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要多。银要多。奴马田园苦要多。临行孽更多。贫如何。富如何。万事无心只恁何。将来奈我何。
金要多。银要多。奴马田园苦要多。临行孽更多。贫如何。富如何。万事无心只恁何。将来奈我何。
谭处端

谭处端

—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初名玉,字伯玉,后改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金大定年间师事王重阳,为全真道南无派创立者。传平昔好书龟蛇二字,奉道信士多收藏之。元世祖赠“长真水蕴德真人”,世称“长真真人”。著有《水云集》。 ▶ 1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隋堤(dī)¹柳,汴河²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³凤舸(gě)木兰香,锦帆张。
注释:¹隋堤:隋炀帝时开通济渠,沿渠筑堤,后人称“隋堤”。²汴河:又称“汴水”、“汴渠”。³龙舟:船饰为龙状。⁴凤舸:饰为凤凰形的大船。⁵木兰:树名,指舟以木兰树制成,故香。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¹羽葆(bǎo)。笙歌²未尽起横流³,锁春愁。
注释:¹流苏:丝缕下垂的装饰物,用于车马、帐幕等物上。²笙歌:泛指音乐,这里指欢乐的场面。³横流:水不顺道而流,这里暗喻天下大乱。

  这首词借咏柳讽刺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

  上片写隋炀帝锦帆龙舟下汴河,极尽铺张。

  下片写其荒淫误国。“笙歌”句饶有韵味,将由繁盛转为破亡的历史教训,一笔端出,颇有社会意义。

liǔhányān··suíliǔ--máowén

suíliǔbiànpángjiāàn绿yīnqiānlóngzhōufènglánxiāngjǐnfānzhāng

yīnmèngjiāngnánchūnjǐnghǎoliúbǎoshēngwèijǐnhéngliúsuǒchūnchóu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杏花含露团香雪¹,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²,觉来闻晓莺(yīng)
译文: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¹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²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玉钩¹(qiān)²翠幕,妆浅旧眉薄³。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bìn)
译文: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注释:¹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²搴:揭起。³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⁴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⁵轻:即薄。

  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证以杨万里诗“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多退之诗”,确是如此。

  次句写主人公的梦中情节。“绿杨陌”是绿杨夹立两旁的大道,这是梦中的离别之地。“多”字极妙,因别事萦心,故频见梦中,着一“多”字,以见伊人梦魂之颠倒零乱。

  “杏花”两句亦似梦境,而吾友仍不谓然,举“含露”为证,其言殊谛。夫入梦固在中夜,而其梦境何妨白日哉!然在前章则曰:“雁飞残月天。”此章则曰:“含露团香雪。”均取残更清多之景,又何说耶?故首两句只是从远处泛写,与前谓“江上”两句忽然宕开同,其关合本题,均在有意无意之间,若以为上文或下文有一“梦”字,即谓指此而言,未免黑漆了断纹琴也。以作者其他《菩萨蛮》观之,历历可证。除上所举“翠翘”“宝函”两则外,又如“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殆较此尤奇特也。更有一首,其上片与此相似,全引如下:“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一样的讲起梦来,既可以说牡丹,为什么不可以说杏花?既可以说院中杨柳,为什么不可以说陌上杨柳呢?吾友更曰:“飞卿《菩萨蛮》中只‘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是记梦境。”

  “灯在”二句写梦初醒时的感觉。帘内残灯尚明,帘外残月朦胧,而又闻多莺恼人,其境既迷离倘恍,而其情尤可哀。“灯在”,灯尚在也;“月胧明”,残月也;此是在下半夜偶然醒来,忽又朦胧睡去的光景。“觉来闻多莺”,方是真醒了。此两句连读,即误。 “觉来”句既点明“绿杨”句为梦境,又与首句相映,增浓春的美感。这句收束上阕,启开下阕,上阕前三句所写皆为觉前之事,下半则为觉后起来的活动情态。

  “玉钩”二句写主人公晨起后的活动情态,与上阕末二句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玉钩”句晨起之象。“妆浅”句宿妆之象,即另一首所谓“卧时留薄妆”也。从“月胧明”看,主人公被多莺惊醒时天还未大明,而“褰翠幕”当在既明之后,这其间当是醒后萦思梦境,长久饮卧床榻而慵于起一身之故。“褰翠幕”即挂起翠色窗幕。“妆浅”意谓淡淡梳妆。“旧眉薄”意谓旧来画的眉已经黛色淡薄了,表明未重新画眉,活现出主人公的慵惰心情。这种情态的表现,正是由上阕描写梦别醒来的心情滋生的。

