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忽将半,一春能几时。寒随鸿雁别,雨赴杏花期。
二月忽将半,一春能几时。寒随鸿雁别,雨赴杏花期。
江水碧于酒,山云白似炊。登楼思无限,孤客在天涯。
江水碧于酒,山云白似炊。登楼思无限,孤客在天涯。

chūnyǒngèrshǒu--shīdào

èryuèjiāngbànchūnnéngshíhánsuí鸿hóngyànbiéxìnghuā

jiāngshuǐjiǔshānyúnbáishìchuīdēnglóuxiànzàitiān

吴师道

吴师道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1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已落芙蓉¹并叶凋。半枯萧艾(ài)²过墙高。日斜孤馆³易魂消。
译文: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注释:¹芙蓉:荷花的别名。²萧艾:艾蒿,臭草。³孤馆:孤寂的客舍。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坐觉清墙¹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zhāo)²。人间争度³渐长宵
译文: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注释:¹清墙:明净爽朗的墙天。²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³争度:怎么渡过。⁴渐长宵: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首悲秋的词,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日斜孤馆易魂销”是写个人的情绪。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而“芙蓉”和“萧艾”两个词出于《离骚》,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已落芙蓉”两句虽看起来是“写境”,其实也有可能是“造境”。这种景象,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

  但到了下阕,作者就开始把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他的主旋律——对整个人间的悲悯了。“坐觉清秋归荡荡”是说,秋天虽然凄凉,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继之以更为凄凉的冬天。“眼看白日去昭昭”是说,白天很快也就要过去了,继之以漫长的黑夜。这两句的口吻,使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争度”,是“怎么度过”。这是一种疑问,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24-527.

huànshā··luòróngbìngdiāo--wángguówéi

luòróngbìngdiāobànxiāoàiguòqiánggāoxiéguǎnhúnxiāo

zuòjuéqīngqiūguīdàngdàngyǎnkànbáizhāozhāorénjiānzhēngjiànzhǎngxiāo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小山压大山¹,大山全无力²
译文:小山压着大山,大山无力反抗。
注释:¹山:契丹文字中通“汗”,即“可汗”,北方游牧民族对君主的尊称。²无力:一作“无气”。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羞见故乡人¹,从此投外国²
译文:羞于见故乡人,从此投奔外国。
注释:¹故乡人:一作“本邦人”。²投外国:指投奔后唐。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概括了作者的处境,由此引出了后两句被迫出走他国的原因。这是一首十分巧妙的隐喻诗,全诗意象鲜明,隐喻深微。

  《立木海上刻诗》是今存第一首完整的契丹人写的汉文诗,也是今存最早的辽代五言古绝。这一首诗的意思是,既然自己无力抵住他人的压迫,只好躲避。耶律倍本为皇太子,按说继皇帝位者应是自己,可帝位却偏偏落在自己的弟弟德光身上,德光不仅没有因哥哥之让位而厚待兄长,反而见疑兄长欲加害之,这就是“小山压大山”;而自己虽为兄长,但却无力对抗作为皇帝的弟弟,所以说“大山全无力”。两句诗概括了自己所处的地位,说明了自己走适他国的原因。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辽代诗歌》中指出:“山是契丹小字,其义为可汗,与汉字之山形同义异。”把契丹文与汉文融合在同一个比喻中,是一种很特殊的比兴手法,也是一首典型的中原文化与契丹文化融合的诗作。

  此诗写自己在弟弟的猜忌、倾轧下走投无路的遭际,以及逃奔异国、亡命海外之时的悲凉凄楚的情怀,暴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同根相煎、骨肉相残的现实。虽然它在艺术技法上尚欠火候,有些生硬、粗糙和平直,带有契丹人开始学习作汉语诗时尚欠成熟的痕迹,但仍不失为一首能体现契丹、汉文化碰撞交融、优势互补的佳作,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和当时其他汉语诗无法替代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田意可. 论辽代帝王后妃诗[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第6卷(5):92-95.
2、 刘达科. 辽金元绝句诗探骊[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63-68.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门前不改旧山河¹,破虏(lǔ)曾轻马伏波²
译文:郭子仪旧宅门前山河依旧,缅怀郭氏,他的功劳大概要胜过东汉的马援。
注释: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是安史之乱后重建唐王朝的关键人物,封汾阳王。参看张籍《法雄寺东楼》:“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¹旧山河:江山依旧。²马伏波:即马援,他曾佐光武帝刘秀创建东汉王朝,因南征有功,封伏波将军。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今日独经歌舞地¹,古槐²疏冷夕阳多。
译文:今日独自经过汾阳旧宅的歌舞楼,只见夕阳映照着萧疏冷落的宅前古槐。
注释:¹歌舞地:即歌舞楼,郭予仪曾建歌舞楼,纵情声色。²古槐:古代贵族住宅前多植槐树。

