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鹍鹏。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
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鹍鹏。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
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閒、生死一毫轻。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
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閒、生死一毫轻。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
炎方灰冷已如冰,馀烬淡孤星。爱铜柱新功,玉关奇节,特请高缨。
炎方灰冷已如冰,馀烬淡孤星。爱铜柱新功,玉关奇节,特请高缨。
胸中泠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胸中泠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lánhuāmànzhēngnánsānshǒu--zhānghóngfàn

hùnlóngrénhǎikuàikūnpéngjiàwànzhǎngfēnggāoxiānběihǎizhínánmíng

shēngpíngshēnbàoguóděngrénxiánshēngháoqīngluòjīngwànqiūfēngjiǎoliányíng

yánfānghuīlěngbīngjìndànxīngàitóngzhùxīngōngguānjiéqǐnggāoyīng

xiōngzhōnglíngránbīngxuěrènmányānzhàngjīngzhěngdùngānkūnshìleguīláibàilóngtíng

张弘范

张弘范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易州定兴人,元朝初期重要将领,名将张柔第九子,曾参加过襄阳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曾击败南宋将领文天祥与张世杰,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 1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càn)¹三珠树²,寄生赤水阴。
译文:粟烂光辉三珠树,寄生赤水之南滨。
注释:¹粲粲:光彩鲜艳的样子。²三珠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亭亭凌风桂,八榦(gàn)¹共成林。
译文:高高耸立迎风桂,八树相连便成林。
注释:¹八榦:指八株桂树。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灵凤抚云舞,神鸾(luán)调玉音。
译文:灵异凤凰云中舞,神奇鸾鸟鸣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译文:虽然不是人间乐,王母为之甚欢心。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càncànsānzhūshù shēngchìshuǐyīn 
tíngtínglíngfēngguì gàngòngchénglín 
língfèngyún shénluántiáoyīn 
suīfēishìshàngbǎo yuánwángxīn 
闷酒将来刚刚咽。欲饮先浇奠。频祝愿: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闷酒将来刚刚¹咽。欲饮先浇奠(diàn)²。频祝愿:普天下心厮(sī)³早团圆。谢神天,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译文:这苦酒已取在手中,要咽下总那么勉强。在独自闷饮之前,我先把一杯浇奠在地上。我一遍遍默默地祈祷上苍:愿普天下相爱的人早早团圆,如愿以偿。上天啊,请满足我的愿望!让我也能同心上人频频地相见,一回回倾诉衷肠。
注释:¹刚刚:此为勉强意。²浇奠:以酒洒地,以表示祭奠。³厮爱:相爱。

  这支小令容量有限,内容也十分简单,说的仅是一名女子借酒遣闷,饮前奠酒,祷祝能与情人频频相见。论起作品的艺术特色,恐怕只有“明白如话”四个字。然而读后还是可以产生一些联想,这说明它还是具有相当的感染力量的。

  联想之一,是曲中“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这句话。《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结末有一句“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曲辞,如今是妇孺皆知的名言,因为它恰恰总结了全本《西厢记》的主旨。金圣叹评点《西厢》,对第五本处处看不上眼,唯独对这一句赞不绝口。后人还巧妙地取来了《琵琶记》“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的曲句,来对偶“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成了各地月老祠的佳联。《西厢》的警语同该曲的这一句如出一辙。在无法判定两者孰先孰后的情形下,只能说它们是偶然的相合,说明这一句话确实表达了封建礼教禁锢时代人们内心蕴藏的共同愿望。不消说,该曲在“明白如话”的同时产生出脍炙人口的佳句,这一点就颇不简单。

  联想之二,是女子的祝告内容。女子在“频祝愿”后才来一句“谢神天”提及自己,固然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爱可能,但更合理的解释是,因她见惯了天下有缘男女因受各种客观情形的阻碍以致不得团圆的现实,而自己在条件上还远不如他人。联系首句的“闷酒”,竟连咽都咽不下去,足见她同心上人的阻隔,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女子“谢神天”,仅祈愿“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而不敢直言“团圆”(曲中显然是男女结合而共同生活的意思),也可见两人之间存在着礼教条件下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这一切只是推测,却说明作品在“明白如话”之下也隐含着婉曲的意旨。

  联想之三,是女主人“闷酒”究竟“饮”了没有。“闷酒将来刚刚咽”,“刚刚”是使劲、勉强而非“刚才”之意,否则同下句“欲饮先浇奠”就明显矛盾。宋无名氏《相思会》词:“人无百年人,刚作千年调。”句中的“刚”,亦作死劲、勉强之解,可为一证。在世人看来,女子完整的活动过程,是取来酒浇愁释闷,可咽不下去,于是泼在地上“浇奠”;祝祷后是“饮”了,然而虽然胸中语已一吐为快,却饮的还是“闷酒”;足见“频频见”的愿望实难实现。这一联想同样是“求之于牝牡骊黄之外”,却再一次显示了作品意蕴的想象空间。

  五代冯延巳有《长命女》词云:“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被诵为名篇。人类的审美出于同情,只要人同此心,心同此感,即使浅显明白的作品,也会增现艺术的魅力。这是最后一则联想,却也是由该曲生出,故附记于此。

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mù)¹雨萧(xiāo)²江上村³,绿林豪客夜知闻
译文: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注释:井栏砂:村庄名,在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¹暮:一作“春”。²萧萧:象声词,形容雨声。³江上村:即井栏砂。⁴绿林豪客: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聚集在一起劫富济贫的人。⁵知闻:即“久闻诗名”。一作“敲门”。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他时不用逃名姓¹,世上如今半是君。
译文:他年根本就不需要隐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
注释:¹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七七。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唐诗纪事》所载的关于这首诗的本事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7-938

jǐnglánshā宿

shè tángdài 

xiāoxiāojiāngshàngcūn 绿línháozhīwén 
shíyòngtáomíngxìng shìshàngjīnbànshìjūn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译文:老祖宗李耳心怀慈悲,怜悯百姓,留下一部《道德经》。如今,当我步入他的寺庙时,不禁心神肃静。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译文:这庙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荒草茂盛几乎把路掩盖,台阶上落下的灰尘很厚,所以,鸟爪子的印迹深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译文:老子出函谷关就到流沙国去了,所以,丹炉的香火无人传承,出关的道路上紫烟迷茫,哪里还有他的行踪?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译文:你走后一千年,我独自面对着这清冷的寺庙,萧瑟的松柏林,怎么不叫人心痛万分?
此诗写作时间不好判断。按道理,在唐朝开元和天宝(均为唐玄宗年号)时期都很崇尚道教,而李白拜谒的应该不是一般地方的老子庙,面对如此冷落的道观则可能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事情,也许就在李白流放回到安徽的时候。

lǎojūnmiào--bái

xiānjūn怀huáishènglíngmiàoshénxīn

cǎorénzōngduànchénnóngniǎoshēn

liúshādānzàomièguānyānchén

shāngqiānzàihòukōngsōngbǎilín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¹。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cáng)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²效此也。譬(p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yáo)³,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译文: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 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 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孩子你应当知道。
注释:孙枝蔚:清初诗人。¹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²遑:闲暇,空闲。³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