞。
译文: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注释:¹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²缄札:指书信。³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

  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幽美凄艳。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意象与辞采,表达复杂的心绪。在这首诗中,红楼、珠箔、春雨、灯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春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

  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内涵极为丰厚,决不仅仅围绕单一的情绪反复吟唱,而是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全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99-1201

chūn

shāngyǐn tángdài 

chàngxīnchūnbáijiá báiménliáoluòduōwéi 
hónglóuxiāngwànglěng zhūpiāodēngguī 
yuǎnyīngbēichūnwǎnwǎn cánxiāoyóumèng 
dāngjiānzháyóu wànyúnluóyàn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