  “春梦”句是对上句情态表现的申释,更点明“绿杨”句所写之为梦境。“关情”意谓梦中之事牵系情怀,中间连一“正”字,可想见弄妆时的凝思之状。末句突出人物形象。“蝉鬓”形容女子鬓发梳得匀薄如蝉翼。对镜妆梳,关情断梦,“轻”字无理得妙。《古今注》载:魏宫人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故日蝉鬓”。蝉鬓已极薄,而更日“轻”,用以形容鬓发之枯槁,即以见其人之面容憔悴。发槁容悴,绝非一夕梦思而致,当为已忍受长期相思折磨的征验,春梦离别,不过是这种生活中的一折而已。对镜而觉蝉鬓轻。正当春梦关情之际,其中心当如何难堪,然并未明言,只从人的观感略点一句,则其中蕴蓄人情,极为微婉易感。

  这首词和作者同调其他诸作一样,通体只作客观的描写,从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及行动中体现其深刻隐微的情绪,即在景物动作上亦只作扼要的勾点。使读者从所勾点的事物中想象到丰富的境象及其中隐含的深微的人情,初读稍苦难入,既入则觉包蕴层深,体味无尽,这就是温词的“深美闳约”所在。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隔花人远天涯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胡国瑞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5-46

mán··xìnghuāhántuánxiāngxuě--wēntíngyún

xìnghuāhántuánxiāngxuě绿yángshàngduōbiédēngzàiyuèlóngmíngjuéláiwénxiǎoyīng

gōuqiāncuìzhuāngqiǎnjiùméibáochūnmèngzhèngguānqíngjìngzhōngchánbìnqīng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
西门秦氏女,秀色¹如琼花²
译文:西门有秦氏之女,名女休,其色美如琼花。
注释:¹秀色:秀美的容色。²琼花: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宋淳熙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当年隋炀帝开运河游扬州就是为了欣赏琼花。
手挥白杨刀,清昼杀雠家。
手挥白杨刀¹,清昼²杀雠(chóu)家。
译文:她为了祖宗亲之仇,手持白杨刀,大白天前去刺杀仇家。
注释:¹白杨刀:也称白阳刀,白羊子刀,古之名刀。刀,一作“刃”。²清昼:白天。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xiá)¹
译文:她衣桩上洒满了仇人的鲜白,赢得了为亲人报仇的好名声。
注释:¹“英声”句:谓美好的名声传播遥远。英声,美好的名声。声,一作“气”。凌,升腾。紫霞,紫色的云霞。这里借指远处。
直上西山去,关吏相邀遮。
直上西山去,关吏(lì)相邀遮¹
译文:杀人之后,她逃至西山,被关吏所擒获。
注释:¹邀遮:拦挡,阻截。
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
婿(xù)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¹
译文:她的夫婿是燕国王,今日她却被诏拿入狱。
注释:¹“身被”句:身受诏令关押。诏狱,奉诏令关押犯人的监狱。
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犯刑若履(lǚ)虎,不畏落爪牙¹
译文:虽然她明知犯刑如履虎尾,可是她却丝毫也不畏惧。
注释:¹“犯刑”二句:谓身犯刑律,就像践踏老虎尾巴,不怕落入老虎的爪牙。履虎:踩着了老虎尾巴,喻遇到了危险。
素颈未及断,摧眉伏泥沙。
素颈未及断,摧眉¹伏泥沙。
译文:正当她低眉伏于泥沙之上,行将就刑之时。
注释:¹摧眉:即低眉,低头。
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
金鸡忽放赦¹,大辟²得宽赊(shē)
译文:忽传来金鸡放赦的消息,赦免了她的死罪。
注释:¹放赦:释放赦免。²大辟:死刑。宽赊,宽大赦免。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
何惭聂政姊¹,万古共惊嗟(jiē)²
译文:她比古代的侠义之女聂政姊毫不逊色,她的事迹受到后人的热烈颂扬。
注释:¹聂政姊:刺客聂政之姊。²惊嗟:犹惊叹。

  此诗是拟左延年之同名诗作,写秦氏女报仇杀仇家的侠肝义胆。左延年原诗风格朴质,形式自由,多五言,也夹杂着三言、四言、六言、七言句,富有汉代民歌的特色。李白的这首拟作把它改成了工整的五言诗,不仅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及其精华部分,字数也压缩了一多半,更显得诗意盎然,而且人物的刻画鲜明细致,形象突出,确是以古为新的佳作。

  诗的开始两句简括地介绍主人公:“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它从左延年诗“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庐。秦氏有好女,自名为女休”化来,首先指出秦氏女的住地,第二句“秀色如琼花”是左诗所没有的,他只说“秦氏有好女”比较笼统,此处增添了这一句,便突出了她如花似玉般的形象,“如琼花”的比喻启人联想,给人以娇美动人的实感,言外还暗示出这样“如琼花”的弱女子为报父仇白昼杀人真是出人意表。

