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坡前万马尘,麝香犹带荔枝新。思量前日盘中舞,含笑君王是路人。
春草坡前万马尘,麝香犹带荔枝新。思量前日盘中舞,含笑君王是路人。

wéièr--wèichū

chūncǎoqiánwànchénshèxiāngyóudàizhīxīnliàngqiánpánzhōnghánxiàojūnwángshìrén

魏初

魏初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元代宏州顺圣(今张家口阳原东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约公元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年六十一岁。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少辟中书省掾吏,亲老告归,隐居教授。中统起,为国史院编修寻擢监察御史,疏陈时政,多见赏纳。官至南台御史中丞。初著有《青崖集》五卷,《四库总目》非独以文章贵,又足补史阙。《元史》有传。 ▶ 2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三万六千顷,玉壶¹天地寒。庾岭²封的皪(lì)³,淇园折琅(láng)(gān)。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xù)飞残。直疑潢(huáng)(liáo)惊翻,斜风溯(sù)狂澜。
译文:一望无际的广袤土地,大雪纷飞使天地天地皆寒。使梅岭封住光鲜的美景,淇园翠绿的竹子都失色。似片片梨花在空中烂漫,像细小柳絮在空中纷飞。像地上流淌的雨水一样翻滚,斜风迎接着这狂澜。
注释:¹玉壶:比喻雪后天地。²庾岭:地名,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张九龄曾督属下在此筑路种植梅花,故又称梅岭。³的皪:光亮鲜明的样子。⁴淇园:周朝卫国的皇家园林,以产竹闻名。⁵琅玕:指青翠象玉一样的竹子。⁶梨花、柳絮:比喻雪花。前者因为岑参《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有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来。后者因谢道韫有“柳絮因风起”而来。⁷潢潦:地上流淌的雨水。⁸溯:迎,向。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呼䣔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呼䣔(suǒ)童翦(jiǎn)¹,和冰²先荐春盘³。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译文:对这样的胜景甚是赞叹,愿为这种快乐饱醉一顿。呼喊童子一起欢饮享味,附和着冰雪先祭献春盘。怕东风吹散这飞雪,停杯待月,依靠着栏杆,怕自己不舍今夜的美景。
注释:¹翦韭:古人以初春早韭为美味,故以剪春韭为食饮的谦词。²冰:这里指玉制的酒壶。³春盘:古代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簇盘为食、馈赠亲友。帝王也于立春前一日以春盘并酒赐近臣。⁴尊:同“樽“,酒杯。
此乃咏雪上乘佳作。上片,词人大手笔开篇,“三万六千顷”,漫天飞雪,摄人心魄,只使梅岭封景,淇竹失色;下片,美景当餐,词人喜雪、恋雪,呼童引酌,欢饮尽赏。一“怕”字绘尽词人之恋雪深情。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高梁桥¹水从西山²深涧(jiàn)中来,道此入玉河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yìn),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译文: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
注释:极乐寺:在北京阜成门外,高梁桥西三里,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建。¹高梁桥:又名高亮桥,在西直门外西北,跨高梁河上。²西山:在北京西郊,属太行山支脉,一名小清凉山,林麓苍莽,溪涧错镂,风景秀丽。³“道此”句:道,用作动词,意为经过。此,指高梁桥。玉河:即御河,源出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三十里而至此桥下,环流紫禁城,入大通河。⁴罗纹纸:质地轻软、带有椒眼状花纹的薄纸,这里形容水波。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gàn)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cuán)(cù),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jì),出于林水之间。
译文: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¹。殿前剔牙松²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³许。
译文: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注释:¹张盖:张开的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御雨之具,《史记·商君传》有“劳不坐乘,暑不张盖”的话。²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³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围。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xiá)日,曾与黄思立¹诸公游此。予弟中郎²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dī)。”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³,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译文: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做了一首诗,然后道别。
注释:¹黄思立:即黄大节,字斯立,一作思立,号无净,信丰(今属江西)人,1586年(万历十四年)进士,时任太常寺博士。²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字中郎。³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分的缁布冠,元代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⁴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当地有民谣说:“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枝杨柳一枝桃。”⁵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这里犹言“心愿”。⁶分韵各赋一诗:作诗规定韵字,各人分拈,依字为韵。袁宗道有《暮春邹生邀黄思立诸公游高梁桥即事》诗,袁宏道有《暮春同黄无净、曹季和、黄昭质、家伯修游高梁桥》诗,皆即此日分韵之作。

