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绿杨,永书野服。
红杏绿杨,永书野服。
柴门散仙,莫道无人。
柴门散仙,莫道无人。
知处东风,都在吟笺。
知处东风,都在吟笺。
白珽

白珽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白珽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 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众人纷纷何足竞¹,是²非吾喜非吾病³
译文:众人议论纷纷,哪里值得争执?这种事不是我喜欢的也不是我担忧的。
注释:¹竞:争、争执。²是:这种事,指上句的“众人纷纷”。³病:担忧。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¹犹圣。
译文:颂声迭起王莽哪里就贤德,流言四起,后人依然把周公称为圣人。
注释:¹旦:周公旦。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唯圣人能轻重¹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译文:只有圣人能够正确评价一个人的高低,不会把些小当成千钧。
注释:¹轻重:看轻看重,指正确评价估量。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¹由吾身。
译文:经历多了就会知道一个人的轻重美恶不在别人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
注释:¹要之美恶:美恶的关键。要:关键。
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闻说¹金微²郎戍(shù)³,昨宵(xiāo)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tún)沙上暗,万骑月中嘶(sī)
译文:听说郎君在遥远的地方戍边,昨晚做梦梦到郎君的守边之地。梦境中不知不觉飘过了辽西苦寒之地。无数的营帐在地上形成了暗影,上万匹军马在月中低低的嘶鸣。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该词为六十二字。¹闻说:听说。²金微:唐代羁縻护府名。³戍处:守边之地。⁴辽西:指辽河以西的地区。⁵屯:此指屯兵之营帐。⁶沙上:沙漠上。
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郎似梅花侬(nóng)¹似叶,朅(qiè)²手抚空枝³。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
译文:郎君像梅花,我就像梅花下的叶子,用手抚摸花已谢落的枝条。可惜花开叶茂不同步。不要说花谢的太早,只怪叶长出来的太迟了。
注释:¹侬:我,女子自称。²朅来:犹言来到。朅,发语词。³空枝:花已谢落的枝条。⁴漫言:莫说。

  这是一首拟古的思妇词,上片类似传统的春怨诗,只是一味的相思。下片的却是自怨自伤,没有报怨,只求一种自怜,采用比拟却能多少翻出一些新意来,其温柔敦厚处,尤令人怆然动容。该词的艺术特点不同与传统的春怨诗有情有怨,却只是一味温柔,一味的相思。可以看出王国维这词在内容上比传统春怨词更传统,但在写作方式上却不同于传统的春怨词的思春怨情,更多的是不同于传统的怨,而是自怜。

  “金微”这个词,是唐人常用的。在一个古代闺中女子的眼里,那地方真是远在天边,只有梦魂才能到达,所以是“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闻说”征人的消息,马上就“梦向”其地,没有“不知何路向金微”的顾虑,也没有“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的忧惧,平淡的口气中令人感受到一种迫切的与征人相聚之渴望。

  但纵然如此也还是来迟了一步,现在他的部队又开往辽西去了,辽西与金微远隔大漠,思妇的梦魂徒劳往返。而且,即使思妇的梦魂真能追上部队,也没有办法找到她的心上人。因为在那大军驻扎的地方,千千万万的营帐在月光下的阴影把沙漠都遮暗了,千千万万的战马嘶鸣淹没了梦魂微弱的呼唤。不管思妇有多么迫切的愿望和多么坚强的意志,她的追寻也只能是徒劳的。

  下片是这个女子失败后的慨叹。她说:你就像早开的梅花,我就像梅花的树叶,当我来到的时候你已经凋落,我们命里注定不能够同枝并蒂。我们知道,梅花和一般的花不同,它要到花谢了之后才生叶,所以梅花的花与叶是“可怜开谢不同时”。这对叶来说,当然是怨,但她怨的不是花不肯等待自己,也不是上天安排的不公,而是自己,是自己来得太晚了,是“漫长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这令我们联想到封建社会旧首先的“三纲五常”。词中这个女子,在经受了绝望的打击之后,对丈夫,对上天安排的命运,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怨念,而且把一切的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可以说是“女德”的典范了。