  接下去转入凝练简洁地复述故事:“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因为秦女休“杀仇家”的原因等等在左延年、傅玄的诗中介绍较详,此篇既是拟作就可以省略了。傅诗对她杀人报仇的原因表述得很清楚:“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仇人暴且强”明确说明:秦女的所作所为是正义的,不畏强暴是勇敢的。她不是无谓的杀人,而是由于对方“强且暴”,枉法肆虐,加之“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在这种形势下,她只好挺身而出了。

  五、六两句虚实结合,先刻画人物,然后以深挚赞叹的口吻把主人公“英声凌紫霞”的鲜明形象送到读者面前——“罗袖洒赤血”,平平五字,给人的印象极深。“罗袖”,点明妇女身份,一般来讲,她是与杀人溅血无缘的,可此时却出现了“洒赤血”的非常情况,则其人面对强暴,敢作敢为的“英气”就可以想见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叙述秦女报仇以后直上西山为关吏阻拦,她自言为“燕王妇”,而且表示甘愿领罪,就是被加以“诏狱囚”的罪名也是“不畏落爪牙”的。这些绘影绘声的描叙,既增强了诗的故事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突现人物坚强英烈的性格。“婿为燕国王”左延年诗作“平生为燕王妇”,都是民歌常用的夸张写法,它联想了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自夸夫婿的一段,在平实的叙述中强化了戏剧性,使诗平添了起伏跌宕之姿。

  以下四句交待秦女即将受刑,忽然传下赦书,绝处逢生,人心大快。左延年诗对此有细致的描写:“女休凄凄曳梏前。两徒夹我持刀,刀五尺余。刀未下,朣胧击鼓赦书下。”这里写了她上刑场前身带刑具(“曳梏”即脚镣)凄苦情态,乃至两个刽子手手持“五尺刀”即将行刑,在“刀未下”的紧急时刻,忽然传来放赦时的打鼓声。两相比照,互相补充,可以使诗意更为明晰。

