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结灵根,厚地秉阴窍。神功自模范,嵲屼起双峤。
山川结灵根,厚地秉阴窍。神功自模范,嵲屼起双峤。
层峦倚天开,仰盼绝飞鸟。岚光变气候,草木通深窈。
层峦倚天开,仰盼绝飞鸟。岚光变气候,草木通深窈。
东山吾旧游,纨素记行稿。平生丘壑情,藉此写怀抱。
东山吾旧游,纨素记行稿。平生丘壑情,藉此写怀抱。
荆关竟已矣,咞吮岂真好。会当蹑丹梯,共登天门道。
荆关竟已矣,咞吮岂真好。会当蹑丹梯,共登天门道。

shānchuānshīchéngjiězhīángshǐ--zhūrùn

shānchuānjiélínggēnhòubǐngyīnqiàoshéngōngfànnièshuāngjiào

céngluántiānkāiyǎngpànjuéfēiniǎolánguāngbiànhòucǎotōngshēnyǎo

dōngshānjiùyóuwánxíng稿gǎopíngshēngqiūqíngxiě怀huáibào

jīngguānjìngxiànshǔnzhēnhǎohuìdāngnièdāngòngdēngtiānméndào

朱德润

朱德润

(1294—1365)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 1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寻山寻水侣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闲。
寻山寻水侣¹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闲。
译文:寻找到共同爱好山水的友人是很难的,如果爱慕名利的话,内心是非常劳累的。
注释:¹侣:同伴。
此亦有君吾茂乐,不辞高远共跻攀。
此亦有君吾茂乐,不辞高远共跻(jī)¹
译文:在这里有像您这样的君子,我是非常开心的,我不害怕高远,也要与您一起攀登。
注释:¹跻攀:攀登。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十年燕(yān)月歌声¹,几点吴霜²(bìn)影。西风吹起鲈(lú)鱼兴³,已在桑榆暮西
译文:十年京城观赏燕月、笙歌宴舞的生活,到吴地后两鬓已是白霜点点。西风吹起,兴起思归品鲈鱼之念,而此时人已经步入晚年。
注释: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醉高歌:中吕宫曲牌名,亦入正宫。又名“最高楼”,小令兼用。¹燕月歌声:用战国时荆轲的掌故。燕,指元京城大都。²霜:喻指白发。一说“吴霜”即指江南的寒霜。³“西风”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此处作宾语,指思念故乡。⁴已在:一作“晚节”。⁵桑榆暮西:原指日落西象。此处喻年老。东隅,指日出处;桑榆,指日落处。
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荣枯¹枕上三更,傀(kuǐ)(lěi)²头四并³。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
译文:人生的发达与衰败,官场上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是幻化泡影,人世无常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
注释:¹荣枯:喻人世的盛衰、穷达。²傀儡场:演傀儡戏的场所。亦喻指官场。³四并:指良辰、美西、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岸边烟柳苍苍,江上寒波漾漾。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
译文:长江畔,翠柳含烟,远远望去,一片青翠莽苍;微风拂起,江水波光粼粼,似乎带有一丝寒意。道别后,只听得那令人断肠的《阳关》旧曲在低低吟唱,因为害怕远行者听到后会更加感伤。
十年旧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十年¹旧剑²长吁³,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pǔ),愁听兰舟夜雨。
译文:多年的为官生涯令人感叹,一曲琵琶传递思绪;与友人分别,在月白风清的夜晚乘船离开九江,最怕在木兰舟中听那淅淅沥沥的夜雨声。
注释:¹十年:多年。²旧剑:指文人的游宦生涯。³长吁:即长叹,指多年的为官生涯真令人感叹。⁴暗许:暗中许诺。⁵湓浦:即湓水。

  第一支曲是思归之作,反映了作者人到晚年思归之迫切。首两句写作者自己的经历和现状,言浅意深,颇有反躬自省之味。作者用平淡的语调,省净的笔墨,总结自己的大半生,看似寻常,却饱含人世沧桑。这里用“燕月歌声”对“吴霜鬓影”,一面是繁华的往事,一面是已然衰老的自己,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感怀,又有对未来人生的担忧和惆怅。此二句已经有了“不如归去”的意思。后两句则将作者想辞官还乡的心意挑明。这两句写的是眼前西,化用张翰“莼鲈之思”的故事,抒发自己厌官思归的情怀。这支小令是有感而作,抒发情怀,所以寥寥数语,就表现出真挚动人的情感。

