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欹曲护群芳,恐似陶家欲就荒。日午坐来松影合,南风吹雨似秋凉。
阑干欹曲护群芳,恐似陶家欲就荒。日午坐来松影合,南风吹雨似秋凉。

sānjìngliáng--wèichū

lángànqúnfāngkǒngshìtáojiājiùhuāngzuòláisōngyǐngnánfēngchuīshìqiūliáng

魏初

魏初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元代宏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约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岁。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中统起,为国史院编修寻擢监察御史,疏陈时政,多见赏纳。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库总目》非独以文章贵,又足补史阙。《元史》有传。 ▶ 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dì)¹之杜,其叶湑(xǔ)²湑。独行踽(jǔ)³。岂无他岂?不如我同父。嗟行之岂,胡不比焉?岂无兄弟,胡不佽(cì)焉?
译文: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注释:¹有杕: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²湑:形容树叶茂盛。³踽踽: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⁴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⁵比:亲近。⁶佽(次):资助,帮助。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jīng)¹。独行睘(qióng)²。岂无他岂?不如我同姓³。嗟行之岂,胡不比焉?岂无兄弟,胡不佽焉?
译文: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注释:¹菁菁:树叶茂盛状。²睘睘: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³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读者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所以这“兴”又是“反兴”。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得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没有人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亲人,家园,不知在何方。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没有人会来、没有人能来济助他。这确实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小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29-230页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yǒuzhī  xíng rén tóng jiēxíngzhīrén yān rénxiōng yān 
yǒuzhī jīngjīng xíngqióngqióng rén tóngxìng jiēxíngzhīrén yān rénxiōng yān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腊酒自盈樽(zūn)¹,金炉兽炭温。
译文:腊月酿的酒斟满酒杯,炉子加上炉炭使房屋里温暖。
注释:¹盈樽:充满盛酒的容器。指酒的满器状态。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译文:大寒节气,天寒地冻,正适宜围炉取暖,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办,就不出门了。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译文:斗转星移,时节更迭,冬天过去了就是寒天,匆匆又是一年。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译文: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就连历法也换新了。那些迎寒的梅花、杨柳等树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寒天的临近。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莺初¹²³,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
译文: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注释:¹初:刚刚。²解:能、知道。³语:这里指莺鸣,娇啼婉转,犹如说话。⁴酥:酥油。⁵近却无:近看什么色彩见不到。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休辞¹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diān)²红英³间绿苔。
译文: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注释:¹休辞:不要推托。²颠倒:纷乱。³红英:落花。

  上片,写初春美好时光。第一、二句点明初春的时令:“莺初解语”;点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处”。接着三、四句就写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通过初春细雨滋润草根而转青色而转明丽这一细微变化,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观察得极为细致,描写得极为逼真。因为远看刚刚返青的草芽,呈现青色;而近看草芽,则仍是黄色的了。这自然不是东坡的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并写进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去了。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东坡点化运用韩诗的传神之词句,用进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贵,而又不露痕迹。

  下片,劝人尽赏春光。“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是说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绝去看春花。不看春花,就意味着失去了花会给人的青春活力,意味着时光易逝,人走向衰老。这是最大的人生误区。“人生易老天难老”。东坡的言辞中同样也充满了人生哲理。东坡曾说“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何不改为“人生何以易此乐,及时看花春常归。”“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带有醒世之意的恒言。不要等到春离开人间吧。否则,将是“红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的魅力。子由《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一开头就说得好:“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虎,饶晓明 .《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7 .