  末二句用聂政姊来比秦女休,披露全诗主旨。诗人以强烈的感情肯定歌颂主人公“万古共惊嗟”,表现了李白素重豪侠的英勇及妇女对理想追求的愿望,加之诗的前后呼应,叙事具体,气势充沛,一气贯注,虽是拟作,却足以见出作者独具的思想特色及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长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70-172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¹脊贴连钱²,银蹄白踏烟。
译文: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飞驰一片白色宛如踏云烟。
注释:¹龙:这里指骏马。²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无人织锦韂(chàn)¹,谁为铸金鞭²
译文: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造饰金的马鞭?
注释:¹韂: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²金鞭:以金为饰物的马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腊月¹草根甜,天街²雪似盐³
译文: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注释:¹腊月:农历十二月。²天街:京城里的街道。³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jí)(lí)¹衔。
译文: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注释:¹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忽忆周天子¹,驱车上玉山²
译文:忽然想起,周穆王何等威风,驾驶着车骑,驰进群玉山中。
注释:¹周天子:指周穆王。²玉山:神话中的山名。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鸣驺¹辞凤苑,赤骥(jì)²最承恩。
译文:骑卒吆喝开道,辞别了京城,八骏里面那赤骥马最受恩宠!
注释:¹鸣驺:前呼后拥的驺从。驺,古代养马兼管驾车的人。²赤骥:指火红色的马,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之一。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此马非凡马,房星¹本是星²
译文:这匹马可不是人家的凡马,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灵。
注释:¹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²本是星:一作“是本星”,一作“本是精”。《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故言“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向前敲瘦骨¹,犹自带铜声²
译文:到跟前敲敲它瘦劲的骨骼,还会发出带着铮铮的铜声。
注释:¹瘦骨:清瘦的骨头。²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¹沙如雪,燕山²月似钩³
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弯钩的月亮高挂在燕然山上。
注释:¹大漠:广大的沙漠。²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山:一作“沙”。³钩:古代兵器。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¹金络脑²,快走踏³清秋
译文: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
注释:¹何当:什么时候。²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³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⁴清秋:清朗的秋天。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饥卧骨查牙¹,粗毛²刺破花³
译文:饥饿的马儿躺卧着,瘦骨嶙峋,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驳的花纹。
注释:¹骨查牙:形容马瘦骨嶙峋。查牙,错出不齐貌。²粗毛:马瘦则显毛粗。³花:指斑驳的毛片。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liè)¹焦珠色落,发²断锯长麻³
译文:鬣毛枯焦,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额发被粗长的麻绳磨断,让人寒心!
注释:¹鬣:马颈上的长毛。²发:马额头上的毛。³长麻:制作马络头的一种材料。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西母¹酒将阑²,东王³饭已干。
译文:宴会上,西王母饮酒已将残;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
注释:¹西母:即传说中的西王母。²阑:残尽。³东王:即传说中的东王公,又名东皇公。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君王¹若燕²去,谁为拽³车辕?
译文: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还有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注释:¹君王:指称帝王。²燕:通“宴”。³拽:拉。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赤兔¹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译文:骏马赤兔,没有人来乘用,只有猛将吕布,才能把它跨骑。
注释:¹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有良马日赤免。”南朝宋裴松之注:“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吕布:字奉先,东汉时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人,善弓马,臂力过人,时号“飞将”。《后汉书》卷七五、《三国志》卷七皆有传。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吾闻果下马¹,羁策²任蛮儿³
译文:我听说,那矮小的果下马,才肯俯首听命,任凭蛮儿驾驭。
注释:¹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因乘之可行于果树之下,故名。²羁策:驾驭、驱使之意。³蛮儿: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liáo)¹²匆匆,如今不豢龙³
译文:养龙能手飂叔匆匆逝去永不返,如今再无人培养重用英贤。
注释:¹飂叔:相传是飂国国君飂叔安的后代,名董父,善于养龙。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²去:一作“死”。²豢:饲养。³龙:指骏马。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夜来霜压栈¹,骏骨折西风。
译文:寒夜里霜雪把马棚压坍,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被折断。
注释:¹栈:马棚。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催榜¹渡乌江²,神骓(zhuī)³泣向风。
译文:亭长载者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悲泣,向着寒风。
注释:¹榜:船桨。²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一作“江东”。³神骓:神骑的乌骓马,项羽的坐骑。骓,毛色黑白相杂的马。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君王¹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译文:君王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注释:¹君王:一作“吾王”。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内马¹赐宫人²,银鞯(jiān)³麒麟
译文:宫马赏给宫女,养在宫禁中,镶银的鞍垫,绣上漂亮的麒麟。
注释:¹内马:宫禁中的马。²宫人:宫女。一作“官人”。³鞯:马的鞍垫。⁴刺:绣。⁵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午时¹盐坂上,蹭(cèng)(dèng)²³风尘。
译文:中午在虞坂上拉盐车的骏马,却在风尘里遭受着艰难饥困。
注释:¹午时:一作“年时”。²蹭蹬:困顿,遭受挫折。³溘:依着、迎着之意。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批竹¹初攒(cuán)²,桃花³未上身。
译文:额上刚刚挺聚出削竹般的双耳,身上还没露出鲜明的桃花斑纹。
注释:¹批竹:比喻马的耳朵如削尖的竹子。²攒耳:谓两只耳朵聚拢向上。³桃花:马的毛色状如桃花斑点。一说白毛红点的马谓之桃花马。桃花马也是一种良马。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他时须搅阵¹,牵去借²将军。
译文:但有朝一日需要冲锋陷阵,把它牵去,定能帮助将军建立功勋。
注释:¹搅阵:冲破敌人的阵营。²借:帮助。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宝玦¹谁家子,长闻侠骨²香。
译文: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久闻他豪侠的美名远扬四方。
注释:¹宝玦:其状如环而有缺口的玉饰。²侠骨:指勇武仗义的性格或气质。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堆金买骏骨¹,将送楚襄王²
译文:他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
