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余筮宾始,衣冠仕洛阳。无赀徒有任,一命忝为郎。
昔余筮宾始,衣冠仕洛阳。无赀徒有任,一命忝为郎。
再践神仙侧,三入崇贤旁。东朝礼髦俊,虚薄厕才良。
再践神仙侧,三入崇贤旁。东朝礼髦俊,虚薄厕才良。
游谈侍名理,搦管创文章。引籍陪下膳,横经参上痒。
游谈侍名理,搦管创文章。引籍陪下膳,横经参上痒。
谁谓服事浅,契阔变炎凉。一朝谬为吏,结绶去承光。
谁谓服事浅,契阔变炎凉。一朝谬为吏,结绶去承光。
烹鲜徒可习,治民终未长。化鸡仰季智,驯雉推仲康。
烹鲜徒可习,治民终未长。化鸡仰季智,驯雉推仲康。
此城邻夏穴,橚矗茂筠篁。孝碑黄绢语,神涛白鹭翔。
此城邻夏穴,橚矗茂筠篁。孝碑黄绢语,神涛白鹭翔。
遨游佳可望,释事上川梁。秋江冻雨绝,反景照移塘。
遨游佳可望,释事上川梁。秋江冻雨绝,反景照移塘。
纤罗殊未动,骇水忽如汤。乍出连山合,时如高盖张。
纤罗殊未动,骇水忽如汤。乍出连山合,时如高盖张。
漂沙黄沫聚,礐石素波扬。榜人不敢唱,舟子讵能航。
漂沙黄沫聚,礐石素波扬。榜人不敢唱,舟子讵能航。
离家复临水,眷然思故乡。中来不可绝,奕奕苦人肠。
离家复临水,眷然思故乡。中来不可绝,奕奕苦人肠。
溯洄若无阻,谢病反清漳。
溯洄若无阻,谢病反清漳。

shàngxiāngtíngguāntāojīnzhǔxuépānānrényángxiànshī--liúxiàochuò

shìbīnshǐguānshìluòyángyǒurènmìngtiǎnwèiláng

zàijiànshénxiānsānchóngxiánpángdōngcháomáojùnbáocáiliáng

yóutánshìmíngnuòguǎnchuàngwénzhāngyǐnpéixiàshànhéngjīngcānshàngyǎng

shuíwèishìqiǎnkuòbiànyánliángcháomiùwèijiéshòuchéngguāng

pēngxiānzhìmínzhōngwèizhǎnghuàyǎngzhìxúnzhìtuīzhòngkāng

chénglínxiàxuéchùmàoyúnhuángxiàobēihuángjuànshéntāobáixiáng

áoyóujiāwàngshìshìshàngchuānliángqiūjiāngdòngjuéfǎnjǐngzhàotáng

xiānluóshūwèidònghàishuǐtāngzhàchūliánshānshígāogàizhāng

piàoshāhuángquèshíyángbǎngréngǎnchàngzhōuzinéngháng

jiālínshuǐjuànránxiāngzhōngláijuéréncháng

huíruòxièbìngfǎnqīngzhāng

刘孝绰

刘孝绰

(481—539)南朝梁彭城人,本名冉,字孝绰,小字阿士。七岁能文,年十四,代父起草诏诰,号“神童”。梁武帝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后迁尚书水部郎。作诗得武帝嗟赏。累擢秘书丞,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官。位终秘书监。 ▶ 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翠袖无香镜有尘,一枝花瘦不藏春。
翠袖¹无香镜有尘,一枝花瘦不藏春。
译文:绿色的袖子没有香味,镜子落上了灰尘。一支单薄枯瘦的花儿藏不住春天。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¹解误人²
译文:(参加科举考试)十年了都没能面见帝王,这才相信红尘因缘能帮迷失的人解脱。
注释:¹婵娟:容貌姿态美好的样子,常用以代美女。²误人:指使人迷恋而耽误功名进取。

gōngyuàn--lóng

cuìxiùxiāngjìngyǒuchénzhīhuāshòucángchūn

shíniánshíjūnwángmiànshǐxìnchánjuānjiěrén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月挂中天夜色寒¹,清光皎(jiǎo)皎影团团²。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译文:月亮挂在中天夜色多么寒凉,月光如此皎洁月轮分外团圆。诗人们月下吟常常雅兴勃发,漂泊的游子惹恨牵愁却不忍把她遥观。
注释:¹寒:寒冷。²团团:团圆。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翡翠楼边悬¹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²何用烧银烛,晴彩³辉煌(huáng)映画栏。
译文:月轮啊!你是翡翠楼边悬挂着的玉镜,月轮啊!你是珍珠帘外高挂着的冰盘。这美好的夜晚何必要点起蜡烛,辉煌的光彩映照着这画栋雕栏。
注释:¹悬:悬挂着。²良宵:美好的夜晚。³晴彩:辉煌的光彩。