  第二支小令表达对人生无常,好西难久的生命感受,认为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烟云,转头即空。求功博名带来的不是福,而是在种祸。这种感受表明了处于那个特定的压抑、黑暗社会之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不能自主自己命运的人生困境。同时含有规劝世人不要贪恋功名之意。

  第三支曲是送别之作。开头两句用江边苍茫的西色,衬托与友人离别的凄怆心情。后两句是写送行人唱曲的心意,行人远行本来就心情低沉,送行人再反复高唱“西出阳关无故人”就会更增加友人的离愁,出于关心友人的情绪,所以送行人有意识地“《阳关》旧曲低低唱”,以免行人闻声欲断肠。这支小曲写得有西有情,表现出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这首曲描写了一个送别的场面。长江畔,翠柳含烟,远远望去,一片青翠莽苍;初春季节,微风拂起,江水波光粼粼,似乎带有一丝寒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送行者与友人分别了。一切的“珍重”、“再见”都已经道过了,只听得那令人断肠的《阳关》旧曲在低低吟唱,因为害怕远行者听到后会更加感伤。这首曲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在内容上大同小异,但在写法上,特别是在场面选择上。有着自己的特点。李白选取的场西是友人乘船离去,孤帆远影,碧空无际,长江尽头,天水相连,人们彷佛看到诗人还站在岸边,痴情地望着远方。作者的小令,却选取了友人的船只欲去未去之际,杨柳依依,波光漾漾,离歌送行,话短情长。就感情的表达来看,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李白重在抒发送行者的感受,虽有离别的怅惘,笔调却显得轻快活泼。作者的小令则善于体会行者的心情,特别是“《阳关》旧曲低低唱,只恐行人断肠”两句,对友人的一片深情表现得极为细腻体贴。其实,“断肠”者岂止行人,送行者此时亦柔肠百结,胸中充溢着离别的哀伤。曲词语言浅白,笔调舒缓,情感沉郁,亲切自然。

  最后一支小令是因白居易《琵琶行》而起兴,抒发了作者心中的一种惆怅之情。“十年书剑长吁”,十年,言其多年,与“十年燕月歌声”之十年相类。“书剑”,代指文人的游宦生涯;“长吁”,即长叹,指多年的为官生涯真令人感叹。“一曲琵琶暗许”,暗许,暗中许诺,心灵达到默契境界,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琵琶行》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在白居易的诗里,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了诗人的自省、共鸣,到了元代,故事发展了,白居易与琵琶女之间除了遭遇相类的同情,还有心灵震颤的爱情,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就把白居易与琵琶女的经历敷演成由恋爱到结婚的喜剧。姚燧这里的“暗许”,已是后人从《琵琶行》生发出的意义。然而,姚燧是否在自己的情爱生涯中亦有一段隐恨呢?今天已不得而知了。或许,它只是作者在这里因地而点缀,发思古之幽情,从而对古人仕途蹭蹬所作的感慨,亦或是寄托了对友人的思绪。“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这两句很象姚燧自叙,他很可能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乘船离开九江,与友人分别后,最怕在木兰舟中听那淅淅沥沥的夜雨声。姚燧拜官江西,史书并未说是贬官,但此时他已为耆旧之人,加之又作外官,常常思归故里,这样,白居易与琵琶女相遇时的烦闷,恰恰契合了他此时的心境。因此,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姚燧的这首小令,是通过描写白居易的故事,抒发自己羁旅行役中的忧闷。回头再看首句:“十年书剑长吁”,即是感叹白居易的经历,似乎又是对自己忙忙碌碌于仕途的感慨了。这支曲写得比较含蓄深折,作者以衬托的手法关合自身,咏古抒怀,情韵绵邈,委婉深沉。姚燧流传下来的散曲作品并不多,然而大都舂容闲雅,江河脱俗,在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中,确实是别具一格的。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19-221
2、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71
3、 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北京:线装书局,2012:177