注释:¹“堆金”句:语本《战国策·燕策一》,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有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其侍臣主动求寻,三月后以五百金买一死骏马之首,于是不到一年,得千里马三匹。²楚襄王:即战国时楚顷襄王芈横。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香幞(fú)¹(zhě)²新,盘龙³(cù)蹬鳞。
译文:马鞍上覆盖的赭红罗帕,喷香崭新,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
注释:¹香幞:即香罗帕。平时盖在马鞍上,骑时则去掉。²赭罗:红褐色的罗纱。³盘龙:弯曲着的龙。⁴蹙:指用金丝银线把丝织品刺绣成皱纹状。这种丝织品叫“蹙金”。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回看南陌¹上,谁道不逢春²
译文: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注释:¹陌:田间小路。²逢春:遇着好时机。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不从桓公¹猎,何能伏虎威²
译文:若不是随从齐桓公出猎,怎能显示驳马的伏虎之威?
注释:¹桓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小白,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当时有名的霸主。²伏虎威:据《管子·小问》载,齐桓公有一次骑马出猎,有只老虎见后躲藏起来。桓公问是何因,管仲说:这匹马象驳,驳食虎豹,所以老虎吓得疑惧不前。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一朝沟陇(lǒng)¹出,看取²拂云³飞。
译文:一旦跃出那荒僻的山沟坎陇,定能看到它掠云腾飞。
注释:¹沟陇:山沟野地。喻指处在卑下的地位。²看取:看。取,动词词尾。³拂云:掠云。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唐剑¹斩隋公²,拳毛³属太宗。
译文: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马騧归属英主唐太宗。
注释:¹唐剑:唐朝的宝剑,这里喻指灭隋战争中以李世民为首的军事武装。²隋公:原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的爵号,这里代指骑过骏马“拳毛”的隋朝高级将领。³拳毛:指拳毛騧,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所获的骏马。此马后被雕刻成石像,成为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莫嫌金甲¹重,且去捉颴(xuàn)²
译文: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注释:¹金甲:指披在战马身上的铠甲。²颴风:迅疾的旋风。颴,一作“飘”,一作“飙”。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白铁¹²青禾³,砧(zhēn)间落细莎
译文:晶亮的铡刀细切青嫩的禾苗,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
注释:¹白铁:白亮的铁刀。²锉:细切。³青禾:青嫩的禾苗。⁴砧:指垫以切草的砧板。⁵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呈线形。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世人怜小颈¹,金埒(liè)²畏长牙。
译文:世人怜爱那颈细悦目的驯服小马,富人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
注释:¹小颈:小巧美观的马。²金埒:富贵人家的跑马场。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伯乐¹向前看,旋毛²在腹间。
译文:伯乐走到这匹马跟前一看,正是匹骏马,旋毛生在腹肚间。
注释:¹伯乐: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以善相马著称。²旋毛:拳曲的马毛。《尔雅·释兽》郭璞注引《伯乐相马法》曰:“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马。”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只今¹²白草³,何日蓦青山?
译文:而今却扣减它的草料,何年何月它才能飞越青山!
注释:¹只今:如今。²掊:克减,克扣。³白草:牛马爱吃的一种草。⁴蓦:超越,跨越。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萧寺¹(tuó)经马²,元从竺国来。
译文: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
注释:¹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²驮经马:汉孝明帝夜梦金人,傅毅说这金人就是“佛”,明帝乃派人去天竺国,以白马驮经而归,并立白马寺于洛阳雍门西。元:“原”"的本字,即本来、原来之意。竺国:即天竺国,印度的别称。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空知有善相¹,不解走章台²
译文: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注释:¹善相:即佛家所说的清净慈悲的妙相。²章台:街道名。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隅。汉代京兆尹张敞罢朝会,曾走马过章台街。这里代指官场。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重围¹如燕尾²,宝剑似鱼肠³
译文:勇士双重腰带似燕尾,风度翩翩威武雄壮,腰间佩着鱼肠名剑。
注释:¹重围:指双重围绕的腰带。²燕尾:指拖垂的带头之末端犹如燕尾的分叉。³鱼肠:宝剑名。一谓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者;一谓剑之文理屈曲若鱼肠者。观李贺诗意,当指后一种。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欲求千里脚¹,先采眼中光²
译文:想要寻求千里马帮助建立功业,先要把马眼中的光彩识辨识辨。
注释:¹千里脚:指日行千里之骏马。犹言“千里足”。²眼中光:据《伯乐相马经》和《齐民要术》载,能在马的目瞳中映出人的头和足的,闪着紫艳光的是千里马。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暂系¹腾黄²马,仙人³上彩楼
译文:腾黄骏马闲置,只能暂时拴系,因为仙人登上彩楼,还有乘骑之时。
注释:¹系:拴置。²腾黄:神马名,又名乘黄。³仙人:这里指唐宪宗,因宪宗曾自称为仙人。⁴上彩楼:相传神仙喜居彩楼之上,这里喻指唐宪宗居于皇位。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须鞭¹玉勒吏²,何事谪(zhé)³高州
译文:驾驭骐骥的马吏,本应备鞭候侍,究竟为何,却把他贬遣到边远之地?
注释:¹须鞭:备鞭以待。须,等待之意。²玉勒吏:指马吏。这里指驾驭之臣。玉勒:用玉装饰的有嚼口的马笼头。³谪:贬遣。⁴高州:地名,唐代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附近,当时地多瘴疠,谪宦者多居之。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汉血¹到王家,随鸾(luán)²撼玉珂³
译文:汗血马从西域来到帝王的官苑,随着銮舆摇动玉珂,谁不称羡?
注释:¹汗血:古代的一种骏马名。²鸾:指鸾舆,天子所乘之车。³玉珂:指缀在马络头上的玉饰。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少君¹骑海上,人见是青骡²
译文:如果是被方士乘骑,走在海边,人们以为是匹青骡,谁投青眼?
注释:¹少君:李少君,汉代方术之士。《史记·孝武本纪》中有关于他的记述。²青骡:《太平御览》卷九〇一引《鲁女生别传》曰:“李少君死后百馀日,后人有见少君在河东蒲坂,乘青骡。帝闻之,发棺,无所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武帝¹爱神仙,烧金²得紫烟。
译文:汉武帝祈求长生,迷恋神仙,让方士烧金炼丹,只得到一缕轻烟。
注释:¹武帝: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史记·孝武本纪》谓其“尤敬鬼神之祀”,《汉武内传》称其“好神仙之道”。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又喜爱西域汗血马,使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得马甚众。²烧金:谓烧炼金石药物以制丹,迷信者认为服之可以长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jiù)¹中皆肉马²,不解上青天。
译文: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这种马啊,又怎能懂得驰上蓝天?
注释:¹厩:马棚。²肉马:痴肥的马,凡庸的马。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怀才不遇是李贺在这组诗中所寄寓的第一层意思,也是这组诗中的重点所在,开篇第一首,描绘了一匹神采奕奕的良马形象:“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它的脊背上有黑色连钱花,奋起银奔跑起来时,脚下是一片白色的云烟,简直如腾云驾雾一般。可惜的是,这样的一匹好马却“无人织锦韂”,更没人为之“铸金鞭”,诗人在这里寄寓了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感慨,其失落感显得异常强烈!在《马诗》其三中,诗人写道:“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诗引用《穆天子传》的典故,说周穆王驱车去西王母所居之王山,巡行天下,在八骏之中,赤骥最出力、也最受恩宽;可自己虽オ如赤骥、却遇不上像周穆王这样赏识贤才的天子。此诗从对赤骥的赞赏和羡慕中,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浓重的怀才不遇之情。