  这是香菱所写的第一首咏月诗。

  作为学步的开头,此诗在技巧上显然是非常稚拙的。如借用宝钗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林黛玉则讲得更为具体和明白:“意思却有,只有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所谓“意思却有”,大概是指此诗咏月而不离题,还能运用形象语言及比喻等技法来描绘月轮的形象。但其缺点也正在于“措词不雅”和构思被缚等方面。

  诗的首联写了寒秋之夜天宇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用吴刚月中伐桂这一古老的传说,来暗点眼下这桂子飘香的晚秋时节。但除了这里有一点意蕴外,其它的如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均为俗套。诗的颌联显得形象单薄,支离破碎,说诗人们往往借月来助长诗兴,山野的过客不忍对她而平添愁恨,意思显豁,别无余韵。且“常思玩”三字选语太硬,太俗太露。诗的颈联,本应是另转新意,但此处仍原地踏步,仅仅堆砌一些华艳的词藻来装点门面。什么“翡翠楼边”、“珍珠帘外”之类,对偶固然精切,仍不免有肥辞瘠义之嫌。至于“玉镜”、“冰盘”之喻,也已变成诗中多余之赘疣。而诗的结联还是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样的收尾既得无力且又无韵致。由此可见,作为刚刚学诗的香菱,即使为一首好诗而整日苦思冥想,“越发弄成呆子一般”,但毕竟初次尝试,还是免不了要有失败的教训。作者故意把这首诗弄得如此蹩脚,使之符合人物的学识和身份,这别出心裁的安排,实在是多么不容易!

xiānglíngyǒngyuè··--cáoxuěqín

yuèguàzhōngtiānhánqīngguāngjiǎojiǎoyǐngtuántuánshīrénzhùxìngchángwántiānchóurěnguān

fěicuìlóubiānxuánjìngzhēnzhūliánwàiguàbīngpánliángxiāoyòngshāoyínzhúqíngcǎihuīhuángyìnghuàlán

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nóng)¹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²,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qī)萋芳草愁千里。
译文:我是这江南浪荡才子,穿着闲居的常服,在这春风中尽情玩乐。杨花落尽,芳草乐乐,勾起了我满腹愁绪。
注释:¹侬:古吴语,指我。²乌帽青鞋:闲居的常服。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扶上兰舟¹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é)²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译文:(我)醉眼迷蒙中被人扶上了游船,看到暮色斜阳下,青山相对,宛如美女之眉黛;船上的人正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下,载歌载舞,一派欢乐景象。山色妩媚,歌欢舞美,面对此情此景,我却不禁潸然泪下。
注释:¹兰舟:船之美称。²双蛾:双眉。以上二句以青山喻眉,二者相映,益显其美。

  此词寄托的是一种“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思,同时也寓有一种年华虚度的伤感。词中叙事、写景、抒情交错而下,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天成,如自己出,因而饶有流动自然之美。

  起唱直叙春游情事:“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游冶子”犹言浪荡子,“乌帽青鞋”是山野之人的服饰,词人的言语虽然豪纵,心情却甚凄苦。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云:“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又陆游《东阳道中》诗云:“风吹乌帽送轻寒,雨点春衫作醉斑。”语既出此,意亦近之。赵孟頫本是赵宋王孙,如今却在浪迹江湖,心中怎能没有感慨?所以自称为“行乐东风里”的“游冶子”,其实是百无聊赖的自嘲自笑,其中隐含着一种难言之痛。

  续拍描绘眼前光景:“落尽杨花春满地,凄凄芳草愁千里。”屈原《离骚》有句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也隐喻着同样的感慨——杨花都已落尽,桃李当更无花,明明是春已去,却还说“春满地”,可见惜春之意极痴,在春已难寻之时,仍将满地杨花看做春的存在,如此婉言“落尽杨花春满地”,比直说“落尽杨花春已去”更觉伤心。以草寓愁,古来多有,如南唐李煜《清平乐》词云:“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萋萋芳草”语出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词人用此,亦寄寓着王孙流落的悲哀,芳草萋萋,一望无际,正如愁思的茫远,所以说“愁千里”。

  重起转写游湖情景:“扶上兰州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兰舟”即木兰舟,南朝任昉《述异记》言浔阳江七里洲有鲁班造木兰舟,故用为船的美称。“双蛾”即双眉,因女子之美细长弯曲,犹如蚕蛾的触须,故美称为蛾眉。“扶上兰州人欲醉”上承“行乐”一语,谓被人扶上游船时已有醉意,可见此前“行乐”颇为恣肆。“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远处的青山在落日余晖中色浓如黛,与船上歌女的翠梅遥相映衬,本是山美人美,但与“日暮”连在一起,又微微透漏出一种“美人迟暮”的忧伤。情融景中,耐人寻味。