jiǎnlánhuā ·yīngchūjiě

shì sòngdài 

yīngchūjiě zuìshìniánchūnhǎochù wēi cǎoyáokànjìnquè 
xiūzuìdǎo huākànkāirénlǎo dàichūnhuí diāndǎohóngyīngjiàn绿tái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吴公子札¹来聘。……请观于周乐²。使工³为之歌周周南》周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周邶》周鄘》周卫》¹⁰,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¹¹、武公¹²之德如是,是其周卫风》乎?”为之歌周王》¹³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周郑》¹⁴,曰:“美哉!其细¹⁵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周齐》,曰:“美哉,泱泱¹⁶乎!大风也哉!表东海¹⁷者,其大公¹⁸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周豳》¹⁹,曰:“美哉,荡²⁰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²¹乎?”为之歌周秦》²²,曰:“此之谓夏声²³。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周魏》²⁴,曰:“美哉,渢渢²⁵乎!大而婉,险²⁶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周唐》²⁷,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²⁸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²⁹,谁能若是?”为之歌周陈》³⁰,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周郐》³¹以下无讥³²焉!
译文:吴国公子季札前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周南》和周召南》。季札说:“美好啊!教化开始奠基了,但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劳而不怨恨了。”乐工为他歌唱们周邶风》、周庸风》和周卫风》。季札说:“美好啊,多深厚啊!虽然有忧思,却不至于困窘。我听说卫国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这个样子,这大概是周卫风》吧!”乐工为他歌唱周王风》。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却没有恐惧,这大概是周室东迁之后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周郑风》。季札说:“美好啊!但它烦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忍受不了。这大概会最先亡国吧。”乐工为他歌唱周齐风》。季札说:“美好啊,宏大而深远,这是大国的乐歌啊!可以成为东海诸国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国家吧?国运真是不可限量啊!”乐工为他歌唱周南风》。季札说:“美好啊,博大坦荡!欢乐却不放纵,大概是周公东征时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周秦风》。季札说:“这乐歌就叫做正声。能作正声自然宏大,宏大到了极点,大概是周室故地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周魏风》。季札说:“美好啊,轻飘浮动!粗扩而又婉转,变化曲折却又易于流转,加上德行的辅助,就可以成为贤明的君主了”乐工为他歌唱周唐风》。季札说:“思虑深远啊!大概是帝尧的后代吧!如果不是这样,忧思为什么会这样深远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呢?”,乐工为他歌唱周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够长久吗?”再歌唱周郐风》以下的乐歌,季札就不作评论了。
注释:¹吴公子札:即季札,吴王寿梦的小儿子。²周乐:周王室的音乐舞蹈。³工:乐工。⁴周周南》周召南》:周诗经》十五国风开头的两种。以下提到的都是国风中各国的诗歌。⁵始基之:开始奠定了基础。⁶勤:劳,勤劳。⁷怨:怨恨。⁸邶: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南。⁹庸: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乡市南。¹⁰卫: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淇县。¹¹康叔:周公的弟弟,卫国开国君主。¹²武公:康叔的九世孙。¹³周王》:即周王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的乐歌。¹⁴郑: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¹⁵细:琐碎。这里用音乐象征政令。¹⁶泱泱:宏大的样子。¹⁷表东海:为东海诸侯国作表率。¹⁸大公:太公,指国开国国君吕尚,即姜太公。¹⁹豳:西周公刘时的旧都,在今陕西彬县东北。²⁰荡:博大的样子。²¹周公之东:指周公东征。²²秦:在今陕西、甘肃一带。²³夏声:正声,雅声。夏:西周王跷一带。²⁴魏:诸侯国名,在今山西芮县北。²⁵沨沨:轻飘浮动的样子。²⁶险:不平,这里指乐曲的变化。²⁷唐:在今山西太原。晋国开国国君叔虞初封于唐。²⁸陶唐氏:指帝尧。晋国是陶唐氏旧地。²⁹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³⁰陈: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³¹郐:在今河南郑州南,被郑国消灭。³²讥:批评。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周小雅》¹,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²之遗民焉!”为之歌周大雅》³,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译文:乐工为季札歌唱周小雅》。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而没有二心,有怨恨而不言说,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时的乐歌吧?还是有先王的遗民在啊!”乐工为他歌唱周大雅》,他说:“宽广啊!和美啊!抑扬曲折而本体刚劲,恐怕是文王的德行吧!”
注释:¹周小雅》:指周诗·小雅》中的诗歌。²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³周大雅》:指周诗·大雅》中的诗歌。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为之歌周颂》¹,曰:“至矣哉!直而不倨²,曲而不屈;迩而不逼³,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八风平;节¹⁰有度¹¹,守有序¹²。盛德之所同也!”
译文:乐工为他歌唱周颂》。季札说:“达到顶点了!正直而不傲慢,屈从而不卑下,亲近而不因此产生威胁,疏远而不因此背离,变化而不过分,反复而不令人厌倦,悲伤而不愁苦,欢乐而不放纵堕落,用取而不会匮乏,宽广而不张扬,施予而不耗损,求取而不贪婪,安守而不停滞,行进而不泛滥。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拍合于章法,演奏先后有序。这都是拥有大德行的人共有的品质啊!”
注释:¹周颂》:指周诗经》中的周周颂》、周鲁颂》和周商颂》。²倨:傲慢。³逼:侵逼。⁴携:游离。⁵荒:过度。⁶底:停顿,停滞。⁷五声:指宫、商、角、徵、羽。⁸和:和谐。⁹八风:指金、石、丝、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类乐器。¹⁰节:节拍。¹¹度:尺度。¹²守有序:乐器演奏有一定次序。
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见舞周象箾(shuò)》¹、周南龠(yuè)²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周大武》³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周韶濩(hù)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周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周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dào)¹⁰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¹¹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译文:季札看见跳周象箫》和周南龠》两种乐舞后说:“美好啊,但还有美中不足!”看到跳周大武》时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看到跳周陬》时说:“圣人如此伟大,仍然有不足之处,做圣人实不容易啊!”看到跳周大夏》时说:“美好啊!勤于民事而不自以为有功。除了夏禹外,谁还能作这样的乐舞呢!”看到跳周陬箫》时说:“德行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就像上天无所不覆盖一样,像大地无所不容纳一样!虽然有超过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观赏达到止境了!如果还有其它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注释:¹周象箾》:舞名,武舞。²周南龠》:舞名,文舞。³周大武》:周武王的乐舞。⁴周韶濩》:商汤的乐舞。⁵惭德:遗憾,缺憾。⁶周大夏》:夏禹的乐舞。⁷不德:不自夸有功。⁸修:作。⁹周韶萷》:虞舜的乐舞。¹⁰帱:覆盖。¹¹蔑:无,没有。

