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厓穿石𥓏。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厓穿石𥓏。
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吴镇

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 2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逆旅淹留 一作:孤馆人留)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¹归梦²三更后。落灯花³,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译文: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意。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声,都使得愁思更浓。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落下,棋子还未收,叹息又将滞留在这新丰客舍。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注释:¹三更:指夜半时分。²归梦:回家的梦。³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⁴“叹新丰逆旅淹留”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⁵江南:指作者自己的家乡,即浙江嘉兴一带。⁶二老:父母双亲。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题,烘托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长信秋词》)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梧桐作为凄凉悲伤的象征,给文学赋予了很深的悲情含义。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卜算子》),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晏殊:“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付。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芭蕉同样具有独特的离别愁绪。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杜牧:“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咏雨》)李煜:“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长相思》)南唐卢绛没有入仕时,曾经生病住店,梦见白衣妇人唱着歌劝酒,词中说:“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菩萨蛮》)林逋:“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宿洞霄宫》)

  “三更归梦三更后”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愁肠百结的心情。三更即是午夜,午夜梦回,再难入眠。“落灯花点未收”,夜阑静,灯花落尽,雨声未停,滴滴犹如敲点一般,宋代贺铸有词说:“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忆秦娥》)可见在三更之夜,天涯孤客,更添愁绪,“三更”和“梧桐”、“芭蕉”、“夜雨”一样是孤寂的象征。作者用了这么多语言描写了一个清冷孤苦的夜晚,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叹新丰逆旅淹留。”《太平乐府》作“叹新丰孤馆人留”。此句出自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新丰地属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刘邦得天下后,将父亲接到京中,而刘父思乡之情很浓,于是将街道格局改成丰邑的样子,并另建村镇,并迁来丰邑的居民,所以叫新丰。《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却受客家冷遇。所以后人多用旅居新丰表达羁旅客愁、备受冷落的情怀,而并不一定真的是旅居新丰。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全曲的意旨。天一阁本《录鬼簿》记载徐再思只做过“嘉兴路吏”。《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居江湖,十年不归”。由此可见徐再思曾有北上的经历,而且滞留有十年之久,除此曲之外,他的“山色投西去,羁情望北游”(商调《悟叶儿·革步》)、“回首江南倦客,西湖诗债,梅花等我须归”([越调]《天净沙·别高宰》)、“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均可见一斑。徐再思北上旅居已是中年,郁郁不得志,华发新生,不得不感慨江南子弟他乡老的落魄和无奈。十年游宦归梦远,让他感到十分惆怅。

  此曲写旅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言短意长。起三句鼎足对,妥帖自然,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见出作者的功力。中间段点出痛苦根源,由感而发,语淡味浓。各种情景均古已有之,文人骚客早已描写尽致,在作者笔端却自有一番滋味,全因末三句:“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十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事,而远在江南的双亲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心。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此曲更加独特,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荡气回肠之功。人总是在年华老去、潦倒他乡、沧桑落寞时,才会回首天涯,“枕上十年事”似乎说尽了作者的无力与无成,文已尽而意有余。徐再思十年北上的经历,由于资料缺失,已无法查找,只能从他的诗句中略窥一二。元代社会歧视南人和知识分子,“八娼九儒十丐”虽略有夸张,但也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入仕之难。徐再思北上之行,无非为求仕而往。作为南宋遗民的亡国之恨,作为元朝落魄文人的前途无门,颇有“英雄失路”的感慨。这首作品贵在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与亲情相溶,字字未写作者自己,写物寓言,侧面落笔,“以我观物,而物皆有我之色彩”。“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曲是词之变体,但比词更贴近民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元曲之美在于它更加浑朴自然、清新爽朗,“俗中透雅”、“雅中求俗”,它能以其特有的流行性在市井勾栏中广为流传,原因就在于它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情感。