  结拍翻出心中悲感:“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催下相思泪。”“歌扇”是歌舞女郎用来传情饰态的彩扇,“相思泪”本指苦思情侣之泪,借指怆怀故国之泪。万顷湖光都展现在歌扇之下,景象十分瑰丽壮阔。一声歌起便催落相思之泪,情绪又异常凄苦悲凉。这样以清歌美景托出仇恨哀伤,尤见情思厚重,意境深远,言辞有尽而韵味无穷。

  这首离别相思词,上片写游子游乐逍遥的神态,接着点出对情人的思念使他“愁万里”;过片忆起离别饯行,酒入愁肠,人已半醉;结句“一声催下相思泪”,把全词情感推向高潮,成为点题之笔。此词妙在写送别场面并未直接写情人,而只以男子口气道出,“扶上兰舟”一句告诉读者,送行的情人扶他上船,挥手而别,一时难忍相思泪。至此全词结束,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

参考资料:
1、 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52-53
2、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556页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ruǐ)送行人。明朝紫凤¹朝天²路,十送重城³五碧云
译文:绿橘梢头尚有橘花未谢,好像要留下香蕊来送别行人。君要官职高升,明天就要进京朝拜皇上。升官进京是天祥人瑞的好事。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¹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²朝天:朝见帝王。³十送重城:意即十送楼城。⁴五碧云:五色彩云之意,多用以喻宫阙。
歌渐咽,酒初醺。尽将红泪湿湘裙。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
歌渐咽,酒初醺(xūn)。尽将红泪湿湘裙。赣(gàn)¹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²忆使君。
译文:歌声渐渐沙哑,喝了点小酒微微有点醉。感到悲伤,就尽情哭泣,任凭红色的泪水滴湿了黄色的衣裙。赣江西边从今天开始,明月与清风就在回忆着使君。
注释:¹赣江: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阳湖,长江中游重要支流。²明月清风:送者为自然界清高之物,其所忆念者自必为不俗之人。

  这是描写一个歌女送“使君”进京情景的作品。开篇点明时间是在春末,本是橘树花朵还未尽谢的自然现象,在送别人的眼中却仿佛橘树也有人的心意,刻意地留几朵花以挽留将要远行的人。接下去点明“使君”是要去往京城,且前程似锦,暗示“使君”是一定要走的,又进一步显出送别人的复杂心情,一方面她是为“使君”高兴的,也希望他能有个好前程;另一方面也确实不舍得让他远离自己。

  下片写饯行宴上,众人洒泪而别。因为难过,歌终于唱不下去了。有心事导致小酌几杯便有了醉意,大家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女子哭得泪水打湿了裙子。结尾二句表明心迹,将不会忘记“使君”,而那深深的思念,连赣江西畔的明月清风也会被沾染上的。

  全词借景物抒情,又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边送别图,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主编 陶尔夫 杨庆辰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晏欧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80页

zhètiān··绿shāotóudiǎnchūn--yàndào

绿shāotóudiǎnchūnshìliúxiāngruǐsòngxíngrénmíngcháofèngcháotiānshíèrzhòngchéngyún

jiànyànjiǔchūxūnjǐnjiānghónglèi湿shīxiāngqúngànjiāng西pàncóngjīnmíngyuèqīngfēng使shǐjūn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残雪。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两袖梅风,谢桥¹边、岸痕犹带残雪。过了匆匆灯市²,草根青发。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烟溪上、采绿³人归,定应愁沁(qìn)花骨。
译文:漫步在谢桥边,吹拂着落梅的轻风,也吹满双袖。沿岸春寒未褪,犹见残雪痕迹。元宵过后,小草发青芽,春天已经到来。山川间阻,音信难通,只能把一襟幽怨,寄诸燕子,可惜它还未飞回。那远方的情人啊,这时也许在轻烟迷漫的溪水边采摘绿草归来,她一定满怀心事,连花心深处都沁透着她的春愁。
注释:¹谢桥:即为谢娘桥,泛指站着心爱女子的桥。²灯市:指正月十五的元宵灯市。³绿:是一种刍草的名。
非干厚情易歇。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晞春,夜来和露梳月。
非干厚情易歇。奈燕台¹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wà)。如今但、柳发²(xī)春,夜来和露梳月。
译文:这一切,并不关两人深厚的感情有所改变,而是由于命运的安排。自己纵使有李商隐那样的风流文笔,但在此情此境,也难道出离别苦楚。回首前尘,那幽深的小径,微风吹衣,你,久久地悄立玉阶之下。夜色渐深,清凉的露水侵进罗袜,还在等待我的到来。一切皆成过往,只有那柳树疏疏的长条,依旧纷披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中;晚上,又沾上清凉的露水,在月下来回拂动。
注释:¹燕台:用唐诗人李商隐事。²柳发:亦指自己稀疏的头发。