yóu

yuánzōngdào míngdài 

    gāoliángqiáoshuǐcóng西shānshēnjiànzhōnglái dào báiliànqiān wēifēngxíngshuǐshàngruòluówénzhǐ zàishuǐzhōng liǎngxiāngjiā 绿yángxíng shùfán shùzhīyīn shù chuíxiàn线chángzhàng 

    ànběidàoyuànshènzhòng zhūméngàndiàn殿 gènshùshí duìmiànyuǎnshù gāoxiàcuán jiànshuǐtián 西shānluó chūlínshuǐzhījiàn 

    qiáosān jìngjiā xíng绿yīnzhōng ruòzhānggài diàn殿qiánsōngshùzhū sōngshēnxiǎncuìnènhuáng bānruòlín wéi 

    xiá cénghuángzhūgōngyóu zhōnglángyún  xiǎoqiántáng  wéirán yīntàn西shèngjǐng mèngjiǔ guàjìnxiánguān zuòliùqiáoxià liǎoshānshuǐduànqíngzhàng shìfēnyùn shīérbié 

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乃见书藁,私心甚不喜,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
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¹十八丈²退之侍者³前: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乃见书藁,私心甚不喜,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
译文:正月二十一日,柳宗元向十八丈人退之叩头致意:收到你关于谈论如何做史官的信,信中说你的意见全都写到《与刘秀才书》中了,到今天我才见到信稿,读后内心很不痛快,因为许多说法与退之往年议论修史的看法很不一致。
注释:¹顿首:原指以头叩地而拜,属九拜之一。见《周礼·春官·大祝》。后来常把此词用于书信的首或尾,表示谦敬。²十八丈:韩愈排行十八,其兄韩会与柳宗元父为友,故柳宗元视韩愈为氐辈。³侍者:犹言左右,古人写信时,对尊者常不直指,便用委婉语词如侍者、左右、执事等,以表谦敬。⁴获书言史事:指韩愈给柳宗元的信中提到论史官的事。⁵具:原指陈述,此处引申为写在。⁶刘秀才:即刘轲,字希仁,曲江人。⁷私心:私下。
若书中言,退之不宜一日在馆下,安有探宰相意,以为苟以史荣一韩退之耶?若果尔,退之岂宜虚受宰相荣己,而冒居馆下,近密地,食奉养,役使掌故,利纸笔为私书,取以供子弟费?古之志于道者,不若是。
若书中言,退之不宜一日在馆下¹,安有探宰相意,以为苟以史荣一韩退之耶²?若果尔³,退之岂宜虚受宰相荣己,而冒居馆下,近密地,食奉养,役使掌故,利纸笔为私书,取以供子弟费?古之志于道者,不若是。
译文:如果像信中说的那样,那么退之在史馆一天也不应该呆下去,从哪里能探测出宰相的用意,认为他是随便用史官的头衔来给一个韩退之增添荣耀呢?如果真是如此,退之又怎么能白白地领受宰相给你的荣耀,而在史馆里挂一个空名、接近机要地方、享受俸禄、使唤掌握文史资料的官员、利用公家的纸笔为私人写文章和用所得的收入来供给子弟们作费用呢?古代有志于为政治理想奋斗的人,不像这样。
注释:¹馆下:指史馆。²安有二句:意谓韩愈怎么能猜测宰相之意,认为宰相出于同情心理,随便给他一个史官之职,以使其荣耀荣耀?探:猜测。苟:随便。³若果尔:如果宰相真的那样想的话。⁴冒:假充。⁵密地:机密地方,指史馆。⁶掌故:汉代官名,掌礼乐制度等故事。⁷利纸笔:贪图纸笔之便利。⁸为私书:写自己的文章。
且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尤非也。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土,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且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尤非也。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¹?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土,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²,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³外衢(qú)而已耶?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译文:况且退之还认为记录史事的人会受到惩罚、遭到天祸,因而想避开,不愿担任史官职务,这尤其不对。史官只是用善、恶等名称来褒扬或贬斥人,尚且恐惧不敢做;假使让退之做御史中丞、御史大夫,那赞扬人、贬斥人,使人成功或遭到失败就会更加明显,应该更加使人感到恐惧。那么你就意气扬扬地走进御史台的府署,吃着精美的食物,在那里安逸地坐着,上朝时呼呼“万岁”就算了吗?