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折尽尚东风,杼轴人家户户空。
柳条折尽尚东风,杼轴人家户户空。
只有虎丘山色好,不堪又在客愁中。
只有虎丘山色好,不堪又在客愁中。

wǎngfèngyángqiū--huī

liǔtiáozhéjǐnshàngdōngfēngzhùzhóurénjiākōng

zhǐyǒuqiūshānhǎokānyòuzàichóuzhōng

顾德辉

顾德辉

顾德辉(1310~1369)一名瑛,又名阿瑛,字仲英,号金粟道人,江苏昆山人,元代文学家。家富,轻财善结纳宾客,豪宕自喜,年30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彝鼎秘玩,筑别业于茜泾西,曰玉山佳处,与客赋诗其中。四方文学士皆至其家。为逃避张士诚授官,隐居嘉兴合溪,子元臣为元官,故封钱塘县男,母丧归绰溪。再逃避士诚授官,断发庐墓,号金粟道人。后徙濠梁,卒。《语林》云:“顾仲瑛风流文雅著称东南,才情妙丽。”著有《玉山草堂集》。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城外土馒头¹,馅(xiàn)草在城里。
译文:城外堆着一个个土包子,包子的馅心却在城里。
注释:¹馒头:这里比喻墓冢。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译文:每人都须领受一个,没滋没味也没法嫌弃。

chéngwàimántóu

wángfànzhì tángdài 

chéngwàimántóu xiàncǎozàichéng 
rénchī xiánméiwèi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miǎo)、樯(qiáng)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pǔ)涨,船头鼓急风初熟¹。似当年、呼禹乱黄川²,飞梭(suō)速。
注释: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¹风初熟: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²“乱黄川”,渡黄河:意谓恰似当年追想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一样,快如飞梭。
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蒌芽新入馔,鹍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击楫(jí)¹誓、空警俗。休拊髀(bì),都生肉²。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³(lóu)芽新入馔,鹍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释:¹击楫:用东晋祖逖事。后用以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²休拊髀,都生肉:这里用此抒写作者被投闲置散,功名不就的激愤。³荻笋:荻,芦苇。笋,蒌蒿。⁴弦:指琵琶。⁵凤吹:指箫。

  作者于乾道八年(1172)冬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次年春过此并填写了此词。

  上片落笔先写清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千古不变,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腾的波浪又如涌起重叠的房屋,江水浩渺,无边无际,十丈高的危樯,也承受不了张开的帆腹。由于夜来春雨,水势增大,水位增高,风向刚定,便命击鼓开船。此时,风急浪高船快如飞,就如当年出使金国追想大禹业绩横渡黄河一样,令人振奋。顺风急驶,作者心情轻快。与客人痛饮船上,填词佐酒,意气洋洋,潇洒风流。但表面上的轻松难以掩饰他心中沉积的愤懑,览物之情带来的开怀,无法替代报国无门,理想破灭的悲愤,作者只有借酒浇愁,以释胸中苦痛。

  下片起首四句用祖逖击楫和刘备抚髀感叹的典故表达自己满腔爱国热情和收复失地的希望都已化为烟云的悲哀。因与朝廷政见不合,受到冷落外放为地方官,无法实现理想,他看透了一切,并表示不以此为意,不管把自己放到南方或北方,不管能否建功立业,一切都无所谓,不在乎,唯有与友人举杯同饮,才最为快乐。以下写他的豪纵行为,吃着新鲜的菜蔬美味,听着美妙的音乐,何等的惬怀。此时此刻他感到,人间还有什么事情比把酒尊前、开怀畅饮更令人高兴呢?作者这些话看似旷达不羁,实则悲恸难抑,他把报国无路和理想成空的失意都化作一腔激愤,貌似豪爽,实为悲哀。全篇用典丰富而贴切自然,写景壮阔,情感激荡。

mǎnjiānghóng ·qīngjiāngfēngfānshènkuàizuòyǐnzhī

fànchéng sòngdài 

qiāndōngliú shēngjuǎn yúntāo hénghàomiǎo qiánggān竿shízhàng shèngfān fānjiāngchūnzhǎng chuántóufēngchūshú dāngnián luànhuángchuān fēisuō 
shì kōngjǐng xiū dōushēngròu rènyántiānbīnghǎi bēixiāngshǔ sǔnlóuxīnzhuàn kūnxiánfèngchuīnéngfān xiàorénjiān chùzūnqián tiānyínzhú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孤雁不饮啄(zhuó)¹,飞鸣声念群。
译文:离群的孤雁既不饮水也不啄食,边飞边叫的声音里饱含对同群伙伴的思念。
注释:¹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¹
译文: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这天际孤雁?
注释:¹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望尽¹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译文:孤雁望断天涯,仿佛依稀看见伙伴们就在眼前;哀鸣不绝,好像愈发听到了同伴们的呼唤。
注释:¹望尽:望尽天际。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野鸦无意绪¹,鸣噪(zào)²³纷纷。
译文:野鸦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注释:¹意绪:心绪,念头。²鸣噪:野鸦啼叫。³自:自己。一作“亦”。