zuìgāo ·gǎnhuái怀

yáosuì yuándài 

shíniányānyuèshēng diǎnshuāngbìnyǐng 西fēngchuīxìng zàisāngjǐng 
róngzhěnshàngsāngēng kuǐlěichángtóubìng rénshēnghuànhuàpàoyǐng línwēixǐng 
ànbiānyānliǔcāngcāng jiāngshànghányàngyàng yángguānjiùchàng zhǐkǒngxíngrénduàncháng 
shíniánjiùjiàncháng àn yuèmíngjiāngshàngbiépén chóutīnglánzhōu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接淅(xī)¹报官府,敢²违王事³
译文: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
注释:¹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来不及将生米煮熟。淅:淘过的米。²敢:岂敢。³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⁴程:期限。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xiāo)征江夏县¹,睡起汉阳城。
译文: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注释:¹“宵征”句:是说连夜从武昌出发。宵征,夜行。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邻里烦追送¹,杯盘泻浊(zhuó)²
译文: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注释:¹追送:偏义复词,实指“送”,殷勤地送别。²浊清:偏义复词,实指“清”,清香的好酒。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袛应瘴(zhàng)¹²,难答³故人情。
译文: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死,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注释:¹瘴乡:南方瘴疠之地,易使人生病。这里指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²老:终老,到老死去。³答:报答。

  此诗首联“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描写出一片紧张、急迫的气氛:贬谪的命令催魂逼命,急如星火,连做饭的工夫也没有;“王事”在身,不敢有片刻的耽搁。这里作者用“接淅”的典故恰当地比喻了官命之急迫,其悲愤心情透出纸背。次联承接上联之意,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具体地描写出舟行之急。这一联诗意急切,如同《诗经·召南·小星》所状写的“肃肃宵征,夙夜在公”。两个对偶句语气又极流畅,而且切合水路舟行急速的事实。“王事”紧迫,江流湍急,船行飞快,诗中将那情景和气氛描写得十分生动。颈联写邻里、朋旧赶来送行的情景。“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叙事中透出无限的情意。“追送”和“浊清”都是偏义词:“追送”就是“送”,“烦”字透出作者的感激之意;“浊清”实指“清”。但是,“追送”的“追”字又进一步把前面两联的紧迫气氛渲染出来:诗人走得那样突然,以至邻里、故旧事先都没有得到消息,而仓促之间追到汉阳为之饯行。那泻入杯中的一杯杯饯行酒,包含了很多深情厚意。末联写诗人的感慨:“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此番谪居边远之地,功名前程乃至生命都是不可卜知的,这一切诗人也不计较,只是“故人”的友谊和真挚的感情永远无法报答,这才是终身遗恨的事。作者自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十九日从武昌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方于次年夏天到达宜州贬所,到宜州后仅一年,便怀着冤愤与世长辞了。老死瘴疠之乡而“难答故人情”,成为他留给“故人”的诀别之辞。

  这首诗是因亲朋故旧饯行,内心感念不已而写的,因此感情真挚动人,用典较少,语言平易流畅,不像黄庭坚其他的诗那样刻意雕琢,讲求险怪奇丽。但是,诗的章法仍然是谨严细密的,四联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颇耐寻究。首联“起”,叙述紧急离开武昌的原因:王事在身,必须“接淅”而行。颔联“承”,承接上联之意,具体描写行程紧急、必须“宵征”的情形。颈联“转”,由行程的紧迫转为写邻里的追送和置酒饯别。末联“合”,归结点题,抒发离别之情。黄庭坚长于律诗,而律诗的章法是颇有诀窍的,其中之一便是“起、承、转、合”。《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到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里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说出的这段话,有助于揣摩理解黄庭坚这首律诗艺术上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李敬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75-576

shíèryuèshíjiǔzhōngèzhǔxiǎohànyángqīnjiùxiéjiǔzhuīsòngliáowèiduǎn--huángtíngjiān

jiēbàoguāngǎnwéiwángshìchéng

xiāozhēngjiāngxiàxiànshuìhànyángchéng

línfánzhuīsòngbēipánxièzhuóqīng

yīngzhàngxiānglǎonánrénqíng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娇鬟(huán)¹堆枕钗(chāi)横凤²,溶溶春水杨花梦³。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译文:美丽的环状发髻慵懒地披散在枕头上,凤钗斜斜地别在发髻上。沉沉地坠入春水荡漾,杨花飞舞的迷幻梦境中。红烛流着血色的红泪,翠屏上的画烟波浩渺泛着丝丝寒意。
注释:¹娇鬟:柔美的发髻,这里指头发。²钗横凤:即凤钗横。³杨花梦:春梦、美梦。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锦壶催画箭¹,玉佩天涯远²。和泪试严妆³,落梅飞晓霜。
译文:时光渐渐流逝,心上人远在天涯。清晨,我独自噙着泪水梳洗着新式妆容,只见窗外梅花一片片飘落在染满寒霜的大地上。
注释:¹锦壶催画箭:喻指时光流逝。²玉佩天涯远:意思是佩玉之人(即思念之人、心上人)远在天涯。³严妆:浓丽整齐的装束。