在御史任上尚且如此,假使退之担任宰相,掌握官员们的生死命运,和决定他们调进调出、升级降职的大权,那树敌就更多了,那么你就意气扬扬地走进政事堂,吃着精美的食物,在那里安逸地坐着,只是在宫内和朝堂上呼呼“万岁”就算了吗?那与不做修史的工作却享受史官称号的荣誉、领受史官的俸禄又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¹设使六句:假如你担任了御史中丞或御史大夫,那么褒贬升降官员就越发明显,你应该是更感到恐惧,又怎能满有把握入于御史台,美食安坐,在朝堂上无任何顾忌地奏事呢?设使:假如。御史中丞大夫:即御史中丞(正四品下)、御史大夫(正三品),御史台官名,执掌监察肃政。扬扬:得意的样子。台府:即御史台,又称宪台,肃政台,为政府的监察机构。²政事堂:唐代宰相议事办公的地方。唐代初期,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武则天时,裴炎将议事堂迁于中书省。开元时,张说为宰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³内庭:宫禁之内。也作“内廷”。⁴外衢:大道。⁵何以二句:怎么能把你和那些不修史而贪图名利的人区别开来呢?
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孔子之困于鲁、卫、陈、宋、蔡、齐、楚者,其时暗,诸侯不能行也。其不遇而死,不以作《春秋》故也。当其时,虽不作《春秋》,孔子犹不遇而死也。 若周公、史佚,虽纪言书事,独遇且显也。又不得以《春秋》为孔子累。范晔悖乱,虽不为史,其宗族亦赤。司马迁触天子喜怒,班固不检下,崔浩沽其直以斗暴虏,皆非中道。左丘明以疾盲,出于不幸。子夏不为史亦盲,不可以是为戒。其余皆不出此。是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 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
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若以罪¹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²之,莫若亟去其位³。孔子之困于鲁、卫、陈、宋、蔡、齐、楚者,其时暗,诸侯不能行也。其不遇而死,不以作《春秋》故也。当其时,虽不作《春秋》,孔子犹不遇而死也。 若周公、史佚,虽纪言书事,独遇且显也。又不得以《春秋》为孔子累。范晔悖乱,虽不为史,其宗族亦赤。司马迁触天子喜怒,班固¹⁰不检下¹¹,崔浩¹²沽其直¹³以斗暴虏¹⁴,皆非中道。左丘明以疾盲,出于不幸。子夏不为史亦盲¹⁵,不可以是为戒。其余皆不出此。是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 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
译文:你又说:“做史官没有人为的祸患,就有上天来惩罚。”如果把从前古代修史的人受到惩罚说成是这种情况的话,也是很糊涂的。凡是在一定职位上的人,就要想到担任这个职务应该坚持的正确原则。如果坚持的原则是正确的,那么即使死也不能违背;如果要违背的话,不如赶快离开这个职位。孔子被困在鲁、卫、陈、宋、蔡、齐、楚等国,是因为当时政治昏暗,诸侯们不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没有得到被人重用的机会就死了,并不是因为作《春秋》的缘故。在那个时代,即使不作《春秋》,孔子也会得不到被人重用的机会而死去。像周公、史佚,虽然记录史事,还是得到了被人重用的机会,而且地位显贵。这又证明,不能说写《春秋》连累了孔子的命运。范哗参与叛乱,即使不修史书,他的宗族也会被杀尽。司马迁触怒了天子,班固不能约束他手下的人,崔浩卖弄他的正直而与凶残的鲜卑贵族相斗,遵行的都不是大中之道。左丘明因为生病而瞎了眼睛,是出自不幸。子夏没有著史书也瞎了眼睛。不能用这些例子来作为鉴戒。其他史官遇祸的情形都没有超出这个范畴。因此退之应该遵守大中之道,不要忘了坚持正确的原则,不要用其他的事自己恐吓自己。退之应该害怕的只是在于不能坚持正确的原则、没有遵守大中之道,天刑、人祸不是你应该害怕的东西。
注释:¹罪:怪罪。²回:曲,引申为改变。³莫若句:意谓不如早早离开那个位置。⁴孔子三句: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治国方略,屡不见用。只好回到鲁国,作《春秋》。⁵以:用,使用。⁶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辅助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封于鲁。因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在今陕西岐山县境)为采邑,故称周公。曾辅佐成王。周代的礼乐制度相传都是周公制订的。⁷史佚:周初的史官。佚,一作“逸”。⁸范晔: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博涉经史,删定自《东观汉记》以下诸书,撰成《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445),因参与孔熙先谋立义康,事泄被杀。四子一弟,同死于市。⁹司马迁句: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汉武帝认为是有意攻击贰师将军李广利,且为变节者开脱罪责,将司马迁处以宫刑。