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石滩急如弦,灵物曾从此处眠。最是短篷烟雨里,长歌一曲水连天。
潺潺石滩急如弦,灵物曾从此处眠。最是短篷烟雨里,长歌一曲水连天。

hángchuānjǐnglóngtānzhào--huángzhènchéng

chánchánshítānxiánlíngcéngcóngchùmiánzuìshìduǎnpéngyānzhǎngshuǐliántiān

黄镇成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 2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yuān)(yāng)¹离别伤,人意²似鸳鸯。
注释:¹鸳鸯: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如夫妻,兄弟等。²人意:人的意愿、情绪。《诗·小雅·无羊》“麾之以肱,毕来既升”汉郑玄笺:“此言扰驯,从人意也。”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yǒngyuānyāng

yuǎn tángdài 

yuānyāngbiéshāng rényuānyāng 
shìyuānyāngkàn duōyīngduàncùncháng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¹得良桐²焉,斫(zhuó)³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¹⁰古。”还之。
译文: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代的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注释:¹工之侨:虚构的人名。²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³斫:砍削。⁴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琴,指弹奏古琴。⁵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⁶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⁷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⁸使:让。⁹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¹⁰弗:不。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以归,谋¹²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zhuàn)³,作古窾(kuǎn)焉。匣(xiá)而埋诸土,期(jī)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¹⁰传视¹¹,皆曰:“希¹²世之珍也。”
译文: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注释:¹谋:谋划。²诸:兼词,之于。³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⁴古窾: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⁵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匣,装在匣子里。而,递进连词,并且。诸,兼语词,之于。⁶期年:第二年;满一年。⁷适:到……去。⁸贵人:大官。⁹易:换,交易。¹⁰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¹¹传视:大家传递看着。¹²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¹!岂²³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dàng)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译文: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注释:¹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²岂:难道。³独:只。⁴莫:没有什么。⁵然:如此。⁶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其:代词,代指工之侨珍:珍宝。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人们不要一昧地追求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内在。

参考资料:
1、 刘基 .郁离子 :1993 ,中国古籍出版社 .
2、 刘基 .郁离子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9 .
3、 吕立汉 .国学经典丛书—郁离子 :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唐汉 .郁离子:传世智慧大全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0 .
紫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楼。念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青鸾送碧云句,道霞扃雾锁不堪忧。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
紫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楼。念壁月长亏,玉簪(zān)中断,覆水难收。青鸾(luán)¹送碧云句,道霞扃(jiōng)雾锁不堪忧。情与文梭²共织,怨随宫叶³同流。
译文:夫妻分别后,恩情便已断绝。燕子念回旧巢、璧月再不圆满,玉簪折断,覆水念收,时光荏苒,空留余恨。殷勤的青鸟捎来你的书信,道观幽幽凄清孤寂。情缘念断,缠绵悱恻之辞,正似苏蕙织的回文锦字,又好比唐代宫女的红叶题诗,饱含多少幽怨;但现实无情,已是仙凡异路了。
注释:¹青鸾: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²文梭:织布的梭。³宫叶:红叶题诗的典故。
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
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gōu)。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¹,梦里曾游。银屏低闻笑语,但梦时冉(rǎn)²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
译文:泪下两行,想起我们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记得彼此初见是在谷口园林的客栈,银屏掩映,低声笑语。而此时回想起来,仿佛是场美好的梦。念道此生就这样永远不能看见了吗?不,我要拿那半镜,去寻找出高价出售的人,也许有重圆的一日。
注释:¹驿舍:驿站供来往人员住宿的房屋。也泛指旅店。²冉冉:慢慢地、缓慢地。

  “紫箫吹散”活用弄玉与萧史的传说,劈头就写出夫妇的离散,也暗示原先的恩爱。“燕子”“空楼”用唐代张尚书后,姬人关盼盼怀念旧爱,居张氏第中燕子楼十余年而不嫁的故事,进一步说明自己同李氏间生死不渝的爱情一“空”字,尤能令人联想到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名句。紧接着连用三种象征:明月已缺,难以再圆;玉簪中断,无由再续;覆水入地,无法重收,喻说事情的无可挽回。自古视花好月圆为美满的象征,此时词人的内心世界中已是“璧月长亏”。“玉簪”句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从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诗里用“覆水”传说的如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情知覆水也难收”,又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覆水难再收”。

