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鲵起淮服,郡邑尽烧残。兹城独完好,使者一开颜。
鲸鲵起淮服,郡邑尽烧残。兹城独完好,使者一开颜。
省风降文囿,弭节遵曲干。双池夹行径,累榭在云间。
省风降文囿,弭节遵曲干。双池夹行径,累榭在云间。
天远群峰出,地迥沧江还。霞生射蛟室,雁没逢龙山。
天远群峰出,地迥沧江还。霞生射蛟室,雁没逢龙山。
开樽华堂上,命酌頫危阑。主人送瑶爵,但云嘉会难。
开樽华堂上,命酌頫危阑。主人送瑶爵,但云嘉会难。
岂为杯酒驩,乐此罢民安。魄渊无恒彩,清川有急澜。
岂为杯酒驩,乐此罢民安。魄渊无恒彩,清川有急澜。
明晨起骖服,相望阻重关。
明晨起骖服,相望阻重关。
魏初

魏初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元代宏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约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岁。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中统起,为国史院编修寻擢监察御史,疏陈时政,多见赏纳。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库总目》非独以文章贵,又足补史阙。《元史》有传。 ▶ 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¹。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cáng)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²效此也。譬(p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yáo)³,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译文: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 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 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孩子你应当知道。
注释:孙枝蔚:清初诗人。¹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²遑:闲暇,空闲。³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
天都¹奇伟²海云幽³,莲蕊莲花入秋。
译文:天都峰奇丽雄伟,云海深远,莲花峰高耸入云,奇松怪石千姿百态,如莲蕊盛开。
注释:¹天都:诗中指天都峰。²奇伟:形容奇特壮美、奇异不凡。³幽:深远。⁴莲蕊:诗中指莲蕊峰。⁵莲花:诗中指莲花峰。⁶高:高峻。
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
¹识黄山真面目²,风华³半在玉屏楼。
译文:要想领略黄山的真正的风采,它的一半风貌展现在玉屏楼的上面。
注释:¹欲:想要。²真面目:真实的景色。³风华:风采、风貌。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闻已度¹伊洛²,近在万岁亭³。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ài),柳下惠不恭¹⁰。”故传¹¹曰:“不夷不惠¹²,可否之间¹³。”盖圣贤居身¹⁴之所珍¹⁵也。诚¹⁶遂欲枕山栖(qī)¹⁷,拟¹⁸¹⁹巢由²⁰,斯²¹则可矣;若当辅政²²济民,今其时²³也。自生民²⁴以来,善政²⁵少而乱俗²⁶多,必待尧(yáo)(shùn)之君,此为志士²⁷²⁸无时矣。
译文:我听说你已经渡过了伊水和洛水,来到离京城不远的万岁亭,莫不是你应聘的事有所进展,正准备接受君王的任命了吗?所以孟子曾经认为:“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做法太狭隘,而柳下惠在鲁国做大夫时三次被贬而不辞去的行为又过于不知自重了。”所以,解经的《法言》上说:“为人做官既不学伯夷那样过分清高,也不要学柳下惠那样自轻自贱,应该在他们二者之间采取适中的态度才是。”这大概是古圣先贤们所珍重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吧!假如您实在愿意追求以山为枕以谷为屋的隐居生活,仿效巢父和许由的超尘拔俗的避世行为,这样的话,您拒绝征召当然是可以的;倘若您觉得应当出来辅佐皇帝拯救百姓的话,那么,现在参与政事正是良好时机了。自从天下有人类以来,社会上的政治总是好的少而坏的多,假如一定要等到像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出来,这样,做为治理天下的有志之士便永远也没有从政的一天了。