  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点是善用数字,开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耐人寻味:连用几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音调错落和谐,正好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作者笔下,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滴心头,羁旅路遥,思乡情长,无限惆怅,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行间。曲中层层递进,以最少的数词却能包涵着最大的容量,细腻真切地表达了羁旅惆怅、光阴易逝的感慨,道出了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可以说曲因数字而有生趣,数字因曲而灵动。这一点在“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十年迤逗十年受。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三秋恨三秋感旧,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风流”([双调]《水仙子·春情》)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多数学者认为数字的反复迭用,有斧凿之嫌,好在《夜雨》一曲贵在真情实感的流露,而非一般的应景之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徐再思正是借助数字对秋色的描写,借景抒情、寓言写物、情景交融,真切地吐露了游子“旅思”之情。全曲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动人。

shuǐxiān ·

zài yuándài 

shēngshēngqiū diǎnjiāodiǎnchóu sāngēngguīmèngsāngēnghòu luòdēnghuā wèishōu tànxīnfēngyānliú zhěnshàngshíniánshì jiāngnánèrlǎoyōu dōudàoxīntóu  (   liúzuò guǎnrénliú )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¹。夜阑(lán)风细得香迟。不道晓近开遍、向南枝²
译文:在宜州看到梅花开放,知道春天即将来临。夜尽时,迟迟闻不到梅花的香味,以为梅花还没有开放;早晨起来,才发现在面南的枝条上已开满了梅花,真是没有想到。
注释:¹梅破知春近:梅花绽破花蕾开放,预示着春天的近临。²开遍向阳南枝:南枝由于向着太阳,故先开放。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玉台弄粉¹花应妒。飘到眉心住²。平生个里³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译文:女子在镜台前化妆,引起了梅花的羡妒,就飘落在她的眉心上。要在平常见到这种景象,便希望畅怀酣饮;现在就不同了,自从被贬离开汴京,十年来,那种青年人的情怀、兴致已经不存在了。
注释:¹弄粉:把梅花的开放比作天宫“弄粉”。²飘到眉心住: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词中意谓由于群花的妒忌,梅花无地可立,只好移到美人的眉心停住,古代妇女化妆时常在眉心点梅花砂痣。³个里:个中、此中。⁴去国:离开朝廷。

  全词以咏梅为中心,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上片写惊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国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到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作者很诧异。“梅破知春”,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地即属江南)。“也有”,是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显见环境比预料的好。紧接二句则由“梅破”,写到梅开。梅花开得那样早,那样突然,夜深时嗅到一阵暗香,没能想到什么缘故,及至“晓来”才发现向阳的枝头已开繁了。

  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令人感到新鲜,喜悦。“夜阑(其时声息俱绝,暗香易闻)风细(恰好传递清香)”时候才“得香”,故云“迟”。此处用笔细致。“也有”表现出第一次惊喜,“不道”则表现出又一次意外,作者惊喜不迭之情,溢于言表。

  至此,作者已满怀江南之春心。下片以寿阳公主关于梅花的浪漫故事引出自己的感慨。《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一句“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不但将旧典翻出新意,而且还表现出一个被贬的老人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

  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总想把酒喝个够;但现不同了,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结尾词情上是一大兜转,“老”加上“尽”的程度副词,更使拗折而出的郁愤之情得到充分表现。用“愿杯深”来代言兴致好,亦形象有味。

  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风貌的写照。作者先写在边地宜州看到梅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得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在情调上,上片写梅花,写得亲切婉媚,下片抒感慨,则颓然悲壮,在人与花的对照中,依然可见作者那正直不屈的人格。

