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鸡声已传,愁人竟不眠。月光侵曙后,霜明落晓前。
邻鸡声已传,愁人竟不眠。月光侵曙后,霜明落晓前。
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
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

fèngxiāngdōngwángyīnglìngshīèrshǒuèrdōngxiǎoshī--jiān

línshēngchuánchóurénjìngmiányuèguāngqīnshǔhòushuāngmíngluòxiǎoqián

yínghuánzhàojìngshuírěnchāhuādiàn

庾肩吾

庾肩吾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 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mò)¹谁家年少²,足³风流
译文: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原野小径上是谁家少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注释:¹陌上:道路之上。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²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³足:程度副词,很,非常。⁴风流:风度潇洒,举止飘逸,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¹(nǐ)²将身嫁与³,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译文:我想要是能够嫁给他,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即使被无情地休弃,也绝不后悔。
注释:¹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²拟:是定、准、必的意思,与“打算”的用法不尽相同,打算,想要。³与:给,这个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将身嫁与,把自己嫁给他。⁴一生休,一辈子就这样罢了,意思是一生就满足了,这一辈子也就算了,意谓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满足。休:此处指心愿得遂后的罢休,喜悦,欢乐。⁵纵:纵然,即便。⁶弃:抛弃,弃置。⁷不能羞:意谓不会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

  这首词写一个少女的青春的热情和她对少男的大胆追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自白。

  它描写一位天真烂漫、热情大胆的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了不顾一切封建伦常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主题。这首词通过对少女心理活动的传神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这个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剥夺了自由恋爱权利的封建社会里,有着特别的意义。但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纵使刹那间可以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会转眼归于毁灭,以致产生不可设想的悲剧,这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处境所造成的。

  此词是写游春,有所遇,女遇男;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表面看来原只是极为简单直接的一句叙述而已,然而却已经为后文所写的感情之秾挚做了很好的准备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一切都表现了一种生命之觉醒与跃动。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则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随春物以共同萌发及跃动从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点明时令是早春,缤纷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现出一种当繁花开到极盛时,也同时伴随有花片之飞舞的一种更为缤纷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还可表现出一种活泼撩动的感受,则外在之春物遂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写出了春光明丽,少女欢快的场面。

  前两句以八个字刻画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发了追寻意中人的春心;叙写至此,已经为以后的感情之引发,培养和渲染了足够的气势,于是以下由景转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径上的少年公子进入画面,虽然少女并不认识他,但他那翩翩的风度,飞扬的神采,却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爱慕。九字长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泻而出毫无假借,读起来笔力异常饱满。曰“陌上”,是游春时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谁家年少”,则表现了期望的真诚与选择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风流”,是对于美好多情之预想的最高要求。“足风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对少年的评价,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全由这一“足”字传出。

  因而少女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一个“拟”字,点明这是少女内心的打算。曰“足风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写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写自我之奉献,两相呼应,极为有力地表现了意志之坚决与感情之深挚。这一个九字长句与上一句的节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两字为一顿,造成一波三折的气势,然后以一个三字句为总结,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这里写出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加重这爱的力量。这种强力的爱慕之情,不仅使她要终身相许,嫁给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将她无情地遗弃,她也决无后悔。在“足”字上可见少年风流了,至此犹嫌不够,还通过“休”和“羞”两个字,层层加码地予以强调,写出了为爱情不惜代价、终身不悔的决心,进一步突出了少年风流之甚,由此足见少女之痴情。结尾处二句殉身无悔的誓词,正是以其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这首小词的境界,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词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确实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

  这首词从字面解释或直为“一位女子在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而若从“自比女性”的角度审视,则小词实际上婉转地传达了作者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属故唐的赤子情怀。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对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许;二句的风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属自比,他是要将终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当下的暂被抛别,也是不离不弃——“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态度决绝。