  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望尽怜犹见,哀多如更闻。”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怜”、“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怜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怜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从中体现出诗人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又没有亲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状态。“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杜甫.金圣叹选批杜诗——四才子书.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3年:158
2、 张忠纲.杜甫诗选 插图版.北京:中华书局,2009:247
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版) 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1

yàn

 tángdài 

yànyǐnzhuó fēimíngshēngniànqún 
shuíliánpiànyǐng xiāngshīwànchóngyún 
wàngjìnyóujiàn āiduōgèngwén 
 míngzàofēnfēn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译文:鲁成公二年春,齐顷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包围了顷邑。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城门,却被顷人抓住了。齐顷公对顷人说:“你们千万别杀他,我们讲和,我的军队不进入你的封地内!”顷人不听,杀掉卢蒲陈尸于城上。齐顷公亲自击鼓,攻上城墙。才三天,攻取顷邑。然后一路向南杀到了巢丘。
注释:鞌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晋军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鞌: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注: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注: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译文:当时卫穆公正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要去打齐国,正巧在这路上与齐师相遇。石稷想回去,孙良夫说:“这怎么行,本要带兵攻打他,如今遇到他的军队你倒要回去了,我们如何回复君命?当初要是知道你如此无能,你就不该出来。如今既然遇到,就要打!”夏天,有......(此处省略若干字,为新筑战事。)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译文:石稷说:“军队战败了,你(孙良夫)如果不稍等待救兵,我们就要全军覆灭。你战死了军队,回去怎么交代啊?”大家都不回答。石稷又说:“你是国卿。你要是战死了,那太丢人了。你带领军队撤退,我于此阻止齐军。”同时通告军中,说援军的战车来了不少。齐师停止了进攻,在鞫居驻扎下来。这时新筑人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孙良夫),孙桓子才得以免于一死。此后,卫人要赏赐仲叔于奚封地,仲叔于奚谢绝,却请求朝见时用曲悬、繁缨之礼(仲叔于奚这种请求是以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卫君答应了仲叔于奚的请求。孔子当时听说了这件事,说:“可惜啊!不如多给他些封地。唯有服器与爵位,不能假手他人,应有君主掌管。爵位名号是使人们产生信赖的标志,在上位的人使人信赖,才能保享车服之器,车服之器体现礼法,礼法用来规行仁义,施行仁义才能生利,而有利方能治理百姓,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若将这些假手他人,是给人以国政。国政亡,则国家随之灭亡,难以抵挡啊。”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译文:孙桓子逃回新筑,不入城,随后就去晋国求救兵。碰巧臧宣叔(鲁大夫,字孙许,谥宣叔)也到晋国求救兵。都投到郤献子门下(郤克三年前出使齐国,因跛脚遭齐顷公之母萧同叔子的耻笑,曾发誓要报仇,所以鲁、卫求兵都来找他)。晋景公答应给他七百辆战车的兵力。郤子说:“这是城濮战役所用的军额。那时有已故国君(晋文公)的明德与卿大夫(在先轸、狐、偃、栾枝等人)的敏捷,才取得胜利。我比起先大夫,简直连供他们役使都不配。(意思是自己的才干远不如在城濮之战中立有战功的先轸等人。这是谦词。)请给我八百乘战车。”晋景公答应了他。郤克为中军主帅,士燮(又称范文子、范叔,士会之子)以上军佐的身份率领上军,栾书(又称栾武子,栾枝之孙)为下军主帅,韩厥(又称韩献子)为司马,去救鲁、卫两国。臧宣叔迎接晋军,为他们引路。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国执政大臣)帅军与晋军相会。到达卫国境内,韩献子要按军法处死部下,郤献子驱车狂奔想要救他。可惜到达后,已经斩杀了那人。郤子赶快将被杀的人示众,告诉他的仆从说:“我是为了分担杀人的怨谤。”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译文:晋军跟踪齐军到莘。六月十六日到达靡笄山下。齐顷公派人挑战,说:“您率领你们国君的军队,行辱于我这小地方,我士兵疲弊,请明早会面吧。”回答说:“晋国与鲁、卫两国,是兄弟之邦。他们前来告诉我国君说:‘齐国总是到我们这疲弊之地来作乱。’我国君不忍,就派群臣来请求您,您可不要让我们的军队在您的地盘上久留。军队能进不能退,不会有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现。”齐顷公说:“我希望你能应战,就算你不答应,我们也将兵戎相见。”齐国的高固徒步闯入晋军,举起石头砸人,还抓了晋军的人,爬到人家的战车上,把桑树根系在车上,以此遍告齐军,说:“想要勇猛的,可以来买我多余的勇力!”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逄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guǐ)(yǒu)¹,师²³于鞌。