参考资料:
1、 黄庭坚原著.《意林》.北京市:意林杂志编辑部,2010年第15期:第47页
2、 蒋方 编选.黄庭坚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3-255
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金丝帐暖银屏亚。并粲枕、轻偎轻倚,绿娇红姹。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
(jiā)¹,向²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nài)(fù)粉英俊,梦兰³品雅。云丝帐暖银屏。并粲(càn)、轻偎(wēi)轻倚(yǐ),绿娇红姹(chà)。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
译文:美景如画,我们都还年少,怎能不沾染云雨。更何况年俊秀,女子娇媚可人。金丝帐里很暖和,银色屏风已掩闭。与佳人一起躺在华丽的枕头上,轻轻相互依偎着。美人嫣然一笑,即使是百串明珠的价值也比不上。
注释:¹嘉景:美景。²向:在。³梦兰:春秋时郑文公的妾梦见天使给了她一枝兰花,后来她生了郑穆公,取名叫兰。后人称怀孕为梦兰。⁴银屏:镶银的屏风。⁵亚:关闭。⁶粲枕:华丽的枕头。⁷非价:价值比不上。
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洒。从来娇多猜讶。更对翦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揾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断不等闲轻舍。鸳衾下。愿常恁、好天良夜。
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¹轻孤,早恁(nèn)背人沾洒²。从来娇多猜讶³。更对翦(jiǎn)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揾(wèn)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yě)。断不等闲轻舍。鸳(yuān)(qīn)下。愿常恁、好天良夜。
译文:在闲暇时常常在内室深处,对她万分怜宠,但她似乎觉得有些被辜负情意,在无人角落偷偷哭泣。从来都是娇嗔多猜忌。更是相互剪下头发以盟誓,必须共同铭刻下那深沉的情意。甚至为了彰显这份爱意,擦去了精心勾勒的眉峰,让爱人重新为她绘制。如何能够忍心辜负美人的情感呢?我发誓定不会轻易地离开她。鸳鸯被下,我愿常常能拥有这样的良辰美景。
注释:¹些子:有些。²沾洒:流泪。³猜讶:猜忌怀疑。⁴揾:擦去,擦掉。⁵忍孤艳冶:怎忍辜负美人的情意。

dòngxiān--liǔyǒng

jiājǐngxiàngshǎoniánzhēngzhānyúnnàifěnyīngjùnmènglánpǐnjīnzhàngnuǎnyínpíngbìngcànzhěnqīngwēiqīng绿jiāohóngchàsuànxiàobǎibèimíngzhūfēijiàxiánxiáměizhǐxiàngdòngfángshēnchùtòngliánchǒngshìjuéxiēziqīngzǎonènbèirénzhāncóngláijiāoduōcāigèngduìjiǎnxiāngyúnyàoshēnxīntóngxiěàiwènleshuāngméisuǒrénzhònghuàrěnyànduànděngxiánqīngshěyuānqīnxiàyuànchángnènhǎotiānliáng

流莺舞蝶两相欺,不取花芳正结时。
流莺(yīng)¹舞蝶两相欺²,不取花芳正结³时。
译文:飞动着的黄莺和蝴蝶常常嘲笑我,因为不能在樱桃花初放时来欣赏。
注释:¹流莺:飞动的黄莺。²相欺:相嘲笑。³花芳正结:指含苞初放。
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
他日¹未开今日谢,嘉(jiā)²长短³是参差。
译文:前来赏花不是未开就是已落,总之就是赶不上樱桃花开的良辰吉日。
注释:¹他日:以前的日子。²嘉辰:美好的辰光。³长短:此处有“总之”、“反正”之意。

  赏花而花已开,诗人常有不逢时之叹,但此诗却加了一个“他日未开”;不管是未开或已谢,总会令人有些感慨。作者从“他日未开今日谢”,引申出“嘉辰长短是参差”的结论,自然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此的“参差”之事,实在很多,却也是无可奈何,只有自怨自叹而已。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七绝:“桃花零落杳难寻,人为来迟惜不禁。我道此来迟更好,想花心比见花深。”(《湖上杂诗》)天下事,如能以此种心态处理,也许可以免却许多烦恼。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常会遇到此种参差之事,经历得多了,心理状态或有失平衡,于是乎,李商隐一来到樱桃树下,看到并非花芳正结之时,便陡然感到流莺舞蝶都在相欺了,这种心态,倒也是常有的。