  这首词虽是少女单方面的一见钟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语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达方式和长短错落、声情激动的语调,塑造出一个敢于冲破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异常鲜明,逗人喜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笔调,刻画这位少女天真烂漫、极富个性的形象,语言质朴而多情韵,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一首词纯用赋体,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它用的是长短错落、声情激越的句式,选择的词调与所表达的内容、感情的强度都很相适,最后以誓言般的三个字短句作结,显得十分果决干脆,志不可夺。作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决绝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韦庄抒情词这种真率大胆的作风原本是民间文学的本色,在词从民间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约化道路迈进的这个历史进程中,韦庄词却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间词的一些特色,十分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盛静霞著 .唐宋词选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19 .
2、 唐圭璋 .唐宋词鉴赏辞典 .江苏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72-73页 .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译文:打柴打进深山里头,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桥崩卧槎(chá)¹拥,路险垂藤接。
译文: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注释:¹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日落崩将稀,山风拂萝(luó)¹衣。
译文: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注释:¹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长歌¹²轻策(cè)³,平野望烟归。
译文: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注释:¹长歌:拉长声调唱歌。²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³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采樵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47首。这首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写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作者捕捉“桥崩”、“卧楂”、“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后四句写日暮时杖策长歌返归,萧然旷远的意趣想象可得。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cǎiqiáozuò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cǎiqiáoshēnshān shānshēnshùchóngdié 
qiáobēngcháyōng xiǎnchuíténgjiē 
luòbànjiāng shānfēngluó 
chángqīng píngwàngyānguī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满塘秋水碧泓(hóng)(chéng)¹,十亩菱花²晚镜³清。
译文:秋日满塘的湖水碧绿而澄明,傍晚十亩菱花水面波平如镜。
注释: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刺史宅中庭园名,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¹碧泓澄:形容湖水碧绿深沉。泓澄,水深而清。²菱花:菱的花。³晚镜:谓晚间水面波平如镜。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景动新桥横螮(dì)(dōng)¹,岸铺芳草睡鵁(jiāo)(qīng)²
译文:横跨在湖上的新桥就像一道彩虹,岸上芳草就像平晚的茵褥鵁鶄安睡其上。
注释:¹蝃蝀:虹的别名。出自《诗经·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²鵁鶄:水鸟名,即池鹭。又作“交精'。典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鵁鶄䴋目。”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¹投夜魄当湖落,岳²倒秋莲入浪生。
译文:夜晚一轮明月落入湖中好似沉璧,四围的山峰倒映在湖中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注释:¹蟾:蟾蜍。古代神话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典出《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²岳:山岳,山峰。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何处最添诗客兴¹,黄昏烟雨²乱蛙声。
译文:何处最能撩拨起诗兴呢?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
注释:¹诗客兴:诗人之兴致,此处系韦庄自指。²烟雨:细雨。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真切的情意来牵动读者的心灵。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作者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当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然而,作者最后还说,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诗中描述的这一切,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诗人的笔下涓涓流出,直淌到读者心间,沁人肺腑。文字上决没有故作艰深、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一任自然,如娓娓交谈,亲切动人。其中“蝃蝀”(dìdōng,长虹的别称)一词,虽出自《诗经·鄘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但用在这里,和原诗意思已毫无关系,只是借来与对句的“鵁鶄”(jiāoqīng,即池鹭)对偶罢了,而中间两联的对偶,本是律诗应当遵循的规则,也不是勉强做作。至于“蟾投夜魄”,看来象是用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和《后汉书·天文志》(“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但月中有蟾蜍,本系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里信手拈来,驱使自如,浑化无迹,毫无使事用典的痕迹。

  其二,结构新奇,在自然流利的笔调中,暗寓着章法上的精心安排。作者写东湖,是从夜里开始的,从第二句“晚”字可知,第四句“睡鵁鶄”、第五句“蟾投夜魄”更可证明,特别是“当湖落”三字,说明已是月到中天,至少子夜了。但到最后一联,却以问句逗起,在时间上来了一个很大的逆转:“黄昏烟雨乱蛙声。”这真是石破天惊,出人意表。这一安排,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说明作者不是子夜才到东湖的,而是黄昏就来了,那时正一片烟雨,只听得满湖动人的蛙声,勾起了浓郁的诗兴。同时也说明前三联所写是放晴景色,雨洗秋光,格外清爽,暗中为第二句的“清”字作了最好的注脚。其次,前三联所写皆从视觉着笔,全是眼中所见,而最后补以蛙声,是耳中所闻,则进一步从听觉上为整个美景增添了气氛,视、听兼用,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另外,尾联出现蛙声,也是为深夜的静寂作反衬,即以闹衬静。黄昏时候,烟雨苍茫的东湖是蛙的世界,蛙们引吭高歌,好不热闹,而此时,它们似乎都已倦于歌唱,安静地歇息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洒下清光,笼罩一切,幻化一切,使闹后的宁静静得深沉,静得奇异,静得令人心醉。这最后一联的巧妙安排,使全诗格外生色,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而留下悠远无尽的韵味。

