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楸夹道云迷麓,细泉无声走空谷。扪萝倚磴行转缓,百折峰峦看未足。
松楸夹道云迷麓,细泉无声走空谷。扪萝倚磴行转缓,百折峰峦看未足。
鹧鸪泣雨山漫漫,悬崖老树苍虬蟠。登楼倚槛俯木末,漱泉汲涧分馀湍。
鹧鸪泣雨山漫漫,悬崖老树苍虬蟠。登楼倚槛俯木末,漱泉汲涧分馀湍。
老僧延坐话夙昔,夜半谈空屡前席。自言久是兹山主,殿下长垣屡封植。
老僧延坐话夙昔,夜半谈空屡前席。自言久是兹山主,殿下长垣屡封植。
山头碧瓦如连环,曾闻仙客来云间。猿惊鹤怨知几许,伊吾声断愁空山。
山头碧瓦如连环,曾闻仙客来云间。猿惊鹤怨知几许,伊吾声断愁空山。
明朝烟雨开晴旦,折花临水春将半。我亦归山读故书,何必怀仙生浩叹。
明朝烟雨开晴旦,折花临水春将半。我亦归山读故书,何必怀仙生浩叹。

xiézhāngqīngdēngdàochǎngshān--zhūrùn

sōngqiūjiādàoyúnquánshēngzǒukōngménluódèngxíngzhuǎnhuǎnbǎizhéfēngluánkànwèi

zhèshānmànmànxuánlǎoshùcāngqiúpándēnglóukǎnshùquánjiànfēntuān

lǎosēngyánzuòhuàbàntánkōngqiányánjiǔshìshānzhǔ殿diànxiàzhǎngyuánfēngzhí

shāntóuliánhuáncéngwénxiānláiyúnjiānyuánjīngyuànzhīshēngduànchóukōngshān

míngcháoyānkāiqíngdànzhéhuālínshuǐchūnjiāngbànguīshānshū怀huáixiānshēnghàotàn

朱德润

朱德润

(1294—1365)睢阳人,徙吴中,字泽民。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仁宗延祐末荐授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嗣位,出为镇东儒学提举,后弃官归。顺帝至正中,起为行中书省照磨,摄守长兴。有《存复斋集》。 ▶ 1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
王寿负¹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²。冯曰:“事³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
译文:王寿正背着书走路,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碰到了徐冯。徐冯说:“做事情,是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都是在适当的时机中产生的, 因此,智者没有固定不变的行为。书本上所记载的,都是人们的言论。言论是由人们的智识而产生的,因此知者不藏书。现在,你为什么要背着书走路呢?”于是王寿烧了他的书并高兴得手舞足蹈。
注释:¹负:背。²周涂:涂,同“途”。周涂: 四通八达的大道。³事: 作动词用, 从事, 指行为。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夜莺(yīng)啼绿柳,皓(hào)¹月醒²长空。
译文:小满时节,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
注释:¹皓:洁白、明亮。²醒:明显、清楚,小满时节,天空澄澈,弯月挂空,也显得耀眼明朗。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最爱垄(lǒng)头麦,迎风笑落红¹
译文: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田垄间的麦子了,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笑看那满地落红。
注释:¹落红:指落花。

