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谢惠连

谢惠连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守岁¹阿戎²家,椒(jiāo)盘已颂花³
译文:除夕来到兄弟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
注释:¹守岁:除夕守岁。²阿戎:晋宋间,人多呼弟为阿戎。³椒盘颂花:椒盘,旧时风俗,元日以盘盛花椒,饮酒时放入酒中。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盍簪(zān)¹喧枥(lì)²,列炬³散林鸦。
译文: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
注释:¹盍簪:《易-豫》四爻:勿疑朋盍簪。此诗盍簪对列炬,取朋友聚合之意。²枥马:枥,马槽。枥马,关在马棚里的马。³炬:烛火也。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四十明朝过¹,飞腾暮景斜。
译文: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
注释:¹四十明朝过:《礼记》以四十岁为强仕之年。杜甫天宝十载为四十岁,明日新年,当增一岁。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译文: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玉殿春浓花烂熳,簇神仙伴。罗裙窣地缕黄金,奏清音。
玉殿(diàn)¹春浓花烂熳,簇(cù)神仙伴²。罗裙窣(sū)³缕黄金,奏清音
译文:华丽的厅堂花开烂漫春意正浓,美貌女子与我簇拥相伴。金黄色丝缕装饰的衣裙拖曳在身后缓缓走动,耳畔回响着清越动听的乐曲。
注释:¹玉殿:华丽的厅堂。²簇神仙伴:聚集着一群神仙般的美女为伴。³窣地:在地上拖曳。窣:勃窣,缓慢行走的样子。⁴缕黄金:金黄色的丝缕妆饰着裙带。⁵奏清音:奏出了清越动听的乐曲。
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
酒阑(lán)¹歌罢两沉沉²,一笑动君心。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
译文:酒尽歌罢一时沉寂,妙语欢声撩动君心。愿天长地久仿效鸳鸯不离左右,相恋白首情真意切。
注释:¹酒阑:酒将尽的意思。²两沉沉:饮宴歌舞俱停,气氛沉静下来。
这首词是写男女宴饮调情。上片写宴饮,下片写调情。《栩庄漫记》评这两首词说:“缘题敷衍,味若尘羹”。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liànqíngshēn··殿diànchūnnónghuālànmàn--máowén

殿diànchūnnónghuālànmànshénxiānbànluóqúnhuángjīnzòuqīngyīn

jiǔlánliǎngchénchénxiàodòngjūnxīnyǒngyuànzuòyuānyāngbànliànqíngshēn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短焰¹(tī)残花²,夜久边声³寂。倦(juàn)舞却闻鸡,暗觉青绫(líng)湿。
译文: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注释:¹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²剔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³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⁴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天水接冥(míng)¹,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²,远梦轻无力。
译文: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注释:¹冥却:幽暗不明。²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正是这样由于厌倦官场,无心于仕途,感情的细腻处又受到太大伤害,身处边塞,不能安心入睡。纳兰填词就是如此地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一首词写作者在边地夜深独处,面对残灯短焰,欲睡还醒的朦胧情态。“倦舞”句用典出新出奇,深藏了诗人的隐怨。上阕不言愁而愁苦自见,下阕以浪漫之笔法出之,从梦中思念家乡来下笔不免落于常套,但却是以梦中去浣花溪寻觅诗圣的遗迹,真是诗人之想,诗人之语。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7页
2、 何雅苓评注.纳兰的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04月第1版:第221页
3、 张少康主编.古词名家诵读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04月第1版:第10页
4、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6页
5、 人间菩提著.纳兰词集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03:第163页

shēngcházi··duǎnyàncánhuā--lánxìng

duǎnyàncánhuājiǔbiānshēngjuànquèwénànjuéqīnglíng湿shī

tiānshuǐjiēmíngméngjiǎo西nánbáihuànhuāyuǎnmèngqīng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三尺龙泉剑¹,匣(xiá)里无人见。
译文:三尺宝剑名龙泉,藏在匣里无人见。
注释:¹龙泉剑:为古代传说中的宝剑。《太平寰宇记》载,据传有人用龙泉县的水铸成宝剑,剑化龙飞去,故称。
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一张落雁(yàn)¹,百支金花箭。
译文:一张宝弓号落雁,又配百支金花箭。
注释:¹一张落雁弓:原作“金落雁一张弓”,刘盼遂校此句衍“金”字;任中敏(号二北)《敦煌曲校录》改为“一张落雁弓”。“落雁弓”与下句之“金花箭”,均弓箭之美称。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译文:竭尽全力为国尽忠,几番沙场苦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译文:先望立功把勋建,后去朝拜君王面。

  戍边将军腰缠三尺龙泉宝剑,吹毛断发,寒光闪闪。只是平日里,它静静地斜卧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识得其庐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那张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随身携带的百只神箭,箭羽迸发似金华,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线冲杀征战,曾为保家卫国戍边守土竭尽忠贞。他立志不断地建功立业,期望有一天能够得到君王的召见,扬名天下,威震八方。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是一首赞颂爱国将军之词。上片通过爱国将军佩备的剑和弓来塑造将军的形象。龙泉宝剑三尺长,剑匣里面暗收藏,一张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镞闪金光。妙在不直接描绘将军魁梧的身材,而是通过这罕有的宝剑良马,使读者感受到将军的威武和超群武艺。下片着重写将军的精神风貌,揭示其内心活动。他为国竭尽忠心,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他渴望建功立业,博得君王赏赐。至此,一个性情略显张狂,但质朴率真、憨直爽朗、英武过人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光彩照人。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语言浅显明白,词风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乐观情调,抒发了爱国将军要求为国建功的英豪之气。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huáng)¹里,弹琴复长啸(xiào)²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注释:¹幽篁:幽深的竹林。²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林¹人不知,明月来相照²
译文: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注释:¹深林:指“幽篁”。²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楚辞·九歌·山鬼》说:“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题诗写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如苏轼《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可见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起句写“人不知”,结句写“月相照”,也可谓相互呼应了。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泯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9-181

zhúguǎn

wángwéi tángdài 

zuòyōuhuáng tánqínchángxiào 
shēnlínrénzhī míngyuèláixiāngzh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