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何爱复何憎,自愧人前百不能。旋拾断云修破衲,高攀危磴阁枯藤。
胸中何爱复何憎,自愧人前百不能。旋拾断云修破衲,高攀危磴阁枯藤。
千峰环绕半间屋,万境空閒一个僧。除此现成公案外,且无佛法继传灯。
千峰环绕半间屋,万境空閒一个僧。除此现成公案外,且无佛法继传灯。

shānshíshǒu--míngběn

xiōngzhōngàizēngkuìrénqiánbǎinéngxuánshíduànyúnxiūgāopānwēidèngténg

qiānfēnghuánràobànjiānwànjìngkōngxiánsēngchúxiànchénggōngànwàiqiěchuándēng

明本

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¹兮朅(qiè)²兮,邦之桀(jié)³兮。伯也执殳(shū),为王前驱。
译文: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注释:¹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系指其丈夫。²朅:英武高大。³桀:同“杰”,杰出的人。⁴殳: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¹,谁适(dí)²为容?
译文: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并非没有膏沐以整饰仪容,只是丈夫远征在外,就是专心的打扮,又给谁看呢?
注释:¹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²适:悦。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其雨(yù)其雨,杲(gǎo)¹杲出日。愿言²思伯,甘心首疾。
译文: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注释:¹杲:明亮的样子。²愿言:念念不忘的样子。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焉得谖(xuān)¹,言树之背²。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³
译文:到哪里去找一株萱草,把它种到北堂去。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注释:¹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²背:屋子北面。³痗:忧思成病。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卫风·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写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口气中带着亲切感。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这一点是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之情的基础。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卫风·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

  在艺术构思上,全诗采用赋法,边叙事,边抒情。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 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以及冲突的辗转递升,既脉络清晰,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

参考资料:
1、 王绪霞.闺怨诗的女声原唱——《诗经·卫风·伯兮》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5,06
2、 周蒙.深情绵邈 婉转感人——《诗经·卫风·伯兮》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01,03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qiè bāngzhījié zhíshū wéiwángqián 
zhīdōng shǒufēipéng gāo shuíwéiróng 
 gǎogǎochū yuànyán gānxīnshǒu 
yānxuāncǎo yánshùzhībèi yuànyán shǐ使xīnmèi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韦编¹屡绝铁砚(yàn)²穿,口诵手钞³那计年。
译文:书的装订线常常被磨断,铁质的砚台也已磨穿,不知道这是我诵读和抄书的多少个年头了。
注释:¹韦编:简策书联接的形式与材料。泛指古籍。²铁砚:指铁铸的砚台。³钞:同“抄”,抄写。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不是爱书即欲¹死,任从²人笑作书颠³
译文:如果不是因为爱读书而活着那还不如死掉,随便别人怎么笑话我是个“书颠”。
注释:¹欲:想要。²任从:任随,听凭。³书颠:指读书入迷,忘形似颠。

hánshū--yóu

wéibiānjuétiěyàn穿chuānkǒusòngshǒuchāonián

shìàishūrèncóngrénxiàozuòshūdiān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鲁连¹卖谈笑²,岂是顾千金。
译文:鲁仲连依靠谈笑出人头地,难道是为了钱帛财富?
注释:¹鲁连:即鲁仲连。²卖谈笑:指他从容不迫,谈笑退秦兵。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táo)¹虽相越,本有五湖心²
译文:尽管范蠡在越国出仕入相,但他原本只想退隐江湖。
注释:¹陶朱:即范蠡别称。²五湖心:谓隐退江湖之志。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余亦南阳子¹,时为梁甫(fǔ)吟。
译文:我也只想效仿南阳诸葛亮,所以时常吟诵《梁父吟》。
注释:¹南阳子:即指诸葛亮,他于南阳躬耕时,常吟诵梁父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苍山容¹偃蹇(jiǎn)²,白日惜颓(tuí)³
译文:虽然苍山容许了我不问世事,但落下的太阳又使我感伤流逝的光阴。
注释:¹容:容许。²偃蹇:形容偃息而卧,不问世事的样子。³颓侵:这里指太阳下山。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译文:只求能够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待到功成名就便退隐原来的山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西来何所为,孤剑¹托知音。
译文:到西边去是为了做什么?孤身一人的我去求助知心好友。
注释:¹孤剑:李白自喻。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cāng)¹海深。
译文:飞鸟热爱渺远的青山,鱼儿在深邃的沧海游荡。
注释:¹沧:沧一作“江”。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呼鹰过上蔡,卖畚(běn)¹向嵩(sōng)(cén)²
译文:呼唤雄鹰经过上蔡,卖掉畚箕行往嵩山。
注释:¹卖畚:卖畚箕,用典于东晋十六国时的王猛,少时以卖畚箕为主,有大志。²嵩岑:即嵩山。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¹
译文:待到他日得闲来访,隐居的山林中必已备下素琴一张。
注释:¹“丘中”句:古代隐士大多喜欢弹琴。素琴:没有弦和徽的琴。此句化用于左思《招隐》:“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此诗用典、化典颇多,开篇三联便接连用典,但在用典的同时也叙述了古人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延伸到自己身上,可谓一妙手。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一联有对景致的描写,但又不全然是景物,更透露着诗人的感情。下一联直白的表达了诗人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但与“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一联同看起来便少了功利多了报国的衷心。