注释:¹度:同“渡”。²伊洛:伊水和洛水,两水均在京城洛阳之南。³万岁亭: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相传汉武帝登嵩山,闻山上有三呼万岁声,故名。⁴即事:对当前的事件,指朝廷征召。按,黄琼被征后,路中称疾不进。⁵渐:心动。“渐”是《易》的卦名,象征“徐缓的运动”,故引申为不再固执原意。⁶君子:指孟子。引号中的句子见《孟子·公孙丑》。⁷伯夷:殷商时孤竹君之子,殷亡后,不食周粟,与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⁸隘:心地偏狭孤僻。⁹柳下惠:名展禽,春秋时鲁国人,曾在鲁国做典狱官,三次被罢官,仍不离开鲁国。¹⁰恭:庄重,自尊。¹¹传:解释儒家六经的著作称之为“传”。引号中的句子见扬雄《法言·渊骞篇》。¹²夷惠:指伯夷柳下惠。¹³可否之间:采取中间态度。意即既不学伯夷的过分偏狭,也不学柳下惠的一味随和。¹⁴居身:处世,立身。¹⁵珍:珍视,看重。¹⁶诚:果真。¹⁷枕山栖谷:喻在山野隐居。¹⁸拟:模仿。¹⁹迹:行为。²⁰巢由:巢父和许由,相传是帝尧时的隐士,帝尧禅位给他们,他们逃避不受。²¹斯:这样,指拒绝征召。²²辅政:辅佐朝廷办事。²³其时:正是时候。²⁴生民:世界上有人人类社会开始。²⁵善政:统治合理,政治清明。²⁶乱俗:统治无方,社会混乱。²⁷志士:有志救世济民的人。²⁸终:永远。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常闻语¹曰:“峣(yáo)²者易缺³,皎(jiǎo)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¹⁰樊君¹¹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¹²,犹¹³待神明¹⁴。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¹⁵;而毁谤(bàng)布流¹⁶,应时¹⁷折减¹⁸者,岂非观听¹⁹望深²⁰,声名太盛乎?自顷²¹征聘(pìn)之士胡元安²²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²³皆无所采²⁴,是故俗论²⁵皆言处士²⁶²⁷盗虚声²⁸,愿先生弘²⁹此远谟³⁰,令众人叹服,一雪³¹此言³²耳。
译文:我曾经听得古语说:“高细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污染。”《阳春》《白雪》那样高雅的曲调,能够跟着唱和的人一定很少。一个有盛大名声的人,他的实际就很难和他的名声相称。近来鲁阳的樊英应皇上征召刚到京城,朝廷就为他建筑高台,设置坐席,像供奉神位一样地接待他。他虽然没有表现出非常奇异的地方,但言论和行为都能遵循一定的规范,也没有什么缺陷和错误。然而,诋毁和诽谤樊英的言辞便散布流传开来,他的名望也顿时降低下来,难道不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太深和期望太高,声名太盛了吗?近来朝廷征聘的名士,如胡安元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人,他们做官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因此,社会舆论都说这些隐居不仕的人是些专门盗取虚名的没有本事的人。我希望先生您能大展宏图,做出使人惊叹的大事业来,用它来彻底洗刷掉这些话带给名士们的耻辱吧!
注释:¹语:成语,谚语。²峣峣:高峻。³缺:折断。⁴皎皎:洁白。⁵《阳春》:古代高雅的乐曲。⁶和:应和,共鸣。⁷寡:稀少。语出宋玉《对楚王问》。⁸盛名:大名。⁹副:符合,相等。¹⁰鲁阳:今河南鲁山县。¹¹樊君:樊英,东汉名士,州郡和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拒绝不应。顺帝永建二年强征到京,仍不肯朝见,用轿子强行抬至殿上,也不肯跪拜,国人对他期望甚高。¹²设坛席:筑坛安席,形容礼敬。¹³犹:好象。¹⁴神明:圣贤,有智慧的人。按,当时顺帝待樊英如对师傅,拜为五官中郎将,询问朝政得失,恩礼备至。大异,杰出的表现,惊人的谋略。¹⁵所守无缺:道德规范上没有错误。¹⁶布流:传播。¹⁷应时:顿时。¹⁸折减:(名声)降落。¹⁹观听:指群众以耳目所听察的种种。²⁰望深:期望过高。²¹顷:近来。²²胡元安:与以下三人都是当时被征召的名士。²³功业:办事成绩。²⁴采:可取,值得记载。²⁵俗论:世俗的议论。²⁶处士:居家未做官的士人。²⁷纯:专门。²⁸虚声:与实际不符的名望。²⁹弘:施展。³⁰远谟:远大的谋略。³¹一雪:一举洗刷。³²此言:指“言处士纯盗虚声”的“俗论”。

  《遗黄琼书》是东汉大臣李固所写的一篇书信,为规劝其友黄琼识时应征,“辅政济民”而作。汉顺帝永建年间(126),屡次辞谢征召的黄琼又被朝廷征聘,当走到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县),忽称病不行。李固向来仰慕黄琼,遂写了这封催促他赶快来洛阳的信。文章先从立身处世着笔,劝导黄琼为人应介乎“隘”与“不恭”之间,指出若要“辅政济民”,当今正是时机,用以激励黄琼。接着用“峣峣者易缺”六句说明声望太高容易降低,名声过大实际才能就很难相称的道理。并以鲁阳樊君的行事,证实“峣峣者”的“易缺”,“皦皦者”的“易污”;又用胡元安等人的实例申说了“盛名之下”往往是“其实难副”,告诫黄琼要有自知之明。最后以恳请对方速赴洛阳任职,彻底洗刷“处士纯盗虚声”的愿望作结,点明写信的用意。全篇既有婉而讽的规劝,又有发人猛醒的鼓励。行文多用侧笔和假设猜测的语句,委婉曲折,动听感人。黄琼后来到洛阳任议郎,这封信起了推动的作用。

