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梅树委荒烟,湖上风光不值钱。见说年来春好在,拟携尊酒报啼鹃。
自从梅树委荒烟,湖上风光不值钱。见说年来春好在,拟携尊酒报啼鹃。

shān--zhēn

cóngméishùwěihuāngyānshàngfēngguāngzhíqiánjiànshuōniánláichūnhǎozàixiézūnjiǔbàojuān

马臻

马臻

马臻(1254——?),字志道,别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宋亡后学道,受业于褚伯秀之门,曾隐于西湖之滨。 ▶ 1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fán)¹部落能结束²,朝暮驰猎黄河曲。
译文:西北部的军队士兵会整理戎装,打扮自己,早晚在黄河转弯的地方奔驰狩猎。
注释:¹蕃州:泛指西北地区。²结束:装束,打扮。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燕歌¹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sī)边草绿。
译文:在不绝的豪壮燕歌声中,边塞的鸿雁高飞,放牧的马儿叫着。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开始转绿。
注释:¹燕歌:泛指悲壮的燕地歌曲。

  唐代边塞诗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但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诗句中的“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绿”字下得绝佳。

  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2004年12月第2版

sàixiàshǒu ·

 tángdài 

fānzhōuluònéngjiéshù zhāochílièhuáng 
yānwèiduànsàihóng鸿fēi qúnbiāncǎo绿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lún)¹,芒²针为钩,荆蓧(diào)³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译文: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楚国产的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做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的鱼可以装满一辆车,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
注释:¹纶:钓鱼的丝绳。²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³荆蓧:楚国产的细竹。⁴剖粒:剖开的米粒。⁵引:牵引,这里指钓上。⁶汩流:湍急的河流。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译文: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询问他原因。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¹之言,蒲且子²之弋(yì)³也,弱弓纤缴(jiǎo),乘风振之,连双鸧(cāng)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译文:詹何说:“听我已经逝去的父亲说过,古代善射的人射箭,用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模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不能扰乱(我的心神)。鱼看见我的钓饵,就像看见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吞食它不会怀疑。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楚王说:“说的好。”
注释:¹先大夫:这里指已经逝去的父亲。²蒲且子:古代善射者。³弋:射箭。⁴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⁵连双鸧: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⁶放:通“仿”。⁷聚沫:聚拢的泡沫。
园林再到身犹健,官职全抛梦乍醒。
园林再到身犹健,官职全抛梦乍醒¹
译文:再次来到这个园林我的身体还算强健,只是官职已经全部被我抛下了,我的梦才刚刚醒来。
注释:¹乍醒:刚刚醒来。
惟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
惟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
译文:世事多变,只有南山和你是不会变的,再次相逢依然保持着往日的光彩。

zhāngchéngyuán--fànzhèn

yuánlínzàidàoshēnyóujiànguānzhíquánpāomèngzhàxǐngwéiyǒunánshānjūnyǎnxiāngfénggǎijiùshíqīng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墨子¹²(gēng)柱子³。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jì)¹⁰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¹¹为足以¹²策,故怒之。”耕柱子悟¹³
译文: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好马值得我去鞭打。”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气。”耕柱子醒悟了。
注释:¹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²怒:对......感到生气。³耕柱子:墨子的门生。⁴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⁵将:准备。⁶太行:山名,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⁷骥:好马。⁸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策:驱策。⁹何故:为什么。¹⁰足:值得。¹¹子:你。¹²以:以为;用来。¹³悟:明白。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谁言生离久,适¹²与君别。
译文: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刚感到与丈夫分别。
注释:¹适:才。²意:当作“忆”。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衣上芳¹犹在,握里书²未灭。
译文:还闻得见对方衣服上的香味,对方交给自己的情书还握在手里,字迹尚未磨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腰中双绮(qǐ)¹,梦为同心结²
译文:我腰襟上佩戴的两条绸带,在梦中变作了同心结。
注释:¹绮带:绸带。²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常恐所思¹露,瑶(yáo)²未忍折。
译文:恐怕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出,不敢去折瑶华赠给情人。
注释:¹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²瑶华:琼花,指情人。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才离别,好像是与你分离很久了,这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是一种思想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离别很久了,但情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宛然如在眼前,分离也好似在昨日,这也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感情,就是后一种,谁说“生离”已很久了,还记得才与你分别。“适忆与君别”即文通《古离别》“送君如昨日”意。两句表现了“生离”的痛苦,写得十分细腻。 ·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这两句承接“适意与君别”,具体写出送君如昨日:我衣服上还留有你的香气,你的书信还握在我的手中。“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这两句表现与意中人结为夫妻的愿望,我腰中所系的两条丝罗绸带,梦中也在想打成“同心结”。这是用比喻来说明结为夫妇,万般恩爱之意。比喻之巧,爱情之深,不言而喻。然而,他不愿轻易把内心秘密告诉对方,所以结句说:“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他常常担心自己的思想表露出来,他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不忍心去攀折她(瑶华)。这是多么细腻的心理描写,多么深沉的爱。然而,深爱而不能吐露,他必须承受痛苦的煎熬。

  这首诗抒写对意中人的深爱,风格细腻含蓄,寄托深远,尤其是心理描写,入木三分,缠绵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从结构上看,全诗共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生离”不久,犹如昨日,思念良深;后四句写欲与“同心结”而“未忍折”,说明思念之苦,颇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之情思。前后两层,结构严密,浑然一体,表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忧思,是《有所思》一类抒写男女爱情诗歌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 第八卷(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5-16页

yǒusuǒ--xiāoyǎn

shuíyánshēngjiǔshìjūnbié

shàngfāngyóuzàishūwèimiè

yāozhōngshuāngdàimèngwèitóngxīnjié

chángkǒngsuǒyáohuáwèirěnzh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