  鲁国是当时保存周朝文物较多,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因而季札特地请求观赏“周乐”。孔子也说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周朝的文化,在那时人们心目中处于突出的地位。周乐就是周朝的乐曲。乐工们为季札演奏,他随观随评,大加赞赏,并叹为“观止”。观止,意思是观赏的这些乐曲,水平最高,到此为止,无须再看别的了。《古文观止》的书名,即来源于此。文章记述了演奏的顺序和季札的评论,反映了春秋时代艺术欣赏的水平和特点,且对后世具有一定影响。

  文中记述演奏的顺序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郐》《小雅》《大雅》《颂》,最后是舞蹈。这里的乐名、顺序,与现存的《诗经》大体上相同,只是《豳》提前,自《郐》以下,没有评论,省记了《曹》。季札观周乐这一年,孔子尚幼,大约只有七八岁,这就是说,在孔子以前,《诗经》已有雏形。后来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可以肯定是在周乐的基础上,精选而成。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可分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赞美的,这是绝大多数;一种是褒贬不明的,如《陈》;一种是没有评论的, “自《郐》以下,无讥焉”。在赞美的评论中,往往以“美哉”的赞语开头,句式虽然近似,但并无重复雷同之感。因为他的评论,着眼各国的历史政治,能联系不同的情况来谈。季札评论《周南》《召南》,着眼于文王的教化,说道:“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评论《邶》《鄘》《卫》,着眼于卫康叔武公的德政,说道:“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评论《王》,联系周室东迁的历史,说道:“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评论《郑》,联系苛政,说道:“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评论《齐》,联系姜太公的功绩和地理位置,说道:“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评论《豳》,联系周公东征的历史,说道:“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评论《秦》,联系周发祥地,说道:“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评论《魏》,考虑到政治上的需要,说道:“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评论《唐》,联想到唐尧的历史传统,说道:“深思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他对于《雅》《颂》的评论,也是如此。这些评论,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联系、思考,仍然表现了季札的智慧,它符合艺术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这一根本原理。值得注意的是,季札的赞语“美哉”并不是指政治情况的好坏,而是指反映现实的艺术效果。尽管他认为《郑》“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仍然用“美哉”加以赞赏,这表明他并没有把政治和艺术混为一谈。他对周乐的评论,说明他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并不是一种理论分析,它偏重于描述观赏者的经验和感受。他对《颂》下这样的评语:“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这就是一种笼统的、比喻式的感受,而不是具体的,可以捉摸的理论分析。这一方面与乐曲这种艺术偏重于内心感受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欣赏水平、欣赏习惯有关。这一特色,对后世影响甚大,而且不限于音乐,还直接影响到文学批评。甚至像《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专著,以及众多的诗话词话,都保持着这一特色,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种传统。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以对《颂》的评价为最高。先以“至矣哉”作一总评,然后用了十四个“而不”句式来描述他的感受。这段文字从语言的运用上,十四句排列在一起,显得整齐有力,令人觉得《颂》的水平高不可及。接着又用四个“三字句”来舒缓语气,最后归结为“盛德之所同也”。这一段话也像一首乐曲一样,节奏鲜明,流畅悦耳,但在内容上,却反映了季札艺术眼光的局限性。他的评语,归结起来,也就是说它“四平八稳”。《诗经》中的《颂》,不过是贵族的颂祖耀德之词,而乐曲演奏得“四平八稳”,在季札看来,却如此高雅,这说明他仍然未脱离贵族的艺术趣味。