  “西来”句至“卖畚”句三联在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与胸中所怀的大志向的同时,又再一次提及景物将作者实际上想要归隐的感情含蓄的穿插其间。

  诗人在最后一联展望未来,又一次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伤感之情。

  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的藐视。而在自然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留别王司马嵩》就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参考资料:
1、 叶树发、杜华平主编,江西师大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共同撰写.《诗词曲赋鉴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7

liúbiéwángsōng--bái

liánmàitánxiàoshìqiānjīn

táozhūsuīxiāngyuèběnyǒuxīn

nányángzishíwèiliángyín

cāngshānróngyǎnjiǎnbáituíqīn

yuànzuǒmíngzhǔgōngchéngháijiùlín

西láisuǒwèijiàntuōzhīyīn

niǎoàishānyuǎnyóucānghǎishēn

yīngguòshàngcàimàiběnxiàngsōngcén

xiánxiāng访fǎngqiūzhōngyǒuqín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
西羌(qiāng)¹²³讨,白起佐军威。
译文:吐蕃将要受到我大唐帝国的征讨,您这白起将军的后代也为助军威奔赴战场。
注释:¹西羌:汉朝人对羌人的泛称,唐朝又概指吐蕃为西羌。²延:请,此意为招引。³国:唐王朝。⁴白起:战国时期名将,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这里借指白利。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剑决¹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译文:举起倚天长剑斩断浮在敌人阵地上的妖氛,拉满明月之弓,箭镞闪看凛烈的光芒。
注释:¹决:断。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
马行边草浮,旌(jīng)卷曙(shǔ)霜飞。
译文:战马驰骋在边塞的原野上,旌旗在霜晨中飘扬。
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抗手¹(lǐn)²相顾,寒风生铁衣³
译文:当将士们招手相看时,铠甲上已是结满了厚目的寒霜。
注释:¹抗手:举手拜别。²凛:凛然,敬畏之貌。³铁衣:铠甲。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西羌叛乱招引大唐国征讨、白利将军奔赴战场助军威的景致。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形势,烘托气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富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这两句以剑、弓显示白利威武的气势:挥动宝剑,使空中云气为之消散,弯弓如满月,似与天上的明月相映增辉。诗中“剑决”“弓弯”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度。侧面夸赞白起将军后代的白利将军武艺高强、万夫不挡之勇。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这两句是诗人对未来战场情景的描写:战马在边塞中驰骋、旌旗在寒霜中飞卷。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但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鲜明生动的形象,都洋溢着李白的浪漫风采,寄托了李白的沉阔情怀。

  “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描绘一幅将士们举手凛然拜别、寒霜照铁衣的离别图景。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如果说伤别诉情诗是李白热爱人民的必然,那么饯行述怀诗则是李白兼济天下、富安万民理想之结果。

  云、风、雷、电,天、海、月、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云”、“月”、“风”、“卷”、“飞”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威武飒爽的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参考资料:
1、 胡大浚主编.唐代边塞诗选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08:115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画桥¹流水,雨湿落红²飞不起。月破黄昏³,帘里余(yú)马上闻。
译文: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注释:¹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²落红:落花。³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⁴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pái)(huái)¹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²飞花入洞房³
译文:独个儿默默地月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注释:¹徘徊:来回走动。²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³洞房:幽深的居室。

  以“春情”为题的词作,大抵写闺中女子当春怀人的思绪,王安国这首小令却是写一个男子在暮春时节对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内容与贺铸的《青玉案》相仿。贺作另有寄托,此词有无别的寓意尚难确定。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居处如此令人神往,则伊人芳姿倩影之使人倾慕难忘自不待言。这一句借物写人,是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点。

  次句交代气候、时令。春尽花残,惜花人情已不堪,更何况急雨劲风又摧花!“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第三句写时间。从黄昏到月出,主人公在一片迷濛的景象里长时间伫留不去,足见他对女子的痴情。

  第四句依照情感变化的规律采用顺延笔法,写主人公由痴情向迷离恍惚深化的情态,揭示他内心由极度爱慕而升华的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这一句完满地收结了上片,又为下片的状态抒情蓄势张本。换头言近旨远,写人物情态,现主人公形象。“月徊”是痴情的延续,“不语”是惆怅的外露。两者相辅相成,愈显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下片第二句用设问句申足上句,并从反面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然而,梦魂飞近伊人身,只是主人公的主观想象和美好企望,现实却是香歇人去,光沉响绝,只有自身踯躅路旁,吊影惭魂。歇拍两句以杨花有幸反衬人物的无缘,正是主人公在这种现实处境中的自怨自叹。

  以上的简析,只是按照词语的措置顺序作出的。其实,如按照主人公感情变化的脉络去寻求端倪,很难分清事由的前因后果,时间的迟早先后。因为词中写景抒情逞回旋吞吐的态势,前后句、上下片往往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或相反相成,引发难分。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主人公目睹伊人之后由爱慕而兴起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