¹⁰班固: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初,因续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被人告发,以私改国史罪下狱。弟超上书力辩,获释。后召为兰台令史(掌书奏),后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其父所著书,积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永元元年,随大将军窦宪击匈奴,为中护军。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也因事被洛阳令种兢逮捕,死于狱中。¹¹检下:约束谦让。¹²崔浩: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伯渊,小名桃简。太宗初拜博士祭酒,累官至司徒,仕魏三世,军国大计。多所参与。浩工书,通经史,作国书三十卷,为鲜卑诸大臣所忌。太平真君十一年(450)以矫诬罪诛死,并灭族。¹³沽其直:即沽直,意谓在人前言己行止正直而洁求声名。¹⁴暴虏:谓邪恶势力。¹⁵子夏句:意谓子夏没有任史官但也失明。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则卒谁能纪传之耶?如退之但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不然,徒信人口语,每每异辞,日以滋久,则所云“磊磊轩天地”者决必沉没,且乱杂无可考,非有志者所忍恣也。果有志,岂当待人督责迫蹙然后为官守耶?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今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¹,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则卒²谁能纪传之耶?如退之但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不然,徒信人口语,每每异辞,日以滋久,则所云“磊磊³轩天地”者决必沉没,且乱杂无可考,非有志者所忍恣(zì)也。果有志,岂当待人督责迫蹙然后为官守耶?
译文:你所说的两百年来文臣武将有很多,的确是这样的。现在退之说:我一个人,怎么能把他们的事迹写清楚?假使你的同事又像你这样说,以后继任史官的人也像你这样说,人人都说我只一个人,那最后谁能作纪作传、编出史书呢?如果退之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孜孜不倦地写出来,你的同事、后来继任史官的人,也各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孜孜不倦地写出来,那史实也许就不会失传,终于能把它写清楚了。不这样的话,就只是相信人们的口头传说,而传闻又常常说法不一,日子越久,那你所说的顶天立地的杰出人物的事迹一定会沉没无闻,而且杂乱无章,叫人无从考查,这不是有抱负的人所能容忍和放任不管的。果真有抱负的话,哪会要等到别人督促催逼以后才去履行史官的职责呢?
注释:¹所云若是:都这样说。²卒:最终,到底。³磊磊:胸次分明。⁴轩天地:气概不凡顶天立地。⁵恣:昕之任之。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无可准,明者所不道。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明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 以云“行且谋”也?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 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无可准,明者所不道。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¹焉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明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 以云“行且谋”也?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 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
译文:再说,凡是鬼神一类的事情,本来是荒诞不经,渺茫得很,没有什么定准,明白道理的人是不谈这些的,像退之这样聪明的人难道还怕这些东西。如今像退之这样有学问、像退之这样会写文章、像退之这样好发议论、像退之这样自己认为刚强激昂,还说出像这样的话,那编写大唐史书的事不就终于没有人可以托付了吗?英明的天子和贤明的宰相得到了像你这样会修史书的人才,却又不能达到编出史书的目的,真是太可惜了啊!退之应该再想一想,可以做的事就马上做起来;如果终究感到恐惧不敢做,那在一天之内就可辞职离开,又为什么要说将要考虑考虑呢?如今应当做的事情自己不去做,却又引诱史馆中其他人和青年人去做,这真是太糊涂了。没有勉励自己却想勉励别人,那实在困难啊!
注释:¹行行:刚强。