  在怀才不遇这一主导感情的支配下,择明主而事则是李贺这组咏马诗所寄寓的第二层意思。如《马诗》其十:“催榜渡鸟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首诗写得十分感人。项羽在乌江口战败以后,不愿再回江东去,就将自己心爱的乌骓赠给了亭长,当亭长船载乌骓匆忙离开时,乌骓恋主,迎风垂润:“项王已经解剑自刎,我今后又到何处去追寻这样的英雄之主呢?”诗中慨叹世无英主之情是多么浓烈啊!在《马诗》其十六中,诗人咏叹道:“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𩘶风。”骏马遇到英主,便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哪怕唐太宗身上的黄金甲再沉重,这拳毛瞩奔走起来仍像旋风一样轻快迅捷!在《马诗》其八中诗人感喟:“赤免无人用,须当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据《曹瞒传》载:“吕布乘马名赤兔,能驰城飞堑。语日:“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这两首诗,前者写出了诗人向往英主的迫切心情;后者用典,暗示杰出人オ必须遇到英明的主子オ能发挥作用。其渴望明主之情,充满于字里行间。

  而遇上英主,则尽量发挥自己的オ能,以显示英才本色,则是李贺咏马诗寄托的第三层意思。《马诗》其五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前两句写燕然山一带环境的酷寒荒僻,以暗示骏马之艰辛,但骏马却不以为苦,渴望笼上黄金马络头,在漠北战场上轻快奔驰,就像清秋季节外出郊游一样。此诗透露出企盼知遇、一展所长的意思。《马诗》其十二表达了同样的愿望“批竹初攒耳,桃花朱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这匹良马还很稚嫩,批竹般的耳朵刚聚到额头上,毛色还没能像桃花马那样鲜明,但它毕竟是一匹良马,将来一定能去冲锋陷阵,帮助将军成就一番功业的。诗中暗示自已虽然年少而未盛头角,但自信是英俊之才,将来一定能辅佐君王,干出一番爱爱烈烈的业绩来的。

  君主不识俊オ,必重庸才,是李贺咏马诗寄托的第四层意思。其二十三写道:“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凡马,不解上青天!”汉武帝迷信神仙,招来一批批道士为他炼丹烧金,结果一无所得,只见袅袅上升的一缕缕紫烟罢了。他厩中所豢养的,都是长了一身肥肉的凡马,是根本不可能驮着汉武帝去升仙的!在这种情况下,骏马必然遭到虐待,受尽折磨。作者以此比喻统治者对人才的推残,而这是李贺咏马组诗所寄托的第五层意思。在《马诗》其六中,诗人写了一匹饥饿困顿的良马,瘦骨突露,毛长得非常粗糙杂乱,朱色的毛变成灰黑色,一根很粗的麻绳勒着马头,把马头上的毛都勒断了:“饥卧骨査牙,粗毛刺破花。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此诗将一匹良马受折磨后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充分描写了封建社会优秀人才受尽摧残的情景,抒泄了诗人满腔愤懑的情绪。在《马诗》其九中,诗人忍不住对马的同情,又一次痛心地吟咏:“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机,骏马折西风。”优秀人オ受尽推折的情景已跃然于纸上。

  借用马,李贺于诗中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和报国无路的愤漖情綪,表达了自己的人オ观,因而组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这组诗的表现形式大都是托物寄怀,意在言外,字面写马,字底却是在写自己,物我融混,真正体现了“寄托遥深”,因而十分耐人寻味和深思。