jué ·xiǎomǎ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yīng绿liǔ hàoyuèxǐngchángkōng 
zuìàilǒngtóumài yíngfēngxiàoluòhóng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寒食¹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²,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zhì)³也。”午霁(jì),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¹⁰,多者浮¹¹,少者歌¹²,以为乐。偶艇(tǐng)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chuò)¹³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译文:寒食节过后下了场雨,我说这场雨是为西湖洗去红妆,应当马上去与桃花话别,不能再拖延了。中午时分雨停了,我同几位朋友来到了苏堤第三桥,凋落的花在地上堆积了一寸多厚,游人很少,我们反而因为这个感到很快乐。忽然有穿着白绸衣的骑者奔驰而过,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加倍鲜艳美丽,朋友中穿着白色内衣的都脱去了外衣。稍稍疲倦的时候,我们就躺在地上喝酒,用脸颊来承接落花,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脸上落花少的人罚唱歌,拿这个来取乐。偶见花丛中划出一条小艇,叫近一看,原来是和尚送茶来了。我们每人小饮一杯茶,就随着小船高声唱着歌回去了。
注释:六桥:在杭州西湖中的苏堤上。北宋元祐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堤由南至北横贯西湖,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堤上建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成为西湖一景。后人称此堤为苏堤。袁宏道:(1578-1615),字中郎,号石公,明朝湖北公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令,国子监助教,考功员外郎等职。袁宏道是明末公安文派的首领,论文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创作上以小品文著称,风格流丽清新,不拘格套,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 "三袁"。¹寒食:节名,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内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做寒食。²洗红:洗去红妆,这里比喻雨摧落花。意谓春雨打落春花。³滞:延留,耽搁。⁴霁:雨后转晴。⁵翻:同“反”,反而。⁶忽骑者白纨而过:忽见穿白绸衫的人骑马驰过。⁷光晃衣: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⁸白其内者:穿着白色内衣的人。⁹去表:脱去外套。意谓本来穿着白内衣的人。¹⁰以面受花:用脸颊来承接树上掉下的落花。¹¹多者浮: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浮,饮酒,喝一大碗酒。¹²少者歌:脸上落花少的人罚唱歌。¹³啜:喝,小饮一口。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竹坞(wù)¹无尘水槛(jiàn)²清,相思迢(tiáo)(dì)³隔重城
译文:骆氏亭外竹林环绕,雨后亭外景物焕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注释:¹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²水槛: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³迢递:遥远的样子。⁴重城:一道道城关。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隔着重重的高城飞向远方。

  首句写骆氏亭。“竹坞”是竹林怀抱隐蔽的船坞;“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也就是题中的“骆氏亭”。清澄的湖水,翠绿的修竹,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无尘”和“清”,正突出了骆氏亭的这个特点,可以想见诗人置身其间时的那种远离尘嚣之感。幽静清寥的境界,每每使人恬然自适;但对于有所思念、怀想的人来说,又往往是牵引思绪的一种触媒:或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或因没有好朋友共赏幽胜而感到惆怅。这两句由清幽的景色到别后的相思,其间虽有跳跃,但并不突兀,原因就在于景与情之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内在联系。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居的长安,中间隔着高峻的城墙。“迢递”一词有“高”、“远”二义,这里用“高”义。“重城”即高城。由于“迢递隔重城”,所以深深怀念对方;而思念之深,又似乎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越过高高的城墙,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隔”字在这里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的显示了“情通”。这正是诗歌语言在具体条件下常常具有的一种妙用。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第三句又回到眼前景物上来:“秋阴不散霜飞晚”。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自然是出自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一句一方面为末句伏根,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阴霾欲雨的天气,四望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增加相思的浓度。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但要领略诗句所蕴含的情趣,却须注意从“秋阴不散”到盼“雨”的整个过程。秋叶听雨打枯荷的况味,诗人想已不止一次的领略过。淅沥的秋雨,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声响,别具一种美的情趣。看来倒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的天气特意作美了。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秋雨的到来就不同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因为能聆听到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庆幸枯荷之“留”了。“留”、“听”二字写情入微,其中就有着不期而遇的喜悦。“听雨声”自然是夜宿的缘故,但主要还是由于“听雨声”蕴含有一种特有的意境和神韵。这“听雨”竟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久听之后,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3-1144
2、 黄世中.论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文学评议,2003(05):75

宿luòshìtínghuái怀cuīyōngcuīgǔn

shāngyǐn tángdài 

zhúchénshuǐjiànqīng xiāngtiáochóngchéng 
qiūyīnsànshuāngfēiwǎn liútīngshēng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¹太严²,终为君子之病。
译文:能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加以改正,那么便算得上是圣人的门徒;攻击恶事恶人的言辞太激烈,终会成为君子的过失。
注释:¹恶恶:攻击恶事恶人。²严:激烈。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