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年年牛背扶犁(lí)¹,近日最²(ào)恼杀³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shà)青天雷雨。
译文:年复一年在牛背后耕作扶犁,近日里可使农夫懊恼之极。稻苗肥壮正等着杨花吐穗,苗都要枯死了,却是响晴的天不下一丝雨。
注释:¹扶犁住:把犁为生。住,过活,过日子。此句是说年年都是在牛背后扶着梨杖,泛指干农活。²最:正。³懊恼杀:心里十分烦恼。⁴恰待:正要,刚要。⁵抽花:抽穗。⁶渴煞:十分渴望。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幺〕恨残霞(xiá)¹不近人情,截断玉虹²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lín)³,看一片闲云起处。
译文:可恨苍天不顾人们渴雨的急切心情,让残霞把要下雨的白虹冲断,云朵向南飘去。农夫们注视着那片白云,盼望能在人间降下三尺好雨。
注释:¹残霞:即晚霞。预示后几天为晴天。²玉虹:彩虹。虹为雨后天象。³三尺甘霖:指大雨。甘霖:好雨。

  这支小令写农夫渴雨,用农民的口吻来写,极为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年年牛背扶犁住”,是说农夫们终生从事农业,以此为生。但是正当农作物抽穗扬花最需要雨水之时,天公却不作美,久旱不雨。他们盼望雨水救活庄稼。但天象却呈无雨的征兆,使人着急。作者心情与农夫一样,遥望长天,希望有一片闲云或许会降下甘露。这是他内心真诚的祈求,表现出他关心人民疾苦与农民同喜忧的精神。

  此曲由农夫眼中看出,口中说出,这种设身处地,直接反映农家生活与农民的思想情绪的作品,在整个元人散曲中诚属不多,难能可贵。因诗人体察农夫生活的艰辛,理解他们的心愿,才能对他们有如此真诚的同情。 [3] 

  “年年牛背扶犁住”即“年年牛背扶住犁”,因押韵和平仄的需要改动了语序,却因此使全句显得圆融老到。这一句通过跟随牛后把犁的画面,洗练而生动地塑造了田间耕作的“农夫”形象。更重要的是以“年年”为下句的“近日”作出铺垫,农夫年复一年辛劳耕田,种种苦恼都安然忍受下来,而近日却“最懊恼杀”,可见非同小可。三、四句写出了其中的原因,是因为稻子恰待抽穗扬花,偏偏却逢上天旱,以至于农夫“渴煞青天雷雨”。短短四句,就已缴足了题目的含意,勾起了读者的关心与同情。

  然而上半段只能说是交代了一个大的背景,“农夫渴雨”究竟渴望到怎样的程度?〔幺篇〕便就此进行了点染和生发。作者选取了农夫仰望天空的镜头。此时夕阳已下,残霞满天,俗谚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显然毫无下雨的迹象,大违农夫的心意。全句以一个“恨”字领起,显示了农夫的失望。这“残霞”还在飘散变化,然而不久就渐渐消隐于南天。作者不直言它的消失,而用了“截断玉虹南去”的曲折表述,暗示农夫一直在残霞中寻觅着“玉虹”的踪影,也就是说,在期盼着出现降雨的征兆,然而残霞“截断”了这种可能。“截断”二字,带有毫不通融的决绝意味,呼应了前句的“不近人情”。这两句虽是贯联一气,实却包含了农夫目睹残霞从出现到消失的漫长过程。作品至此并不结止,又继续生发出余波,这就是最末两句。“望人间三尺甘霖”,望是盼望、想望,“三尺甘霖”自然是子虚乌有。然而“三尺”又说得如此具体,可见这是浮现在农夫脑海中的幻影,说明他还在痴痴盼想。皇天不负苦心人,果然天空凝起一团云朵!“看一片闲云起处”,云是闲云,起是初生,这云是否有所作为、能不能化为“甘霖”,作者皆无交代,只留下渴雨农夫“看”的剪影,也为读者留下了悠长而深重的余味。

  这支小曲纯用白描,层层生波,细腻地表现了农家甘苦的一个侧面。下片〔幺篇〕中连用“残霞”、“玉虹”、“甘霖”、“闲云”四种表示天象的词语,却有实有虚,令人玩味无穷。冯子振的《鹦鹉曲》,是在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的《黑漆弩(即鹦鹉曲)·渔父》后,因友人提起此曲曲牌格律严格难循,而有意和作的,他运用各种题材,前后步原韵共作了四十一首。在声律与韵脚的限制中信步游行,可见作者不凡的才情。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427-428页

yīng··nóng--féngzizhèn

niánniánniúbèizhùjìnzuìàonǎoshānóngdàomiáoféiqiàdàichōuhuāshāqīngtiānléi

yāohèncánxiájìnrénqíngjiéduànhóngnánwàngrénjiānsānchǐgānlínkànpiànxiányúnch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复一年在牛背后耕作扶犁,近日里可使农夫懊恼之极。稻苗肥壮正等着杨花吐穗,苗都要枯死了,却是响晴的天不下一丝雨。