  李贺的诗向来以想象丰富、构思奇巧出名,这组诗也不例外。在《马诗》其二中诗人写道:“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牧草到了腊月里,苗叶枯萎,只有根还在,想象它味甜可口;但又被似盐的大雪所覆盖。为了取食,马也顾不上嘴巴是软是硬,只好用嘴到雪中去拱取,即使被蒺藜所刺伤,也在所不惜了!王琦说:“此首盖为困饿而不能择食者悲款。奇情苦思,须溪(按指南宋诗人刘辰翁)所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知言哉!”这首诗构想的奇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诗人想象这匹良马受人虐待至深,已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居然像猪一样用嘴去拱食雪中的草根,显得多么沉痛!第二,大雪似盐的比喻,不仅活用了《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谢安与儿女们讨论如何吟雪的典故,而且还进步以盐味之咸苦,去烘托草根之甜美,从而深刻显示出此马饥饿困苦情急不可耐的情状,真是一种绝妙的联想!第三,古代写马诗的人很多,从来没有人想到马饥饿至极时的心理活动,而李贺这种构想,的确是“独取不经人道者”,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感染力。在《马诗》其四中诗人写道:“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首先,此诗运用了《瑞应图》中“马为房星之精”的典故,以此马能上应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房星,气骨自然不凡接着想象此马疲骨嶙銄,又进而想象去敲击它时居然能发出像敲击铜器那样的铿锵之声。初读感到简直是匪夷所思,细品却又感到极其生动、极其符合情理,从而使读者不得不佩服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及构思之新颖奇特。

  此外,这组诗中用典十分灵活,如《马诗》其七中,诗人用了一个古代神话:“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西王母和东王公那里宴会快要结束,已经酒阑饭罢了,如果君王要像周穆王那样去赴宴的话,没有良马,又怎能去驾车拉辕?此诗将神话故事与现实情况捏合起来,从而对当时统治者平时不重视人才的收集与培养,等到需要人才时却束手无策这种现象痛下针砭。在这里,西王母与东王公的典故运用得多么灵活而精彩!在《马诗》十五中诗人又用了一个历史故事:“不从桓公猜,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据《管子》载:(齐)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驳马而盘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仲曰:“此驳马也,驳食虎豹,故虎疑焉。”此诗活用这一典故,说明有才能的人伏处草野之中,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和重用,即使像驳马那样智勇过人、威震虎豹,又有谁能知晓?只有当其跃出沟陇,建功立业,就像骏马掠云飞驰,才会使人刮目相看!在这里,齐桓公乘驳马而使虎不敢行的典故,用得十分贴切。由此可见,这组诗构思之奇巧、用典之灵活,是非常突出的。

  李贺属于苦吟派诗人,写诗时十分注意炼字炼意,出语务为劲拔,注意独创,不屑经人道过。《新唐书·李贺传》中载述:“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其中”;晚间回归后,把白天所得反复吟咏,整理成篇。因此诗人的许多佳词名句,得以流传于秋。在《马诗二十三首》中,作者为了充分表达其深沉的感情,十分讲究字句的琢炼。《马诗》其四写了这样一匹马:“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前句写马的形态——“瘦骨”,表现马的处境;后句写马的素质——“铜声”。作者不仅从这匹马瘦骨嶙峋的形象中写出马的境遇,而且发挥想象,采用移觉的修辞手法,从其形“瘦骨”(视觉)联想其质如“铜声”(听觉)。“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其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是金属,其声铮铮,从而生动地显示马的骨力坚劲、内质精良,使马的内在外现为可闻可听的声响;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但诗人以虚写虚又化虚为实,只用几个字就做到了“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其形象化的技法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人炼字炼句,写马也即写自己,深沉委婉地表达了心中怀オ不遇的郁闷。《马诗》其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诗人把神马乌骓与英雄霸王生离死别的场面刻画得十分悲壮动人。兵败垓下的英雄,在末路危难之际,竟不顾自己的生命,首先顾惜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战马,硬是送它登船东渡,而此时的乌骓也已明白,现在要与英雄永别了,于是它迎风悲鸣而泪下!一个“泣”字,写出了乌雅无比哀伤的神情,更表露了鸟骓无法表达的恋主心态,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余地。如将“泣”换成“哭”字,那诗味必将锐减;如以“鸣”“嘶”代替,更是索然无味也。

  《马诗》其五是作者写得十分精心、颇有意境的一首好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人开头只用了两个简洁的比喻,就展现了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脉,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好似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画面清新开阔;同时“燕山月似钩”中的喻体“钩”是一种弯刀,诗人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闪着寒光的兵器形象,就延伸出了向往征战之意。这幅战场景色,寒气森森,但在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战马看来,却正是它的用武之地,诗人以“何当”两字作设问,传达出千里马坚决自信而迫切执着的企盼之意。“金络脑”与马诗其一中的“无人织锦鞴,谁为铸金鞭中的“锦”“金鞭”一样统属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最后一句,诗人不仅以“清秋”写出正是草原马肥草黄适于驱驰的季节,以“快走”形象地写出了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而且写出了骏马对上战场纵横骁腾不以为苦、反似获得无限轻松快意的感觉。全诗前半部分比中有兴,兴中带比;后半部分一气呵成,抒发情感。寥寥20个字,诗人既炼字又炼意,表达了作者企盼重用、热望建树功勋的强烈心愿。