  李商隐好几首樱桃诗中的樱桃,是诗人嘲讽、讥诮的对象,这首诗中的樱桃,是诗人同情、叹惜的对象。纪昀把李商隐笔下的樱桃当成一个人,认为“集中屡咏樱桃,必有所为,亦可以意为之”。这样的理解,抹煞了这些樱桃诗在意象上的差异,混淆了其主旨。张采田不同意纪昀的意见:“纪氏能以意会,则于玉溪自不至于妄加攻击,但恐未然耳。托意遇合之作,所谓恨遭逢之迟暮也。必非艳情,与《嘲樱桃》诗不同,其座主李回贬湖时之深慨乎?”(《玉溪生年谱会笺》)

参考资料:
1、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3卷:岳麓书社,2000:1945-1947
2、 钟来茵.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350
外湖北岭云多,小园暗碧莺啼处。朝回胜赏,墨池香润,吟船系雨。霓节千妃,锦帆一箭,携将春去。算归期未卜,青烟散后,春城咏、飞花句。
¹湖北岭云多,小园暗碧莺啼处。朝回胜赏,墨池香润²,吟啼系雨。霓节千妃,锦帆一箭,携将春去。算归期未卜,青烟散后,春城咏、飞花句。
注释:¹外:一本作“小”。²润:一本作“酒”。
黄鹤楼头月午。奏玉龙、江梅解舞。薰风紫禁,严更清梦,思怀几许。秋水生时,赋情还在,南屏别墅。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黄鹤楼¹头月午。奏玉龙、江梅解舞。薰风紫禁,严更清梦,思怀几许。秋水生时,赋情还在,南屏别墅。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注释:¹楼:一本作“来”。

  “外湖”两句。此言从贾似道的南屏旧居眺望外西湖,只见湖面上处在烟雨茫茫之中,湖对岸的北高峰上也云岚缭绕。细察旧居花园中的景致,绿荫深处,时闻黄莺啼鸣。“朝回”三句。言贾似道罢朝归来,还可以常常从葛岭乘船来到这儿,并与手下的清客们在山色空蒙的雨天里,在船上一边欣赏湖山美景,一边舞文弄墨、吟诗作画,饮酒取乐。“霓节”三句。言贾似道也常从这儿出发去游览西湖。船上仪仗如云,众姬妾环侍在似道四周,锦帆如箭般的迅疾。在这种欢乐的日子里,春天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算归期”三句,时贾似道尚在鄂州前线督师(从词题“寄赠”两字也可推知)。词人说:我推测您回朝的具体日子,恐怕还没有定下来吧?但是当您回朝之后,就会更能受到帝宠,青云直上,并获得皇上的不断封赏。“青烟”既可解为“青云”,也可释为“轻烟”,意思相似。

  “黄鹤”两句。言贾似道督师鄂州,一定会在月夜中登上黄鹤楼,听人用笛子吹奏《梅花落》曲,以解暑热。“玉龙”借代笛子。“薰风”三句。言己留在夏日的临安,却不堪暑热,午夜因思念贾而在梦中惊醒。“思怀几许”一句,词人媚贾之语也。“秋水”三句是说:当秋天来临之时,我可能还留居在您的“南屏别墅”中,吟诗赋词候您归来。“看章台”三句。“章台走马”,用典,据《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走马章台街,自以便面拊马。”这儿“章台”,泛指京城中的宫殿、大街。“长堤”,指杭州西湖的苏堤。结句谓贾似道回朝之后,能够走马上殿面君,足见皇恩日隆。词人说:我希望您在苏堤上种下千株柳树,将富贵荣华长留身畔。全词多溢美似道之语,这虽是时俗所致,然词人也不免被后人看轻。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