  这首诗前二句歌颂郭子仪恢复山河的功绩,超过了马援。后两句正面描绘渲染汾阳旧宅今日之冷落荒凉。全诗通过描写郭氏旧宅凄凉衰败的景象,抒发了对郭子仪的怀念之情,同时感叹统治者对他的不公平待遇,寄意深婉,造境苍凉。

  首句照应题面,写郭子仪旧宅门前山河依旧。次句再强调郭子仪恢复唐室之功勋。东汉马援,曾封伏波将军。诗人拿马援与郭子仪相比较,这不仅仅是因为“波”字与“河”字押韵,而且还因为二人的战功类似,即都是“破虏”,都是在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战争中建立了殊勋。所以,这种比较是很中肯的。但郭子仪的功勋远远超出马援之上,理应受到唐室的长久尊重,这就为后文描写唐室对功臣之薄作了有力的衬跌。

  诗的后二句,描写郭子仪旧宅已经冷落荒废。末二句写郭子仪故居荒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又据张籍诗,汾阳旧宅位于“古槐深巷”,所以结句写的“古槐疏冷”也是符合生活真实的。诗人在反映这一真实的生活现象时,没停留在复述事实上,而是注意了溶情于景,作了艺术渲染。昔日的歌舞地,不见人群车马,只见草木,巳显示其冷落,而且树木也稀疏得不能蔽日,所以这里的夕阳光辉特别多,这就更加衬托出了故宅的荒凉。

  这首诗的描写对象是汾阳旧宅,但它的意旨没有停留在咏怀陈迹上,它还具有讽刺朝廷对功臣冷薄寡思的言外之意。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盛唐中唐咏怀古迹的诗歌传统,善于把历史事实与眼前景象融合成为意境。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郭子仪恢复唐室山河的史实与眼前所见古槐夕阳景象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这个意境既有历史内容,又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764-765页

jīngfényángjiùzhái--zhào

ménqiángǎijiùshāncéngqīng

jīnjīnghuáishūlěngyángduō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diāo)¹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gū)²。玉皇如碧落³,银界失黄昏。
译文:听说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灯火热闹非凡,华丽的车辆,俊秀的宝马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宛如神仙境界。玉帝把碧落打开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
注释:¹雕轮:指华丽的车辆。²棱:神灵之威,这里借用。³碧落:道家称天空曰碧落。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pàn)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译文:没人看见孤单的我,而妻子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只有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能在梦中排除孤寂,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找我。

  这首词上片写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无法排遣的一种无奈心情。上片虚写,下片实写;一虚一实,虚为宾,实为主。

  首句“闻道长安灯夜好”,“长安”点“都城”,即汴京。“灯夜好”点“元夕”。词题即在首句点出。“闻道”二字,点明都城元夕的热闹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实境。不过,这“神游”并不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不是对于期待中的未来的憧憬,更不是梦境,而是在同一时刻对另一空间的想象,即处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对汴京元夜热闹景象的想象。摆脱现实的束缚,按照自己潜在的心愿作几乎是无限的发挥。“雕轮宝马如云”毛滂这一句极言“雕轮宝马”之多(“如云”)。词人把都城元夕的繁华景象描摹尽致。但是,这一片繁华都只是词人想象的产物,首句“闻道”二字点明了这一点。上片越是写得繁华热闹,则越是反衬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下面三句词人把汴京元夜从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蓬莱清浅对觚棱”是描写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碧落”,犹碧天。“玉皇”句中的“开”字启人想象。言“开”,则“碧落”原是“闭”着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将原是“闭”着的“碧落”“开”了。“碧落”既“开”,则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词人的写法无非是把人间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象中染上一层迷离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词人的表现中更加热闹罢了。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谁见”,设问之辞,意即无人见。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这一句,以设问的口气写出了自己的孤寂。“谁见”二字还将读者(也使作者自己)从想象中的繁华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现实中来。“端忧懒步芳尘”,这是写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毛滂词中的闺中人则无须去“寻”,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乃“懒”去那元夜繁华之地。她只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一种无奈之状展现在读者眼前,像是一幅画得极高明的《闺中夜思图》。这种描写,只是词人的设想,但是设想闺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在思念闺中人。“酒浓”句,词人从对闺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现实中来。上元之夜,本应是欢乐之夕,而作者自己却处在待罪羁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应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春梦”只能于“酒浓”时去做。而酒并不能真的解忧,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暂时忘却而已。结句“窗破月寻人”,写词人孤寂一个,只有元夕之月伴春梦之人。“寻”字,以人拟月。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羁旅,没有人去“寻”他,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越显其孤独寂寞,心情已从凄冷变成凄苦了。

