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何知太守贤,宵无尨吠即安眠。当时不作归装累,更莫轻持一大钱。
父老何知太守贤,宵无尨吠即安眠。当时不作归装累,更莫轻持一大钱。
黄镇成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 2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王濬 一作:西晋)
王濬¹楼船下益州²,金陵³王气(àn)收。(王濬 一作:西晋)
译文: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注释:¹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³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⁴王气:帝王之气。⁵黯然:一作“漠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千寻铁锁沉江底¹,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²
译文: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注释:¹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²一片降幡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人世几回伤往事¹,山形依旧枕寒流²
译文: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如今的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
注释: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²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今逢¹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注释:¹今逢:一作“从今”。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的点出。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3
2、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24-825

西sàishānhuái怀

liú tángdài 

wángjùnlóuchuánxiàzhōu jīnlíngwángànránshōu  (wángjùnzuò 西jìn )
qiānxúntiěsuǒchénjiāng piànxiángfānchūshítóu 
rénshìhuíshāngwǎngshì shānxíngjiùzhěnhánliú 
jīnfénghǎiwéijiā lěixiāoxiāoqiū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què)¹见蔡桓公²,立³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¹⁰,不治将¹¹益深。”桓侯不应¹²。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注释:¹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²蔡桓公:本文所谓的“蔡桓公”,据考证应该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本名田午。³立:站立。⁴有间:一会儿。⁵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⁶腠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⁷恐:恐怕,担心。⁸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⁹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喜欢。(另解:好,习惯。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病。(自古上工治未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¹⁰肌肤:肌肉。¹¹将:要。¹²应:答应,理睬。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¹,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²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译文: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注释:¹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²益:更,更加。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¹。桓侯故²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yùn)³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注释:¹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还,回转,调转。走,小步快跑。²故:特意。(另解:于是。)³汤熨: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⁴及:达到。⁵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⁶火齐: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⁷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⁸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⁹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¹人索²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³死。
译文: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注释:¹使:指使,派人。²索:寻找。³遂:于是,就。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从首句到“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原因和主要人物,点出了桓侯“讳疾忌医”的主题。文章以“扁鹊见蔡桓公”一句交待了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扁鹊姓秦名越人,医术高超;蔡桓公即下文所称的桓侯,是当时蔡国的国君。扁鹊首次指出桓侯患有疾病,不过此时病症还停留在表面,加以治疗就能防止其恶化。“立有间”三字不仅简明扼要地写出了扁鹊对病人的诊治过程,还表现了扁鹊高超的医术——仅凭片刻之间的观察,就能指出症结所在。桓侯对扁鹊的警告不以为意,甚至认为他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桓侯否认自己有病,并认为医生都喜欢治疗那些原本健康的人,以此来当做自己的功劳。

  从“居十日”至“桓侯又不悦”,承接上文,故事情节得到进一步发展扁鹊十日后再次觐见桓侯,他说桓侯的病情已经深入肌肤,如不加以治疗,将深入身体内部。但是桓侯对扁鹊的话仍然置之不理。“复见”、“居十日”交待了桓侯病情深入的过程,扁鹊没有放弃劝谏桓侯,体现了医者父母心的负责态度。“君之病在肌肤”一句印证了前文“不治将曰深”的推断。尽管扁鹊善言劝诫,但桓侯还是不予理睬,甚至表示出不满。

  又“居十日”,桓侯的病从肌肤发展到了胃肠,扁鹊的论断进一步得到验证,如果不加以治疗,病情将会持续加重。但扁鹊劝说桓侯依然无果,桓侯对他三番五次指出自己身体患有疾病感到不悦。桓侯患疾渐深,渐入不治之境,这一情节为下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第四段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情节急转的开始。扁鹊远远望见蔡桓侯,转身就走,这一幕情景使文章陡生紧张感。扁鹊一改之前耐心进谏的态度,说明桓侯的病已经无药可救。桓侯见扁鹊“还走”,十分不解,让人前去询问,扁鹊道出桓侯患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相关治疗方法:病在表皮时,热敷即可治疗;病在肌肤,针灸可以治疗;病在肠胃,汤药可以治疗。而现在,病已深入骨髓,是“司命之所属”,就连扁鹊也无可奈何。