  这是一首写怨妇思远之作的闺怨词。

  女主人公因相思坠入了恍惚迷离的梦境,在最后,她仍然“和泪试严妆”,噙着泪水梳洗着新式妆容,只因为心中还有一份念想:她希望她的心上人能早日归来,让他看见她美丽的模样。只可惜她等来的却是音信杳无的绝望。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两句是写女主人公酣睡情态及甜蜜梦境——春水溶溶,魂梦悠扬。“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两句则是写午夜梦回所见的实景,与前句虚实映射、悲欢相衬。

  过片点明缘由,之所以梦醒再难入眠,苦捱更漏,原是分离已久,人在天涯啊;最后两句则是写天亮时情景,人在极度孤寂中和着泪水梳妆打扮,只有霜雾里飞落的片片梅花知我悲苦。该词用语洗炼,意蕴绵长,很能代表冯延巳词的特点。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自余为僇(lù)¹,居是州²,恒³(zhuì)(lì)。其(xì)也,则施(yí)(yí)而行,漫漫而其。日与其徒¹⁰上高山,入深林,穷¹¹回溪¹²,幽泉¹³怪石,无远不到¹⁴。到则披草¹⁵而坐,倾壶¹⁶而醉。醉则更相¹⁷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¹⁸。觉¹⁹而起,起而归;以为²⁰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²¹者,皆我有也,而未始²²知西山之怪特²³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注释:¹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²是州:这个州,指永州。³恒:常常。⁴惴慄:恐惧不安。惴,恐惧。慄,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⁵其:如果,连词。⁶隟:指空闲时间。⁷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⁸漫漫而其:无拘无束地其玩。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⁹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¹⁰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其览的人。¹¹穷:走到尽头。¹²回溪:曲折溪流。¹³幽泉:深僻的泉水。¹⁴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¹⁵披草:分开草。披,用手分开。¹⁶倾壶:倒尽壶里的酒。倾,倒出来。¹⁷更相:互相。¹⁸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极,至,向往。趣:同“趋”,往、赴。¹⁹觉:睡醒。²⁰以为:认为。²¹异态:奇特的形状。²²未始:未曾。²³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年¹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²西亭³,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zhēn)(mǎng)¹⁰,焚茅茷(fá)¹¹,穷山之高而止¹²。攀援而登,箕(jī)(jù)¹³而遨(áo)¹⁴,则凡数州之土壤¹⁵,皆在衽(rèn)¹⁶之下。其¹⁷高下之势,岈(xiā)¹⁸(wā)¹⁹,若垤(dié)²⁰若穴,尺寸千里²¹,攒²²(cù)²³累积²⁴,莫得²⁵(dùn)²⁶。萦青缭白²⁷,外与天际²⁸,四望如一²⁹。然后知是山³⁰之特立³¹,不与培塿(lǒu)³²为类。悠悠乎³³与颢(hào)³⁴³⁵,而莫得其涯³⁶;洋洋乎³⁷与造物者³⁸其,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³⁹满酌(zhuó)⁴⁰,颓(tuí)⁴¹⁴²醉,不知日之入。苍然⁴³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⁴⁴不欲归。心凝⁴⁵形释⁴⁶,与万化⁴⁷冥合⁴⁸。然后知吾向⁴⁹之未始其⁵⁰,其于是⁵¹乎始。故为之文⁵²以志⁵³。是岁⁵⁴,元和⁵⁵四年也。
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注释:¹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²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³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其赏山景,饮酒赋诗。⁴始:才。⁵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指,指点。异,觉得······奇特。⁶湘江:应为潇水。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⁷缘:沿着。⁸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⁹斫:砍伐。¹⁰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¹¹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茷,草叶茂盛。¹²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¹³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箕,簸箕。踞,蹲坐。¹⁴遨:其赏。¹⁵土壤:土地,指地域。¹⁶衽席:坐垫、席子。¹⁷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¹⁸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¹⁹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岈然”承“高”,“洼然"承“下”。²⁰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²¹尺寸千里:(从西山顶上望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²²攒:聚集在一起。²³蹙:紧缩在一起。²⁴累积:堆积。²⁵莫得:没有什么能够。莫,没有什么,代词。得,能。²⁶遁隐:隐藏。²⁷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作者为了突出“萦”“缭”景象,有意把主谓式变成动宾式。白,指山顶所见潇、湘二水。²⁸际:接近。²⁹四望如一:向四面望去都像一样的。³⁰是山:这座山,指西山。³¹特立:特别突出。³²培塿:小土堆。³³悠悠乎:辽阔浩渺啊。³⁴灏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³⁵俱:在一起。³⁶涯:边际。³⁷洋洋乎:悠然自得啊。³⁸造物者:创造万物的天地,指大自然。³⁹引觞:拿起酒杯。⁴⁰满酌:斟满酒。⁴¹颓然:东倒西歪地。颓,跌倒。⁴²就:接近,进入。⁴³苍然:灰暗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傍晚的天色。⁴⁴犹:还,仍然。⁴⁵心凝:思想停止了(不再想任何事情)。⁴⁶形释:形体消散了(忘掉了自己的存在)。⁴⁷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⁴⁸冥合:不知不觉地融合为一体。⁴⁹向:以前。⁵⁰未始其:不曾(真正)其赏过。⁵¹于是:从这里。⁵²为之文:把这次西山之其写成文章。之,代指西山之其,是动词“为”的间接宾语。⁵³志:记载下来。⁵⁴是岁:这一年。⁵⁵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