邴(bǐng)御齐侯,逄(páng)(chǒu)(fǔ)为右。晋解张御郤(xì),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¹⁰(jiǎn)¹¹此而朝食¹²。”不介马¹³而驰之¹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¹⁵,曰:“余病¹⁶矣!”张侯¹⁷曰:“自始合¹⁸,而矢贯¹⁹余手及肘²⁰,余折以御,左轮朱²¹²²,岂敢言病。吾子²³忍之!”缓曰:“自始合,苟²⁴有险²⁵,余必下推车,子岂识²⁶²⁷?——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²⁸,在吾旗鼓²⁹,进退从之³⁰。此车一人殿之³¹,可以集事³²,若之何³³其以³⁴病败³⁵³⁶之大事³⁷也?擐(huàn)³⁸甲执兵³⁹,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⁴⁰之!”左并⁴¹(pèi)⁴²,右援⁴³(fú)⁴⁴而鼓⁴⁵,马逸⁴⁶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⁴⁷。逐之,三周⁴⁸华不注⁴⁹
译文: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成公二年),齐、晋双方军队在鞍摆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逄丑父当为戎右(古代战车,将领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将领的人居右)。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戎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射中的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难以支持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鼓声和战旗,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伤痛而败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执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解张将双手所持的辔绳并握于左手,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擂鼓。张侯所驾的马狂奔起来(由于单手持辔无法控制),晋军跟随他们。齐军崩溃。晋军追赶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很多遍。
注释:¹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²师:指齐晋两国军队。³陈:列阵,摆开阵势。⁴邴夏:齐国大夫。⁵御齐侯:给齐侯驾车。御:动词,驾车。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⁶逄丑父:齐国大夫。⁷右:车右。⁸郤克,晋国大夫,是这次战争中晋军的主帅。又称郤献子、郤子等。⁹解张、郑丘缓:都是晋臣,“郑丘”是复姓。¹⁰姑:副词,姑且。¹¹翦灭:消灭,灭掉。¹²朝食:早饭。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¹³不介马:不给马披甲。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一说指“马尾结”)¹⁴驰之:驱马追击敌人。之:代词,指晋军。¹⁵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¹⁶病:负伤。¹⁷张侯:即解张。“张”是字,“侯”是名,人名、字连用,先字后名。¹⁸合:交战。¹⁹贯:穿。²⁰肘:胳膊。²¹朱:大红色。²²殷:深红色、黑红色。²³吾子:您,尊敬。比说“子”更亲切。²⁴苟:连词,表示假设。²⁵险:险阻,指难走的路。²⁶识:知道。²⁷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²⁸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²⁹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³⁰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听从它们。³¹殿之:镇守它。殿:镇守。³²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³³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³⁴以:介词,因为。³⁵败:坏,毁坏。³⁶君:国君。³⁷大事:感情。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与战争。这里指战争。³⁸擐:穿上。³⁹执兵:拿起武器。⁴⁰勉:努力。⁴¹并:动词,合并。⁴²辔:马缰绳。古代一般是四匹马拉一车,共八条马缰绳,两边的两条系在车上,六条在御者手中,御者双手执之。“左并辔”是说解张把马缰绳全合并到左手里握着。⁴³援:拿过来。⁴⁴枹:击鼓槌。⁴⁵鼓:动词,敲鼓。⁴⁶逸:奔跑,狂奔。⁴⁷败绩:大败。⁴⁸周:环绕。⁴⁹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韩厥¹梦子舆²谓己曰:“且(旦³)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bǐng)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qí)(wú)¹⁰丧车,从韩厥¹¹,曰:“请寓乘¹²。”从左右¹³,皆肘之¹⁴,使立于后。韩厥俛(fǔ)¹⁵定其右¹⁶
译文:韩厥梦见子舆(韩厥父,当时已去世)对自己说:“次天早晨避开战车左右两侧!”因此(韩厥)在战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是个贵族。”齐侯说:“称他为贵族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此乃齐侯愚蠢之举)射他左边的人,坠落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倒在车里。(晋军)将军綦毋张(晋大夫,綦毋氏,名张)失去战车,跟随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跟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韩厥由于梦中警告,所以这样做,以免綦毋张受害)。韩厥弯下身子,把倒在车中的戎右安放稳当。
