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望云在东,夕望云在西。如何母与子,各在天一涯。
朝望云在东,夕望云在西。如何母与子,各在天一涯。
关中去家数千里,梦绕西湖一杯水。回看天际白云飞,片片尽从东海起。
关中去家数千里,梦绕西湖一杯水。回看天际白云飞,片片尽从东海起。
云近尚可望,云远思转深。关山夜月三年笛,萱草春晖一寸心。
云近尚可望,云远思转深。关山夜月三年笛,萱草春晖一寸心。
剑阁萦回接云栈,太白峨眉青在眼。安得尔云化为五色衣,朝朝暮暮当庭闱。
剑阁萦回接云栈,太白峨眉青在眼。安得尔云化为五色衣,朝朝暮暮当庭闱。
朝朝暮暮当庭闱,不劳望云怀远归。
朝朝暮暮当庭闱,不劳望云怀远归。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苍苍¹金陵(líng)月,空悬帝王州²
注释:¹苍苍:苍白色。²帝王州:指金陵曾为六朝古都。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天文列宿¹在,霸(bà)业大江流²
注释:¹列宿:指天上的星宿。²霸业大江流: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霸业已似江水一般逝去。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绿水绝¹驰道²,青松摧古丘³
注释:¹绝:冲断。²驰道:《三辅黄图》: “驰道,天子所行道也。”³古丘:指六朝时的陵墓。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台倾鳷(zhī)鹊观¹,宫没凤凰楼²
注释:¹台倾鳷鹊观:意思是鹪鹊观楼台已倾坏。一鹩鹊观,六朝时所建宫室,今无考。²宫没凤凰楼:意思是凤凰楼宫室荒投。凤凰楼,在凤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间所建。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别殿悲清暑(shǔ)¹,芳园罢乐游²
注释:¹清暑:清暑殿,在台城内,晋孝武帝所建。虽暑月尤有清风,故以为名。²芳园罢乐游:意思是乐游园里已经没有了游乐。芳园,指游乐园,在覆舟山南,北连山筑台观,苑内造正阳、林光等殿。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一闻歌玉树¹,萧瑟后庭秋。
注释:¹玉树:即《玉树后庭花》。

  月光照着南京,诗人不尽悲从中来。星星还是那几颗星星,而金陵的王气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路之尽头是浩淼的湖水,古墓上的苍松翠柏老态龙钟;昔日那么繁华的妈鹊观、凤流楼、清暑殿和乐游苑,也都荒废残破,少有人来。萧瑟的秋风中,还可以听到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

  金陵自三国东吴以来,连续是好几个朝代的首都,在帝王将相的经营下,它的繁华程度和消费水平达到了顶点。东晋在这里定都以后,建造清暑殿,重楼复道,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南朝宋修驰道,一直通到玄武湖,长达十余里。凤流山上有凤流楼,覆舟山下有乐游苑,从山南到山北,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宫观台榭。南朝齐诗人谢眺作诗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可见它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在作为政治中心的金陵,文学艺术也发展繁荣起来。这首先是因为皇帝的提倡,而且好几位皇帝就是文学家或艺术家,在他们周围聚集了大批文士;其次也因为金陵地处江南,民歌流行,艺术土壤丰厚,滋养出华丽璀璨的艺术之花。

  但这一切都成为过去。面对着傲岸的诗人李白,只剩下萧瑟的秋风和素净的月光。秋风里,隐隐传来《玉树后庭花》的乐声,这种靡靡之音,这种亡国之音,这昭示着金陵衰落原因的曲子,现在还在被人唱着!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 . 《李白文集 4》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08 .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处处空篱(lí)落,江村不忍看。
译文:从常州回江阴的路上,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院落,颓败的江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译文:因为少有人迹,路边的野花看上去颜色惨淡;频繁的春雨,使鸟鸣听上去也满含寒意。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译文:上官才刚刚上任,我也还没有辞官而去。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乘春务¹征伐,谁肯问凋(diāo)残。
译文:今年春天,首要的任务是平息战乱,谁还有心来关心民生的凋敝、江村的残破?
注释:¹春务:春季的农事。

  当去年夏天,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过江阴大地,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判断,开始的时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非,江阴的老百姓出逃的出逃,被征兵的征兵,作为文官的李嘉祐似乎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只能坚守江阴,等待时局的稳定。

