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坂望咸阳,征人惨思肠。咽流喧断岸,游沫聚飞梁。
陇坂望咸阳,征人惨思肠。咽流喧断岸,游沫聚飞梁。
凫分敛冰彩,虹饮照旗光。试听铙歌曲,唯吟君马黄。
凫分敛冰彩,虹饮照旗光。试听铙歌曲,唯吟君马黄。

lǒngtóushuǐ--xièxiè

lǒngbǎnwàngxiányángzhēngréncǎnchángyànliúxuānduànànyóufēiliáng

fēnliǎnbīngcǎihóngyǐnzhàoguāngshìtīngnáowéiyínjūnhuáng

谢燮

谢燮

谢燮(525-589),出生于建康(南京市),南朝陈文学家,代表作品《早梅》,和其他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独出心裁,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不畏严寒和不甘落后,也寄寓着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 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
臣之里¹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²以为盗,怒而逐³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yùn)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jù)¹⁰追呼其¹¹妇。
译文:我的乡里有一个妇人,与里中的老太婆关系很好。妇人家里晚上丢了肉,她婆婆认为是妇人偷走了,就生气地把她赶走。妇人早晨走的时候,拜访了与她很要好的老太婆,把这件事告诉她,并向她告辞。老太婆说:‘请你慢慢地走,我现在就去让你家里的人把你追回来。’立即捆起一捆乱麻到丢肉的那家去借火,说:‘昨晚上一群狗得到一块肉,互相争夺残杀,我来借火烧水给死狗煺毛。”丢肉的这一家急忙追去喊他媳妇回来。
注释:¹里:与前一个“里”均为“乡里、家乡”。²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³逐:驱逐。⁴语以事:以事语。语,告诉。⁵女:统称“汝”,你。⁶安:慢慢地。⁷令:原为“命令”,意为“叫”。⁸请火于亡肉家:于亡肉家请火。⁹治:收拾。¹⁰遽:仓猝,匆忙。¹¹其:他的。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xù)。孤馆悄无人,梦断¹月堤(dī)归路。无绪(xù)²,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译文: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注释:¹梦断:梦醒。²无绪:没有兴致。

  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池上”一问横空而来,充满了惋惜、无奈和迷惘。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面上,随水流逝。而对这样一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心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春愁。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人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心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又的无限悲凉。“孤馆”“梦断”二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梦断”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一瞬间的所见。从下文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方微亮,“悄无人”正符合此时的场景。词人从“月堤归路”这一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放眼望去,屋外一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无穷的哀伤。

  于是词人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无绪,无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一般地表达出来。“无绪”是“无奈”,是“无计”,是“无情”,是“无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以为之名。”《如梦令》这一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用这一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心机,比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气,为人所激赏。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无寐,无寐”,非常警醒、精练。而此词中,“无绪,无绪”同样极为含蓄深沉,丝毫不逊于前人后人。

  “帘外五更风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在美梦破碎之后心绪不宁,听着帘外的风雨,预感到更坏的厄运将要到来。全同以此作结,显得极为绝望,可见这一时期秦观的思想。这一句同时也交代了整首词发生的时间、背景,读者因此可以知道,上文所描写的“落花飞絮”等场景,都是在五更时候,都是在风雨之中,更添一份落寞悲凉。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393