  然而,“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带给读者的,却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天命和封建纲常的联想,它也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另外一种“感情的境界”:一个人付出千辛万苦去追求某种理想却终归不能够实现,但这种理想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著.王国维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第64页
2、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2
3、 郑小军编注.人间词·人间词话: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53页

línjiāngxiān··wénshuōjīnwēilángshùchù--wángguówéi

wénshuōjīnwēilángshùchùzuóxiāomèngxiàngjīnwēi

zhījīnyòuguòliáo西

qiāntúnshāshàngànwànyuèzhōng

lángshìméihuānóngshìqièláishǒukōngzhī

liánkāixiètóngshí

mànyánhuāluòzǎozhǐshìshēngchí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凉风起天末¹,君子²意如何。
译文: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的心境怎么样呢?
注释:¹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²君子:指李白。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鸿雁¹几时到,江湖²秋水多。
译文: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注释:¹鸿雁:喻指书信。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²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文章¹憎命²达,魑(chī)(mèi)³喜人过
译文: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注释:¹文章:这里泛指文学。²命:命运,时运。³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⁴过:过错,过失。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应共冤魂¹语,投诗赠汨(mì)²
译文: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注释:¹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²汨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1-502

tiānhuái怀bái

 tángdài 

liángfēngtiān jūn 
hóng鸿yànshídào jiāngqiūshuǐduō 
wénzhāngzēngmìng chīmèirénguò 
yīnggòngyuānhún tóushīzèngluó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野棠(táng)¹花落,又匆匆²过了,清明时节。刬(chàn)³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j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译文: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注释:¹野棠:野生的棠梨。²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³刬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⁴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⁵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⁶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⁷系马:指拴马。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闻道绮陌¹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²。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³明朝(zhāo),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时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注释:¹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²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³料得:预测到;估计到。⁴明朝:以后,将来。⁵尊:指酒器。⁶重见:重新相见,重新遇到。⁷华发:花白的头发。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

  此词上阙中:“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时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此,也是之个季节。暗合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指旧游之梦,“一枕寒怯”之孤单又暗衬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此时不得复见笔落之处愁思可见,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

  此词下阙则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出于帘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此亦稼轩之出众之处。至此可知此女是风尘女子。这里说不仅“飞燕”知之;向行人打听,也知确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怅更增,所以作者伤心地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时山千叠。”上年惜别的旧恨,已如流水之难尽;此时重访不见的新恨更如乱山时叠,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边山多,将眼前景色信手拈来,作为妙喻。用意一唱三叹,造语一波三折,稼轩为词,达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觉无可言者,他都能尽情抒发。如镜里花难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从何说起。稼轩则又推进一层,造成了余意不尽的结尾:“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意思是: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只能如此罢了!

  全词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写到此,恋旧之情、身世之感已浑然不可分,大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的意味,实为借恋杯之酒,浇胸中感时伤事之块垒。因为有此一结,再返观全词,只觉得无处不悲凉。这结尾,也照应了开头的岁月如流,于是归结到萧萧华发上,就此顿住。

  辛词郁积如山,欲说还休。清真所为是笔触纤细、笔笔勾勒的工笔仕女图;稼轩作成的却是洒脱爽健、一挥而就的泼墨写意画。这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是词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同时也能看出稼轩词作风格之独特,确实与众不同。

参考资料:
1、 张碧波选注.辛弃疾词选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年
2、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3-1494页
3、 王延梯著 .辛弃疾评传.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 刘耕路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讲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niànjiāo ·shūdōngliúcūn

xīn sòngdài 

tánghuāluò yòucōngcōngguòle qīngmíngshíjié chàndōngfēngmèng zhěnyúnpínghánqiè ànchíshāng chuíyáng céngjīngbié lóukōngrén jiùyóufēiyànnéngshuō 
wéndàodōngtóu xíngrénchángjiàn liánxiānxiānyuè jiùhènchūnjiāngliúduàn xīnhènyúnshānqiāndié liàomíngzhāo zūnqiánchóngjiàn jìnghuānánzhé yīngjīngwèn jìnláiduōshǎohuá 
墙头高树绿云天,谢尽馀花未噪蝉。
墙头高树绿云天,谢尽馀花未噪蝉。
译文:石墙边的大树高耸升天,染绿了天际,花开花谢伴随着蝉落蝉鸣。
掩卷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
掩卷¹看阴移午后,数声啼鸟在风前。
译文:午后合上书本看树荫移动,耳畔传来阵阵风声和鸟鸣。
注释:¹掩卷:合上书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