  李贺笔下的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诗人写马既有整体形象(如《马诗》其六的饿马形象)又有细部刻画(如《马诗》其一的“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既有外部的形体描绘又有内在心理的揣摩(如《马诗》其十中鸟雅的心理活动),笔法多变,即便同是写骏马也写出不同的风姿神态,绝不雷同,从而使其笔下的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诗人用“捉飘风”写出了骏马快过旋风的飞速迅捷之姿,用“拂云飞”写出了骏马追云逐月的潇酒俊逸之性;诗人还写出了具有不凡之质的骏马:“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正是由于诗人精心推敲,注意字句的琢炼,因而在描绘马的形象时达到了形象毕肖、神韵非凡的水准,而在表达诗人的情思时则显得既深沉、又执着。一生遭受统治者冷遇的诗人对世道看得相当透彻,但他渴求受到重用的心理却非常强烈,渴望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执着企盼全都蕴癜在这些佳词名句中了。

  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组极为优秀的咏物诗,它写得不脱不粘,既能注意到形象生动地把握“马”的特征,又能不为“马性”所拘泥而放开来写,从而体现了作品卓绝的风骨和深沉的寄托,因而值得读者三覆其味。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71-83
2、 闵泽平.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296-318
3、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603
4、 樊矫.论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艺术特色.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7(1)

shīèrshísānshǒu

 tángdài 

lóngtiēliánqián yínbáiyān 
rénzhījǐnchàn shuíwèizhùjīnbiān 

yuècǎogēntián tiānjiēxuěyán 
wèizhīkǒuyìngruǎn xiānxián 

zhōutiān chēshàngshān 
míngzōufèngyuàn chìzuìchéngēn 

fēifán fángxīngběnshìxīng 
xiàngqiánqiāoshòu yóudàitóngshēng 

shāxuě yānshānyuègōu 
dāngjīnluònǎo kuàizǒuqīngqiū 

chá máohuā 
lièjiāozhūluò duàncháng 

西jiǔjiānglán dōngwángfàngān 
jūnwángruòyān shuíwèichēyuán 

chìrényòng dāng 
wénguǒxià rènmánér 

liùshūcōngcōng jīnhuànlóng 
láishuāngzhàn jùnzhé西fēng 

cuībàngjiāng shénzhuīxiàngfēng 
jūnwángjīnjiějiàn chùzhúyīngxióng 

nèigōngrén yínjiānlín 
shíyánbǎnshàng cèngdèngfēngchén 

zhúchūcuáněr táohuāwèishàngshēn 
shíjiǎozhèn qiānjièjiāngjūn 

bǎojuéshuíjiā chángwénxiáxiāng 
duījīnmǎijùn jiāngsòngchǔxiāngwáng 

xiāngzhěluóxīn pánlóngdènglín 
huíkànnánshàng shuídàoféngchūn 

cónghuángōngliè néngwēi 
zhāogōulǒngchū kànyúnfēi 

tángjiànzhǎnsuígōng quánmáoshǔtàizōng 
xiánjīnjiǎzhòng qiězhuōxuànfēng 

báitiěcuòqīng zhēnjiānluòsuō 
shìrénliánxiǎojǐng jīnlièwèicháng 

xiàngqiánkàn xuànmáozàijiān 
zhǐjīnpóubáicǎo qīngshān 

xiāotuójīng yuáncóngzhúguólái 
kōngzhīyǒushànxiàng jiězǒuzhāngtái 

zhòngwéiyānwěi bǎojiàncháng 
qiúqiānjiǎo xiāncǎiyǎnzhōngguāng 

zànténghuáng xiānrénshàngcǎilóu 
biān shìzhégāozhōu 

hànxuèdàowángjiā suíluánhàn 
shàojūnhǎishàng rénjiànshìqīngluó 

àishénxiān shāojīnyān 
jiùzhōngjiēròu jiěshàngqīngtiān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内马¹赐宫人²,银鞯(jiān)³麒麟
译文:宫禁中赐给宫女的马,镶银的鞍垫绣上漂亮的麒麟。
注释:¹内马:宫禁中的马。²宫人:宫女。一作“官人”。³鞯:马的鞍垫。⁴刺:绣。⁵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午时¹盐坂上,蹭(cènɡ)(dènɡ)²(kè)³风尘。
译文:而中午在虞坂上拉盐车的骏马,却在风尘里遭受着艰难饥困。
注释:¹午时:一作“年时”。²蹭蹬:困顿,遭受挫折。³溘:依着、迎着之意。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