注释:¹韩厥:晋大夫,在这次战役中任司马(掌祭祀、赏罚等)。²子舆:韩厥的父亲。³旦:即明日早晨。⁴辟:同“避”,避开。其父在梦中告知,明晨交战,避开车之左右而居中。⁵中御:在战车中间为御者。当时战车,只有天子、诸侯、主帅之车将在中间,其他战车皆御者在中间,左为将,右为车右,韩厥为司马,是军中之将,本应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梦,故居中为御者。⁶御者:指韩厥,其仪态如君子,邴夏请齐侯射之。⁷非礼也:戎事(打仗)以杀敌为礼,齐侯的话说明他不懂戎礼。⁸越:坠,掉下。⁹毙:仆倒,倒下去。¹⁰綦毋张:晋大夫。姓綦毋,名张。丧车,丢失了车。¹¹从韩厥:跟着韩厥。寓,寄。¹²寓乘:寄(于)乘,搭车。¹³从左右:跟随(韩厥)想站左边、右边。¹⁴皆肘之:都用肘推开他。肘:名词用作动词,用肘推。¹⁵俛:同“俯”,俯身。¹⁶定其右:把车右之身体放稳固,以免坠于车下。
逄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逄丑父与公易位¹。将及华泉²,骖(cān)³(guà)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zhàn)中,蛇出于其下,以肱(gōng)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zhí)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¹⁰,曰:“寡君¹¹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¹²¹³(yú)¹⁴师陷入¹⁵君地。’下臣¹⁶不幸,属当戎行¹⁷,无所逃隐¹⁸。且惧奔辟¹⁹而忝(tiǎn)两君²⁰,臣辱戎士²¹,敢告不敏²²,摄官承乏²³。”丑父使公下,如²⁴华泉取饮。郑周父²⁵御佐车²⁶,宛茷(fèi)²⁷为右,载齐侯以免²⁸。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²⁹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³⁰,我戮之不祥³¹。赦³²之,以劝³³事君者³⁴。”乃³⁵免之。
译文:逄丑父和齐侯交换位置(这是逄丑父为了保护齐侯,乘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两边的(中间两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住。(昨天夜里)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底出现,以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按,这是为了交代丑父之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补叙的头天夜里的事)。所以不能推车而被追上。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这是臣下对君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臣仆之礼)。捧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恰巧遇到您的军队,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臣下不称职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数而已(外交辞令: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能不履行职责,来俘获齐侯你)。”逄丑父(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郑周父驾著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使他免于被俘。韩厥献上逄丑父,郤克打算杀掉他。呼喊道:“直到目前为止,没有能代替自己国君承担患难的人,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逄丑父。
注释:¹易位:调换位置。逄丑父乘韩厥俯身之机,与齐侯调换位置,己居中,齐侯居右。当时军中君主与将士之服相同,韩厥未见过二人,故不能分辨。逄丑父与君易位,准备危急时掩护齐侯逃走。²华泉:泉名,在华不注山下。³骖:骖马。古代用三马或四马驾车,中间驾辕的马叫服马,左右两边的马叫骖马。⁴絓:通“挂”,绊住。边马挂在树上,车不得行。⁵轏:通“栈”,栈车。⁶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此处指整个胳膊。⁷伤而匿之:匿:隐藏,这里是“隐瞒”的意思。此为追述前事,逄丑父击蛇受伤,隐瞒伤情未报。⁸故不能推车而及:因胳膊受伤不能推车出险,而被敌人赶上。⁹执絷:絷:绊马索。齐侯之边马被绊住,韩厥为其解开,执索立于马前。¹⁰奉觞加璧以进:向齐侯进酒献璧。奉:捧。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犹如后代的酒杯。加:加上,放上。璧:玉环的一种。¹¹寡君: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词。¹²无:同“毋”,不。¹³令:使,让。¹⁴舆:众多。¹⁵陷入:进入,深入。¹⁶下臣:韩厥自称。¹⁷属当戎行:属:恰巧。 当:遇到。戎行:兵车的行列,指齐军。 恰巧遇到您(齐军)的军队。¹⁸无所逃隐:隐:隐蔽、躲藏。无处逃避此职。¹⁹辟:通“避”。²⁰忝两君:使齐君、晋君受辱没。忝:辱,这里用作使动。²¹臣辱戎士:我不配当戎士。²²敢告不敏:不敏:谦词,不才之意。请告之不才。²³摄官承乏:代理职务。摄:代理。承乏:承当其空乏。²⁴如:动词,往,到……去。²⁵郑周父:齐臣。²⁶佐车:诸侯的副车。²⁷宛茷:齐臣。²⁸免:免于被俘。²⁹为戮:被杀。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³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不以用死换得其君脱离危难为难。难:“认为……难”,“把……看作难事”。免:“使……免”,“使……脱身”,使动用法。³¹不祥:不吉利。³²赦:赦免。³³劝:鼓励,勉励。³⁴事君者:侍奉国君的人。³⁵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事理相因,相当于“于是就”。