  这首词以乐景写哀情,将词人羁滞异乡、困顿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与悲怀抒写得缠绵悱恻 。然而,尽管词人满怀苦情,却又以飘逸秀雅的笔调抒写内心的情怀,使全词充满了潇洒风流的情致。

参考资料:
1、 邱芬编写.节日诗词: 合肥:黄山书社 , 2012.06
2、 曹春梅.古诗词阅读训练五则: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1
3、 夏晨曦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昨宵里恁(nèn)¹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²。小饮归来,初更过,醺(xūn)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³、闪闪灯摇曳(yè)
译文: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注释:¹恁:如此,这样。²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足见寂寞无聊之极。³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⁴摇曳:来回晃荡的样子。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空床展转¹重追想,云雨²梦、任攲(qī)³难继。寸心万绪,咫(zhǐ)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译文: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注释:¹展转:即“辗转”。²云雨:指男女欢合,出自宋玉《高唐赋》。³攲枕:斜倚枕头。攲,依靠。⁴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千里之外一样。 咫,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本词通过描写羁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抒写了词人的离愁和他对情人的相思。

  上片写孤眠惊梦的情事,语极浑成,造境凄清。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开头二句从“今宵”联系到“昨宵”,说前一个夜里是这样和衣而睡,当天夜里又这样和衣而睡。连写两夜,而景况如一,从羁旅生活中选择“和衣睡”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写尽了游子苦辛和孤眠滋味。两句纯用口语,几乎逐字重复,于次句着一“又”字,传达出一种因生活单调腻味而极不耐烦的情绪。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三句倒插,写入睡之前,先喝过一阵闷酒。“小饮”,可见未尽兴,因为客中独酌毫无意趣可言。但一饮饮到“初更过”,又可见有许多愁闷待酒消遣,独饮虽无意兴,仍是醉醺醺归来。“醺醺醉”三字,既承上说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为下面写追寻梦境伏笔。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用设问的语气,便加强了表情作用,使读者感到梦醒人的满腔幽怨。“霜天冷,风细细”是其肤觉感受;“闪闪灯摇曳”则是其视觉感受。

  过片撇开景语,继惊梦写孤眠寂寞的心情。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主人公此时展转反侧不能成眠,想要重温旧梦,而不复可得。“重追想”三字对上片所略过的情事作了补充,原来醉归后短暂的一觉中,他曾做上一个好梦,与情人同衾共枕、备极欢洽。此处作者用反衬手法,梦越好,越显得梦醒后的可悲。相思情切与好梦难继成了尖锐的矛盾。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紧接两个对句就极写这种复杂的心绪,每一句中又有强烈对比:“寸心”对“万绪”写出其感情负荷之沉重难堪:“咫尺”对“千里”则表现出梦见而醒失之的无限惆怅。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此处一气蝉联,谓彼此天各一方,空怀相思之情而无计相就,辜负如此良宵。所谓“好景良天”,也就是“良辰美景虚设”之省言。“彼此”二字读断,更能产生“人成各,今非昨”的意味。全词至此,由写一已的相思而牵连到对方同样难堪的处境,意蕴便更深入一层。“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两句意思对照,但只更换首尾二字,且于尾字用韵。由于数字相同,则更换的字特别是作韵脚的末一字大为突出,“有意”、“无计”的内心矛盾由此得到强调。结尾巧用重复修辞的手法,前后照应,层次丰富,而意境浑然,颇耐人寻味。

  全词通篇从睡前、睡梦、醒后几方面描述,有倒插、有伏笔、有补笔,前后照应;从一已相思写起,以彼此相思作结,飞扬灵动,层次清晰,清新质朴,凝炼生动。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27页
2、 桃花潭水著.柳永 情到真时自为词:哈尔滨出版社,2012.04:第82页
3、 王孝付著.白衣卿相 柳永: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12,:第95页
4、 曾大兴著.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03:第80页

luóménlìng··zuóxiāonènshuì--liǔyǒng

zuóxiāonènshuìjīnxiāoyòunènshuìxiǎoyǐnguīláichūgèngguòxūnxūnzuìzhōnghòushìháijīngshuāngtiānlěngfēngchùshūchuāngshǎnshǎndēngyáo

kōngchuángzhǎnzhuǎnzhòngzhuīxiǎngyúnmèngrènzhěnnáncùnxīnwànzhǐchǐqiānhǎojǐngliángtiānkōngyǒuxiāngliánwèiyǒuxiāng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