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生寒七日春,梅花落尽杏花新。欲谈旧事推时变,无复当年行辈人。
风雨生寒七日春,梅花落尽杏花新。欲谈旧事推时变,无复当年行辈人。

zǎochūngǎnxìng--huángzhènchéng

fēngshēnghánchūnméihuāluòjǐnxìnghuāxīntánjiùshìtuīshíbiàndāngniánxíngbèirén

黄镇成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 2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车辚(lín)¹,马萧萧²,行(xíng)³弓箭各在腰。
译文: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注释:¹辚辚:车轮声。《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²萧萧:马嘶叫声。³行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娘)
(yé)¹娘妻子走²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³。(耶娘 一作:爷娘)
译文: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注释:¹耶:通假字,同“爷”,父亲。²走:奔跑。³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gān)¹云霄。
译文: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注释:¹干:冲。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道旁过者¹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háng)²
译文:路旁经过的人询问行人怎么回事,行人只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注释:¹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²点行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点行:按名册强征服役。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¹从十五北防河²,便至四十西营田³
译文: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便是四十岁还要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注释:¹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²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³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去时里正¹与裹头²,归来头白还(hái)³戍边。
译文:从军出征时尚未成丁,还要里长替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注释:¹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²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³还:又,再。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边庭¹流血成海水,武皇²开边³意未已。
译文:边疆战士血流成河,皇上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注释:¹边庭:边疆。²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³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闻汉家¹山东²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jīng)(qǐ)³
译文: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地荒芜。
注释:¹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²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³荆杞: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纵有健妇把锄(chú)犁,禾生陇(lǒng)¹无东西²
译文: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把锄头、步犁操劳农务,田土里的庄稼也得不到许多粮食。
注释:¹陇亩:田地。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间种植农作物。²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况复¹秦兵²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译文:更何况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注释:¹况复:更何况。²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长者¹虽有问,役夫敢申恨²
译文:尽管长者询问,征人哪里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
注释:¹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²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役夫:行役的人。敢:敢:怎么敢。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且如¹今年冬,未休关西²卒。
译文: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注释:¹且如:就如。²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县官¹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译文: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注释:¹县官:官府。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信知生男恶(è),反是生女好。
译文:百姓相信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生女犹得嫁比邻¹,生男埋没随百草。
译文: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只能战死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注释:¹比邻:近邻。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君不见,青海头¹,古来白骨无人收。
译文: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无人掩埋。
注释:¹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新鬼烦冤¹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jiū)²
译文: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时凄惨哀叫声不断。
注释:¹烦冤:愁烦冤屈。²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接着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 ,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

  诗人接着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最后,诗人用哀痛的笔调,描述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悲惨现实: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篇叙事诗,无论是前一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第一段的人哭马嘶、尘烟滚滚的喧嚣气氛,给第二段的倾诉苦衷作了渲染铺垫;而第二段的长篇叙言,则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前后辉映,互相补充。同时,情节的发展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随着叙述,句型、韵脚不断变化,三、五、七言,错杂运用,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后来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五字句,表现“行人”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传神。用韵上,全诗八个韵,四平四仄,平仄相间,抑扬起伏,声情并茂。再次,是在叙述中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如在大段代人叙言中,穿插“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和“君不见”、“君不闻”等语,不仅避免了冗长平板,还不断提示,惊醒读者,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还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是杜诗中运用口语非常突出的一篇。前人评及此,曾这样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这些民歌手法的运用,给诗增添了明快而亲切的感染力。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诗中多处使用了民歌的“顶真”手法,诵读起来,累累如贯珠,音调和谐动听。另外,还运用了对话方式和一些口语,使读者有身临现场的真切感。《唐宋诗醇》云:“此体创自老杜,讽刺时事而托为征夫问答之词。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小雅》遗音也。篇首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以下出点行之频,出开边之非,然后正说时事,末以惨语结之。词意沉郁,音节悲壮,此天地商声,不可强为也。”

参考资料:
1、 郑庆笃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30-533页 .

bīngchēxíng

 tángdài 

chēlínlín xiāoxiāo xíngréngōngjiànzàiyāo 
niángzǒuxiāngsòng chénāijiànxiányángqiáo  (niángzuò niáng )
qiāndùnlándào shēngzhíshànggānyúnxiāo 
dàopángguòzhěwènxíngrén xíngréndànyúndiǎnhángpín 
huòcóngshíběifáng biàn便zhìshí西yíngtián 
shízhèngguǒtóu guīláitóubáiháishùbiān 
biāntíngliúxuèchénghǎishuǐ huángkāibiānwèi 
jūnwénhànjiāshāndōngèrbǎizhōu qiāncūnwànluòshēngjīng 
zòngyǒujiànchú shēnglǒngdōng西 
kuàngqínbīngnàizhàn bèiquǎn 
zhǎngzhěsuīyǒuwèn gǎnshēnhèn 
qiějīnniándōng wèixiūguān西 
xiànguānsuǒ shuìcóngchū 
xìnzhīshēngnánè fǎnshìshēnghǎo 
shēngyóujiàlín shēngnánmáisuíbǎicǎo 
jūnjiàn qīnghǎitóu lāibáirénshōu 
xīnguǐfányuānjiùguǐ tiānyīnshī湿shēngjiūjiū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一从¹梅粉褪残妆²,涂抹新红上海棠。
译文: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粉妆时,海棠花开了,它就像少女刚刚涂抹了新红一样艳丽。
注释:¹一从:自从。²褪残妆:指梅花凋谢。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开到荼(tú)(mí)¹花事了²,丝丝天棘³出莓墙。
译文:等到荼蘼花开,春天的花都开完了,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莓墙。
注释:¹荼蘼:又名佛见笑、百宜枝等,属蔷薇科,初夏开花,花期较晚。²花事了:指春天的花都开完了。³天棘:即天门冬。其苗蔓生,叶细如青丝,好缠竹木上。⁴莓:当即山莓、蔷薇莓一类小灌木。