jìnānzhīzhàn (jiéxuǎn )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èrniánchūn hóuběi wéilóng qǐnggōngzhīrénjiùkuíményān lóngrénqiúzhī hóuyuē  shā érméng érfēng  tīng shāérzhūchéngshàng hóuqīn shìlíngchéng sān lóng suìnánqīn cháoqiū 

    wèihóushǐ使sūnliáng shí nìngxiàng xiàngqínjiāngqīn shī shíhuán sūnyuē   shīrén shīérhuán jiāngwèijūn ruòzhīnéng chū jīn zhàn  xià yǒu . . . . . . (zhù chùyuánwényǒuquē shīxīnzhùzhànshì  )

    shíchéngyuē  shībài shǎo zhòngjìn sàngshī mìng  jiēduì yòuyuē   guóqīng yǔn  zhòngtuì退 nǎizhǐ  qiěgàochēláishènzhòng shīnǎizhǐ  xīnzhùrénzhòngshūjiùsūnhuán huánshìmiǎn  wèirénshǎngzhī  qǐngxuán pányīngcháo zhī zhòngwénzhīyuē   duōzhī wéimíng jiǎrén jūnzhīsuǒ míngchūxìn xìnshǒu cáng xíng shēng píngmín zhèngzhījié ruòjiǎrén rénzhèng zhèngwáng guójiācóngzhī zhǐ  

    sūnhuánhuánxīnzhù  suìjìnshī zāngxuānshūjìnshī jiēzhǔxiàn jìnhóuzhībǎishèng yuē  chéngzhī yǒuxiānjūnzhīmíngxiānzhī jié xiān néngwéi qǐngbǎishèng  zhī jiāngzhōngjūn shìxièzuǒshàngjūn luánshūjiāngxiàjūn hánjuéwéi jiù wèi zāngxuānshūjìnshī qiědǎozhī wénshuàishīhuìzhī wèi hánxiànjiāngzhǎnrén xiànchí jiāngjiùzhī zhìzhǎnzhī shǐ使xùn gàoyuē  fēnbàng  

    shīcóngshīshēn liùyuèrénshēn shīzhìzhīxià hóushǐ使qǐngzhàn yuē  jūnshī  tiǎn jiécháoqǐngxiàn  duìyuē  jìn wèi xiōng láigàoyuē  guócháoshìhànzhī  guǎjūnrěn shǐ使qúnchénqǐngguó lìngshīyānjūn néngjìnnéngtuì退 jūnsuǒmìng  hóuyuē  zhī guǎrénzhīyuàn ruò jiāngxiàn  gāojìnshī jiéshítóurén qínzhīérshèngchē sāngběnyān xùnlěi yuē  yǒngzhěyǒng  

    guǐyǒu shīzhènān bǐngxiàhóu pángchǒuwéiyòu jìnxièzhāng zhèngqiūhuǎnwéiyòu hóuyuē  jiǎnmièércháoshí  jièérchízhī shāngshǐ liúxuè wèijuéyīn yuē  bìng  zhānghóuyuē  shǐ érshǐguànshǒuzhǒu zhé zuǒlúnzhūyān gǎnyánbìng rěnzhī  huǎnyuē  shǐ gǒuyǒuxiǎn xiàtuīchē shízhī   ránbìng  zhānghóuyuē  shīzhīěr zài jìntuì退cóngzhī chēréndiàn殿zhī shì ruòzhībìngbàijūnzhīshì huànjiǎzhíbīng  bìngwèi miǎnzhī  zuǒbìngpèi yòuyuánér néngzhǐ shīcóngzhī shībài zhúzhī sānzhōuhuàzhù 