  其三,用字准确、生动,全诗音调响亮。诗中的动词,如“动”、“横”、“晚”、“投”、“落”、“倒”、“入”、“生”等,不仅准确,而且由于它们的频繁出现,便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起了如同纽带般的关联作用。形容词“澄”、“清”、“乱”等,也恰到好处,例如用“乱”字来形容群蛙自由合唱的声音,真是维妙维肖,准确到不可移易的程度。特别是诗中还使用了“蝃蝀”、“鵁鶄”、“黄昏”、“烟雨”等双声词,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从中也可见作者熟能生巧的文字功底,他调动多方面的艺术手段,把东湖的自然美景表现得极为生动逼真,一片闲适之情,也充溢于字里行间,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81-683页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既以罪谪(zhé)¹监筠(jūn)²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³泛滥,蔑(miè)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chún),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¹⁰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¹¹其欹(qī)¹²,补其圮(pǐ)¹³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¹⁴,事委于一¹⁵。昼则坐市区鬻(yù)盐、沽(gū)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¹⁶以自效¹⁷。莫归筋力疲废,辄(zhé)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译文: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就下起了大雨。简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往所的时候,房屋破败。没有安身之处。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祭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没有安身的地方,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倾斜的房子,将倒塌的墙壁修好,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和上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去已经精疲力尽,昏然睡去,第二天天亮了都不知道。然后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注释:¹以罪谪:文中指作者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遭贬。监筠州盐酒税:主管筠州的盐酒税务。²筠州:今江西高安县。³筠水:今称锦江,赣江支流。⁴蔑:灭。⁵败:毁。⁶俯:俯就,临近。⁷漘:水边。⁸郡:郡守,此指知州。⁹假部使者府以居:求借户部按察使的衙门寄居。¹⁰无归:无处安身。¹¹克支:支撑起。¹²欹斜:倾斜。¹³圮:倒塌。¹⁴罢去:离开。¹⁵事委于一:所有政事都由一任处理。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市场的买卖人争微小的利益以效自己之力。¹⁶寻尺:细小之物。¹⁷自效:愿为别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dān)食瓢(piáo)¹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tuò)²,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jù)³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gòu),解羁(jī)(zhí),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hān)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¹⁰欲磨洗浊污,睎(xī)¹¹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译文: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我)私下里曾经认为颜子吃粗茶淡饭、住偏僻简陋小巷的生活很奇怪,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那么至少也应该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这样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可是自从我来到筠州,每夭为盐米这些琐事操劳,一天都没有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可以置之不顾,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至于孔子到列国去游说,最高的官职是做了鲁司寇,最低的时候还做过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他都能做好。他所做的都是达者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平常学者能够办到的“。
注释:¹箪食瓢饮:形容生活俭朴,贫困。²抱关击柝:守门打更的小官吏。³窭:贫寒。⁴尘垢:尘世的污秽。⁵羁絷:束缚。⁶劫:约束、阻碍。⁷斗升之禄:小官的微薄体禄。⁸易穷饿:不以穷饮为意。⁹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也不能超过它。南面之王:古以坐北面南为尊,故有南面称王之说。¹⁰区区:诚挚。¹¹睎:仰望、向上看。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余既以谴(qiǎn)来此,虽知桎(zhì)(gù)¹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²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译文:我已经被贬谪在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向往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
注释:¹桎梏: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类似于近世的手铐脚镣。文中比喻束缚人之物。²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记。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¹记。
译文: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所作。
注释:¹眉山苏辙:作者祖籍在河北赵郡栾城,但他出生地系四川眉山,故又称“眉山苏辙”。