  好在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战争对江阴的伤害短时间却无法恢复。上元二年春,李嘉祐去常州谒见新任常州刺史,回来的路上,看到满目疮痍的江村,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的,一句“谁肯问凋残”,表达了李嘉祐对民生的关怀,也让他的诗名好了不少。

  首联“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前句是直接看到的,后句说不忍看,却偏还要看,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直击人心。

  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听觉的感受,虽然写的是声音,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诗人意图收拾残局,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因为当年春天,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

  此后,江南到大历年间,才渐渐从刘展之乱中恢复过来,《旧唐书》卷185下《萧定传》载:“大历中,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唯定(润州刺史萧定)与常州刺史萧复、濠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一。其勤农桑,均赋税,逋亡归复,户口增加,定又冠焉。”

chángzhōuháijiāngyīnzhōngzuò--jiāyòu

chùchùkōngluòjiāngcūnrěnkànrénhuācǎnduōniǎoshēnghánhuángchūlínjùntáoqiánwèiguānchéngchūnzhēngshuíkěnwèndiāocán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日逐走¹,入日²;渴,欲得饮³,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¹⁰其杖,化为¹¹邓林¹²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丢弃的手杖,就化成桃林。
注释:逐日:追逐太阳。¹逐走:竞跑,赛跑。逐:竞争。走:跑。²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³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⁴于:到。(饮于河、渭中的于,应译为到,介词)河⁵、渭:即黄河,渭水。⁶足:够。(因为足的意思等同于够,所以 足够:同义复合词)⁷北饮大泽: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向北面。⁸未至:没有赶到。⁹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渴:感到口渴。¹⁰弃:遗弃。¹¹为:成为。¹²邓林:地名,今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1、夸父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你如何理解(怎样认识)这一人物形象?

  答: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太阳“逐走”。 夸父有明确追求,他勇敢、执着;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 “逐日”的意思是:追逐太阳  怎样理解这一行为?                      

  这一行为体现了夸父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答:此题为开放题,① 从积极角度看:表现了夸父宏大的志向、勇敢追求,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积极意义 ② 从消极角度看:表现了夸父不自量力。

  4、不是,“夸父与日逐走”,夸父是不是自不量力?

  答:这个神话主要是表现夸父宏大的志向和豪壮的气魄,也正是因为日不可以逐,才更加显现出夸父那令人赞叹和佩服的勇气。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答: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2分)

  6、若夸父没有渴死在半路上,他最终能赶上太阳吗?说说理由。

  答:不能。因为太阳和地球是不同的两个星球,没有一条供夸父赶到太阳的路。这样写具有超现实的理想,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7、《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答①《精卫填海》。②《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8、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东风¹(niǎo)²³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注释:¹东风:春风。²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³泛:摇动。⁴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⁵空蒙:一作“霏霏”。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只恐夜深花睡去¹,故烧高烛照红妆²
译文:只担心夜晚天色太黑花儿都会睡去,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注释:¹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²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 “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后是合句。

  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参考资料:
1、 徐少舟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19-420

hǎitáng

shì sòngdài 

dōngfēngniǎoniǎofànchóngguāng xiāngkōngměngyuèzhuǎnláng 
zhǐkǒngshēnhuāshuì shāogāozhúzhàohóngzhuāng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月夜过七里滩¹,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译文:在一个月夜渡过七里滩,见到的风光景色奇异无比。我吟诵此词,声音差不多传遍各山。
注释:百字令:词牌名,又名“念奴娇”等,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¹七里滩:又称“七里濑”、“七里泷”,在浙江省桐庐县严陵山西边,两岸群峰峭立,绵延七里而水流湍急。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秋光今夜,向桐江¹,为写当年高躅(zhú)²。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³。万籁(lài)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ráo)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译文:今夜秋月的光,正洒向桐江。像专为照耀严光高隐的足迹。风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独坐船头吹奏竹笛。无数秋声产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怀疑又在驾鹤成仙的梦里。远处传来了船桨划水声,那是渔翁傍着西岩刚刚歇宿。
注释:¹桐江:也称“桐庐江”,即钱塘江流经浙江省桐庐县的一段。²当年高躅:当年高人严光隐居的遗踪。严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躅,足迹。³吹竹:吹竹笛。⁴万籁:各种秋声。⁵一星在水:星月倒映在水里。严光曾被指为客星夜侵帝座。⁶鹤梦:驾鹤成仙的梦。⁷挐音:船桨拨水的声音。挐,通“桡”,船桨。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心忆汐(xī)社沉埋¹,清狂²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³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译文:心中回忆谢翱被葬在这里,从那以后再不见狂放不羁的人,使我感到孤独。流萤静静地闪着三四点冷光,穿过了前湾的茅屋。清净的林中藏着烟雾,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摇晃在倒映翠峰的绿水里。我乘船随着流水飘荡,远处的白云静卧深谷。
注释:¹汐社沉埋:文天祥被杀后八年(1290年),谢翱与吴思齐、冯柱芳等登西台大哭遥祭,并把他们诗酒聚会之所称为“汐社”,取期晚而信之意。谢翱死后,被吴思齐等人葬在钓台。²清狂:放荡不羁的意思。³萤:即萤火虫。⁴峰危限月:峰高遮月。⁵白云还卧深谷:以白云象征隐士的高风。