    hánjuémèngwèiyuē  qiě dàn zuǒyòu  zhōngércónghóu bǐngxiàyuē  shèzhě jūn  gōngyuē  wèizhījūnérshèzhī fēi  shèzuǒ yuèchēxià shèyòu chēzhōng zhāngsàngchē cónghánjué yuē  qǐngshèng  cóngzuǒyòu jiēzhǒuzhī shǐ使hòu hánjuédìngyòu 

pángchǒugōngwèi jiānghuàquán cānguàérzhǐ chǒuqǐnzhànzhōng shéchūxià gōngzhī shāngérzhī néngtuīchēér hánjuézhízhíqián zàibàishǒu fèngshāngjiājìn yuē  guǎjūnshǐ使qúnchénwéiwèiqǐng yuē  lìngshīxiànjūn  xiàchénxìng zhǔdāngróngxíng suǒtáoyǐn qiěbēnértiǎnliǎngjūn chénróngshì gǎngàomǐn shèguānchéng  chǒushǐ使gōngxià huàquányǐn zhèngzhōuzuǒchē wǎnfèiwéiyòu zàihóumiǎn hánjuéxiànchǒu xiànjiāngzhī yuē  jīnyǒudàijūnrènhuànzhě yǒu jiāngwéi  yuē  rénnànmiǎnjūn zhīxiáng shèzhī quànshìjūnzhě  nǎimiǎnzhī 