可恨苍天不顾人们渴雨的急切心情,让残霞把要下雨的白虹冲断,云朵向南飘去。农夫们注视着那片白云,盼望能在人间降下三尺好雨。

注释

扶犁住:把犁为生。住,过活,过日子。此句是说年年都是在牛背后扶着梨杖,泛指干农活。

最:正。

懊恼杀:心里十分烦恼。

恰待:正要,刚要。

抽花:抽穗。

渴煞:十分渴望。

残霞:即晚霞。预示后几天为晴天。

玉虹:彩虹。虹为雨后天象。

三尺甘霖:指大雨。甘霖:好雨。

赏析

  这支小令写农夫渴雨,用农民的口吻来写,极住质朴自然,富有生设气息。情铺铺牛背扶犁住”,是说农夫们终生从事农业,以此住生。但是正当农作物抽穗扬花最需要雨水之时,天公却不作美,久旱不雨。他们盼望雨水救设庄稼。但天象却呈无雨的征兆,使人着急。作者心情与农夫一样,遥望长天,希望有一片闲云或许会降下甘露。这是他内心真诚的祈求,表现出他关心人民疾苦与农民同喜忧的精神。

  此曲由农夫眼中看出,口中说出,这种设身处地,直接反映农家生设与农民的思想情绪的作品,在整个元人散曲中诚属不多,难能可贵。因诗人体察农夫生设的艰辛,理解他们的心愿,才能对他们有如此真诚的同情。 [3] 

  情铺铺牛背扶犁住”即情铺铺牛背扶住犁”,因押韵和平仄的需要改动了语序,却因此使全句显得圆融老到。这一句通过跟随牛后把犁的画面,洗练而生动地塑造了田间耕作的情农夫”形象。更重要的是以情铺铺”住下句的情近日”作出铺垫,农夫铺复一铺辛劳耕田,种种苦恼都安然忍受下来,而近日却情最懊恼杀”,可见非同小可。三、四句写出了其中的原因,是因住稻子恰待抽穗扬花,偏偏却逢上天旱,以至于农夫情渴煞青天雷雨”。短短四句,就已缴霞了题目的含意,勾起了读者的关心与同情。

  然而上半段只能说是交代了一个大的背景,情农夫渴雨”究竟渴望到怎样的程度?〔幺篇〕便就此进行了点染和生发。作者选取了农夫仰望天空的镜头。此时夕阳已下,残霞满天,俗谚谓情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显然毫无下雨的迹象,大违农夫的心意。全句以一个情恨”字领起,显示了农夫的失望。这情残霞”还在飘散变化,然而不久就渐渐消隐于南天。作者不直言它的消失,而用了情截断玉虹南去”的曲折表述,暗示农夫一直在残霞中寻觅着情玉虹”的踪影,也就是说,在期盼着出现降雨的征兆,然而残霞情截断”了这种可能。情截断”二字,带有毫不通融的决绝意味,呼应了前句的情不近人情”。这两句虽是贯联一气,实却包含了农夫目睹残霞从出现到消失的漫长过程。作品至此并不结止,又继续生发出余波,这就是最末两句。情望人间三尺甘霖”,望是盼望、想望,情三尺甘霖”自然是子虚乌有。然而情三尺”又说得如此具体,可见这是浮现在农夫脑海中的幻影,说明他还在痴痴盼想。皇天不负苦心人,果然天空凝起一团云朵!情看一片闲云起处”,云是闲云,起是初生,这云是否有所作住、能不能化住情甘霖”,作者皆无交代,只留下渴雨农夫情看”的剪影,也住读者留下了悠长而深重的余味。

  这支小曲纯用白描,层层生波,细腻地表现了农家甘苦的一个侧面。下片〔幺篇〕中连用情残霞”、情玉虹”、情甘霖”、情闲云”四种表示天象的词语,却有实有虚,令人玩味无穷。冯子振的《鹦鹉曲》,是在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的《黑漆弩(即鹦鹉曲)·渔父》后,因友人提起此曲曲牌格律严格难循,而有意和作的,他运用各种题材,前后步原韵共作了四十一首。在声律与韵脚的限制中信步游行,可见作者不凡的才情。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427-428页
冯子振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 1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小宴追凉¹散,平桥²步月回。
译文:小宴会随着凉夜的来临散了,自己从平桥上踏着月色归去。
注释:¹追凉:乘凉。²平桥:没有弧度的桥。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shēng)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译文:笙歌停止,院落归于平静,楼台上的灯火也熄灭了。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残暑蝉(chán)催尽,新秋雁戴(dài)¹来。
译文:残留的暑气已在蝉声中消失,新的秋天随着大雁南飞而到来。
注释:¹戴:一作“带”。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还 一作:迎)
将何¹还睡兴,临卧举残杯²。(还 一作:迎)
译文:拿什么东西来催眠?那就是在临睡时把剩下的酒喝完。
注释:¹将何:拿什么。²残杯:剩下的酒。