  全书以自然段落明显地分为两段。前一段是敦促黄琼应征;后一段是表示对他寄以厚望。两段的意思虽都是为了劝黄琼出来为时局效力,但并非一味催逼;而且在劝勉中带有婉转的告诫。

  第一段给黄琼摆出了两条出路:要么你彻底隐居,不问人事;要么你就必须在没有尧舜之君的“乱俗”中作辅政济世的志士。这段里隐隐地含着一点“激将法”:如果你要“拟迹巢、由”,本不该应征上路;既然上了路,说明你是动了用世之心的,就不该中道托病不进。不进,无非是对时局的混乱有所顾忌;而如果政治清明,天下大治,就不需要志士了,这样的敦促就要比一味催逼有鼓动力得多。

  第二段的告诫意味更为浓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仅是对已经征辟的那些人的评骘,而且也带有给予黄琼以激励和促其警惕的含义。说得直白一点,这段的意思就是,你如果是虚声盗名之士(当然李固认为黄琼并非这样的人,否则他就不写信敦促了),那末你不出来也罢;如果你要出来,就应该真正有所作为,以事实证明“名下无虚士”,为国家建功立业,以堵“俗论”之口。那时“纯盗虚声”的人太多了,李固虽久慕黄琼,但由于前此那些名实不副的名士的教训,在黄琼尚未有宏规远谟的表现以前,李固也不能不怀着惴惴不安的疑虑。因此,这一番历数以前征辟之士的不孚人望的事实,是他感触良深的真实心情的透露,既是一种隐约的告诫,仍然也带有“激将法”的味道,不过表达得曲折婉转而已。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¹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²也。
译文:只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是做事情失败的主要原因。
注释:¹远怨:远离怨恨。²由:原因。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陵阳¹北郭²隐,身世³两忘者。
译文:陵阳山上的隐士,是身、世两忘的人。
注释:¹陵阳:陵阳山,在宣城。传说是陵阳子明得道成仙的地方。²北郭:指北郭先生廖扶。³身世:身,自身。世,社会。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蓬蒿(hāo)¹三亩居²,宽于一天下。
译文:他们住杂草丛生的简陋居室,令人觉得比整个天下还宽广。
注释:¹蓬蒿:蓬草和蒿草。形容杂草丛生。²三亩居:泛指村野寒俭的住宅。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zūn)酒对不酌(zhuó),默与玄相话¹
译文: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地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注释:¹“樽酒”两句:用东汉扬雄比喻元处士。这两句是说:他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¹
译文:人们由于不知足,故常爱叹息自己遭遇不好。
注释:¹寡:少。

  全诗描绘了元处士的隐居生活,蒿他的清静无为、心与玄游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示赞许。

  前两句总述,点明元处士的隐居地点和高行。在陵阳山上有一个德行像汉代北郭先生的隐者,他是一个蒿自己、蒿世间都超然相忘的人。以下从居室和生活两方面进行分述。元处士居住的地方长满了野草,但在他看来,这么简陋狭窄的地方,却比整个天下都要宽广。这些说明,正是因为他胸怀宽广,所以才有这种感觉。元处士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即使斟了一杯酒,也常常不饮,而是默默地玄想冥览,心游太玄。他身居斗室心宽天下,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到达这境界须有寻“玄”觅“道”的文化底蕴支撑。“玄”就是“道”。中国古代任何学派都不否认道,亦即都承认宇宙是个自然展开的过程,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捉摸道的运动变化。针蒿不同问题捉摸道便产生各种学说。而元处士则更希望超越一切学说而直接到达道的境界。心宽天下便取得真正自由。这两句亦是蒿元处士的赞誉。

  最后两句带有惋惜之情,蒿元处士如今的处境表示同情。诗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元处士平时也一定常叹息自己的人生机遇少,没有得到好的机遇或没遇到真正欣赏自己的人。话虽如此,语气中却带着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自得的意绪,避世而相忘于江湖,悠然忘我,与自然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状书局,2007年:45页
2、 李克和.昨夜星辰 李商隐 杜牧 黄景仁诗选 :岳麓书社,2002年:85

zèngxuānzhōuyuánchùshì--

língyángběiguōyǐnshēnshìliǎngwàngzhě

pénghāosānkuāntiānxià

zūnjiǔduìzhuóxuánxiānghuà

rénshēngàitànzāoféngguǎ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