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沴,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¹囚北庭²,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³。单扉(fēi)低小,白间尺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cuì):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ōu)历澜¹⁰,时则为土气;乍晴¹¹暴热,风道四塞¹²,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cuàn)¹³,助长炎虐¹⁴,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¹⁵,陈陈逼人¹⁶,时则为米气;骈(pián)肩杂遝(tà)¹⁷,腥臊¹⁸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qīng)(hùn)¹⁹、或毁尸²⁰、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²¹气。叠是数气²²,当侵沴²³,鲜不为厉²⁴。而予以孱(chán)²⁵,俯仰其间²⁶,於兹²⁷二年矣,幸而无恙²⁸,是殆有养致然²⁹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³⁰?孟子³¹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³²。”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³³!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译文: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注释:¹予:我,一作余。²北庭:指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³寻:古时八尺为一寻。⁴单扉:单扇门。⁵白间:窗户。⁶污下:低下。⁷萃然:聚集的样子。⁸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积水。⁹涂泥半朝:“朝”当作“潮”,意思是狱房墙上涂的泥有一半是潮湿的。¹⁰蒸沤历澜:热气蒸,积水沤,到处都杂乱不堪。澜:澜漫,杂乱。¹¹乍晴:刚晴,初晴。¹²风道四塞:四面的风道都堵塞了。¹³薪爨:烧柴做饭。¹⁴炎虐:炎热的暴虐。¹⁵仓腐寄顿:仓库里储存的米谷腐烂了。¹⁶陈陈逼人:陈旧的粮食年年相加,霉烂的气味使人难以忍受。陈陈:陈陈相因,《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¹⁷骈肩杂遝:肩挨肩,拥挤杂乱的样子。¹⁸腥臊:鱼肉发臭的气味,此指囚徒身上发出的酸臭气味。¹⁹圊溷:厕所。²⁰毁尸:毁坏的尸体。²¹秽:肮脏。²²叠是数气:这些气加在一起。²³侵沴:恶气侵人。沴:恶气。²⁴鲜不为厉:很少有不生病的。厉:病。²⁵孱弱:虚弱。²⁶俯仰其间:生活在那里。²⁷于兹:至今。²⁸无恙:没有生病。²⁹是殆有养致然:这大概是因为会保养正气才达到这样的吧。殆:大概。有养:保有正气。语本《孟子·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致然:使然,造成这样子。³⁰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然而又怎么知道所保养的内容是什么呢?³¹孟子:名轲,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其弟子将孟子言行变成《孟子》一书,为儒家经典。³²浩然之气:纯正博大而又刚强之气。见《孟子·公孙丑》。³³吾何患焉:我还怕什么呢。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都认为浩然正气对于人身有无所不能的巨大力量。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¹。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²
译文: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注释:¹“天地有正气”两句:天地之间充满正气,它赋予各种事物以不同形态。杂然:纷繁,多样。²“下则为河岳”两句:是说地上的山岳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气形成的。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pèi)乎塞苍冥¹。皇路²当清夷³,含和吐明庭。
译文: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国运清明太平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
注释:¹“于人曰浩然”两句:赋予人的正气叫浩然之气,它充满天地之间。沛乎:旺盛的样子。苍冥:天地之间。²皇路:国运,国家的局势。³清夷:清平,太平。⁴吐:表露。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时穷¹²乃见³,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在晋董狐笔。
译文: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气节才能显露出来,他们的光辉形象见于画册,传之后世。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注释:¹时穷:最危急的时刻。²节:气节。³见:同“现”,表现,显露。⁴垂丹青:见于画册,传之后世。垂:留存,流传。丹青:图画,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迹叫画工画出来。⁵太史:史官。⁶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片。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在秦张良椎¹,在汉苏武节²。为严将军头,为嵇(jī)侍中血。
译文:在秦朝有在博浪沙派刺客拿铁锥刺杀秦始皇的张良,在汉朝有出使匈奴被扣留却拒不投靠的苏武。战败被俘的严颜不惧斫头,嵇紹为保卫晋惠帝,血溅御衣而死。
注释:¹张良椎:《史记·留侯传》载,张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韩国的丞相,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他一心要替韩国报仇,找到一个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县南)伏击出巡的秦始皇,未击中。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²苏武节:《汉书·李广苏建传》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坚决拒绝,被流放到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边牧羊。为了表示对祖国的忠诚,他一天到晚拿着从汉朝带去的符节,牧羊十九年,始终贤贞不屈,后来终于回到汉朝。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为张睢(suī)¹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²,清操厉冰雪³
译文:表现为张睢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
注释:¹张睢阳:即唐朝的张巡。颜常山:即唐朝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²辽东帽:东汉末年的管宁有高节,是在野的名士,避乱居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他常戴一顶白色帽子,安贫讲学,名闻于世。³清操厉冰雪:是说管宁严格奉守清廉的节操,凛如冰雪。厉:严肃,严厉。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或为出师表¹,鬼神泣壮烈²。或为渡江楫(jí)³,慷慨吞胡羯(jié)
译文: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注释:¹出师表: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上表给蜀汉后主刘禅,表明白己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²鬼神泣壮烈:鬼神也被诸葛亮的壮烈精神感动得流泪。³渡江楫:东晋爱国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长江时,敲着船桨发誓北定中原,后来终于收复黄河以南失地。楫:船桨。⁴胡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或为击贼笏(hù)¹,逆竖²头破裂。是气³所磅(páng)(bó),凛烈万古存。
译文: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注释:¹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持的手板。²逆竖:叛乱的贼子,指朱泚。³是气:这种“浩然之气”。⁴磅礴:充塞。⁵凛烈:庄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¹赖以尊。
译文: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注释:¹天柱:古代传说,昆仑山有铜柱,高入云天,称为天柱,又说天有人山为柱。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三纲实系命¹,道义为之根²。嗟(jiē)³予遘(gòu)阳九,隶也实不力
译文: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可叹的是我遭遇了国难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注释:¹三纲实系命:是说三纲实际系命于正气,即靠正气支撑着。²道义为之根:道义以正气为根本。³嗟:感叹词。⁴遘:遭逢,遇到。⁵阳九:即百六阳九,古人用以指灾难年头,此指国势的危亡。⁶隶也实无力:是说我实在无力改变这种危亡的国势。隶:地位低的官吏,此为作者谦称。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楚囚缨(yīng)其冠¹,传(chuán)²送穷北³。鼎镬(huò)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译文: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
注释:¹楚囚缨其冠:这里作者是说,自己被拘囚着,把从江南戴来的帽子的带系紧,表示虽为囚徒仍不忘宋朝。²传车:官办交通站的车辆。³穷北:极远的北方。⁴鼎镬甘如饴:身受鼎镬那样的酷刑,也感到像吃糖一样甜,表示不怕牺牲。鼎镬:大锅。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放在鼎镬里活活煮死。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阴房阗(tián)鬼火¹,春院閟(bì)天黑²。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³
译文:囚室阴暗寂静,只有鬼火一样的光亮出没。虽在春天里,院门关得紧紧的,照样是一片漆黑。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
注释:¹阴房阗鬼火:囚室阴暗寂静,只有鬼火一样的光亮出没。虽在春天里,院门关得紧紧的,照样是一片漆黑。阴房:见不到阳光的居处,此指囚房。阗:充满,填塞。²春院閟天黑:虽在春天里,院门关得紧紧的,照样是一片漆黑。閟:关闭。³“牛骥同一皂”两句:牛和骏马同槽,鸡和凤凰共处,比喻贤愚不分,杰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关在一起。骥:良马。皂:马槽。鸡栖:鸡窝。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一朝蒙雾露¹,分作沟中瘠(zì)²。如此再寒暑³,百沴(lì)自辟(bì)
译文:一旦受了风寒染上了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在这种环境里过了两年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注释:¹一朝蒙雾露:一旦受雾露风寒所侵。蒙:受。²分作沟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为沟中的枯骨。瘠:通“胔”,腐烂的尸体。分:料,估量。沟中瘠:弃于沟中的枯骨。³如此再寒暑:在这种环境里过了两年了。⁴百沴自辟易:各种致病的恶气都自行退避了。这是说没有生病。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嗟哉沮洳(rù)¹,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miù)²,阴阳不能贼³
译文: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注释:¹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²缪巧:智谋,机巧。³贼:害。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顾此耿耿在¹,仰视浮云白²。悠悠我心悲,苍天曷³有极
译文: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
注释:¹顾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满正气。顾:但,表示意思有转折的连接词。此:指正气。耿耿:光明貌。²仰视浮云白:对富贵不屑一顾,视若浮云。³曷:何,哪。⁴极:尽头。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哲人日已远¹,典刑²在夙(sù)³。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注释:¹哲人日以远:古代的圣贤一天比一天远了。哲人:贤明杰出的人物,指上面列举的古人。²典刑:“刑”古同“型”。榜样,模范。³夙昔:从前,过去。⁴风檐展书读:在临风的廊檐下展开史册阅读。⁵古道照颜色:古代传统的美德,闪耀在面前。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尺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义,终年48岁。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zhèng