  史达祖在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周邦彦那种“缜密典丽”、“富艳精工”的创作风格,而又有发展,炼字锻句,竟秀争高,给后来重视写作技巧的人比较大影响。

  起首两句描写初春的景物:漫步在谢桥边,吹拂着落梅的轻风,也吹满词人的双袖。沿岸春寒未褪,犹见残雪痕迹。“谢桥”,指谢娘家的桥,唐时有名妓谢秋娘,因常以指女子所居之地。两句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作冯延巳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化出。四、五句点明时节。灯市,指正月十五的元宵灯市,上冠以“匆匆”二字,略露作者的心情,可与姜夔《琵琶仙》词“奈愁里、匆匆换时节”参看。元宵过后,草已开始变绿,春天已是到来了,可是,词人却说“燕子春愁未醒”,燕子在春分前后才由南方飞回,而此时春社未到,燕子未归,故发出“误几处、芳音辽绝”的怨望之语。江淹《拟李都尉从军》诗有“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之句,《开元天宝遗事》也载有燕子传书之事,诗词家将之当作常典使用。“燕子”二语,与作者《双双燕》词“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有异曲同工之妙。山川间阻,音信难通,只能把一襟幽怨,寄诸燕子,正见其用笔精妙处。题中“春思”之意,至此方出。“烟溪”二句,笔锋一转,从对面着想:那远方的情人啊,这时也许在轻烟迷漫的溪水边采摘绿草归来,她一定满怀心事,连花心深处都沁透着她的春愁。“采绿”,出自《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掏。”旧注认为这是妇人思念远行的丈夫。绿,是一种刍草的名。“采绿”,暗与上文“草根青发”照应。“愁沁花骨”四字甚炼,写出女子怀人的深情,句意并美。

  下片“非干厚情易歇”,笔意俱换,词极朴直,却更见情深意厚,更表现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切,并不关两人深厚的感情有所改变,而是由于命运的安排:离别,使有情人再也不能相见了。“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这真是痛心彻骨之语。“燕台”,用唐诗人李商隐事。李曾作《燕台》诗四首,哀感顽艳,被一位叫做柳枝的姑娘所深赏,并相约幽会。由于机缘的错失,两人未能欢好便离别了。这里借用而转换加强说,自己纵使有李商隐那样的风流文笔,但在此情此境,一切的语句都显得是那么陈旧和多余。“小径”四句,回首前尘,深情如揭。词人记得当年在故乡多少美好的情事,那幽深的小径,微风吹衣——那是与她旧游之地。在纷来沓至的追忆中,第一难忘的是:她,久久地悄立玉阶之下,夜色渐深,清凉的露水侵进她的罗袜,她还在等待着词人的到来。词中特标出“惊心”二字,表现了情人相会时心情激荡的情景。“小径吹衣”,又与首句“两袖梅风”相应,今昔对比,更是难以为怀了。结二句“如今但、柳发晞春,夜来和露梳月”,用春景中的景物写愁思,更见梅溪词心思之巧妙。由回忆跌回现实中。一切成为既往,此时剩下的只是:那柳树疏疏的长条,纷披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中;晚上,又沾上清凉的露水,在月下来回拂动。两句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喻人。“柳发”,亦指自己稀疏的头发:“晞”,晞发,披发使干。《楚辞·九歌·少司命》有“晞女(汝)发兮阳之阿”之语。“夜来”句,写自己在凉露冷月之下,凄然抚鬓的情景。结二句炼字极工,或未免着迹。

  史达祖的长调词,着意于布局,字锻句炼,极见功力。虽然前人批评他“用笔多深兴巧”(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但他对于技巧的细致运用也发展了婉约词。

wànniánhuān··chūn--shǐ

liǎngxiùméifēngxièqiáobiānànhényóudàicánxuěguòlecōngcōngdēngshìcǎogēnqīngyànzichūnchóuwèixǐngchùfāngyīnliáojuéyānshàngcǎi绿rénguīdìngyīngchóuqìnhuā

fēigànhòuqíngxiēnàiyàntáilǎonándàobiéxiǎojìngchuīcéngfēngduōshǎojīngxīnjiùshìshìqīnjiēluójīndànliǔchūnláishūyu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