  这篇文章以东轩为发轫之契机,以颜渊精神自乐与生活自苦,作者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的多重对比为线索,推崇重道、求道与行道精神,立论高远,而推论人情人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全文先叙事,后就事生论,层次清楚、平实自然,语言简洁朴素,感情淳厚真实,寓忧愤于沉静,顿挫而不失淡泊。

  文章既为《东轩记》,当然要先写东轩的建造。为些,文章先写到职后面临的困境。刚到筠州,大雨成灾,“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这些话语,以及暂借部使者府居住等,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刚到住所时的狼狈。既而事情一转,写建东轩,且“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以上写东轩建造的缘起和过程,其中重点反而是初到筠州时的一场水患,实以此曲折写出了贬谪之苦。

  时正推行新法,“市易法”即其中之一。作者始来筠州印想借东轩以宴休,可见对推行新法不是积极态度。然而这个工作“旧以三吏共事”,此时别二人又“适皆罢去”,俗务丛集于一身,这段逐日繁忙的景象,描写颇生动,当是切身之体会。文章把这与东轩的辟建和闲置相纠结,以“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收束,字里行间带着丝丝缕缕的悲切酸楚。

  文章从第二段起转入议论。作者将文思宕开,议论起了古代的颜回。过去自己曾有一种想法,以为颜回即使“抱关击柝”,也不致如此困窘,又不妨碍学问,何至自苦如此。既而言到筠州后吏事冗杂,根本不能做学问,才悟出颜回何以甘心贫窭。接着写到人生追求有层次,未得道前或以“子女玉帛”为乐,既得道后就变成了精神追求之乐。而自己今天却无暇读书,这对一个学者文人来说才是更大的痛苦。最后写今日的愿望。像孔子那样能上能下,对自己的地位一无所顾,自己是无法做到的。今日所希望的不过是放我回乡。然而连这一点恐怕也难以实现,表现了此时精神的痛苦与消沉。

  综上可见,《东轩记》虽然是为东轩建造而作,实际是反映被贬后的处境和心情。这篇文章突出的特色是迂余委折、文笔含蓄。园亭记多写宴休之乐,该文却是写被贬后的消沉和愤懑。文章落笔便见高潮,写始来筠州无以为家的窘状。后建起东轩,本以为可得“宴休之所”,不料吏事繁忙,又使自己无暇宴休,文笔曲折,且含蓄地表现了被贬小吏的酸辛和对推行新法的厌倦,议论部分也是如此。先由不理解颜回何以箪食瓢饮的清苦写起,再写今日始知幻想俗事缠身而不害于学的天真。最后由赞孔子无论高下“无所不可”转而写到自己唯愿还乡。文章就是这样曲折而又含蓄地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处境和心情。

参考资料:
1、 李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 苏辙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01 第1版:第294页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màn)¹投诗赠汨(mì)²,身今且乐奈渠(qú)何。
译文: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
注释:¹谩说:犹休说。²汨罗: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为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尝闻求福木居士¹,试向艾渠²成祝呵。
译文: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注释:¹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戏称。²艾渠:端午节,有的用艾束为渠形,称为“艾渠”。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忠言不用竟沉死¹,留得文章星斗罗²
译文: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注释:¹沉死:沉江而死。²星斗罗:星星一样永垂不朽。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何意更觞(shāng)¹昌歜(chù)²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译文: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
注释:¹觞:古代盛酒器。²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年年端午风兼雨¹,似为屈原陈昔冤²
译文: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注释:¹风兼雨:下雨刮风。²陈昔冤:喊冤陈情。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¹南舍北鹁(bó)(jiū)²喧。
译文: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
注释:¹舍:房屋。²鹁鸠:体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色。在地面觅食,吃大量小型种子。
《端午三首》是南宋赵蕃的一组关于端午节的诗。
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
第二首诗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陈江而死,但是诗文传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
第三首诗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

duānsānshǒu

zhàofán sòngdài 

mánshuōtóushīzèngluó shēnjīnqiěnài 
chángwénqiúshì shìxiàngàirénchěngzhùa 

zhōngyányòngjìngchén liúwénzhāngxīngdǒuluó 
gèngshāngchāngchùjiǔ wèijūnjiécháng 

niánniánduānfēngjiān wèiyuánchényuān 
shuílùnshì shènánshèběijiūx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