  春暮游小园》这首诗为七言绝句,用花开花落,表示时序推移,虽然一年的春事将阑,但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大自然是不会寂寞的。全诗写得很有情趣,前两句,写一春花事,以女子搽粉抹胭脂作比,非常活泼,充满人间趣味。这也是写景诗和咏物诗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但又没有流于一般化。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这首诗没有怪意的雕琢,从初春写到初夏,梅花开、海棠红、荼蘼落、天棘出,却并不是寡淡无味的流水账。

  “一从梅粉褪残妆”,“褪残妆”,以人喻花,写梅花残败凋落。梅花出在冬末早春,为报春之花,一个“残”字,暗示冬去春来。“涂抹新红上海棠”,是说梅花谢后,海棠花已经绽放,大自然把寒梅鲜红的颜色又涂抹到海棠花上去了。苏轼有海棠诗说:“东风袅袅泛祟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对海棠无意施粉传香,却写出了海棠的精神。王淇用“涂抹新红”四字同样写出了海棠的精神和自己惜花怜色,愿名花永存的美好愿望。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等到荼蘼花儿开罢,春天就结束了。春去夏来,取代百花的是肥壮茂密的荆棘,一丛丛,一丝丝,爬上了长满苔醉的院墙。花的交替更迭,构成色彩上由红变白转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季节的变化,而诗人留连岁月、感叹年华易逝的感伤情绪也隐隐体现出来了。

  宋人绝句中,描写风花雪月,山水田园,吟情咏性,留连光景的诗作不少,此诗以梅花、海棠、荼蘼开落的先后次序,以至于到百花凋残,天棘出墙来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的更替,又别具一格。诗人把日常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景观,用平易浅近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地表现出来。有美感,有诗意,反映了诗人“随物以婉转,盛与心而徘徊”的心迹(《文心雕龙》语)。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7-58

chūnyóuxiǎoyuán

wáng sòngdài 

cóngméifěntuìcánzhuāng xīnhóngshànghǎitáng 
kāidàohuāshìliǎo tiānchūméiqiáng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南使¹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译文:南使的统辖之地适宜牧养良马,牧养的数量总在万匹以上。
注释:¹南使:唐代掌管陇右养牧马匹工作的官职名。南使的辖区在秦州北部。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译文:然而邺城一仗那成群的骏马与阵同没,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闻说真龙连¹,仍残老骕(sù)(shuāng)²
译文:听说此处的骏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注释:¹龙连:指骏马。古传骏马为龙所生。《开山图》云: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²驌驦:骏马名。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译文:它悲鸣着渴望去战斗,向苍天挺起坚强的脊梁。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

 tángdài 

nánshǐ使tiān yóuláiwànqiáng 
yúnliánzhèn qiūcǎobiànshāncháng 
wénshuōzhēnlóngzhǒng réngcánlǎoshuāng 
āimíngzhāndǒu jiǒngxiàngcāngcāng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译文:能够在有限的府亭空间内,布置这些山林风景,你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啊。
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
他人骕(sù)(shuāng)¹马,而我薜(bì)²心。
译文:他人汲汲于富贵,而你能够保有隐逸之情。
注释:¹骕骦:古书上说的一种良马。²薜萝: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译文:春雨停了,你的府门前一片肃穆,黄莺在繁茂的柳树深处鸣叫。
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
长廊閟(bì)军器,积水背城阴¹
译文:曲折悠长的长廊里并没有陈列你督造的各式各样的器物,这一方山池就坐落在城北。
注释:¹阴:指北面。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译文:你的窗外是茂盛的芳草,你的床头摆放着排遣心绪的古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译文:你像和煦的清风一样,那多么人对你羡慕欣赏!除了别人,我也是你的知音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魏文扁问扁鹊曰:“子昆弟¹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译文: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
注释:¹昆弟:兄弟。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译文:扁鹊说:“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魏文扁曰:“可得闻¹邪?”
译文:魏文王说:“我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注释:¹闻:知道。
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¹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lǘ)²。若³扁鹊者,鑱(chán)血脉,投毒药,副(pì)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译文:扁鹊说:“我的大哥看病通过观察人的精神状态,还没有产生症状就治好了,所以他的名气没有传播开,只有我们家里的人知道。我的二哥看病,在刚产生症状时就治好了,看上去好像只能治愈轻微的疾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在乡里传播。至于我,看病的时候用针刺经脉,使用有毒的药物,开刀做手术,所以我的名气传遍诸侯各国。”
注释:¹故:因此,所以。²闾:泛指乡里。³若:至于,用在句首引起下文。⁴镵:刺。⁵副:剖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