  诸作皆言弃妇事。以下接着写从书信中了解到李氏的心情。霞、雾一类辞,是唐宋诗词描写道家生活的常见语。殷勤的青鸟,捎来了李氏的信。以“碧云句”,即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拟休上人怨别诗》)。她诉说幽闭在道观里的凄寂难堪。虽作了女道士,可情缘难断,缠绵悱恻之辞,正似苏蕙织的回文锦字,又好比唐代宫女的红叶题诗,饱含多少幽怨;但现实无情,已是仙凡异路了。

  下片写在悠悠隔绝的痛苦中,转而追怀往日恩爱。

  记得彼此初见是在谷口园林的客栈,银屏掩映,低声笑语。而此时回想起来,仿佛是场美好的梦。情景冉冉如昨,醒来却是一片新愁。词情至此,低徊无已。紧接着忽然掀起高潮。词人说,难道此生就这样永远不能看见了吗?不,他要拿分收的半镜,去寻找出高价出售的人,也许有重圆的一日。这结笔二句,仍是用前一首“鸾鉴分收”的故事。不过,前面是取其破镜之意,这里却是用其重圆之义。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夫妻诀别,各执半镜,约她日后以正月望日卖镜于都市,冀可相见。后来果真被他言中。(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皇州”即京都,原是故事里卖镜的地方,活用不必拘泥。两词原是一组,前说被镜之痛,后说重圆之愿。破镜重圆之一典故的反复再见,并非雷同的运用,而标志着词中悲剧历程的起点与终点。

“敢问夫子恶乎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¹之气。”
译文: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注释:¹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译文: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āi)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¹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²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³,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 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是拔禾苗的人,这不但是没有用的,而且是又加害损伤了禾苗。”
注释:¹慊:快,痛快。²告子:名不详, 可能曾受教于墨子。³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⁴闵 :担心,忧愁。⁵揠:拔。⁶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⁷其人:指他家里的人。⁸病:疲倦,劳累。⁹耘:除草。
“何谓知言?”
“何谓知言?”
译文:公孙丑问:“怎样才算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呢?”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曰:“诐(bì)¹知其所蔽,淫辞²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³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译文: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注释:¹诐辞:偏颇的言辞。²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³遁辞: 躲闪的言辞。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江山¹也要伟人扶,神化²丹青³即画图。
译文: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
注释:谒(yè):到陵墓致敬。岳王墓:即岳飞的坟墓。¹江山:江河和山岭,即大自然的山水。²神化: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妙到了极点。³丹青:朱砂和石青,是中国古绘画中常用的颜色。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赖有岳于双少保¹,人间始觉重西湖。
译文: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
注释:¹岳于双少保:指岳飞和于谦,他俩曾官封少保,两人的墓都在西湖边。
首句“江山也要伟人扶”,写得十分凝重,即山水也需要杰出的人物扶持,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社稷也需要杰出人物扶持,出句不凡。次句“神化丹青即画图”,指的是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图。作者是来谒墓的,之所以要对眼前景色来一番议论,是富有深意的,作这番铺垫是为了彰显作者心中的崇敬之情,三、四句“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即道出了原委,这是因为仅有西湖的自然景观是不够的,还需要人文景观的支撑,如此方能相得益彰,景观的内涵才能体现,特色才能凸显。天下人之所以开始更加敬重西湖,觉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飞和于谦的祠庙和坟墓(岳飞葬于西湖的栖霞岭下,于谦葬于西湖的三台山中),岳飞和于谦,一为南宋的民族英雄,一为明代的民族英雄,两人都是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清官,又都是遭到昏君、奸臣陷害致死,历代受人敬仰和纪念。明代诗人张煌言诗云:“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概括十分精辟。它表明,人民心中有杆秤,孰忠孰奸墓前分。
参考资料:
1、 刘建平 编著.《子规犹啼——中国古代廉诗点评》.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09月:217-218页

yuèwáng

yuánméi qīngdài 

jiāngshānyàowěirén shénhuàdānqīnghuà 
làiyǒuyuèshuāngshàobǎo rénjiānshǐjuézhòng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