wéntiānxiáng sòngdài 

qiúběitíng zuòshì shìguǎng广chǐ shēnxún dānfēixiǎo báijiānduǎnzhǎi xiàéryōuàn dāngxià zhūcuìrán lǎo dòngchuáng shíwéishuǐ bànzhāo zhēngòulán shíwéi zhàqíngbào fēngdàosāi shíwéi yányīnxīncuàn zhùzhǎngyánnüè shíwéihuǒ cāngdùn chénchénrén shíwéi piánjiān xīngsāohàngòu shíwéirén huòqīnghùn huòhuǐshī huòshǔ chū shíwéihuì diéshìshù dāngqīn xiǎnwéi érchánruò yǎngjiān èrnián xìngéryàng shìdàiyǒuyǎngzhìráněr ránānzhīsuǒyǎngzāi mèngyuē  shànyǎnghàoránzhī  yǒu yǒu  huànyān kuànghàoránzhě nǎitiānzhīzhèng zuòzhèngshǒu 

tiānyǒuzhèng ránliúxíng 
xiàwéiyuè shàngwéixīng 
rényuēhàorán pèisāicāngmíng 
huángdāngqīng hánmíngtíng 
shíqióngjiénǎixiàn chuídānqīng 
zàitàishǐjiǎn zàijìndǒng 
zàiqínzhāngliángchuí zàihànjié 
wéiyánjiāngjūntóu wéishìzhōngxuè 
wéizhāngsuīyángchǐ齿 wéiyánchángshānshé 
huòwéiliáodōngmào qīngcāobīngxuě 
huòwéichūshībiǎo guǐshénzhuàngliè 
huòwéijiāng kāngkǎitūnjié 
huòwéizéi shùtóuliè 
shìsuǒpáng lǐnlièwàncún 
dāngguànyuè shēngānlùn 
wéilài tiānzhùlàizūn 
sāngāngshímìng dàowéizhīgēn 
jiēgòuyángjiǔ shí 
chǔqiúyīngguān zhuànchēsòngqióngběi 
dǐnghuògān qiúzhī 
yīnfángtiánguǐhuǒ chūnyuàntiānhēi 
niútóngzào fènghuángshí 
zhāoméng fènzuògōuzhōng 
zàihánshǔ bǎi 
jiēzāicháng wéiānguó 
yǒumiùqiǎo yīnyángnéngzéi 
gěnggěngzài yǎngshìyúnbái 
yōuyōuxīnbēi cāngtiānyǒu 
zhérényuǎn diǎnxíngzài 
fēngyánzhǎnshū dàozhào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