  文章论证了史官遭受刑祸是由社会政治状况和史官本身的品行决定的,与鬼神迷信毫无关系。一面批评韩愈畏惧刑祸而不愿冒政治风险;一面激励他要坚持真理,忠于职守,做一个刚直不阿的优秀史官。全文措词尖锐而态度诚恳,严肃批评而寄予厚望,洋溢着韩柳真诚的友情和坚强的战斗精神。

  韩愈给刘秀才信中说“为史者不有人祸,必有天刑”,严重歪曲历代史官不幸遭遇,并以“行且谋引去”为借口不肯修史。柳宗元看后“以为不然”,一针见血地指出韩愈不修史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直、不得中道”,不能守“中庸”之道,实为维护自己既得地位进行辩解。柳宗元认为“凡鬼神事渺茫荒惑无可准”,韩愈说为史有天刑不过是借口j柳宗元痛惜因此““磊磊轩天地者”,决必沉没,且乱杂无可考”的损失。这封信鲜明地表现了柳宗元是一位反天命的唯物论者。他主张弘扬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鄙视“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的卑劣行为。他不因为和韩愈有私交而放弃原则,表明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为人正直的品德。

  这封信具有鲜明的驳论特征。抓住对方要害,逐层予以批驳。既驳对方论点又驳对方论据,反驳中推理严密,不乏形象性,时有讽刺,是一篇理晰情笃的论辩作品。如,驳韩愈“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的谬论,就采用设比,对照其言行不一的表现层层推理,深刻地揭露韩愈恐惧的实质是“荣其号,利其禄”。推理步骤是,如果说为史不敢为褒贬,那么做了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尤其不敢为了。如果说这种逻辑成立的话,那么掌握生杀、升黜大权的宰相,“其敌益众”,岂不更不敢为?那还要政治法律有何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中连用三个反诘句,“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邪?”, “扬扬入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邪?”“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把向上爬者和不为史者对比起来,揭露他们“荣其号利其禄”的本质,有力地戳穿韩愈“有志于道”的虚伪性,笔力充满咄咄逼人的气势。

  韩愈在给刘秀才的信中提到一系列历史人物,加以歪曲,做为他“天刑论”的论据。论据是支持论点的根据,只有把论据驳倒了,受其支持的论点才能彻底动摇,以至不攻自破。柳宗元据此采用枚举例证法,针锋相对地逐一批驳韩愈的论据。指出孔子、范晔、司马迁、班固、崔浩、左丘明、子夏等都不是因作史而遭不幸的,各有其原因,跟为史无关,驳得韩愈体无完肤。