参考资料:
1、 王彬.中华文学经典 散文(上卷).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01月 :第21页—第23页

zháguānyuè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gōngzháláipìn   qǐngguānzhōuyuè shǐ使gōngwèizhī zhōunán   shàonán  yuē  měizāi shǐzhī yóuwèi ránqínéryuàn wèizhī bèi   yōng   wèi  yuē  měizāi yuān yōuérkùnzhě wénwèikāngshū gōngzhīshì shì wèifēng   wèizhī wáng yuē  měizāi ér zhōuzhīdōng  wèizhī zhèng  yuē  měizāi shèn mínkān shìxiānwáng  wèizhī   yuē  měizāi yāngyāng fēngzāi biǎodōnghǎizhě gōng guówèiliàng  wèizhī bīn  yuē  měizāi dàng yuèéryín zhōugōngzhīdōng  wèizhī qín  yuē  zhīwèixiàshēng néngxià zhīzhì zhōuzhījiù  wèizhī wèi  yuē  měizāi fēngfēng érwǎn xiǎnérxíng  míngzhǔ  wèizhī táng  yuē  shēnzāi yǒutáotángshìzhīmín rán yōuzhīyuǎn fēilìngzhīhòu shuínéngruòshì  wèi zhī chén  yuē  guózhǔ néngjiǔ   kuài xiàyān 

    wèizhī xiǎo  yuē  měizāi érèr yuànéryán zhōuzhīshuāi yóuyǒuxiānwángzhīmínyān  wèizhī   yuē  guǎng广zāi  éryǒuzhí wénwángzhī  

    wèizhī sòng  yuē  zhìzāi zhíér ér ěrér yuǎnérxié qiānéryín éryàn āiérchóu yuèérhuāng yòngérkuì guǎng广érxuān shīérfèi értān chǔér xíngérliú shēng fēngpíng jiéyǒu shǒuyǒu shèngzhīsuǒtóng  

    jiàn xiàngshuò   nányuè zhě yuē  měizāi yóuyǒuhàn  jiàn  zhě yuē  měizāi zhōuzhīshèng ruò  jiàn sháo zhě yuē  shèngrénzhīhóng éryóuyǒucán shèngrénzhīnán  jiàn xià zhě yuē  měizāi qínér fēi shuínéngxiūzhī  jiàn sháoshuò zhě  yuē  zhìzāi  tiānzhīdào zhīzài suīshènshèng mièjiā guānzhǐ ruòyǒuyuè gǎnqǐng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卷地风抛(pāo)市井¹声,病夫危坐²³清明。
译文:春风卷地,抛进来街头阵阵欢乐的声浪。病弱的诗人,却高堂端坐,静赏清明风光。
注释:¹市井:市街。²危坐:端坐。³了:了结,度过。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mèi)生。
译文:帘外的夕阳渐渐西沉,看那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娇媚轻狂。

  这首诗首句“卷地风抛市井声”,承其一而来,写风吹市井喧闹之声自外传来,角度在自己,喧闹在别人。“卷地风”,语出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但仅取其“卷地春风”之意;“市井声”,化用黄庭坚《仁亭》“市声鏖什枕,常以此心观”诗句,亦仅化出“市井声”一词;受陈师道《春夜》“风回晚市声”一语启发,着一“抛”字,状”市井”喧闹之声如在目前,顿使全句神采飞扬,活灵活现,充满春天的活力。次句“病夫危坐了清明”,读来令读者陡然一紧,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危坐”,那份拘谨,那份压抑,跃然纸上;尤其是一“了”字,更是透出了诗人充满遗憾且有所不甘的心情。其时,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因此他只能努力压抑着自己,端坐高堂,不去游春。但身未动心却”飞,“抛”过来的市井之声时时喧闹着诗人之心。眼随心转,“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无奈之下,只得眼盯着一帘之隔的窗外,看那一抹晚霞渐渐收起,杨柳吐绿的柔条,在微微春风中轻舞飞扬,婀娜多姿,百媚横生。虽此一窗春色,却已令诗人心旌摇荡。“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亦然。此诗虽短,却一波三折,写得摇曳多姿。加之语句畅朗,音节浏亮,风格俊爽,既有江西诗派锻字炼句的精工,又具有陶、谢、韦、柳妙契自然的神韵。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第587--588页

qīngmíngèrjué ·èr

chén sòngdài 

juǎnfēngpāoshìjǐngshēng bìngwēizuòliǎoqīngmíng 
liánwǎnkànshōujìn yángliǔwēifēngbǎimèi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