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君西园宴,陈王谒帝归。列位华池侧,文雅纵横飞。
副君西园宴,陈王谒帝归。列位华池侧,文雅纵横飞。
小臣轻蝉翼,黾勉谬相追。置酒陪朝日,淹留望夕霏。
小臣轻蝉翼,黾勉谬相追。置酒陪朝日,淹留望夕霏。

shìyàntóng--liúxiàochuò

jūn西yuányànchénwángguīlièwèihuáchíwénzònghéngfēi

xiǎochénqīngchánmiǎnmiǎnmiùxiāngzhuīzhìjiǔpéicháoyānliúwàngfēi

刘孝绰

刘孝绰

(481—539)南朝梁彭城人,本名冉,字孝绰,小字阿士。七岁能文,年十四,代父起草诏诰,号“神童”。梁武帝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后迁尚书水部郎。作诗得武帝嗟赏。累擢秘书丞,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官。位终秘书监。 ▶ 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知不知对春思念他,倚栏杆海棠花下?
楼台小,风味佳,动新愁雨初风乍¹。知不知对春思念他,倚(yǐ)栏杆海棠(táng)花下?
译文:楼台很小,但是风情趣味却很好。风和雨忽飘洒触动起新愁,。他知不知道我正对着大好春光想念他,倚着栏杆站在海棠树下?
注释:落梅风:曲牌名,入双调。¹雨初风乍:谓风雨初起。乍,刚刚。

luòméifēng··lóutáixiǎo--zhōuwénzhì

lóutáixiǎofēngwèijiādòngxīnchóuchūfēngzhàzhīzhīduìchūnniànlángānhǎitánghuāxià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xī)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¹,憀(liáo)(lì)²悲伤。
注释:¹安仁《秋兴赋》: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工诗赋,曾作《秋兴赋》。²憀栗:同“寥栗”,凄怆貌。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¹(tún)(shù)²,是否思乡?
注释:¹夏城: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老城。宋为西夏都城,明为九边重镇宁夏镇城,故称镇城为夏城。²屯戍客:驻守边疆的人。

làngtáoshā··qiū--zhūzhān

sāixiàjǐnghuāngliángdànbáoqiūguāngjīnfēngtòushangānrénqiūxìngliáobēishāng

廿niànzàizhùbiānjiāngliǎngbìnchéngshuāngtiānbiān鸿hóngyànyòunánxiángjièwènxiàchéngtúnshùshìfǒuxiāng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清娥(é)¹画扇中,春树²郁金红。
译文: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注释:¹清娥:一作“清蛾”。清,不仅写娥美,而且点出了日期是清明,时间是清晨。²春树:指桃树。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出犯¹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译文: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注释:¹出犯:出,外出;犯,踏青。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马骄偏避幰(xiǎn)¹,鸡骇(hài)乍开笼。
译文: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
注释:¹幰:帐帏。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zhè)¹何人发,黄鹂隔²故宫³
译文: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注释:¹柘弹:用弹弓发射的飞弹。²隔:庭院隔墙。³宫:庭院里的房子。在秦始皇之前,比较豪华的房子皆可称宫,一般人亦可称朕。后来“宫”成为皇宫的专用词,“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词。现在“宫”的含义有所扩大,如少年宫、青年宫等。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带有节日的氛围。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清明前七天至清明后三天之内。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温庭筠这首《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

  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

qīngmíng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qīngéhuàshànzhōng chūnshùjīnhóng 
chūfànfánhuā guīchuān穿ruòliǔfēng 
jiāopiānxiǎn hàizhàkāilóng 
zhèdànrén huánggōng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何处望¹神州²?满眼风光北固楼³。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译文: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楼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注释:¹望:眺望。²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³北固楼:即北固亭。⁴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⁵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少¹万兜(dōu)(móu)²,坐断³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注释:¹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²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³坐断:坐镇,占据,割据。⁴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⁵休:停止。⁶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⁷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⁸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词以一个问句开始,词人写道:“何处望神州。”“神州”指中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接着写道:“满眼风光北固楼。” “北固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

  词人接着说: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楼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楼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楼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楼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据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于是,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617-1619

nánxiāng ·dēngjīngkǒuběitíngyǒuhuái怀

xīn sòngdài 

chùwàngshénzhōu mǎnyǎnfēngguāngběilóu qiānxīngwángduōshǎoshì yōuyōu jìnchángjiānggǔngǔnliú 
niánshǎowàndōumóu zuòduàndōngnánzhànwèixiū tiānxiàyīngxióngshuíshǒu cáoliú shēngdāngsūnzhòngmóu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¹
译文:昔日每次登上黄鹤楼,最爱的就是远眺鹦鹉洲。
注释:¹鹦鹉洲:在湖北武汉市南长江中。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洲势逶(wēi)(yí)¹²碧流,鸳鹦鸂(xī)(chì)³满滩头。
译文:沙洲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碧绿的江水绕过沙洲缓缓流去。鸳鸯和鸂鶒鸟在洲边水中嬉戏、漫游。
注释:¹逶迤:曲折绵延貌。²绕:全唐诗校:“一作还。”³鸂鶒:水鸟名,多紫色,较鸳鹦为大,成双游水中,又称紫鸳鹦。⁴滩:全唐诗校:“一作沙。”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滩头日落沙碛(qì)¹长,金沙熠(yì)²动飙(biāo)³
译文:在长长的沙堤之上洒满了落日的余辉,金色的沙滩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熠熠夺目的光彩。
注释:¹沙碛:浅水中的沙石。²熠熠:闪光貌。³飙光:风吹水动,沙光闪耀。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舟人牵锦缆¹,浣女结罗裳。
译文: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
注释:¹锦缆:华美的系船缆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¹香。
译文:月光皎皎远处白茫茫的芦花连成一片,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杜若香。
注释:¹杜若:一名杜衡,香草名。
君行采采莫相忘。
君行采采¹莫相忘。
译文:你此次离去不要忘了我呀!
注释:¹采采:盛貌。此就鹦鹉洲的风光言。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0首。老朋友王迥将游江东,作者作诗送别。开篇二句先从昔日登黄鹤楼遥望鹦鹉洲的印象,逗出一个“爱”字,为此时的游赏作一铺垫。“洲势”以下,即着意描写鹦鹉洲的胜景:碧流、水鸟、夕阳、沙石、舟人、浣女、明月、芦花、江风、杜若等,从傍晚到月夜,从无生命体到有生命体,依次写来,浓墨重彩,声光满纸。最后以“君行采采莫相忘”作结,点出送王迥出游之意。鹦鹉洲的故乡的象征,“采采”是对上面所写繁花胜景的概括,又暗寓作者送行的感情,于是作者劝友人此行不要乐而忘返,以至忘了家乡和友人的一片深情,全都包含在这一句的临别赠言之中。

yīngzhōusòngwángjiǔzhījiāngzuǒ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dēngjiāngshànghuánglóu yáoàijiāngzhōngyīngzhōu 
zhōushìwēiràoliú yuānyāngchìmǎntāntóu 
tāntóuluòshācháng jīnshādōngbiāoguāng 
zhōurénqiānjǐnlǎn huànjiéluócháng 
yuèmíngquánjiànhuābái fēngyáowénruòxiāng 
jūnxíngcǎicǎixiāngw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