  文章结尾语重心长,饱含深情,寄以厚望。先指出“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的有力事实激励韩愈勇敢地担起修史的任务,又责备韩愈“谋引”而不去的犹豫态度,催其自决,最后劝诫韩愈不要“不勉己而欲勉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表现了柳宗元不徇私情的原则性,求真理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也体现了柳文说理深透、气势恢宏、感情质朴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四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411-413页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出;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洪渥¹,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²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zhé)³;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nú)。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译文:洪渥是抚州临川人。为人温良和顺,和别人交友,开始时不很让人喜欢,交往久了就感到很有味。家里贫穷,凭着进士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有擅长作赋的才名。刚开始被推荐给有关部门,总是接连被罢黜,很久才得到一官半职。做官后又不奔走钻营,又很久不升职,最后死于黄州麻城茶场监任上。死后不能归葬,也不能使他的妻子儿女返回家乡。乡里人听说洪渥死了,无论是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人都遗憾失去他。
注释:¹洪渥:抚州临川人。²初:开始。³辄出:总是。⁴孥:儿子。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闻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掇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之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其经营之由不已,忘其老也。渥兄弟如此,无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¹闻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掇(duō)²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之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nú),欲返之而居以其田。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zhé)悲之。其经营之由不已,忘其老也。渥兄弟如此,无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xiè)³。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译文:我年轻时和洪渥相识,但不了解他的为人。洪渥死后,才听说他有一个哥哥年纪已七十多了,洪渥得到官职时他哥哥已很老了,不能和他一起去做官的地方。洪渥到任后,根据自家人口使用俸禄,把多余的钱拿回故乡,买了百亩田,给他哥哥,又离开家乡去做官,然后才感到安心了。洪渥死后,他哥哥又没有儿子,就多次派人到麻城,安抚他的妻儿,想要让他们返回家乡然后把田给他们居住。他的妻儿因为很柔弱,没有能力自己回家。他的哥哥也已很老了,没有办法,一想起洪渥就感到悲伤。但他经营田产仍然不停止,忘记自己已老了。洪渥兄弟能做到这样,应该没有羞愧了。洪渥平时看起来好像是不能做事情的人,等到别人有急难需要他去奔走解救时,他早早晚晚不敢稍有懈怠。他对于别人是真有恩惠啊。
注释:¹乃:才。²掇:留取。³懈:松懈。
予观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往往务摭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或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如渥所存,盖人人所易到,故载之云。
予观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往往务摭(zhí)¹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或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如渥所存,盖人人所易到,故载之云。
译文:我看古今杰出人物的传记,往往根据人的品行道义来写的,像那些不被写进历史的人,往往一定要挑选那些奇特而惊人的事来让他感动世俗;有的是选择那些高尚得无人能继的事迹来写;有的是为了表彰一个人的善行来批判天下人赶不上他。虽然他们这样写是出于用辅教来惊醒世人,然而求证于中庸这也未免是过分了。像洪渥这样的关心人,应该说是人人能做到的,所以我就记下了他的事迹。
注释:¹摭:拾取。
敕勒川,阴山下。
(chì)勒川¹,阴山²下。
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注释:¹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²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似穹(qióng)(lú)¹,笼(lǒng)盖四野(yě,旧读yǎ)²
译文: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注释:¹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²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苍苍¹,野茫茫²,风吹草低见(xiàn)³牛羊。
译文: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注释:¹天苍苍:天蓝蓝的。苍苍:青色。苍,青。²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³见:同“现”,显现。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敕勒歌.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18]

chì

yuèshī nánběicháo 

chìchuān yīnshānxià 
tiānqióng lǒnggài 
tiāncāngcāng mángmáng fēngchuīcǎoxiànniúy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