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泉上记清游,茶具横陈晚未收。木叶尽随风扫去,万山清立寺门秋。
何人泉上记清游,茶具横陈晚未收。木叶尽随风扫去,万山清立寺门秋。

qīngquán--chéngtíngguī

rénquánshàngqīngyóucháhéngchénwǎnwèishōujǐnsuífēngsǎowànshānqīngménqiū

成廷圭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4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女羞¹夫婿薄²,客耻³主人贱
译文: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轻视,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轻贱他。
注释:¹羞:不光彩,不体面。²薄:轻视,刻薄。³耻:感到羞愧。⁴贱:轻贱,不重视。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遭遇同众流¹,低回²愧相见。
译文:我的遭遇和这些人一样,只好低头徘徊,和尊高的人见面感到羞愧。
注释:¹众流:指前文的“羞女”和“耻客”。²低回:也作“低徊”或“低廻”,徘徊。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译文:您不是青铜的镜子,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¹
译文:不要因为我衣服上有尘土就不以为我的心像白练那样纯洁高尚。
注释:¹练:白色的丝绢,比喻人心清白高洁。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译文:当您的人生处在荣华富贵的高峰时,也不要对地位低的人感到厌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君看白日驰¹,何异弦上箭。
译文:您请看太阳升落,时光飞驰,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¹白日驰:本文指时光飞快,暗示人生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并不是永恒的。白日,太阳,阳光。

yóuziyín--

xiū婿báochǐzhǔrénjiàn

zāotóngzhòngliúhuíkuìxiāngjiàn

jūnfēiqīngtóngjìngshìkōngzhàomiàn

shàngchénwèixīnliàn

rénshēngdāngróngshèngdàishìyánjuàn

jūnkànbáichíxiánshàngjiàn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无事¹经年别远公²,帝城³(zhōng)忆西峰
译文: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注释:¹无事:无端。²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³帝城:指京城长安。⁴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⁵西峰:指庐山。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炉烟¹消尽寒灯晦(huì),童子开门雪满松。
译文: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注释:¹炉烟:亦作“ 炉烟 ”。

  首联点明诗题“忆”字。以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借指住一,既暗写其不凡,又表达了仰慕之情。为了合乎格律,诗人将晓钟加以倒装,以“钟晓”出之,此句写诗人听到京城的晓钟后,联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钟声,想起久别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晓钟对于尘世中凡夫俗子来说,既宣告着宁静安详的结束,又预示着喧嚣熙攘的到来,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感觉敏锐的诗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内心的深层次体验,回忆起过往的相关人事,因此,本诗的“钟晓”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对后世读者影响深远的唐诗钟声意象群落之中,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尾联从”忆”字着笔,写两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灯古寺,品茗吟诗,围炉夜话。以“炉烟”之“消尽”、“寒灯”之“晦”的物态变化来写夜色深晚,从时间上久写畅叙未眠之状,表达两人情谊之深。结句为一奇境宕出,写两人彻夜畅叙后清晨所见之雪景——馒天皆白,雪压松枝,好一个银色世界,好一个傲写青松。这景色不仅表现环境清绝高洁,而且还富合着住一不染一尘的高洁出世形象。

  此诗构思巧妙,其一表现为以东晋高僧慧远作比,其二表现为景物烘托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全诗除首句“别远公”外,无一语言及住一,然而“炉烟”、“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晓钟声中无不有其人在。

参考资料:
1、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选读:线装书局,2007:187-188

zhùshī

shāngyǐn tángdài 

shìjīngniánbiéyuǎngōng chéngzhōngxiǎo西fēng 
yānxiāojìnhándēnghuì tóngkāiménxuěmǎnsōng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¹
译文:去年我们相别,有人传话说您游江东去了。
注释:¹江东:长江流至芜湖,呈南北走向,江东为辽东,即今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谓言挂席¹度沧(cāng)²,却来³应是无长风。
译文:又说您挂帆东海,直渡沧溟,一路上平安无事,风平浪静。
注释:¹挂席:挂风帆。²沧海:此指东海。³却来:返回之意。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运用铺叙手法,讲述诗人与久别重逢的友人狄博通的亲切慰问,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别我向何处”、“传道游江东”为李问狄答,增加了诗人与朋友间的相思离别之苦。诗词新颖别致、平淡无奇,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客套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紧扣上文,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关爱之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深切怀念和重逢的喜悦之情。“度沧海”能表达李白凌云之志,“长风”,则形容在大浪袭来时的情景,飘逸洒脱,无拘无束,豪情万丈。诗人运用“长风破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这恰恰是突显出诗人所追求的人生气质。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与久别重逢友人狄博通的深厚友情,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足见李白清新脱俗的诗风。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信口成章,借用“挂席”、“度”、“沧海”、“长风”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生动诙谐地描写了友人狄博通“挂席度沧海”、“游江东”的形象,亦似是喻已,侧面衬托出诗人不满足于“孤臣孽子”的现状,向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冲天豪情,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想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此诗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体现了李白与友人狄博通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挚友谊,抒写出诗人见到从江东归来的好友狄博通的欣喜心情。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 .李白在兖州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

dōngjiàntōng

bái tángdài 

niánbiéxiàngchù yǒurénchuándàoyóujiāngdōng 
wèiyánguàcānghǎi quèláiyīngshìchángfēng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月湖水平,涵虚¹混太清²
译文: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注释:¹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²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¹,波撼(hàn)²岳阳城³
译文: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注释: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²撼:一作“动”。³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1-82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7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

wàngdòngtíngzèngzhāngchéngxià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yuèshuǐpíng hánhùntàiqīng 
zhēngyúnmèng hànyuèyángchéng 
zhōu duānchǐshèngmíng 
zuòguānchuídiàozhě yǒuxiànqíng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朝发鼓阗(tián)(tián)¹,西风猎画旃(zhān)²
译文:早晨出发的击鼓声阗阗响,西风掠过画旗。
注释:¹阗阗:众多、旺盛的样子。²画旃:同“毡”,古代画旗。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译文:故乡随着船儿的飘荡已渐行渐远了,要去的方向浩然无边际。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锦水¹细不见,蛮江²清可怜。
译文:岷江支流的锦江遥远看不见,阳山与青衣江水清澈可爱。
注释:¹锦水:即 锦江 。²蛮江:指 四川 青衣江。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奔腾过佛脚,旷荡¹造平川²
译文:三江合流从弥勒大佛脚下奔腾而过,浩浩荡荡造就广阔平坦之地。
注释:¹旷荡:空阔宽广;广大。²平川:广阔平坦之地。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野市¹有禅客²,钓台寻暮烟³
译文:乡村集市有一参禅之僧,寻觅于傍晚烟霭笼罩的钓鱼台上。
注释:¹野市:乡村集市。²禅客:佛教语。³暮烟:意思是傍晚的烟雾。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chán)¹
译文:他定是应约先期到达了,并已久久伫立在流水潺潺的钓鱼台上。
注释:¹潺潺:意思是指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