  故事最终结局是桓侯不治而亡、扁鹊逃秦。情节到此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文章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抨击了统治者迁怒和诿过百姓的丑恶行径。

  此文以桓侯病情发展为主线,结构流畅紧凑、跌宕有致,逐步将说理推进。作者采用三迭式手法,通过描写扁鹊的多次谏劝深化了主题。另外,扁鹊的反复劝说与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不费矫饰之功便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扁鹊尽心负责、医术高明,而桓公骄横自大、不知变通。

参考资料:
1、 白雪,李倩编著. 古文鉴赏大全集 上[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10. 第78-79页

biǎnquèjiàncàihuángōng

hánfēi xiānqín 

    biǎnquèjiàncàihuángōng yǒujiàn biǎnquèyuē  jūnyǒuzàicòu zhìjiāngkǒngshēn  huánhóuyuē  guǎrén  biǎnquèchū huánhóuyuē  zhīhàozhìbìngwéigōng  

    shí biǎnquèjiàn yuē  jūnzhībìngzài zhìjiāngshēn  huánhóuyìng biǎnquèchū huánhóuyòuyuè 

    shí biǎnquèjiàn yuē  jūnzhībìngzàichángwèi zhìjiāngshēn  huánhóuyòuyìng biǎnquèchū huánhóuyòuyuè 

    shí biǎnquèwànghuánhóuérxuánzǒu huánhóushǐ使rénwènzhī biǎnquèyuē  zàicòu tàngyùnzhīsuǒ zài zhēnshízhīsuǒ zàichángwèi huǒzhīsuǒ zàisuǐ mìngzhīsuǒshǔ nài jīnzàisuǐ chénshìqǐng  

     huánhóutòng shǐ使rénsuǒbiǎnquè táoqín huánhóusuì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春风先发苑(yuàn)中梅,樱杏桃梨次第¹开。
译文:春风先吹开了苑中的梅花,紧接着樱花、杏花、桃花、梨花都相继开放。
注释:¹次第:依次 ,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荠花榆(yú)(jiá)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译文:就连那生长在深村里的荠花和榆荚也好像在说,春风是为我而吹来。

chūnfēng--bái

chūnfēngxiānyuànzhōngméiyīngxìngtáokāi

huājiáshēncūndàochūnfēngwèilái

深院无人帘幕垂,玉英翠羽灿芳枝。
深院无人帘幕垂,玉英¹翠羽灿芳枝。
注释:¹“玉英”句:大意谓白色的花似玉,青绿的叶似翠鸟之羽灿烂挂树枝。
世间颜色难相似,淡月初残未坠时。
世间颜色难相似,淡月初残未坠时。
冰玉风姿照座骞,炎方相遇且相宽。
冰玉¹风姿²照座骞(qiān),炎方³相遇且相宽。
注释:¹冰玉:比喻清润。²风姿:风度仪态。³炎方:炎热的南方。
纻衣缟带平生志,正念幽人尚素冠。
(zhù)衣缟(gǎo)带平生志,正念幽人¹尚素冠²
注释:¹幽人:幽居之人,隐士。²素冠:《诗·桧风》篇名。
阻涉鲸波寇盗森,中原回首涕沾襟。
阻涉鲸波寇盗森,中原回首涕沾襟。
清愁万斛无消处,赖有幽花慰客心。
清愁万斛(hú)¹无消处,赖有幽花²慰客心。
注释:¹万斛:形容量之极多。斛: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²幽花:幽雅的花。幽:僻静。
李纲被贬至琼,游琼山府城天宁寺,咏花抒情,寻知音,诉衷情,北望中原泪沾襟,无奈何,赖花消愁。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译文:一片青绿色的松树,从远处山峰上移植过来。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译文: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引来云鹤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日瘦阴还薄,风多响自重。
日瘦阴还初¹,风多响自重。
译文:阳光微弱,阴云迫近,寒风穿过松针簌簌作响,松树尤显庄重。
注释:¹日瘦阴还初:阳光暗淡,阴云迫近。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¹
译文:在寒冷的冬季坚挺不凋即足以傲世,何需有“大夫”的封号呢?
注释:¹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