  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

  第一段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因此,这个开头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首先写行动,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日与其徒······无远不到”写始游西山前之所见,“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写当时之所为和所感。“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梦也走到这种境界,这句话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实际上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暂时得不到施展的抱负仍然是梦寐以求,他希图借游乐饮酒以求忘优的目的没有达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这几句说,我自以为永州的山水凡有点特别形态的,都被我游遍了,却从来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异。而且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态。作者之前没有看到西山、游览西山,所以说“未始知西山怪特”。这是从反面来扣住题目里“始得”二字。简洁的几笔,小结了作者游西山前的感受,以及发现西山景色怪特时的欣喜,承上启下,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始”字展开。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华寺西亭上,远望西山,“始指异之”。西山之“异”吸引着他,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澳,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居高临下,放眼远望,‘数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下面一段用反衬的方法描写西山之高:“岈然洼然”,是颇为形象的摹状;“若垤若穴”,是十分贴切的比喻。用“尺寸”和“千里”构成强烈对照,干里以内的景物,仿佛容纳于尺寸之幅内,都聚拢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这徉。这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有了这种亲身的体验,然后始知“是山之特立”,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语。

  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胸怀顿觉开阔。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广大得如同浩气看不到它的边际。欣喜满意地同天地交游而设有尽期。于是“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仍不愿归去。此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结,形体似乎已消散,他整个儿地同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万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物我合而为一的忘我境界。然后才明白以前自以为“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其实并未真正游过,真正的游赏应是从“始得西山”才开始。作者这个体验十分宝贵,是他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的表现,他从政治的失败,被贬滴的一度消沉,开始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这是他始游西山的最大收获。因此他写了这篇游记。最后说明游览时间。

  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柳宗元卷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6 :142-146 .
2、 吕晴飞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1 :259 .
3、 陈振鹏 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1053-1057 .

shǐ西shānyànyóu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wéirén shìzhōu héngzhuì  érxíng mànmànéryóu shànggāoshān shēnlín qiónghuí yōuquánguàishí yuǎndào dàocǎoérzuò qīngérzuì zuìgēngxiāngzhěn érmèng yǒusuǒ mèngtóng jiàoér érguī wéifánshìzhōuzhīshānshuǐyǒutàizhě jiēyǒu érwèishǐzhī西shānzhīguài 

    jīnniánjiǔyuèèrshí yīnzuòhuá西tíng wàng西shān shǐzhǐzhī suìmìngrénguòxiāngjiāng yuánrǎn zhuózhēnmǎng fénmáo qióngshānzhīgāoérzhǐ pānyuánérdēng éráo fánshùzhōuzhīrǎng jiēzàirènzhīxià gāoxiàzhīshì xiāránrán ruòdiéruòxué chǐcùnqiān cuánlěi dùnyǐn yíngqīngliáobái wàitiān wàng ránhòuzhīshìshānzhī péilǒuwéilèi yōuyōuhào ér yángyángzàozhěyóu érzhīsuǒqióng yǐnshāngmǎnzhuó tuíránjiùzuì zhīzhī cāngrán yuǎnérzhì zhìsuǒjiàn éryóuguī xīnníngxíngshì wànhuàmíng ránhòuzhīxiàngzhīwèishǐyóu yóushìshǐ wéizhīwénzhì shìsuì yuán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