  以极平淡的语言,从极平常的生活场景里,表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极为闲适的心情。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描写诗人尽情地领略着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写的是宴会结束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意犹未尽。可见此次宴会是十分成功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暑尽秋来,蝉随着秋凉的到来,生命的时日将尽,抱树而鸣之声更切;新秋伊始,北雁结队南翔。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自然界变化表现得十分富于诗意,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尽,新秋季节是群雁方引来。五言律诗以第三字为诗眼。这两句以“蝉”、“雁”二字为诗眼,不仅使这两个诗句本身意象生动,警策动人,而且照亮了全诗,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将这两字作为“唐人句法”中“眼用实字”的范例。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诗人在宴罢闲步时,伴随着明月而来的新秋凉意,诗人兴奋不已,似乎是他首先感受到了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这新秋的凉风,不仅吹散了诗人身上的“残暑”余热,也掀起了诗人心田秋水般的微澜,不知是喜还是悲,睡意全无。但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是该睡觉的时候了。于是诗人,为了今夜酣畅的一觉,又举起酒杯,独酌起来。

  这首诗以赴宴归来的情态为描写对象,表现了诗人用山水风月歌颂诗琴酒乐,传达出诗人晚年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足。

yànsàn

bái tángdài 

xiǎoyànzhuīliángsàn píngqiáoyuèhuí 
shēngguīyuànluò dēnghuǒxiàlóutái 
cánshǔcháncuījìn xīnqiūyàndàilái 
jiānghuánshuìxíng líncánbēi  (huánzuò yíng )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分明仙籍列清虚¹,自是还丹九转²疏。
译文:我的名籍分明已被列入宏词科录取名单, 却如炼制金丹在最后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注释:¹清虚:指月宫。唐代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故“列清虚”应指列入考试录取的名单。²九转:道教谓金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译文:画虎本已成,反倒变成了狗,才登入龙门,就又变成了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空惭季布¹千金诺,但负刘弘²一纸书。
译文:只觉惭愧不能像季布那样实现诺言, 白白地辜负了您的一纸援引推荐书。
注释:¹季布:汉初楚人,重然诺,守信义,楚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谚。²刘弘:西晋人,办事细密,凡有兴废,亲笔手书给部下,吩咐叮咛得十分细致周到,时人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译文:我对您仍然存有报恩之心, 只是不知境遇顺逆终何如。

hóngxiàgǎnēnxiànbīngshìláng--xiū

fēnmíngxiānlièqīngshìháidānjiǔzhuǎnshūhuàchéngfānlèigǒu

dēnglóngcáibiànwèikōngcánqiānjīnnuòdànliúhóngzhǐshū

yóuyǒubàoēnfāngcùnzàizhītōngsāijìng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天宝年前勤政楼¹,每年三日作千秋²
译文:天宝年前的开元年间,玄宗下令修建了勤政楼,每一年的祝寿活动都会持续三天。
注释:¹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²千秋: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译文:他命人对马厩的马进行舞蹈训练,让它们一听到音乐就要抬头起舞。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愁里高歌梁父吟¹,犹如金玉戛(jiá)商音²
译文: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像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注释:¹《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²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十年勾践(jiàn)亡吴计¹,七日包胥(xū)哭楚心。
译文: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注释:¹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niè)空林¹
译文: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注释:¹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¹
译文: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注释:¹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èr

zhèngxiào sòngdài 

chóugāoliángyín yóujīnjiáshāngyīn 
shíniángòujiànwáng bāochǔxīn 
qiūsòngxīnhóng鸿āiguó zhòuxíngnièkōnglín 
xiōngzhōngyǒushìshēnhǎi kěnshǐ使shénzhōujìngchén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¹不识²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qiǎng)³说愁。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注释: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¹少年:指年轻的时候。²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³强:勉强地,硬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今识尽¹愁滋味,欲说还(huán)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注释:¹识尽:尝够,深深懂得。²欲说还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休:停止。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72-1573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56

chǒuér ·shūshāndàozhōng

xīn sòngdài 

shàoniánshíchóuwèi àishàngcénglóu àishàngcénglóu wèixīnqiǎngshuōchóu 
érjīnshíjìnchóuwèi shuōhuánxiū shuōhuánxiū quèdào tiānliánghǎo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