  此词上片专从听觉感受方面写乘船夜过七里滩时的景色。词人重点写刚出发时的思绪、行动和见闻。“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这三句交代了夜渡的原因:为了追寻古代高尚隐士足迹。但是,往事千年,夜静天黑,时间、环境变化,古迹看不见了。“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风景奇绝,仿佛连风露也不一般,词人不禁情动于中,提箫吹奏。接着,词人笔锋一转,集中写吹箫的音响效果:“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箫声飞扬于夹岸连山之中,引发各种自然声籁,在山中到处出现。天上星光,水中也反映着星光,天水相映,万籁齐鸣,甚至把睡着的鹤也惊醒了。“孥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在词人所乘船附近,忽然传来船桨拨水的响声,原来是夜渔的老人,已经收网归去,停船宿夜了。夜已深这层意思,自然表达出来。上片在描写上,突出人物、山水、自然界对声音的感受。以听觉感受来写夜行船的经历,使读者体会到黑夜的环境特点,同时又暗示了月上之前词人就急于过七里滩的迫切心情。这也为下片集中写月夜下的视觉感受做了很好的过渡。从词人急切乘船,船头吹箫的行为,也体现了他愉悦、和谐的情绪。

  下片专从视觉感受方面写月夜下七里滩的美景。过片先以怀古引出,遥与上片“当年高躅”呼应:“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独”字,点明了联想历史时的自身感受。由于“独”,无人交谈,只好诉诸视觉。接着便集中眼中所见的桐江两岸,山水景物。最吸引视觉的,在黑暗中莫如光亮了:“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萤光虽小,但在黑夜中是活动的亮点,衬托出两岸村落的寂静。夜深人静,所见只有自然界的山水了。“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林木清秀,烟霭阵阵;山峰高耸,月亮也被挡住。江上白帆,出没在与碧空一色的江水上。词人的眼光,从近而远。先写近岸的萤光、茅屋、树林,再写高处的山峰、月亮,最后写远处的帆影波光,逐层伸延,如展开一卷桐江夜月图,使江山胜景,由近而远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再收回视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白云在深谷中舒卷,既是词人所见,也是词人的寄意。只有象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才能体味大自然的美好。

  全词清俊秀逸,气象不俗,宛如画境,以写景为主,很精巧地体现了夜游的特点,所描绘的景色则突出了清秀幽雅的韵味,给人一种秀雅的审美情趣,同时又融入对古代高士的崇敬之情和超然物外、情景神会的独特感受。

参考资料:
1、 朱惠国 著.元明清诗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221-222
2、 王洪主 编.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08月第1版:935-937

bǎilìng··yuèguòtān--è

yuèguòtānguāngjǐngjuédiàolìngzhòngshānjiēxiǎng

qiūguāngjīnxiàngtóngjiāngwèixiědāngniángāozhúfēngjiēfēirénshìyǒuzuòchuántóuchuīzhúwànlàishēngshānxīngzàishuǐmèngzhòngyīnyáo西yánchū宿

xīnshèchénmáiqīngkuángjiàn使shǐxíngrónglěngyíngsāndiǎn穿chuānqiánwānmáolínjìngcángyānfēngwēixiànyuèfānyǐngyáokōng绿suífēngpiāodàngbáiyúnhái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