mènglìng··chíshàngchūnguīchù--qínguān

chíshàngchūnguīchùmǎnluòhuāfēiguǎnqiāorénmèngduànyuèguīliánwàigèngfēng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厚地¹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译文:在大地上种植桑麻,是为了给百姓提供生活之需。
注释:¹厚地:与“高天”相对,大地的意思。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生民理布帛(bó)¹,所求活一身。
译文:百姓种桑植麻,纺织布帛,亦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存下来。
注释:¹理布帛:将丝麻织成布帛。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身外¹充征赋(fù),上以奉君亲。
译文:在保证自己衣食住行所必需之后,其余之物均作为赋税供奉给了皇上。
注释:¹身外:身外之物,指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之外的布帛。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国家定两税¹,本意在忧人。
译文:国家制定两税法,本意是推行仁政,为民解忧。
注释:¹两税:即两税法,唐德宗时宰相杨炎所定。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jué)¹防其淫²,明敕(chì)内外臣:
译文:在实行伊始,就防止征收过度,诏令里明白地宣示内外诸臣:
注释:¹厥初:其初。²防其淫:防止滥增税目。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译文:税外不许滥加税目,如果有地方官敢不这样做,便以违法定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¹
译文:无奈经过漫长的岁月,贪官污吏得以苟且因循。
注释:¹因循:沿袭,照旧不变的意思。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jùn)我以求宠,敛(liǎn)¹无冬春²
译文:沿用旧制进行敲诈勒索,为了加官进爵,不分冬春地搜刮钱财。
注释:¹敛索:搜括。²无冬春:不分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织绢未成匹,缲(sāo)¹未盈斤。
译文:丝织的绢帛还没有成匹,蚕茧缫出的丝还未满一斤。
注释:¹缲丝:抽茧出丝。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里胥(xū)迫我纳,不许暂逡(qūn)¹
译文:里胥就来催逼我们缴税了,并声明不许任何人怠慢延迟。
注释:¹逡巡:迟疑,延缓。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岁暮天地闭,阴风¹生破村。
译文:岁暮时节,天气奇寒,阴风怒号,席卷着破败的村落。
注释:¹阴风:冷风。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夜深烟火尽,霰(xiàn)¹雪白纷纷。
译文:夜已经很深了,烟火早已熄灭,大雪纷纷扬扬。
注释:¹霰:雪珠。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译文:小孩衣不蔽体,老人通体冰凉,瑟瑟发抖。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悲喘¹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译文:满腹的悲情加上寒气,全都化作了无名的辛酸。
注释:¹悲喘:悲伤地喘息。一作“悲啼”。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昨日输残税¹,因窥官库门:
译文:昨日因去补缴尚未纳完的税金,得以有机会看到官库里的情况。
注释:¹残税:余税,尚未交清的税。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zēng)(bó)¹山积,丝絮(xù)²似云屯。
译文:库中丝织品堆积如山,丝絮飘飘有如天空中厚厚的云层。
注释:¹如:一作“似”。絮:不能织帛的丝,可用以絮衣,俗称丝绵。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号为羡余物¹,随月²献至尊。
译文:这些都是贪官们巧立名目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美其名为盈余的财物。
注释:¹羡余物:盈余的财物。这里指超额征收的赋税。²随月:即“月进”,每月进奉一次。一作“随日”。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译文:贪官们强夺我们老百姓的衣食,买来了朝廷对他们的恩宠。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进入琼(qióng)林库¹,岁久化为尘!
译文:这些宝贵的布帛,进入了宫中宝库,年深日久,最终也就化作了灰尘。
注释:¹琼林库:泛指皇帝积贮私财的内库。
《重赋》表现了当时皇帝除国库外,另设私库,储藏群臣进贡的财物,以供自己享乐之用的现实。地方官员借机巧立名目,大肆搜刮聚敛,以赋税之盈余的名义向皇帝进贡,从而得到加官晋爵的机会。广大劳动人民则在重税压迫下困苦不堪。作者对此现象大为不满,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没有或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只得对贪官污吏作出强烈批评。但诗的后半部分对重赋产生的后果的大力渲染,无形中强化了对“本意在忧人”而实“夺我身上暖”的最高统治者的仇恨。
参考资料:
1、 陈友琴 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21
2、 王文丹.简论白居易《秦中吟》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新乡学院学报,2016,33(1):27-29.
3、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41-148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
晚岁躬耕(gēng)¹不怨贫,只鸡斗²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xī)皇以上人³
译文: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彼此融合无间。他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
注释:¹躬耕:亲自耕种。²斗:盛酒的容器。³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远的人。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¹。若教王谢诸郎²在,未抵柴桑³(mò)上尘。
译文:千年过后,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他晚年归耕在柴桑,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
注释:¹清真: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清新纯真。²王、谢诸郎:王、谢两家的子弟。王、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³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柴桑人,晚年归耕也在柴桑。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zhètiān ·wǎnsuìgōnggēngyuànpín

xīn sòngdài 

yuānmíngshīnéngshǒu zuòxiǎosòng

wǎnsuìgōnggēngyuànpín zhīdǒujiǔlín dōujìnsòngzhījiānshì shìhuángshàngrén 
qiānzǎihòu bǎipiāncún gèngqīngzhēn ruòjiāowángxièzhūlángzài wèicháisāngshàngchén 

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
曾向¹钱塘²住,闻鹃³忆蜀(shǔ)乡。
译文:我曾经住在钱塘时,每每听到杜鹃的啼叫,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念远在四川的家乡。
注释:¹向:在。²钱塘:即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南宋都城。³鹃:杜鹃。⁴蜀:四川。家铉翁是四川眉山人。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
译文:如今我被羁押在燕京,不知道今晚梦中,是回到四川,还是回到钱塘?

  诗作于南宋灭亡后,分两个层次。前两句是写宋未亡前,诗人客居临安,每当听到杜鹃啼鸣,便想起了家乡。后两句写宋亡后的,自己被俘到了燕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归的沉重悲哀。

  这首小诗作于南宋灭亡后,分两个层次,成今昔对比。前两句是写宋未亡前,因为北方领土先后被金元所占,宋偏安临安,所以家铉翁住在临安,每当听到杜鹃啼鸣,便想起了家乡。家铉翁是四川人,闻鹃事切合自己,用的是四川典故:相传古代蜀主望帝失国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鸣声悲哀,常啼至口角流血而止。古人常以杜鹃啼血典来寄托家国灭亡之痛。而杜鹃的叫声又如同“不如归去”,家铉翁“闻鹃忆蜀乡”,既是对国土沦陷表示愤慨,又寄托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及有家不能归的沉重悲哀。

  后两句写眼前,南宋已经灭亡,自己被俘到了燕京,这时候恢复失土已成画饼,不要说北方,就是南方,包括以前所住的南宋都城临安,也都成了异族统治的天下了。由此,家铉翁无限怅惘地问:今天晚上做梦,是梦蜀地还是梦临安呢?言下之意,两地分别代表家与国,都是那么地使他思恋感伤。

  前后二层,后层是前层的延续,前层是为后层预做地步,这就是论诗者所谓的加一倍写法。诗在谋篇手法上显然是参考了贾岛的《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但贾岛诗只是抒发久客远游的思乡之情,家铉翁诗却表现亡国之恨,更加催人泪下。通过递进,前面本来是很突出的思乡之情,忽然又加入了新的内容,更显得沉痛。家铉翁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感慨兴亡盛衰的诗中很普遍,典型的可举虞集的《挽文丞相》诗,末联说:“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用晋过江诸人新亭洒泪叹中原沦丧的典故,说那时还有半壁江山,如今连一点残山剩水也没有了。这与家铉翁梦四川、梦钱塘同一机杼。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42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